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教材实验操作步骤32、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目的: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实验材料:杠杆尺25个、钩码25盒实验方法: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右边挂上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1、小组任意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记录下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并记录下此时杠杆尺的状态。2、重复几次实验,收集几组不同的数据。3、将2-3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整合,汇集成一个更大的数据库。4、对这个数据库进行分析,将能省力的情况、费力的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出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注意事项:1、 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有用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2、 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所以在实验中要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3、杠杆尺左右只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33、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实验材料:钩码25盒、粗线绳50段、铁架台25个、大轮25个、小轮25个、轴25个实验方法: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用力的大小,观察什么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同样的方法,换用更大的轮看多少钩码可以使轮轴达到平衡。注意事项:轮轴的两端平衡不一定是两边的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边高一边低),而是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静止不动的。在选材时为避免摩擦力给实验带来误差,可选用较细而光滑的线绳,如前面“安装动力小车”时提到的钓鱼线。 34、滑轮和滑轮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实验材料:铁架台25个、50厘米长的线25根、滑轮25个、带钩滑轮25个、钩码25盒、测力计25个、实验方法: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装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重物。3、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注意事项:1、在做动滑轮的实验中要注意考虑到摩擦力的存在。它会影响实验的成功。2、实验器材可以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里的材料进行组装。 35、斜面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省力规律。实验材料:搭斜面的平面板状材料25块、4个不同高度的小木块25套、钩码25盒、测力计25个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2、分别沿着这些斜面将一个重物拉上去,用测力计测量用了多大的力。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注意事项:不同坡度的斜面可以是用同一块木板搭在不同高度的木块上来实现,也可以是用不同长度的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来完成。 36、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目的: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厚度的关系。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3张、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4张,铁垫圈适量实验方法:1、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将纸裁成长大约25厘米,宽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或2厘米、4厘米、8厘米)的纸条,分别把裁好的纸条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2、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把0.5毫米左右厚的卡纸切成长约25厘米、宽约3厘米的条形,再分两张、四张分别粘在一起压平,做成厚为1张纸、2张纸、4张纸而长宽相等的三个纸横梁。然后分别把压好的纸横梁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注意事项:1、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提供的纸条一个是长度相同、宽度不同,另一个是要长宽相同,只有厚度不同,除此之外还要控制架空的长度相同,放垫圈的位置相同(一般放在中间),弯曲的程度相同。为了保证纸条弯曲的程度相同,要控制纸条垫起相同的高度,每次实验以纸条弯曲接触到桌面为标准。 2、做不同厚度的纸条可以用相同的纸粘贴而成,纸条厚度就用粘在一起的张数表示。选用的纸不能太薄,太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或者差不多只能承受自身重量,不能再承受另外的重量了,那就无法进行对比了。实际试用,05毫米左右的卡纸比较合适。 3、做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与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构成相互比较的结构,通过两个实验效果的比较,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增加纸梁的厚度是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最好方法。37、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目的:研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纸每组10张、铁垫圈适量、胶水1个实验方法:用同样的纸折出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并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注意事项:1、要求学生自己去折出几种形状来试验,而不是教师给他们几种形状去研究。教科书测试记录表中画的几种形状是列举性的,不是规定性的。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找到哪一种形状抗弯曲能力最强,而是发现改变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状,都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2、为学生提供实验的纸不能太薄,纸太薄保持不住形状,也就无法研究下去了。用类似图画纸、牛皮纸那样厚的纸比较合适,容易折叠又比较容易保持住形状。3、实验要控制的不变条件是纸的长、宽和厚薄;架空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唯一改变的是纸条的形状。补充说明:增强抗弯曲能力及拱形的力量:在这里利用垫圈来使各种形状的纸弯曲,使用数量会很多(大约需要上百个),如使用2克的钩码,这样在做实验时只要1020个。教师可以称出垫圈的重量,算出一个钩码等于几个垫圈,这样使实验更容易操作。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增加了做瓜皮拱的活动。概念和活动比原设计丰富和深入了。因为后面要专课研究桥,所以这里让学生体验一下瓜皮拱的活动,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并把愿教材赵州桥的内容从正文中移出,移到教师用书中,作为本课的机动处理内容。搭瓜皮拱要注意的问题: 瓜皮拱不像纸拱,做不好要垮,所以做的时候切口要指向圆心,切口处最后放一张餐巾纸,大小与切口面相同或略小,用来吸收渗出的水。拱脚处要用物体抵住。38、通电导线、线圈和指南针电和磁一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实验目的: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约两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各25份实验方法: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桌上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的位置。2、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现象会非常显著。3、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三根手指上绕10圈左右取下,用胶带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接通电流,指针偏转角度最大。注意事项:实验前,要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这一点很重要,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39、电磁铁的南北极实验目的:在制作电磁铁的基础上,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长1.2米的多股绝缘胶线、长8厘米以上的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电池、电池盒各25份实验方法:要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我们首先先来制作一个电磁铁,方法是: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圈100圈,导线两头留出10厘米15厘米做引出线。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注意导线两头要用砂纸磨光亮。接下来把制作好的电磁铁连接到电池上,试一试看看电磁铁能否吸起大头针。注意: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所以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吸起大头针后马上断开电流,这时电磁铁磁性消失。我们使用的铁钉不是很软的铁,做电磁铁断电后有明显的剩余磁性。解决的办法是先作退火处理,即把铁钉放在火上烧红,再让它慢慢冷却。(还可以用细长的螺丝杆来做铁芯,螺丝杆一般比钉子软些。)检验电磁铁的南北极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将通电的电磁铁的铁钉两端分别去接近指南针,看是否会出现相吸或排斥的现象即可。教学时,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在哪里的问题。关键是要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研究,学生如果想到是把电磁铁悬挂起来或设法使它浮在水上,看是否指示南北。可以告诉学生这种思路是对的,只是做起来比较难,再启发学生思考更简便的方法(用指南针测试)。当学生用指南针检测铁钉电磁铁南北极时要注意,如果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是不能说明钉尖是南极的,因为铁钉本身就可以与指南针北极相吸引,解决的办法是一定要再靠近指南针南极试试,如果排斥就可以得到证实。实验到这学生一定会发现,不同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方向是不同的,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会很容易想到与与电池接法不同有关,而线圈的绕向就不一定能想到,必要时教师要给与提示。指导学生以不同方向绕制线圈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拿钉子的方向不变,拿钉子的左右手不变,只是绕的方向相反。我们知道电磁铁的南北两极是与电池正负极接法、线圈的缠绕方向这两个因素有关的。那么,怎样确定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呢?我们可以通过“安培定则”来进行判断。安培定则: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1)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40、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长约3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3个线圈管、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3个铁螺栓,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3个铁螺栓实验分析: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教材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经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二是线圈中电流的强度,三是缠绕的线圈与铁芯的距离,四是铁芯的大小形状。教师要清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这些因素,才能自如的指导学生假设、实验和汇报。关于“验证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圈数,而其他条件如电池的数量、导线的长度、铁钉的大小是不变的。为了节约材料,可以用一根长导线先后绕制三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绕制好这样的三个电磁铁,用的导线都一样长,只是线圈的圈数差别大一些,比如20圈、60圈、100圈,这样实验现象的差别较大,便于观察。磁力的大小可以从吸起大头针的个数来区别开。关于“电池的多少与磁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这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建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实验中,唯一改变的条件是电池的数量,其他条件如铁钉的大小、导线的长度、线圈的圈数(60圈)都是不变的。对于其他几个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准备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检验假设的对比实验,对于材料难于准备,或制作费时太多的因素可以不检验,如马蹄形铁芯、铁芯粗细、长短和线圈粗细、长短因素的检验则根据实际条件可多可少,灵活安排。经过实验,学生应该知道:线圈的圈数多、电流的强度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反之,线圈的圈数少、电流的强度弱、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注意事项:几个对比实验不但要强调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之外,始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41、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实验目的: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的原理。实验材料:玩具小电动机25个、塑料杯或纸杯25个、橡皮筋25捆、铜质单股粗导线约20厘米长50根、铁丝做支架约长40厘米25根、电池25节、电池座25个、开关25个、导线75根、磁铁25块、大头针、透明胶带25卷实验方法: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是在学生观察了小电动机的构造并推测它为什么会转动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来检验推测的过程。观察拆开的小电动机可以了解它的构造,小电动机外壳和后盖之间是用两个锁片扣住的,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用工具把锁片撬直,拆开外壳和后盖后再轻松装回去。让学生拆小电动机时要告诉学生只要轻轻拉开就行了,提醒他们拆的时候要记住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等一会还要装配还原。小电动机的构造主要有三部分:外壳、转子、后盖。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看到线圈绕在铁芯上,学生会联想到电磁铁,检验转子是不是电磁铁的方法是:从换向器向线圈通电,可以看到转子铁芯能吸起大头针,说明转子就是三个电磁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电流流过线圈的线路:电池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了解了小电动机的构造,学生很自然的就会猜想它为什么会转动起来,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检验猜想。实验步骤如下:1、安装支架和电路。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把两根电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线头分开成“V”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筋圈固定。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起来。2、安放转子。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3、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并用磁铁使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4、换用两块磁铁并改变磁铁与转子的距离,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注意事项:1、课前要为学生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从图中已经可以清楚看到这些材料应当怎样制作。需要注意的是,“V”形叉子是关键的部件,它起的是电刷的作用,要用较粗的铜导线制作。张开的角度要先试验一下,避免把换向器卡死,线头要用砂纸磨光。最好把转子的换向器也磨光一下。2、实验用的磁铁磁力要强,效果才好。3、指导学生调节支架,一是要使转子放水平,二是支架和“电刷”距离要合适,转子不被卡住,能灵活转动又不滑落。4、如果通了电,磁铁靠近了转子,小电动机没有转动,可以让学生动一动转子,并告诉学生这实际上是帮助转子克服静摩擦力,如果转动比较困难,可以换用磁力大的磁铁或增加一节电池。5、教师要准备一个带导线的小灯泡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很快检测出学生组装的电路有无故障,电流是否顺利到达“V”形叉子处。6、用两块磁铁使转子转动的指导方法是,让两块磁铁自然吸在一起,然后拉开,相对着慢慢靠近转子,距离一样,转子会平衡的转动,靠的越近,转的越快。同时翻转两块磁铁的面(改变对着转子的南北极极性),转自一下子就反转了。7、活动结束时,要提醒学生把材料归位。仔细的把小电动机装配还原,还要试一试通电是否能转动起来。 42、我们来发电实验目的:认识电能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化学能、机械能、光能)转化来的实验材料:导线圈、指南针、玩具小电动机、小灯泡、小灯座、粗线各25份实验方法:这个实验其实就是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来发电,从而认识电能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首先,演示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最好让学生也感受一下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的过程。然后看看手摇发电机的构造是否与小电动机的构造相似。二、用小电动机发电。想办法让小电动机转得快一点,看能否点亮小灯泡,这个活动学生可能最后也没点亮小灯泡,但是可以提醒学生用自制的“电流检测器”(线圈绕在指南针盒上的装置)检验是不是发出电来了。三、学生对电池能产生电始终都存在神秘感,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小实验: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或水果中),用引线连在“电流检测器”上,可见产生电流。注意事项:电流检测器所用的导线如果换用漆包线来做,会更灵敏。用手指捻动小电动机的轴,磁针会发生很大偏转。六年级下册教材:43、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经常用放大镜,但是不一定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课文资料中,提示了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 44、制作晶体实验目的: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实验材料:食盐、味精、白糖、碱的晶体玻片各25个,烧杯、滴管、载玻片、放大镜、显微镜各25个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指导学生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减少水分法,也就是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课本上介绍的制作的方法是蒸发法,即先制作物质的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片上,让其自然蒸发。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晶体比较小,教科书上还介绍了一种制作比较大的晶体的方法。用一只大的玻璃杯,多放些水和食盐,直到食盐全部溶解为止。用漏斗过滤溶液,将过滤后的溶液注人一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一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浸泡在溶液中,然后静置数天。在玻璃杯底首先出现了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然后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如果在杯中继续倒人饱和食盐溶液,则晶体的生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制造晶体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方法一蒸发的方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或碱面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一至二滴在玻片上。为了蒸发得块,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加热时玻片离酒精灯火焰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注意:制作食盐、白糖的晶体,在课堂中是不可行的。时间比较长,效果不明显。如果在天气干燥的晴天,一滴浓盐水在玻璃片上出现盐粒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白糖水经过二个多小时,出现的只是透明的一块,根本看不出晶体的模样。 45、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目的:知道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壁纸刀、胶水或双面胶带、铅笔、橡皮各25份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为使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教师可以选用合适的纸筒(和放大镜的镜片直径相当,又达到一定的长度),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然后把放大镜从纸筒的一端放人,柄从缝中伸出,这样放大镜既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其中的物镜最好在纸筒的底端上边几厘米的地方固定,只移动目镜。纸筒的长度最好根据凸透镜的焦距来粗略地估算一下。学生用的透镜一般放大倍数较低,而焦距相对较长,可能在几厘米左右,那么纸筒要有3 - 4倍焦距左右的长度。观察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把观察对象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反光的方法增加观察对象的亮度。观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用自制的显微镜去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或青苔、花粉等,看看观察效果如何。花粉一般都很小很小,教师要选择提供较大的花粉品种让学生观察。不要局限于课文中提到的物体,还可以观察前面我们曾用放大镜观察过的物体,比如昆虫的翅、眼、触角、足、口器,厥类植物的袍子,等等。并把观察到的图像和原来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进行比较。相关知识:为什么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显微镜一般构造、原理)答:用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分析、解释:两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不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把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使物距稍大小焦距,物体在目镜的焦距内生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的折射后进入人眼,人们就会在目镜中看到一个放得更大的正立的虚像。即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体的入射光线通过物镜成像后,再经目镜放大。 46、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实验目的:学习制作洋葱表皮标本。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各25份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玻片标本是生物标本的一种。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从制作的方法来分,有切片、装片、涂片和压片等。 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如椴树茎的永久横切片。涂片,即用涂布的方法将动、植物中比较疏松的组织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如血涂片。装片,是用微小的生物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如草履虫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是将植物或动物比较疏松的材料,用较小的压力压碎在载玻片上使其成一薄层的一种玻片标本。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步,即: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 相关知识:下面介绍两种人体细胞的制作方法。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先用凉开水漱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盖玻片。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是:用蘸有7500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能给血膜染色观察效果更佳。如果要制作植物的根、茎、叶的装片,就要把植物的根、茎、叶横切成极薄的薄片。装片制作方法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做法一样。 47、采集、培养微生物观察微生物就要采集或培养微生物。鱼缸、池塘、溪沟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微生物也可以自己利用干草培养。教科书第17页的插图介绍的是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的方法。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人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结集而成,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是以此为养料大量繁殖。如果池水中本来就含有草履虫,那么大约10-14天后干草培养液中就会出现大量同类生物。其他许多单细胞生物都密布在水面之下或者干草之间。过1- 2周微生物就可以大量繁殖出来。 注意事项: 本单元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提供水中活着的微生物供学生观察。因此教师事先要在学校或学校附近的沟渠或池塘里(这些水不太流动、含有较多有机质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取一些水亲自调查一下,看看水中是否能看见微生物。在取水时可多跑几个点,并在瓶上做好标签,回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哪个水域里含的微生物比较多,就可以作为教学观察材料的取水处。同时,要记录这样的水中能看见哪些微生物,针对这些微生物,草履虫是一种水中常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体形较大,是水中微生物的典型观察材料。采集的方法是:从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渠、溪沟中,取水放人试管内。将试管对着阳光,如看到有白色小点在水里游动,就说明水中可能有草履虫,带回校后再用显微镜观察、确认。如果要需要自己培养,可将当年或前一年的稻草秆剪成3厘米长的节段,取10克左右,置于1 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后,再继续煮10-15分钟,待水凉18-24小时后,就制成了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放入培养液中,一星期后,草履虫就会大量繁殖出来。在培养时要注意:因为草履虫是好气性生物,所以培养器皿的液面上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如长期培养,隔2-3天就需更换部分培养液,方法是用滴管吸出底部培养液和沉淀物,然后加人等量的新鲜培养液。还需定期测定培养液的酸碱度,培养液要略带碱性(pH为6. 5 -7. 5 ),如果偏酸,可加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还要及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虫体瘦小、活动迟钝,需要改变培养条件,更换培养液。如果是短期培养或在无稻草的条件下,可以每隔2-3天向培养液中滴人1 -2滴牛奶液。草履虫的生殖有两种,其中有性生殖为结合生殖,无性生殖以横裂方式进行。正常条件下,特别是水温为24 0C-27 0C时,草履虫每天横二分裂一次。若用葛芭叶培养液代替稻草培养液,草履虫在良好的条件下,几个小时以后即进行大量横二分裂。葛芭叶培养液的制作方法:取一克葛芭叶,加100毫升水,煮沸几分钟,冷却后即可使用。注意,葛芭叶培养也不能放置过久,否则容易变质。在4份(容积)新鲜葛芭叶培养液中加1份草履虫液,水温保持在24 0C-27 0C,经过几个小时培养后,用滴管从营养条件良好的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一些液体,滴一滴在干净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再把制成的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就能看到草履虫分裂。 观察前的制片:观察用的微生物临时装片要在即将观察时制作,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是活着的。先从装有池水或沟水的瓶内,用滴管在靠近水面处吸取水少许,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再加上盖玻片。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生物跑来跑去不好观察,可先取少量(几丝)纤维(如脱脂药棉、玉米棒上的毛或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再在纤维上滴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生物活动的作用。48、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实验目的:.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体会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实验材料:一根蜡烛,一个小勺、一点白糖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到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这个实验属于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那么在加热白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科书第29页出示了加热的示意图,要求学生用长柄的金属汤匙,如果有木柄的金属汤匙就更理想了。白糖的数量不能太多,大约1克左右。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如果白糖的量过多,产生气泡时会溢出来,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加热时,用蜡烛火焰的外焰,这样在汤匙底部产生的烟会少一些。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 4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较高玻璃杯、玻璃毛片、筷子、火柴、蜡烛各25份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用字母表示为:AB十CD- AD十CB0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 怎样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一般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倒好白醋,然后加人适量的小苏打;另一种是先放人小苏打,再倒人白醋。其实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这个实验在数量上是有要求的,这是考虑到一份小苏打与三份白醋大致能够反应完。所以比例一定要控制好,不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学生不知道产生了什么气体的情况下,产生的气体也许会由于操作不当而散失,所以教科书提出了盖上玻璃片进行观察。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因为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这也是这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的现象。 在活动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越多,对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就越多,因此要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观察要全面细致。 当小苏打和白醋反应时,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种现象吸引着学生的观察注意力,学生也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气体? 教科书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检验产生的气体。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验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好时机。实验步骤: (1)先观察杯中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观察不出有什么不同时,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继续检验杯中的气体。 (2)指导学生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3)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用火柴检验小苏打和醋的混合物不要满足于“火柴熄火了”这个事实。如果产生的气体,像氢气球中的气体那样,我们还能检测到它吗?气体没有上升,而是沉在杯子里,说明产生的气体比空气重,火柴在这种气体中会熄灭,两者共同说明这种气体的性质。 50、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目的: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实验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各25份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所以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其反应的现象是:浸人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教师先配制硫酸铜溶液。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25 0C时,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3. 05克,水溶液呈蓝色。实验的现象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仔细观察,因此要做分组实验。 (1)由于学生对硫酸铜溶液不太熟悉,因此首先让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人溶液中,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在表格中。注意不要全部浸人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3)把铁钉浸人溶液中约2分钟,拿出铁钉,观察铁钉的变化,记录在表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这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以上是我针对五六年级科学教材中部分实验的一些看法,有些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总的来说,对实验的准备及在实验中要出现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成败,实验材料准备齐全了,实验难度把握好了,亲自做过了,实验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报告六(1)班:尹紫赟一、 研究问题: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 我的假设: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大;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小。三、 要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三厘米、六厘米、九厘米、十二厘米四、 保持相同的条件:差不多大小的米粒、四本同样厚的书、同样的A4纸、纸梁的长度相同五、 实验过程:1、在两边分别放两本书,把两本书重叠起来,中间空开10厘米;2、把三厘米宽的纸梁搭上去;3、在纸梁上轻轻放米,直到纸梁塌下去为止;4、在表格中记录好;5、把六厘米、九厘米、十二厘米宽的纸梁分别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做,然后做好记录。六、实验记录:纸梁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一倍宽两倍宽四倍宽抗弯曲能力大小预测五粒十粒二十粒实测六粒十二粒十七粒六粒十二粒十七粒六粒十二粒十七粒七、实验结论: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报告六(1)班:尹紫赟一、我的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假设: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三、要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一张纸、两张纸叠起来、四张纸叠起来四、不改变的条件:同样大小的米、同样的A4纸、四本同样厚的书、纸梁长度相等五、实验步骤:1、在两边分别放两本书,把两本书重叠起来,中间空开10厘米;2、把一张纸搭上去;3、在纸梁上轻轻放米,直到纸梁塌下去为止;4、在表格中记录好;5、把两张纸、四张纸分别按以上的方法去做,并记录好。六、实验记录:纸梁的厚度(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124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五粒十粒二十粒实测六粒十五粒三十粒六粒十五粒三十粒六粒十五粒三十粒七、实验结论: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报告 六(1)班:尹紫赟一、我的问题: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假设: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抗弯曲能力弱、抗弯曲能力强、抗弯曲能力强、抗弯曲能力强、O抗弯曲能力强。三、要改变的条件:纸的形状:、O四、不改变的条件:同样大小的一元硬币、同样的A4纸、四本同样厚的书、纸梁长度等五、实验步骤:1、在两边分别放两本书,把两本书重叠起来,中间空开10厘米;2、把形纸搭上去;3、在纸上轻轻放一元硬币,直到纸塌下去为止;4、作好记录;5、把、O形纸分别按以上的方法去做,并做好记录。六、实验记录:形状O抗弯曲能力1个5个12个4个15个七、实验结论: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抗弯曲能力弱、抗弯曲能力较强、抗弯曲能力强、抗弯曲能力较弱、O抗弯曲能力强。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系的实验报告一、我的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 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三、不同的条件:纸梁的厚度(1张纸、2张纸、3张纸、4张纸)四、相同的条件:纸的宽度、纸的质地、垫圈大小、架空的高度、纸的长度、盒子。五、实验步骤:1、用两个盒子把1张纸厚的纸架空,两个盒子相距10cm。 2、在纸上标过中心点的地方慢慢地放垫圈。 3、一直放到纸梁触到桌面上时候,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 4、依次把2张纸厚、3张纸厚、4张纸厚的实验后,记录下来。 5、思考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写下来。六、记录表纸的厚度1张纸的厚 度2张纸的厚 度3张纸的厚 度4张纸的厚 度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2个10个17个50个(放垫圈的个数)实测3个12个18个49个七、我的结论: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簿,抗弯曲能力越弱。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系的实验报告一、我的问题: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推测: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的宽度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三、不同的条件:纸梁的宽度。(3cm、6cm、9cm、12cm。)四、相同的条件:纸的质地、纸的长度、纸的厚度、垫圈的大小、架空的高度、盒子。五、实验步骤:1.用两个小盒子(高度5cm),把3cm的纸架空,两个小盒子中间的距离为10cm。2.在纸梁的中间慢慢地放垫圈。一直放到纸梁接触到为止。记录数据。3.一次把6cm、9cm、12cm、宽的纸也依次实验,记录数据。4.思考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六、记录表:纸梁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3cm6cm9cm12cm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4个6个8个10个实测3个3个3个5个6个6个9个8个9个11个11个12个七、我的结论: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的宽度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的实验研究报告六(2)班:吴恩桐一、研究问题: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推测: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三、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3cm 6cm 9cm)四、不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长度、垫圈大小、架空之间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等、五、实验过程:1)准备好实验材料;2)把高度相同的几本书堆起来,做一个架子;3)把3cm宽的纸架在两堆书上,然后一一放上垫圈,(注意要轻放,放正中间位置)观察并记录3cm宽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连续做3次;4)把6cm宽的纸架在两堆书上,然后一一放上垫圈,(注意要轻放,放正中间位置)观察并记录6cm宽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连续做3次;5)把9cm宽的纸架在两堆书上,然后一一放上垫圈,(注意要轻放,放正中间位置)观察并记录9cm宽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连续做3次;6)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记录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梁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3cm宽6cm宽9cm宽实验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1次第2次第3次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2个1个1个4个2个2个6个3个3个实测1个1个1个2个2个2个3个3个3个注:纸类:A4纸 架空距离:12.8cm 重物:垫圈七、实验结论: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的实验研究报告六(2)班:吴恩桐一、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三、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1张 2张 3张)四、不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度、长度、垫圈大小、架空之间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等、五、实验过程:1)准备好实验材料;2)把高度相同的几本书堆起来,做一个架子;3)把1张A4纸架在两堆书上,然后一一放上垫圈,(注意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5年政策支持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
-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点解读
- 林业工程植被种植方案(3篇)
- 栏杆工程安全技术方案(3篇)
- 建筑工程溶洞方案(3篇)
-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方案(3篇)
- 黄山工程视觉检测方案(3篇)
- 2025未签订劳动合同失业赔偿
- 锅炉工程实施方案(3篇)
- 2025车辆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策略规划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试题
-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检测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知识试卷(环境工程知识)2025年试题集
- 2025年钟表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答案
-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试题及答案
- 肿瘤科五年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