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后作业.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后作业.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后作业.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后作业.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后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应是()a魏源b曾国藩c洪仁玕 d郑观应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可知,此人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洪仁玕是农民阶级的代表;郑观应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故答案为a。2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把握关键信息“为民族生存”“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即可得出答案为b。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c、d不符合“最初觉醒”。3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可知,梁启超的观点是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4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具有“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洪秀全张之洞严复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中国近代观念”具体指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落后的中国技术,但必须仍然以儒学为主导,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林则徐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均符合材料的核心思想,据此可知正确;洪秀全并没有吸收西方现代观念,严复则宣扬“物竞天择”,主张变更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不以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为核心,据此可知错误,故选b项。5“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行政治变革b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答案:c解析:“中体西用”理论反对在中国实行政治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维护“中体”对于传播“西用”的作用,与“中体西用”理论的目的无关,故b项错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因此以“中体”作为前提,就会创造有利的环境,减少“西用”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c项正确;“西用”的传播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故d项错误。6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御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时间是晚清时期,由此可以判断这段材料体现了维新派的思想主张。7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a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答案:b解析:在历史的潮流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的环境中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材料中认为不仅要学习技术,还应学习政治制度等,综合分析选b。8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注:伪善)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这反映出谭嗣同()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封建伦理纲常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a bc d答案:a解析:“秦政”是指秦朝时开始确立的君主专制,称其为“大盗”体现了作者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正确;“荀学”根据题意应该是指儒家思想,“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持否定态度,故正确;谭嗣同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没有彻底否定,故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9“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依据“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等分析,材料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故选d项。101895年,严复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救亡图存、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考的焦点。严复通过进化论来宣扬救亡图存的紧迫性,陈独秀则提出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两人都是围绕这一焦点而出发的,故c为最佳选项。进化论主要为少数知识分子所接受,并未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a项错误。与之前思想相比,中国思想界已有实质变化,b项错误。d项没有反映出中心问题,排除d。11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他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答案:d解析:陈宝箴这个个案无法代表整个保守势力的态度,也无法说明“中体西用”是否过时,更不能代表清政府,故a、b、c三项错误。正是因为维新思想同洋务思想有相通之处,所以这种转变既是可能的也是可接受的,故d项正确。12赫胥黎在生物进化与伦理及其他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不以物不竞为的”,而严复将此书介绍给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a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b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观点c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d带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政府的官方译书活动始于1839年,当时作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广州雇用一批翻译人员,翻译西书和报章上有关洋人的言论,并译有各国律例四洲志等书。四洲志在闭塞已久的社会中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大势的窗户。同文馆于1862年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时论,自然科学方面的译著也有一些,但数量不多。官方译书机构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68年6月正式开馆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据该馆自编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至1908年的40年中,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的书18种,军事方面的书32种,商学书8种,科技书90种,附录10种中,除每年4册的西国近事汇编外,其余仍为科技书籍。自中央设馆译书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1897年10月,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接着又成立了科学书译辑社、湖南译书社等,仅19011904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摘编自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从鸦片战争时期到20世纪初中国译书事业的变化。(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书事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从官方到民间,从个体翻译到建立翻译机构;译书的内容从历史、地理到自然科学、政治理论(不断加深);译书者从政府官僚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留学生;译书的种类、数量不断增长。(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参与政治活动,要求变革专制政体;甲午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等政治事件促进译书事业发展;知识分子反思(质疑)“中体西用”思想;留学生积极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理论。解析:第(1)问,可从译书的主体、形式、内容、种类、数量等方面分析概括。第(2)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形势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四: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根据材料写出各自的主张分别代表近代中国的什么政治派别?(2)材料一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根据材料说明其含义。(3)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根本目的。在这一观点指导下,这一派别有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4)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派别又有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5)胡适在评价材料四的实践活动时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你认为胡适的观点正确吗?简述你的理由。(6)四段材料的主张有何异同?答案:(1)材料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开明知识分子;材料二、三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四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含义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