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辅导与测试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分析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 概念(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成分定量分析:测定各成分的含量(2)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2.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实质:H+ +OH= H2O(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和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所用的仪器是滴定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是借助酸碱指示剂。(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计算题:在0.1000molL的盐酸20.00mL中逐滴滴入 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40.00mL。 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的pH。a. 未滴氢氧化钠溶液时盐酸溶液的b.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完全反应相差一滴(1滴溶液的体积是0.04mL)这时溶液的c. 完全反应后再多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时的d.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00mL时溶液的 跟完全反应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相差一滴(或多加一滴),对计算盐酸的浓度有没有影响?(通过计算说明)解: 跟实际浓度相比,误差很小。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20.00mL0.1000molL盐酸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和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因此,在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发生突跃,酚酞或甲基橙的变色点落在溶液pH的突跃范围内,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度的。所以,强酸、强碱的中和滴定可以选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不选石蕊作指示剂,因为石蕊的颜色变化没有清晰的界限。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酚酞、甲基橙均可。通常选择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3. 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A. 主要仪器: B. 实验步骤:查: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洗:先水洗,后润洗。盛、调:用漏斗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记下刻度。取:待测液、指示剂滴定:滴定时,禁止左手离开活塞、眼睛看别的地方,要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记录读数:精确度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最后一位是估计值。不同的读数方法会得出不同的读数,思考下列情况产生的结果。读数方法读数结果(1)仰视(2)平视(3)俯视数据处理: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4. 误差分析中和滴定实验中,不同的错误操作引起不同的量产生不同的偏差,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学生分析误差时往往无所适从。分析时应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首先依题意列出计算式,再区别计算过程中不变量和变化量,然后紧紧抓住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n)(n表示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在实际计算时,标准液浓度和待测液体积按已知数据计算,是不变量。只有滴定管中所消耗的标准体积随不同操作而变化。从上计算式可知与成正比。以上实验中,只要使增大的操作所得待测液浓度都偏大,即产生正误差,反之误差为负值。误差分析结论前述各种误差中: 滴定管用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 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完毕后气泡消失; 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标准液滴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 滴定前读数准确,滴定后仰视滴定管刻度;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等,这些都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有:移液管未润洗直接吸取待测液;滴定过快成细流将待测液溅出锥形瓶壁而又未摇匀洗下;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测定盐酸浓度等。【典型例题】例1 有一支50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液体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承接,所得溶液的体积应为( )A. 10mL B. 40mL C. 大于40mL 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滴定管的最大刻度线在活栓的上方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若将溶液全部排出,其体积必然要超过读数所显示的体积。因此,依此题给出的读数和操作,由滴定管流出的液体体积必然要超过40mL。例2 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作标准液,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未用盐酸润洗移液管; 未用盐酸润洗锥形瓶; 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未排除; 滴定前仰视而滴定后俯视碱式管中液面读数; 滴定完毕后较长时间红色不褪。以上属错误操作且导致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 B. C. D. 答案:C本题还可以采用排除法快速解题。当你判断出是符合题意以后,将排除选项A和D。马上判断是否符合题意。如果符合题意则答案为选项B,否则答案为选项C。解析:本实验是碱滴定酸,测定体积为碱的体积(即滴定管读数),待测未知浓度是酸的浓度。故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内残留的蒸馏水将稀释,耗用增大,测出酸的浓度偏高。不符合题意。 未用盐酸润洗移液管,酸的浓度降低。耗用碱的体积减少,测出酸的浓度偏低。符合题意。 未用盐酸润洗锥形瓶,这是正确操作。不符合题意。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气泡未排除,耗用碱的体积增大,测出酸的浓度偏高。不符合题意。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测出碱的体积偏低,则酸的浓度偏低,符合题意。 滴定后红色不褪,说明碱过量,即碱的体积偏大,测出酸的浓度偏高。不符合题意。例3 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 ) (填正确选项的标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达其理由答案:C首先因为有Na2CO3 =2Na+CO32和CO32+H+ =HCO3的反应,溶液中HCO3的浓度逐渐增大;而后又因进一步反应:H+ +HCO3=CO2+H2O而使溶液中HCO3的浓度逐渐减小。解析:本题考查可溶性正盐与强酸反应的过程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初中化学所学的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Na2CO3+2HCl =2NaCl+CO2+H2O是在两两混合的情况下一步完成的。而本题所给的关键信息是“碳酸钠的浓溶液”和“逐滴加入稀盐酸”。由于碳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Na2CO3=2Na+CO32,在其浓溶液中存在大量CO32离子,逐滴加稀盐酸时,加入的H+立即与CO32结合:H+ +CO32=HCO3导致 HCO3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当加入的盐酸中所含H+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CO3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c(HCO3)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加酸时,H+ 将进一步与HCO3结合:H+ +HCO3= H2O+CO2导致HCO3离子浓度又逐渐变小,当加入的盐酸中所含H+的物质的量为Na2CO3溶液中CO32物质的量的两倍时,反应完全,HCO3浓度几乎为零。这也往往是分析化学中用双指示剂法(先用酚酞后用甲基橙)测定NaOH与Na2CO3(或Na2CO3与NaHCO3)混合物的计算依据。例4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如果滴到恰好溶液的pH=7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不足 B.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C. 测得氨水浓度偏高 D. 测得氨水浓度偏低答案:A D解析:假定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为NH4Cl,由于水解,溶液应呈酸性,pH V2 0V2 V1 0试样的成分(2)若盐酸浓度为0.5mol/ L,含中性杂质的混合物为1.200g,V1=30.00mL,V2=5.00mL,求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双指示剂法分析碱性混合物的组成是容量分析中有实际意义的分析方法,常用以测定烧碱中NaOH的质量分数(因吸收空气中CO2而混有Na2CO3杂质)。 当V10,V2=0时,表示该物质中只含有NaOH,不含Na2CO3或NaHCO3(有后两种杂质时,V20)。当V20,V1=0时,表示该物质中只含有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达终点的溶液为CO2饱和溶液,pH在3.14.4,在甲基橙变色(黄到橙)范围内。此时溶液中不含NaOH和Na2CO3(若有这两种物质,滴入酚酞为红色,V10)。 当V1=V20时,溶液只含有Na2CO3,其两步反应消耗盐酸的量相等。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第一步反应完成则滴定终点酚酞无色。第二步反应完成则滴定终点甲基橙橙色。此情况不含NaOH和NaHCO3。 V1V20时,则溶液中含NaOH和Na2CO3,此时C酸 V1= n(NaOH)+n(Na2CO3),C酸V2 = n(Na2CO3),则n(NaOH)=(V1V2);也可能是NaOH与NaHCO3的混合物,此时n(NaOH)n(Na2CO3) V2V10,此溶液也有两种可能。A. 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则B. NaOH与NaHCO3的混合物,只是必须n(NaHCO3)n(NaOH)。由题(2)题示条件 V1V20。解一:混合物中含有NaOH和Na2CO3则有:解二:混合物由NaOH与NaHCO3组成:答案:(1)表NaOHNaHCO3Na2CO3NaOH Na2CO3Na2CO3 NaHCO3或 为NaOH与NaHCO3等物质的量混合物。 为n(NaOH)n(NaHCO3)的混合物。 为n(NaOH)n(NaHCO3)的混合物。(2)NaOH的质量分数为41.67,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2.08和NaOH的质量分数为50.0,NaHCO3的质量分数为17.5。例7 如图为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Y滴定的图象,依据图象推出X与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列各组中的( )。 ABCD0.120.040.030.090.040.120.090.03解析:由图可知溶液恰好中和10 mL盐酸,即,表中A、D属于上述情况,但A组中,不符合图象,D组中,加入20mL后,溶液的pH为:。答案:D例8 取体积相同(25mL)的两份溶液,将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中和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那份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中和另一份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则(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和的关系是 。(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和的关系是 。解析:反应,使溶液中减小,反应中生成的有一部分溶在溶液中,使溶液偏酸性。答案:减小。溶液吸收空气中的后发生反应,使溶液中减小。(1);(2)。【试题答案】1. D 2. C 3. A、D 4. D 5. A 6. D 7. B 8. C 9. C、D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遗传承人范军视频片段364课件
- 幼儿美术雨滴课件
- 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家庭消防培训知识课件
- 理财业务检查课件
- 2025年陕西省渭南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试题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安全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血友病A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3
- 太原科技大学《基础造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高速天桥拆除方案(3篇)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GB/T 3036-1994船用中心型蝶阀
- GB/T 19867.5-2008电阻焊焊接工艺规程
- GB/T 1706-2006二氧化钛颜料
- 2023年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T-CIATCM 002-2019 中医药信息数据元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