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教学追求实效.doc_第1页
低碳教学追求实效.doc_第2页
低碳教学追求实效.doc_第3页
低碳教学追求实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教学,追求实效象山县实验小学 张品雪语文教学“百家争鸣”,如一味跟随其后,亦步亦趋,恐怕会迷失方向。大师的激情满怀,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岂是机械模仿得来的?在一次次的近乎“东施效颦”的尴尬后,大多教师理性地回归“本我”,回归朴素的课堂,追求尊重文本,顺应学情,低碳而有实效的语文教学,力求让课堂洋溢着原汁原味的语文气息,成为学生真正的“学堂”。一、 字词学习,注重细节,简约大气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字词,字词的学习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关于字词教学,教师是各有妙招:或课件直观演示字形,加深印象;或出示注释,让学生辨别选择;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这些都是学习字词不错的途径,如在这些常规的做法上,加入一些细节的元素,增添一份“由此及彼”的心意,就更能帮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文,其中有一个词是“两侧”。某教师就顺应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动手参与的学习方式,先让孩子们摸摸课桌的两侧,自己身体的两侧。在兴趣盎然地动手实践后,孩子们就在熟悉事物的概念的引领下,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船的两侧”。再把这个词放入一组词语中读“两侧、卷起、波纹”,然后教师以简洁的导语引出:“简简单单的三个词构成了多美的一幅画啊!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如此由一个词到一组词再到一句话,并顺势滑入课文主体的学习“同学们跟着小洁坐着游船看风景,都看到了什么呀?”在这样的字词教学设计中,教师已经不再把字词看作是一个孤立的词语,而是连缀言语的最有活力的细胞,是亲近文本语言的有机环节,是学生连词成句,由句及文的一条欣赏小径,串起了学生亲近文本语言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珠子。而王崧舟老师的质朴而一举数得的字词教学风格更值得推崇。例五上的慈母情深一课,他在检查预习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凭预习时的记忆在老师发下的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音(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的,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样的形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只有了解了生字词的字形特点,理解了生字词的大致意思,熟悉文本的大概内容,才能灵活运用,正确填空。其间,学生还不自觉地增强了语文意识:字要工工整整地写,书要仔仔细细地读,概括文章的大意不妨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这些就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填空练习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的,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刻意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却又潜滋暗长着言语的智慧。这就是真实有效的生本课堂,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给予他们暴露思维,锻炼言语的实践时空,是学生乐于参与,享受探究的低碳课堂。二、 标点习得,揣摩情意,层次清晰与文本对话,熟读、精读、赏读,每一次读都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汲取其人文情怀,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即便是标点符号,学生留心关注,用心体悟,也能有效地增强语言感受力,升华情感。在五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是非常有特色的语言,是学生阅读中学习表达的经典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特色,自主质疑: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学生联系上下文,披文入情,以读促思,一遍遍地反复研读,一次次地相互交流后,明白了:这样从8小时开始写起,更能表现出挖掘时间的漫长,过程的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救子心切。这里时间的推移,以数字8到36的四个罗列,4个逗号的运用,无不向读者传递一个饱含情感的信息父与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师稍加点拨:“走进这个场景,穿过这四个数字,透过这四个逗号,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一个恪守诺言、决不放弃的父亲!一个富有责任感、坚韧不拔的父亲!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形象就这样鲜明、饱满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也深深印入他们的脑海里。在同一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的叙述:“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学生直觉地联系到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的上述语例,马上反应这也是一处有特色的语言,含义深刻,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立即质疑:“为什么这里的时间推移要用句号,有什么不同吗?”比较、对照,思辨,明了,印象更深。继后最后一分钟的学习:“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学生已经自觉地关注到“午夜。”中的句号,并竞相交流这个句号传递给他们的激情。学生侃侃而谈,声称诗歌语言的凝练,作者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了这个句号,极富感染力。这是一个呈现梯度的学习历程,可以预想得到的,语感强的学生,在此后的阅读中,能自觉关注到这样的言语表达方式,在习作中,就能自如地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一个个标点,在他们的笔下也绘声绘色,传情达意了。三、 经典研读,关注篇章,润物无声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品读经典语言,研读特色语言,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能。泰勒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语文,自主地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呢?“遵照语文知识学习或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将理解文本看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应该成为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主线。”(吴忠豪语)的确,从语文的角度出发,以语言的视野构建教学过程,关注文本的篇章结构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大气的,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有技能演练的新鲜,更有有知识共享的喜悦。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别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它昔日的辉煌。教学中,教师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语言表达的具体与简洁的和谐融合上。取一个环节的设计来看:由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引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圆明园昔日的拥有也是不可估量的。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说。在交流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结构层次的内在逻辑性。研读描写圆明园“建筑宏伟”的语段,在学生读文、想象,直面语言魅力的同时,教师还借助课件形象呈现了建筑景观的美丽,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再请他们给这些景观分分类,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不仅理出了作者的表达层次,还发现了对于园中的“民族建筑”,作者是具体地有条理地一一描写,而对于“西洋景观”则是一笔带过的。“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在下一个环节中,又一次聚焦文本语言表达的简洁,比较“建筑宏伟”和“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两部分的描写。再把对西洋景观的“补白想象”放入原语段,把对“珍贵的历史文物”的资料补充也放进原语段,对照着读,读出其中不同的韵味。然后纵观全文,让学生阅读比较,并思考:这样语言具体,段段描写尽显丰满的文章,你喜欢吗?语句间的对比,语段间的对照,文章结构的比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一次次的语言实践中,深入感受到“详与略,具体描写与概括描述,语言的具体生动与简洁扼要,是可以相得益彰的”,而如何取舍,是要视表达的需要而定的。为学生设计一个语言实践,言语演练的空间,再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活动式的课堂给予学生的是自主参与的“头脑风暴”,是一次次全新的知识获得的体验,是享受探究成功体验的愉悦。有个经典的案例,某教师设计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就是把两个不同版本的文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对比着学习。先“举一比较”,以两个文本中一处典型的意思相同但表达完全不同的语例作为范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引导着读,教给学生对比阅读的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寻找相似的语例,自主比照读。充分地阅读之后,教师组织交流,好似是读书交流会。但教师退后一步,向学生开放展示读后收获的平台,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童话语言的特色,体会童话故事的情节美,语言美,情感美,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童话的方法。这样着眼于篇章,着手于语言的教学设计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了。四、 语言运用,重视迁移,情意并重语言的习得与否不仅体现在对于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上,更在于能否在不同的语境下自如地运用。课堂中很多教师喜欢设计小练笔,当堂提供学生演练言语的平台。只是每个教师的出发点不同。如上述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补白想像“圆明园中具体的西洋景观”,是为了让学生在与原文的对比中明白,详略得当有助于突出重点,以后自己在习作中也不要“画蛇添足”。又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后面,附有一则这样的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的小练笔纯粹是建构在情感的迁移上,而对于该文本所涉及的语言特色的学习并没有丝毫的要求,从提高语言的迁移运用的角度来说,价值不高。最好是兼顾两者的小练笔,既延续文本的情感基调,又有帮助新的言语形式生成的因素。这样的小练笔的设计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有挑战性的语言训练。从语言到言语,从字词到篇章,从阅读到习作无不是学生丰富语言积淀,成长言语智慧的一次次锤炼。阅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让活泼丰富的语言,让得体灵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