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2科学方法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3.doc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含解析)(打包34套).zip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含解析打包34套.zip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4热学计算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3中考电功率考法与解法含解析2020020522.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2新材料及其应用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1高科技中的初中物理(含解析)2020020524.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30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含解析2020020525.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9用欧姆定律解决的电路问题含解析2020020526.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8机械功与功率问题含解析2020020527.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7压强问题含解析2020020528.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6密度问题含解析2020020529.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5透镜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0.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4物态变化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1.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3声现象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2.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2浮力计算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3.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1推导证明类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4.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20滑轮组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5.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9杠杆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6.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8斜面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7.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7传感器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8.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6科技活动魔术类物理问题含解析20200205219.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5速度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0.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4电流的三大效应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1.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3交通运输航天中物理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2.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2电器设备使用中的物理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3.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1最值及其范围的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4.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10电路动态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5.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9电路故障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6.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8音体美中的物理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7.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7图像类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8.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6作图类问题含解析20200205229.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5估测类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0.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4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1.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3中华传统文化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2.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2科学方法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3.doc---(点击预览)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专题01物理学史问题含解析20200205234.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2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665903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12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基于 核心 素养 34 中考 物理 特色 专题 解析 打包
资源描述:
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含解析)(打包34套).zip,2020,基于,核心,素养,34,中考,物理,特色,专题,解析,打包
内容简介:
专题02 科学方法问题在初中学习阶段,学过的常用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比值定义法、归纳法、估测法、图像法、放大法、分类法、观察法、多因式乘积法、逆向思维法、思维导图法等。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方法题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1. 控制变量法: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2. 理想模型法: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3.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4. 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5. 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如: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6. 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7. 实验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8.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其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9. 归纳法: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如;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 l1 f2 l210.估测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或数量关系,可以不精确计算,而经分析、推理或进行简单的心算就能找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对数据进行粗略估计或模糊计算,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家庭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11.图像法: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12.放大法:把测量量按一定的规律放大后再进行测量的方法,称为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放大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13.分类法:分类法是指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方法。其一般步骤为:(l)确定分类依据;(2)选择分类方法;(3)正确进行分类. 如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14.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15.多因式乘积法: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理量的乘积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做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16.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通过熔化过程想象凝固过程;由汽化吸热想到液化放热,加快蒸发想到减慢蒸发;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17.思维导图法: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自主建构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题1】(2018天津)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内加入适量的液体,可完成如下四个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中,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的是()验证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模拟潜水艇的浮沉。abcd【答案】a【解析】物理变化非常不明显,但是确实发生了微小变化,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细玻璃管内液柱高度发生变化时,可以反应大气压的变化;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体积会发生变化。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可以发生形变,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当大气压变化时,细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液体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将瓶子放在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气,可以看到瓶子上浮;通过玻璃管向外抽气,可以看到瓶子下沉。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模拟潜水艇的沉浮,不需要把微小变化放大。【例题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d.选用2和8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的电阻【答案】c 【解析】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是转换法;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绳的重力对该实验有影响,所以可选用轻绳,以便忽略其影响;选用2和8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的电阻,是等效替代法。故选c。【例题3】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将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比值定义法我们在学习下列物理概念时:温度,热量,功,重力,压强,功率其中用到比值定义法的是()a b c d【答案】a 【解析】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比值定义法;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改变内能的多少,不是比值定义法;功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采用的是乘积定义法,不是比值定义法;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比值定义法;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p=f/s,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功率是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即p=w/t,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所以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故选a【例题4】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中,学到很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面用到转换法的是()a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b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d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答案】b【解析】“转换法”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a.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b.动能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d.在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将火车看成一个“质点”,采用的是模型法【例题5】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填数字序号)。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等。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采用的是类比法;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法;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例题6】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答案】(2)功,150j.【解析】此题中的乙图创造性将功的两个物理量力和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直观地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乘积关系为“功”。功的大小等于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使过程简化,思路变得更清晰。将图象法运用推广的更普遍。一、选择题1.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现象: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 推测: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现象: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 推测: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 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d.现象: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推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答案】a【解析】此题将四个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考查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是否注重实验,能否从在实验中得出正确的推断。此题的靓丽之处:灵活运用了物理实验情境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察了学生推断能力。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和释疑能力。2.下列是初中物理的几个探究实例: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答案】a 【解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要保持液体密度或深度一定,研究深度或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未点燃的蜡烛确定了已点燃的蜡烛的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转换法;探究“电阻上的电源跟两端电压的关系”,需要保持电阻或电压一定,研究电压或电阻对电流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用实际不存在的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特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选a。3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把固体分成晶体和非晶体,运用了类比法b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放大法c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把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发现小车转动,运用了反证法d电流的热效应可能引发火灾,但据此原理可制成电热器,运用了缺点列举法【答案】c【解析】(1)分类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的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3)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这种证明方式叫反证法;(4)缺点列举法分析是通过会议的形式收集新的观点新的方案新成果来分析公共政策的方法a把固体分成晶体和非晶体,运用了分类法研究故a错误;b物体在平面镜成可以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但虚像的位置不能确定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错误;c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把小车扭转一定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释放,发现小车转动,证明两个力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采用的是反证法故c正确;d电流的热效应会引发火灾但此原理可制成电热器,属于优点利用,不是运用了缺点列举法故d错误4.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学到了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下而用到转换法的是( )a.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b.探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c.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d.计算火车从成都到自贡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答案】a【解析】动能多少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的远近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电阻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故c不符合题意;在计算火车从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时,忽略火车的长度,将火车看成一个“质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5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c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答案】b【解析】忽略电流表内阻对测量值的影响,是一种理想实验法;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两只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是理想实验法,故b符合题意;根据被压物体形变量大小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转化法,故c不符合题意;引入光线是理想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6.从一张纸剪下宽1 mm和2 mm的纸条各一条, 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 1.8n和3.7n。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成正比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x4=7.2n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答案】d【解析】归纳法仅有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无法得出普遍规律,故ab错,从数据看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有可能成正比,故c错,d正确。7.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答案】d【解析】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小孩共同施加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用的是比较法。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电阻,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8.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b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则视野变亮一定是转动了反光镜【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2)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3)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4)可以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使视野变亮。a春分日或秋分日昼夜平分,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a错误;b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也会导致保险丝熔断,故b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正确;d显微镜使用中转动反光镜可使视野变亮,但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使视野变亮,故d错误。9.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中与之相同的是( )a.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c.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d.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答案】b【解析】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转化法;保持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的是转化法,故b符合题意;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是类比法,故c不符合题意;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是理想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10.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a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b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c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d探究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答案】d【解析】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a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功率描述做功快慢,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利用速度说明功率,采用的是“类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了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不符合题意;d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可以由一个力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11.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b九年级物理课本长约6cm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0g【答案】c【解析】本体考查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估测物体运动速度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比18cm大一些,在26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一块橡皮质量在6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6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12.研究力的作用时,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答案】d【解析】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与一个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小孩共同施加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b.研究物体对光的反射时,将其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类法。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采用的是比较法。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并联电阻特点时,用两个15欧的电阻并联替代一个7.5欧的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二、填空题13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法,在探究同一品牌电热水喝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功率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选填“电流”、“电阻”或“通电时间”),加热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汽化”、“液化”或“升华”)【答案】控制变量;通电时间;汽化【解析】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电热与电阻、通电时间、电流大小有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需要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减少,是部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此过程叫汽化。14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答案】0;10m/s。【解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的速度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ss2s120m0m20m,则乙的速度v10m/s15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 (说出一种即可)。答案:木块b被撞的距离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解析:让同一个钢球沿着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个做法是控制质量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采用的事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木块b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个做法是转换法。16.在物理实验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等。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 ;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 ;列举一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学事例 。【答案】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解析】“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换成等效的、容易的、易处理的问题的一种方法;“类比法”是指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上的相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水压”类比“电压”,主要采用了类比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较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如: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改变接触面积大小;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改变电阻大小,等等。三、简答题17.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推理的方法同样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在如图乙的试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答案】本实验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解析】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有: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18.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上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 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 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3)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你的研究过程。【答案】见解析。【解析】(1)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2)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人造卫星。(3) 如: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把音乐芯片放在广口瓶内,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用抽气设备抽瓶中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人听到的音乐声逐渐变小,由于实验时无法达到绝对真空,在前面可靠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又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让滑块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到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上,发现水平木板越光滑,滑块滑得越远,在这一可靠事实基础上,推出假若木板绝对光滑(完全没有摩擦),滑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四、实验探究题19.某同学在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甲10.110220.2104乙30.110140.2202(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物质的 有关(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5)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选填“甲”或“乙”)物质的吸热能力强(6)该实验采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 和 【答案】(1)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2)质量;(3)不同;(4)相同;(5)甲;(6)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解析】探究物质的吸热性能大小时,必须控制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加热相同时间,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也相同,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比较吸热能力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用到了转换法,此实验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1)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放出的热量才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才会相同,故用同样的加热器的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里供给的热量相同;(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3)由表中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4)分析第1、4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加热时间相同(2min),单位质量(0.1kg)的不同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10);(5)由表中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等而液体种类不同,甲液体的加热时间比乙液体的加热时间长,甲液体比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得:甲的吸热能力更强(6)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用到了转换法,此实验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0.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 。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2)在辨析图乙小明、小华的观点,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什么设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设计探究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由是 。【答案】(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越远;匀速直线运动;(2)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一定,容易探究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而推力,不易控制其大小且不便于测量推力的大小。【解析】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推理法的运用等知识。为完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此运动变化的趋势推理想像。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对于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一定,不同接触面,摩擦力不同,容易探究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而推力,不易控制其大小且不便于测量推力的大小。21小明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1前,应将滑片p移到动变阻器的(“a”或“b”)端。(2)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扳向“1”,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如图乙所示,i1= a;(3)将开关s2扳向“2”,保待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箱的阻值r,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此时r=5;则步骤(2)中小灯泡的电阻r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步骤(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1=w;(5)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2i1,以下关于灯泡额定功率p0与实际功率p1的数值关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p0=2p1 bp0=3p1 cp0=4p1 dp0=5p1【答案】(1)b;(2)0.2;(3)5;等效替代法;(4)0.2;(5)d。【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s1前,应将滑片p移到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的b端。(2)闭合开关s1,将单刀双掷开关s2扳向“1”,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i1=0.2a;(3)将开关s2扳向“2”,保待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箱的阻值r,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1,此时r=5;则步骤(2)中小灯泡的电阻r1=5,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4)步骤(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1=i12rl=(0.2a)25=0.2w;(5)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2i1,假设灯泡的阻值不变,则p额=i02r=(2i1)2r=4i12r=4p1。由于灯泡的阻值不是定值,且灯泡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所以,当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灯泡的阻值变大,则额定功率p0p额=4p1,所以最有可能的额定功率值为p0=5p1。22.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档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2)小明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_。(3)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且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若某飞机以5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1,而以8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2(1、2均小于15)。请比较1、2的大小关系:_。【答案】(1)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o到20o,飞机所受升力是先变大后变小,15o附近时达到最大;(2)改变电风扇的档位来改变风速大小(改变电风扇与飞机模型的距离)(3)12【解析】本体利用图像法研究问题。(1)直接分析图乙的图像走势,语言描述出来即可;(2)根据题意可以由两种方式改变飞行速度即改变电风扇的档位来改变风速大小(改变电风扇与飞机模型的距离)(3)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飞机以5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以8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根据二力平衡升力都等于重力,因此这两种情况下升力相等,再结合第一小题的结论得出12。23归纳式探究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1)甲图中两板间电压为u,若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负离子,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负极板向正极板运动,忽略重力的影响,到达正极板时的速度v与质量m、电荷量q和电压u的关系数据如表一则带电离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的平方v2=k1(2)在其他条件一定时,若第二次实验中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度沿着乙图中的两板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带电离子就会发生偏转,离开电场时偏移距离y与入射初速度v的关系数据如表二则偏移距离y=k2将数据的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运用了法表一:次数 m/kg q/cu/v v2/(m2s2)1210301.610191 1.61011 241030 1.61019 1 0.81011 341030 3.210191 1.61011 4 210301.610193 4.81011 表二:v2/(m2s2) y/m 0.81011 3.6102 1.61011 1.8102 4.81011 0.6102 7.21011 0.4102 (3)将甲、乙两装置组合,如图丙所示甲装置两板间电压为2v,质量为41030 kg,带1.61019c电荷量的负粒子,自甲装置负极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其最终离开乙装置时偏移距离y=m【答案】(1);(2);等价变换法;(3)21048 m【解析】本题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考查控制变量法、等价变换的运用及数据的处理,关键是从题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体现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由表中数据知,粒到达正极板时的速度v与质量m、电荷量q和电压u的有关;确定与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要控制另外的两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表中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等价信息变换法就是让我们把有关知识的数据、形象、动作、符号、公式、文字叙述等各种信息自由地等价表示;根据题中条件先得出得出甲装置负极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正极时的速度为v2,最终离开乙装置时偏移距离y(1)由表1中数据可知,到达正极板时的速度v与质量m、电荷量q和电压u有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由1、2知,在电荷量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速度的平方成质量大小成反比;由1、4知,在质量和电荷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的平方成电压大小成正比;由2、3知,在质量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速度的平方成电荷量大小成正比;故带电离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的平方v2=k1;(2)由表2中数据可知,速度的平方是原来的几倍,偏转的距离是原来的几分之一,即偏转的距离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y=k2,将数据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运用了等价变换法(3)带电离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的平方v2=k1;上述两上个公式中若各量采用国际单位,则比例系数为1,即偏转的距离与速度的平方成反比,y=k2由式得:自甲装置负极板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正极时的速度为v2=;由式知,其最终离开乙装置时偏移距离y=,将代入得:其最终离开乙装置时偏移距离y=21048 m五、体现用科学方法的计算题2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电阻r2的阻值为20,灯泡r1的阻值和同一电源的电压均保持不变请画出该题的各个等效电路图(1)只闭合开关s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下的34个中考物理特色专题(含解析)(打包34套).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665903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