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环节备课).doc_第1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环节备课).doc_第2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环节备课).doc_第3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环节备课).doc_第4页
S版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三环节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7 莲叶青青(总第57-59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个生字,会写“玄、斑、驳、 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2. 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课文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训练点】第二部分【读说结合训练点】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 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预习任务】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斑驳陆离、水缸、胳膊肘、孙子、长疮、代替、剪刀、欣喜、探头探脑、仿佛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念念有词 萧条 不以为然 斑驳陆离3.多音字组词。 zhn ( ) h ( ) ln ( )种 糊 隆 zhn ( ) h ( ) ln (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二、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针对重点字“疮、缸、斑”,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2、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的哪几件事?(种荷;送荷)开头和结尾又分别写了些什么呢?3、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祖母种养荷叶的句子。4、从祖母种荷这件事,你知道了什么? (祖母精心地照管荷叶,祖母喜爱荷叶。)从哪可以看出祖母喜爱荷叶呢?5、用“当时,祖母”的回答方式结合重点语句说说祖母对荷叶的喜爱。6、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如果你就是祖母,有那么一两个调皮蛋靠近了,你会怎么做?(指名表演)年迈的祖母此时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兵,守护着这些欲出的荷叶!7、什么是“不以为然”?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回忆一下平时奶奶是怎么疼爱我们的。8、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 ,疮长在孩子身上,可是疼在祖母心里,由此可见祖母是个富有同情心、慈祥善良的老人。9、你体会到什么?(毫不犹豫)从哪些词看出祖母的毫不犹豫?10、课文写了荷叶有什么用场?今年的荷叶派上了什么大用场?11、指名分读首尾两个自然段。说说你发现了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祖母我,要问问你: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为什么?2、说说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四系统总结这青青的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乐于助人的心,也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五、限时作业1、听写。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一望( )( ) ( )( )陆离 不以( )( ) 探( )探( ) 左( )右( ) ( )( )有词3、给多音字标上不同的读音,再组词。种 _( ) _( )糊 _( ) _( )降 _( ) _( )【教学反思】18 萧山杨梅(总第60-6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 8 个生字。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课文重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感情朗读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说结合训练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挂图【预习任务】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阅读、书籍、兼管、沧桑、鼓励、初中、擦汗、天涯海角、喜怒哀乐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遨游 领略 惬意 沧桑3、多音字组词 。尽 jn ( ) jn(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 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二、精讲点拨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2、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件事,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二件事?4、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5、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学生。6、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7、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8、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爱护学生。9、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三、拓展延伸1、作者写了一位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好老师,那为什么以“萧山杨梅”为题呢? 2、对比前面学过的莲叶青青,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四系统总结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五、限时作业1、听写。 2、解释词语沧桑 惬意3、本文“萧山杨梅”为题,写了一位老师,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19 地震中的父与子(总第63-65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课文重点】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读说结合训练点】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预习任务】1. 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倒塌、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欢声笑语2. 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废墟 坚定 颤抖 破烂不堪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 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二、精讲点拨1、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那些资料?2、说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4、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父亲了不起、儿子了不起)5、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6、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7、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三、拓展延伸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四系统总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五、限时作业1、听写。 2、解释词语。昔日 破烂不堪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反思】20 母亲的呼唤(总第66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憔、悴、愚”3 个生字,理解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3、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文重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感情朗读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读说结合训练点】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预习任务】1.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愚笨、喜极而泣、声嘶力竭、憔悴、焦急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憔悴不堪、 声嘶力竭、 愚笨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 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二、精讲点拨1、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对母亲的呼唤,作者有着怎样的感受?找出有关句子说一说2、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那一声声的呼唤,都是母爱的流露,都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呢?3、边读边想:围绕着“母亲的呼唤”,课文写了哪几件事?4、第一件事。(1)“总是”什么意思? “总是可以看到”说明什么?(2)把你的体会送进词语里,送进句子中,再读读这句话。(3 )读到作者儿时和妈妈捉迷藏的情景,你们还有什么样的感受?5、第二件事。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看,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母亲对作者的担心?6、第三件事。(1)对母亲的呼唤,作者为什么有时会感到心烦呢?后来发生了什么,让她改变了看法?2)你们有过和文中小蓉一样心生厌烦的感受吗?那现在,你又怎么想?既然意识到自己的愚笨,那聪明的你们,能不能给“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改个字?三、拓展延伸你们有过听到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吗?讲给大家听一听。四系统总结亲给了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生活中的母亲或许并不完美,但那声声的呼唤是母爱的流露,是我们最甜蜜的体验。希望我们能用心去体会这份爱,珍惜这份爱,用爱去学会理解,用爱去学会感恩。五、限时作业1、解释词语。 憔悴 声嘶力竭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一( )一( ) ( )( )而泣 ( )声( )语 憔悴( )( ) ( )嘶( )竭 天( )海( )3、按课文内容填空迎着天边灿烂晚霞,我看到的,竟然 是一张( )、( )的脸。 那( )的头发,那( )的神情,那( )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这句话描写了母亲当时的( ),使人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 )和( )。【教学反思】语文百花园五(总第67-70课时)【教学目标】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一文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儿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课文重点】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感情朗读训练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读说结合训练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1.“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2.“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教学准备】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视频录像【预习任务】(一)语海畅游。一、词语真有趣。1.读读课本上的两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和”、“与”的用法。3.你还能用“和”、“与”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1. 读一读,把站错对的词语找出来。2.能说说找出它的理由吗? 三、给下面句子加标点。1.自己读读句子,然后试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说说这样加的理由。2.体会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1.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上网或从书中查找有关作者和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3.根据诗中的重点字、词想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4. 试着背诵古诗。(三)阅读平台。1.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2.朗读短文,试着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3.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能说会道及笔下生辉。本次能说会道的话题是“讲述我家的故事”,在你的家庭中最感人的故事是什么?你能讲出来,用语言打动大家吗?动笔写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注意想写谁?为什么写他?想写哪件事呢?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2、小组间合作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并解答疑难问题。 3、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二、精讲点拨(一)词语真有趣。1.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2. 学生谈谈发现:四组词语中都用到了“和” ,“和”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3、同法学习第二组。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4、“和”及“与”作用是连接前后两个词,前后两个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我们把它们叫做连词。(二)下面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