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习题解.pdf_第1页
第一章习题解.pdf_第2页
第一章习题解.pdf_第3页
第一章习题解.pdf_第4页
第一章习题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 用电流 i 电压 u 和功率 p 等物 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 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 何既要看元件的联接方式 又要看每个元件的特性 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 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 即 1 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 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VCR 它仅与元件 性质有关 与元件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无关 2 电路联接方式的约束 亦称拓扑约束 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电路的 元件性质无关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是概括 这种约束关系的基本定律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1 1 说明图 a b 中 1 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 ui 乘积表示 什么功率 3 如果在图 a 中 u 0 i0 i 0 元件实际发 出还是吸收功率 解 1 当流过元件的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标示电压正极性的一端指向负极 性的一端 即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的方向一致 称电压和电流的 参考方向关联 所以 a 图中 u i 的参考方向是关联的 b 图中 u i 的参考 方向为非关联 2 当取元件的 u i 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 定义 p ui 为元件吸收 的功率 当取元件的 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 定义 p ui 为元件发出的功率 所以 a 图中的 ui 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 b 图中的 ui 乘积表示元件发出 的功率 3 在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 代入 u i 数值 经计算 若 p ui 0 表示元件确实吸收了功率 若 p0 i 0 则 p ui0 为 正值 表示元件确实发出功率 若 p0 i 0 有 p ui 0 表示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 2 若某元件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 而 u 170 cos 100 t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 V i 7 sin 100 t A 求 1 该元件吸收功率的最大值 2 该元件发出 功率的最大值 解 p t u t i t 170 cos 100 t 7 sin 100 t 595 sin 200 t 1 时 元件吸收最大功率 pmax 595 W 2 当 sin 200 t 0 时 p t 0 为发出功率 pB 60 1 60 W 0 为吸收功率 pC 60 2 120 W 0 为吸收功率 pD 40 2 80 W 0 为吸收功率 pE 20 2 40 W 0 为吸收功率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 p pB pD pC pE 60 120 80 40 300 W 即 元件 A 发出的总功率等于其余元件吸收的总功率 满足功率平衡 注 以上三题的解答说明 在电路中设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在计算一段电路或一个元件的功率时 如果不设电流 电压的参考方向 就无法 判断该段电路或元件是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此外还需指出 对一个完整的电路来说 它产生 或发出 的功率与吸收 或 消耗 的功率总是相等的 这称为功率平衡 功率平衡可以做为检验算得的电路 中的电压 电流值是否正确的一个判据 1 4 在指定的电压 u 和电流 i 参考方向下 写出各元件 u 和 i 的约束方程 元 件的组成关系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解 a 图为线性电阻元件 其电压 电流关系满足欧姆定律 需要明确的 是 1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电阻 2 如果电阻 R 上的电流 电压参考方 向非关联 欧姆定律公式中应冠以负号 即 u t Ri t 由以上两点得 a 图电阻元件 u 和 i 的约束方程为 u Ri 10 103i 欧姆定律表明 在参数值不等于零 不等于无限大的电阻上 电流与电压是 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的 即电阻是无记忆元件 也称即时元件 b 图为线性电感元件 其电压 电流关系的微分形式为 dt tdi Ltu 如果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上式中应冠以负号 所以 b 图电感元件 u 和 i 的约束方程为 dt di u 3 1020 电感元件的电压 电流微分关系表明 1 任何时刻 其电压与该时刻的电 流变化率成正比 显然直流时 电感电压为零 电感相当于短路 因此 电感是 一个动态元件 2 当电感上的电压为有限值时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跃变 应是 时间的连续函数 c 图为线性电容元件 其电压 电流关系的微分形式为 dt tdu Cti 如果电压 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 上式中应冠以负号 即 dt tdu Cti 所 以 b 图电容元件 u 和 i 的约束方程为 dt du dt du i 56 101010 电容元件的电压 电流微分关系表明 1 任何时刻 通过电容的电流与该 时刻其上的电压变化率成正比 即电容是一个动态元件 显然直流时 电容电流 为零 电容相当于开路 2 当电容上的电流为有限值时 电容上的电压不能跃 变 必须是时间的连续函数 d 图是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特点为 1 其端电压与流经它的电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 流方向 大小无关 2 其电压由它自身决定 与所接外电路无关 而流经它的 电流由它及外电路所共同决定 由以上特点得 d 图的约束方程为 u 5 V e 图是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特点为 1 其发出的电流 i t 与 其两端电压大小 方向无关 2 其输出电流由它自身决定 与所接外电路无关 而它两端电压由它输出的电流和外部电路共同决定 由以上特点得 e 图的约 束方程为 i 2 A 注 以上五个理想元件是电路分析中常遇到的元件 元件电压 电流的约束 方程 反映了每一元件的特性和确定的电磁性质 不论元件接入怎样的电路 其 特性是不变的 即它的 u i 约束方程是不变的 因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 程 就是掌握元件的特性 对电路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5 图 a 电容中电流 i 的波形如图 b 所示 现已知 uC 0 0 试求 t 1 s 时 t 2 s 和 t 4 s 时的电容电压 解 已知电容的电流 i t 求电压 u t 时 有 di C tudi C di C tu t t t t t 1 1 1 00 0 0 式中 u t0 为电容电压的初始值 本题中电容电流 i t 的函数表示式为 210 205 00 t tt t ti 根据 u i 积分关系 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5 Vttdt dtti C uust CC 25 1 2 5 2 1 5 2 1 0 1 0 1 1 1 0 2 1 0 1 0 时 Vttdt dtti C uust CC 5 2 5 2 1 5 2 1 0 1 0 2 2 2 0 2 2 0 2 0 时 Vttdt dtti C uust CC 5 2 5 2 1 5 2 1 0 1 0 4 4 4 0 2 4 0 4 0 时 注 电容元件 u i 关系的积分形式表明 t 时刻的电压与 t 时刻以前的电流 的 全部历史 有关 即电容有 记忆 电流的作用 故电容是有记忆的元件 因此在计算电容电压时 要关注它的初始值 uC t0 uC t0 反映了电容在初始 时刻的储能状况 也称为初始状态 电感元件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参见 1 6 题 1 6 图 a 中 L 4 H 且 i 0 0 电压的波形如图 b 所示 试求当 t 1 s t 2 s t 3 s 和 t 4 s 时的电感电流 i 解 电感元件 u i 关系的积分形式为 du L titi t t 1 0 0 上式表明 电感元件有 记忆 电压的作用 也属于记忆元件 式中 i t0 为电感电流的初始值 反映电感在初始时刻的储能状况 本题中电感电压的函数表示式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6 t tt t t t tu 40 434010 320 2010 00 应用 u i 积分关系式 有 Atdt dttu L iist 5 2 10 4 1 10 4 1 0 1 0 1 1 1 0 1 0 1 0 时 Atdt dttu L iist 5 10 4 1 5 210 4 1 5 2 1 1 2 2 2 1 2 1 2 1 时 Adtdttu L iist50 4 1 5 1 2 3 3 3 2 3 2 时 Adttdttu L iist75 3 4010 4 1 5 1 3 4 4 4 3 4 3 时 1 7 若已知显像管行偏转线圈中的周期性行扫描电流如图所示 现已知线圈电 感为 0 01H 电阻略而不计 试求电感线圈所加电压的波形 解 电流 i t 的函数表示式为 stt stt ti 6460 1064 103 60010 60 2 1 65 6 根据电感元件 u i 的微分关系 得电压的函数表示式为 st st dt tdi tu 6460103 600102 01 0 3 2 u t 的波形如题解 1 7 图 说明电感的电压可以是时间的间断函数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7 1 8 2 F 的电容上所加电压 u 的波形如图所示 求 1 电容电流 i 2 电 容电荷 q 3 电容吸收的功率 p 解 1 电压 u t 的函数表示式为 mst mstt mstt t tu 40 42104 2010 00 3 3 根据电容元件 u i 的微分关系 得电流 i t 的函数表示式为 mst mst mst t dt tdu ti 40 42102 20102 00 102 3 3 6 2 因为 u q C 所以有 t mstt mstt t tCutq 40 42 104 102 20102 00 36 3 3 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 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8 0 表示电容吸收功率 处于充电状态 其电压和电荷随时间增加 p t 0 和 p t 0 时的 uR uL和 uC值 解 根据 R L 和 C 的 u i 关系有 1 若Ati 3 2sin2 则有 VtttRituR 3 2sin 4 3 2sin 22 Vtt dt tdi LtuL 3 2cos 42 3 2cos 21 Vtddi C utu tt CC 3 2cos 10050 3 2sin 2 01 0 1 0 1 0 00 2 若 i e tA 则有 VetRitu t R 2 Vee dt tdi Ltu tt L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9 Vededi C utu t tt CC 1 100 01 0 1 1 0 00 1 10 电路如图所示 设 at sms IetitUtu cos 试求 tuL和 2 tiC 解 可以看出 流过电感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源 is 电容 C2上的电压为 us 故由 L C 元件的 u i 约束方程可得 VeLILIe dt tdi Ltu atats L VtUCtUC dt tdu Cti mm s C sin sin 22 2 1 11 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 is 2A us 10 V 1 求 2 A 电流源和 10 V 电压源的功率 2 如果要求 2 A 电流源的功率为零 在 AB 线段内应插入何种元件 分 析此时各元件的功率 3 如果要求 10 V 电压源的功率为零 则应在 BC 间并联何种元件 分析 此时各元件的功率 解 1 电流源发出功率 p usis 10 2 20 W 电压源吸收功率 p usis 10 2 20 W 2 若要 2 A 电流源的功率为零 则需使其端电压为零 在 AB 间插入 Vus10 电压源 极性如题解图 a 所示 此时 电流源的功率为 p 0 is 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0 插入的电压源发出功率 20 W 原来的电压源吸收功率 20 W 3 若要 10 V 电压源的功率为零 则需使流经电压源的电流为零 可以采 取在 BC 间并联Ais2 的电流源 如题解图 b 所示 或并联 R us is 10 2 5 的电阻 如题解图 c 所示 题解图 b 中 因 ss ii 由 KCL 可知 流经 us的电流为零 所以 us 的 功率为零 原电流源发出功率 p usis 10 2 20 W 并入的电流源吸收功率 Wiup ss 20210 题解图 c 中 流经电阻的电流为 A R u i s R 2 5 10 由 KCL 可知 流经 us的电流为零 因此 us的功率为零 此时 电流源发 出功率 p usis 10 2 20 W 电阻消耗功率 W R u p s 20 5 102 2 注 本题说明 计算理想电源的功率 需计算理想电流源的端电压值和流经 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值 而电流源的端电压可以有不同的极性 流经电压源的电流 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它们的数值可以在 0 之间变化 这些变化取决于外接电 路的情况 因此 理想电源可以对电路提供能量 起电源作用 也可以从外电 路接收能量 充当其它电源的负载 1 12 试求图示电路中每个元件的功率 解 a 图中 由于流经电阻和电压源的电流为 0 5 A 所以电阻消耗功率 PR RI2 2 0 52 0 5 W 电压源吸收功率 PU USIS 1 0 5 0 5 W 由于电阻电压 UR RI 2 0 5 1 V 得电流源端电压 U UR US 1 1 2 V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1 电流源发出功率 PI ISU 0 5 2 1 W b 图中 2 电阻的电压 UR 2 1 1 V 所以有 A U I R 5 0 2 1 2 1 AI1 1 1 2 由 KCL 得 I3 I1 I2 0 5 1 0 5 A 故 2V 电压源发出功率 P 2 I1 2 0 5 1 W 1 V 电压源发出功率 P 1 I3 1 0 5 0 5 W 2 电阻消耗功率 WIP5 05 022 22 1 1 电阻消耗功率 WIP1111 22 2 1 13 试求图中各电路的电压 U 并讨论其功率平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2 解 应用 KCL 先计算电阻电流 IR 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电压 从而得 出端电压 U 最后计算功率 a 图中 IR 2 6 8 A U UR 2 IR 2 8 16 V 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 P U 2 16 2 32 W 电流源发出功率 PI 6 U 6 16 96 W 电阻消耗功率 WIP RR 128822 22 显然 P PI PR 即输入电路的功率和电源发出的功率都被电阻消耗了 b 图中 IR 6 2 4 A U UR 2 IR 2 4 8 V 所以输入电路的功率为 P U 2 8 2 16 W 电流源发出功率 PI 6 U 6 8 48 W 电阻消耗功率 WIP RR 32422 22 显然仍满足 P PI PR 实际上电源发出的功率被电阻消耗了 32 W 还有 16 W 输送给了外电路 c 图中 IR 2 4 2 A U UR 3 IR 3 2 6 V 则输入电路的功率为 P U 2 6 2 12 W 电流源发出功率 PI 4 6 24 W 电阻消耗功率 WIP RR 128822 22 即满足 P PI PR d 图中 IR 5 3 2 A U UR 4 IR 4 2 8 V 各部分功率分别为 P U 5 8 5 40 W PI 3 U 3 8 24 W WIP RR 16244 22 仍满足 P PI PR 1 14 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 1 电流 i1和 uab 图 a 2 电压 ucb 图 b 解 a 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 Aii2 5 10 9 0 1 所以 Ai222 2 9 0 2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3 Viiiu abab 899 0 9 20 1 04 9 0 44 11 解 b 因为 u1 2 5 10 V 故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 i 0 05u1 0 05 10 0 5 A 而 uac 20 i 20 0 5 10 V uab 3 V 所以 ucb uac uab 10 3 13 V 注 本题中出现了受控源 对受控源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 受控源是用来表征在电子器件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的一种模型 是大 小和方向受电路中其它地方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 在电路中 受控源与独立 源本质的区别在于受控源不是激励 它只是反映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控制另 一处的电压或电流的关系 2 受控源分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两类 每一类又分电压控制和电流 控制两种 计算分析有受控源的电路时 正确地识别受控源的类型是很重要的 3 求解含有受控源的电路问题时 从概念上应清楚 受控源亦是电源 因此在应用 KCL KVL 列写电路方程时 先把受控源当作独立源一样看待来列 写基本方程 然后注意受控源受控制的特点 再写出控制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 式 1 15 对图示电路 1 已知图 a 中 R 2 i1 1 A 求电流 i 2 已知图 b 中 us 10 V i1 2 A R1 4 5 R2 1 求 i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4 解 a 对图中右边的回路列 KVL 方程 顺时针方向绕行 有 Ri 10 5i1 0 则 A R i i5 7 2 1510510 1 解 b 电阻 R1两端的电压为 ViRuR925 4 11 1 对左边回路列 KVL 方程有 0 1 1 uuu sR 则 Vuuu Rs 1910 1 1 从图中右边回路的 KVL 方程得 03 1 122 R uuiR A R uu i R 6 1 139 3 2 1 2 1 注 本题求解中主要应用了 KVL KVL 是描述回路中各支路 或各元件 电压之间关系的 它反映了保守场中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物理本质 应用 KVL 列 回路电压方程时 应注意 1 首先要指定回路中各支路或元件上的电压参考方 向 然后指定有关回路的绕行方向 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 2 从回路中任一 点开始 按所选绕行方向依次迭加各支路或元件上的电压 若电压参考方向与回 路绕行方向一致 则该电压取正值 否则取负值 1 16 对图示电路 若 1 R1 R2 R3值不定 2 R1 R2 R3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确定其它各电阻中的未知电流 解 设定各电阻中未知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1 若 R1 R2 R3值不定 i1 i2 i3不能确定 对图中所示闭合面列 KCL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5 方程 根据流进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有 i4 3 4 6 1 A 对 A 点列 KCL 方程 可以解得 i5 i4 2 10 1 2 10 13 A 2 若 R1 R2 R3 对右边回路和 B C 结点列 KVL 和 KCL 方程 有 4 3 0 32 21 332211 ii ii iRiRiR 把方程组整理 代入 R1 R2 R3的条件 得 4 3 0 32 21 321 ii ii iii 应用行列式法解上面方程组 10 114 013 110 3 110 011 111 1 11 410 311 011 1 140 031 101 42 所以 AiAiAi 3 11 3 1 3 10 3 3 2 2 1 1 i4 i5的值同 1 注 从本题的求解过程中可以看出 KCL 是描述支路电流之间关系的 而与 支路上元件的性质无关 KCL 实质是反映电荷守恒定律 因此 它不仅适用于 电路中的结点 对包围部分电路的闭合面也是适用的 应用 KCL 列写结点或闭 曲面电流方程时应注意 1 方程是依据电流的参考方向建立的 因此 列方程 前首先要指定电路中各支路上电流的参考方向 然后选定结点或闭曲面 2 依 据电流参考方向是流入或流出写出代数方程 流出者取正号 流入者取负号 或 者反之 也可用流入等于流出表示 1 17 在图示电路中 已知 u12 2 V u23 3 V u25 5 V u37 3 V u67 1 V 尽 可能多地确定其它各元件的电压 解 已知 ub u12 2 V ud u23 3 V uc u25 5 V uj u67 1 V 选取回路列 KVL 方程 对回路 有 ua u15 u12 u2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6 所以 ua 2 5 7 V 对回路 有 uk u13 u12 u23 2 3 5 V 对回路 有 u23 u37 u67 u56 u25 0 所以 uf u56 u23 u37 u67 u25 3 3 1 5 0 V 对回路 有 ue u36 u37 u67 3 1 2 V 对回路 有 ui u57 u56 u67 0 1 1 V 1 18 对上题所示电路 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然后列出所有结点处的 KCL 方程 并说明这些方程中有几个是独立的 解 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各结点的 KCL 方程分别为 以流出结 点的电流为正 ia ib ik 0 ib ic id 0 id ig ie ik 0 ia ic if ii 0 ie if ij 0 ij ii ig 0 把以上 6 个方程相加 得到 0 0 的结果 说明 6 个方程不是相互独立的 但 是其中任意 5 个方程是相互独立的 注 一个有 n 个结点的电路 依 KCL 列结点电流方程 则 n 1 个方程将是 相互独立的 这是因为任一条支路一定与电路中两个结点相连 它上面的电流必 定从其中一个结点流出 又流入另一个结点 因此 在 n 个 KCL 方程中 每个 支路电流一定出现 2 次 一次为正 另一次为负 若把 n 个方程相加 必定得到 等于零的恒等式 即 n 个 KCL 方程不是相互独立的 但从 n 个方程中任意去掉 一个结点电流方程 余下的 n 1 个方程是相互独立的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7 1 19 电路如图所示 按指定的电流参考方向列出所有可能的回路的 KVL 方 程 这些方程都独立吗 解 图示电路共有题解 1 19 图所示的 7 个回路 其 KVL 方程分别为 取 顺时针绕行方向 R1i1 R2i2 R5i5 us5 us1 0 R4i4 R6i6 us5 R5i5 0 R2i2 R4i4 R6i6 us1 R1i1 0 R3R3 us3 R6i6 us1 R1i1 0 R3i3 R4i4 R2i2 us3 0 R3i3 R4i4 R5i5 us5 us3 R1i1 us1 0 R3i3 R6i6 us5 R5i5 R2i2 us3 0 从以上方程不难发现有下列关系存在 即 由此说明 从方程 可以导出方程 同样从方程 可以导得方程 等等 这说明 7 个 KVL 方程不是相互独立 的 独立的方程只有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