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题型、答题技巧修改稿3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知识点、题型、答题技巧修改稿3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知识点、题型、答题技巧修改稿3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知识点、题型、答题技巧修改稿3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知识点、题型、答题技巧修改稿3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第一章 积累与运用第一节 汉字 一、 题型1 、改错并抄写 2、 给汉字注音 3 、看拼音写汉字 4、选择题 :a、正确 b、有误的 c、字音字形各不相同的一项 二、 做题方法、 技巧 1、书写要求:正楷字 、工整 、在田字格中间。 2、声调符号要规范;辨别多音字3、看清题意,可用排除法 。第二节 词语一、题型:选择题二、答题方法:从以下方面思考:词语使用的对象和范围是否恰当;感情色彩;语义是否重复;语义是否矛盾。第三节 病句修改 一 、题型:1、 选择题 2 、修改病句:形式: A、将改后的正确句子抄下来 。B、请你修改。注意引用的词语加引号。3、病因:(1) 语序不当。 例:我们应该发挥青少年的充分作用。(2)搭配不当。例:我们严肃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3)成分残缺。 例:由于他的这样好的成绩 ,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4)句式杂糅。例: 你不认真学习, 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5)重复啰嗦。例: 他忍俊不禁的笑了。 (6)不照应。例:学习成绩能否提高, 取决于学生的资深努力。 (7) 有歧义。例: 县里通知, 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工作。(8)用词不当。例: 他这个人太果断, 做什么事都不听群众意见。(9)不符合客观事实。例: 难道你能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吗? (10)否定词滥用。例:我们要防止不再发生这样的惨痛事故。第五节 信息提取 依据导语(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进行概括。答题方法: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温馨提示:1、特殊情况例外,例:指南18页第2题,19页第12题。2、初步概括后,再看自己所概括的内容是否与新闻的主要内容相符。3、先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数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再誊写到答题纸上;否则,就悲剧了。4、书名号和引号占格,不算字数;逗号和句号占格,算字数;两个阿拉伯数字占一格,算字数。第二章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一、口语交际(一)、题型:简答题(二)、答题思路:称呼问候(视情况而定,有时不需要)自我介绍(记者采访、邀请陌生参加活动必需要有。)说明要求、原因、时间、地点。 建议类的题目可采用“要做什么原因不要做什么原因”的思路回答。 温馨提示:称呼得当,用语委婉,可用“好吗”“行吗”“请”等词语。二、综合性学习(一)、主题语、宣传语(拟写、补写)答题方法:1、语言简练 2、两句话组成:活动目的(作用,意义) 3、借用题目中的词句温馨提示:注意标语和主题语的区别宣传标语 例:与春天约会(不可作主题语)主题语 例:与春天约会,赏春天魅力(可作标语)一般来说,主题语可作宣传标语语,但宣传标语不一定可做为主题语使用。(二) 设计活动(拟写、补充)活动形式参考:1、写(手抄、,黑板、征、画图画、编小册子) 说(演讲、辩论、朗诵;唱歌、专题讲座、报告会、讲故事、交流会) 看(欣赏电影、看展览、参观) 听(欣赏歌曲) 表演(演课本剧、舞台剧等) 2、力求句式一致 3、表述完整、往往包含有动词(三) 设计活动步骤答题方法:宣布活动规则活动过程评价(评分、颁奖)活动总结(四)设计栏目 栏目内容参考:1、设计的栏目符合实际。(如手抄报等不能设计朗诵比赛栏目) 2、与例句句式一致 3、字:诗词、对联、名句、故事(典故)、歌词、优美片段、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名言。例:名句集锦、黄河故事 4、画图画(图片)。例: 5、感受(五)、开场白和结束语答题思路:称呼问候活动的主题、原因,目的、准备情况规则(游戏竞赛类)开始(结束:活动总结、号召)(六) 成果展示的形式参考形式:编小册子、手抄报展览、征文展览、照片展览、写调查报告、成果交流会(七)材料理解答题方法:理解材料共同点或不同点 第三章 阅读与欣赏第一节 古诗词曲赏析一、题型:填空题、简答题二、 对名句的赏析思路:1、谈对名句的理解、解释含义2、分析写法(修辞手法、炼字、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故等)3、分析诗人的情感、志向或表现了怎样的形象、特点、意境等。4、蕴含哲理的诗句还需指出其中的哲理。考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这类题目只要记住几类古诗词涉及的主要内容、情感,往上面靠拢就行了。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考点二: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名句赏析)题型1:某字炼的好,说说你的理解答题要点(笔记)(1)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2)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3)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题型2:谈谈你对两句诗的理解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 (2)找一个突破口:从用字、修辞、写法、哲理等方面,对本句加以分析 (3)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通过修辞手法(写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情景,流露了作者思想感情,蕴涵了深刻的哲理。题型3:描绘某句诗所表现的画面答题要点:(1)理解诗句本意(翻译诗句)(2)让翻译的语言变的生动:用修辞手法或恰当的联想和想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休辞;或用想象,在描绘中加上“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感受到了”等句式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考点三:品味诗词中突出的写法及作用答题格式:通过修辞手法(写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情景,流露了作者思想感情,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用典、借代等。【常用表现手法】 抒情方面: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写方面: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工笔白描等; 其它方面: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欲扬先抑、铺垫、象征等。答题要点(笔记)(1)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何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中具体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考点四:准确理解诗中歌中富于哲理的诗句,阐发个人见解、体悟和启示。这类题目要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考虑,注意观点的明确,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书写的规范,阐述内容的丰富。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一、题型:填空题(词语解释,一虚一实)、选择题(词义辨析)、翻译句子、比较题(填空或简答)、开放性试题。二、答题思路和技巧:1、填空题:如果没有记住词义,就根据上下文理解作答。2、选择题:仔细辨析,运用排除法。3、翻译句子:不能漏译;答题完成后,务必将译文和原句一一对应检查,特别是关键词语不能漏。注意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还有词类的活用情况,这都是给分点。4、比较题:审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内容、思想情感、人物性格、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结构)进行比较,特别是不能忽视限制语、提示语。温馨提示:带引号的空,一定是用原文填空;不带引号的空,最好用自己的话回答;答题前要学会分析题干中已经出现的文字,从给定信息中更准确的判定比较的角度;答题后要将顺读一遍,可以发现填空的内容是否思路错误。5、开放性试题:基本思路与记叙文相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行比较,找到恰当的感点。例:曹刿论战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相同点:人和。孙权劝学和送东阳马生序相同点:刻苦勤奋的重要性。温馨提示:如果题目中有“联系实际”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略提一笔。第三节 记叙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考察重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写法赏析、作品感受。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和限制语(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容,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与题目相关的句段可做上标记。()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5)绝大部分阅读题要联系文章中心和主要人物来思考,理解词、句、文段等在突出中心,表达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三、审题答题易错点:1、某一题目中有多方面的意思,看似一问,实际上是两问或多问,答题时,只回答其中一方面的问题,或者没有分条陈述,将几方面的问题混杂在一起进行表达。例:请从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简要分析“我的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经典阅读第77页第3题)此题必须从两方面回答,且表述要清楚,可用“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的格式答题。2、如题目中要求分析某一句话、某一人物、某一情节的作用,须从多方面思考“作用”的含义,一般从两方面思考:a、内容上:在表达情感、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作用。B、结构上:在结构、线索、句式等方面的作用。例:请概况“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指南第68页第2题)此题中的“作用”须从线索、侧面烘托等方面答题。3、忽视题目中的限制语、修饰语,导致答题漫无目的,或答非所问。例:a、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2010中考第20题)b、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本文写作的特点。(蔬圃丽日2011推考第19题)上述两题中加点部分限制了答题的范围,也是考生思考的方向。如果忽视加点部分,就会答非所问,特别是b题,如果不从表达方式方面思考,就会极大增加思考、答题的难度。实际上此题答案很简单,即“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4、没有准确理解题目中的概念,或不同概念混淆,导致审题不准。须准确理解以下概念:a、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记叙人称、观察角度、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特点(风格);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b、作用、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含义、赏析、行文思路。c、开放性试题:看法、看待、评价、认识;感受(感想);启发;理解。四、题型和答题技巧归纳:1. 文章内容的概括:(1)题型: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有时会有字数限制。(2)答题方法: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如果“事情”有多件,必须将主要事件概括出来(最能突出中心的,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2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3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例:端午的鸭蛋、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变色龙4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E修辞上、F、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上、G、一语双关上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伟大的悲剧5人称(1)题型:A、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二人称的作用。例:土地的誓言B、人称转换,进行改写。老王“研讨与练习”三(2)答题方法:A、亲切自然、更强烈表达感情。 B、注意:心理描写在人称转变后,不可简单照搬。温馨提示:第一人称常使表达更真实、更亲切自然。6 记叙顺序及作用:插叙最重要(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例:台阶(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例:背影(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解释、对比、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例:杨修之死、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乡,还有使情节曲折,铺垫等作用。7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哲理、含蓄委婉、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注意:从句式(短句、排比句)、修辞、描写方法、词语使用等方面结合具体内容思考作答。8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1)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变色龙(4) 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爱莲说(5)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例:故乡(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爱莲说(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例:范进中举变色龙(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例:阿长与山海经(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例:我的叔叔于勒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9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启发思考。 10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题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再结合中心或人物的性格作答。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例:春第5段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句中的“卖弄”温馨提示:分析的最后落脚点要回到对中心和主要人物的作用上11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结合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环境描写、遣词造句、句式、奠定感情基调等方面分析)。 、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例:背影、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行道树12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3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例:春(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例:春(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例:孔乙己(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8)细节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例:故乡音乐巨人贝多芬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我的叔叔于勒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例最后一课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突出环境美好或恶劣)、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例:羚羊木雕、登上地球之巅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例:孔乙己、变色龙14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1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1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17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修辞之美- 见第9个知识点.结合第19答题点回答.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边)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18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19品味句子和关键词。对策: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注意:16、17、18、19四个知识点必须联系中心思考20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题思路:(1)与前后文的照应关系。例:苏州园林第5段中的“栽种和修剪树木”(2)句子或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例:中国石拱桥中“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2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2问文章写作特色:一、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23、分析人物心理题型:A、描述人物心理。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直接将人物心理描写出来。 B、分析(揣摩、体会)人物心理。不要直接描写,只要将人物心理简要概叙出来就行。 例:指南70页第2题。24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等。题目中一般会出现“看法、看待、评价、认识”等词语。一般地说,答案由四部分组成:A、表明观点、态度。B、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C、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D、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例:指南第76页第7题。25阅读后的体会、体验、感受。一般地说,答案由四部分组成: A、概述本文内容,或部分内容。B、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C、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D、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所以我们应该怎样。26、阅读后的启示、启发。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概述本文内容,或部分内容。B、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C、获得的启示(道理) 例:孙权劝学注意:25、26应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选择的角度不要太偏。27、句段的理解答案包含四方面的内容:A、含义。B、所包含的情感、哲理等。C、表现手法:修辞、写法、句式等。有些题可以不回答C,应为在表现手法上没有特点。D、结构上的作用。第四节 说明文阅读一、考查内容1、说明对象和及其对象的特征。 2说明顺序的理解2、说明的方法及表达作用 3、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4、说明顺序及写作思路 5、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二、考察方式:【考点之一】: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说明内容题型一:文章围绕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文章的说明中心问题什么?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题型二:文章认为的依据有哪些?/的理由是什么?的特点(优点)有哪些?技巧:概括各自然段段意说明内容相同的段落合并,归纳出层义组织表述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点(外形、大小、轻重等)、功能作用、价值、应用(在哪些领域产生作用)、意义、发展、前景、局限。事理说明文:某现象的本质、原理、形成原因、影响、研究过程、人们的应对。对文章进行概括提炼,在文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句子,但是应能找到一些关键词语。这类题应立足文章在文中找答案,注意每段的中心句以及开篇总写,篇末总结的语句。例:指南第80、81页第1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之二】: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考察的形式题型一:找出某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指明其作用 。 题型二: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及作用。题型三:文章段,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题型四:给文中的一个概念下定义技巧:常用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1.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1)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2)、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丰富说明内容,解释说明特点、道理、答题注意:思路:指出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作用具体分析【说明了,紧扣说明中心(本段全文)】如果语段中运用了多个说明方法应一一解释。【考点之三】: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题型一:分析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一例说明。概括特点举例句点出重点词语分析【解词说明了(紧扣说明对象特点/说明中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二: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题型三:分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先指出这种修辞的一般作用,再结合语句分析题型四: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设问句、反问句及双重否定句的笔表达作用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特点及作用也可以从特殊句式角度来分析。设问句及其作用A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阅读兴趣,结构上承上启下。反问句及其作用: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扣句子含义)双重否定句及其作用:加强肯定语气,突出强调了(扣句子含义)【考点之四】:说明顺序,写作思路及说明文的结构题型一:请指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说明顺序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含程序、步骤。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写作思路应注意:先理清文章的写作内容,先写了什么,又些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然后再写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之五】: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说明的内容一般出现在文末,作用:使说明内容更严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考点之六】:拓展感悟,建议启示等收获和启发此类题目应从文章所给的材料提炼出一个普遍的结论,不要就事论事、就题论题。建议和设想此类题开放性比较强,没有固定的答案。主要看你的设想是否合理、可行和表达是否具体严密。观点明确(扣本文观点),理由充分探究题:此类题是理解感悟题的变形,答题是一要立足原文,二要找材料的共同点;三是用概括语句答。三、应注意的问题:1、句子的表达作用一般出题方式: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何特点, 、下面句子意在说明什么?其作用是什么?、文中划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做第题,首先要考虑题干中的句子是否含有说明方法,哪一种说明方法,然后指出这种说明方法对说明的中心问题所起的作用。做第题除了解释字面的意思,还要扣说明的中心。做第题同样首先考虑说明方法,然后指出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指出如果去掉会对说明的内容产生什么影响。2、综合开放性的题目 这类题的出题思路一般有以下几种:启迪学生的探索兴趣,关注科学发展。引导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利用掌握的科技保护家园。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某一方面的设计。从说明文写作的角度谈收获。前两类题要指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或实际尽量展开谈,谈具体。第3类题要引导学生想象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还要按说明顺序把自己的设计介绍清楚。第4类题应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具体,最好具体到某一种说明方法或某一个句子甚至于词语。第五节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考点一:论点:论点的特点:正确鲜明概括论点应注意: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 题型1:找出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常出现的位置: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5、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易错点:把论点与论题、结论混淆;论点与结论的不同点:结论是在论点的基础上推理的结果,一般在文末。论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例:经典阅读第95页第1题。注意事项:论题与论点区别: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论题论题只是作者所谈论的话题或范围,论题中只能看出作者要谈什么问题,但看不出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3、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有时还需要读者自已概括;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论点是对论题的答复。论题是对论点的限定。 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考点二:分析论据及其作用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题型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题型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注意:文章开头事实论据的作用:1、引出论题或论点。2、做论据,证明论点。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如果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还有引起读者思考、共鸣的作用。题型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首先要明确它要证明的论点,然后注意是补充事实还是道理论据;易错点:论据与论点不一致;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考点三: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比作,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4、对比论证:通过与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易错点:答案不完整:注意事项:表述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写好处,如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 若证明的不是中心论点,还要加上一句:进而证明中心论点。考点四:理清论证的结构题型1: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结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题型2: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结构):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首先,怎样引出论点(论题),然后,通过列举例子(或引用;或与对比等)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的结论;分析某一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分析,具体阐明(或列举的事例,具体论证),有力证明前面的论点。易错点:答题不规范注意事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考点五:品味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题型:分析词语的指代义及重点词句的理解或词语能否去掉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关键词语的选择和运用;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某语句的作用。思路:词语含义+在语境中的效果+(不能去掉)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或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六:开放型试题题型: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理解、认识或有感悟、启发。思路:结合文中论点,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证明。温馨提示:考试中要注意看题中要求的分析角度和字数限定。易错字词大全七上字词训诫 惩戒 啜泣 迸溅 可望而不可即 倔强 碌碌终生 坠落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蹂躏 死而后已 酝酿 宛转 嘹亮 黄晕 磅礴 轻飞曼舞 寥阔 葱茏 征兆 喑哑 憔悴 诀别 抉择 角逐 虐杀 拆散 滑稽 菡萏 莽莽榛榛 踉踉跄跄 孪生 哞哞 敧斜 嶙峋 濯 厄运 攥 啜泣 伶仃 髻 澹澹 清洌 凛冽 竦峙 骸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