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浪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浪之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体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3、仿写美文,抒写自己心中的海岸。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体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炽热爱情与祖国深情厚爱之间的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出具陆地与海洋比例图,了解海洋与海岸的位置关系,初步感知意象选择的典型性。二、解题把握意象:提问:如何理解文题?浪之歌是海浪唱给谁的歌?三、朗读感悟文美:1、课前提示: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它有什么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2、逐段提名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3、点评师生朗读,要求结合原文,指出不足,尤其是一些字音,可以写到黑板上与大家共享。结合指出的朗读上的不足,师生齐读文章。四、讨论体会写法:为了表现海浪对海岸的爱,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吗?在2-4自然段中有哪些词语也能照应这种修辞方法?五、再读感悟爱国:1、在文章一至四自然段都是在写海浪与海岸的爱,但是我们隐约感到海岸边有些东西并不喜欢海浪,海浪有些伤感默读第5、6、7自然段,谈谈你的看法。(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但海浪却把这当作是自己终身的工作。)2、再看开篇图片,海岸、海水、礁石;引入余光中乡愁片段: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领导学生感悟:本文浪、海岸是不是有更深层的蕴意?3、补充资料加深理解: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4、概括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六、仿写畅谈海岸纪伯伦笔下的海岸是深爱的祖国。其实在成长的历程中,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想要到达的海岸,请运用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