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不畏浮云遮望眼.doc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不畏浮云遮望眼.doc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不畏浮云遮望眼.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不畏浮云遮望眼摘要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遇到了学生读优秀作品热情不高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许多学生沉迷于“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本文提出了两点主要对策,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突出当代主流文化;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快餐”文化 传统文化 审美教育 一、现状:学生被包围,教学受冲击常常听到有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有此同感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老师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因之一是学生们的生活太丰富多彩了,他们被太多的事物包围着,注意力被吸引,精力高度分散,这种包围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教学。虽说我们不提倡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也不希望他们的心离课堂越来越远,他们的眼睛越来越游离于书本之外。尤其是语文教学,更不希望他们打着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的幌子,大量吞食营养成分含量不多的文化“快餐”,忽视如珍馐美味一般的文化“大餐”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现在的高中生喜欢什么作品呢?我曾以问卷的形式调查过我的学生,有的同学写到“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是是否真读过,让人怀疑,我真担心这种回答已经变成概念化的回答。更多的同学写到喜欢网络小说、动漫、韩寒和郭敬明等人的小说。而喜欢的影视作品则是动画片、韩国电视剧(女生最爱)、搞笑刺激的电影(周星驰电影为代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幻城三重门火影忍者仙剑奇侠传那小子真帅西街少年韩城攻略灌篮高手千机变千机变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麦兜的故事樱桃小丸子浪漫满屋魔戒三部曲等等,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当然,有的作品写得确实不错)。虽说是小范围的调查,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欣赏内容和品位。二、原因:经济、网络发展,文化多元纷乱让我们通过分析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来进一步探讨当下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我国国情来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诸如影视作品、音乐舞蹈作品、书籍类出版物,等等,各类文化作品千姿百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社会的多元性,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而放眼世界,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E时代计算机网络时代。比尔盖茨曾预言:计算机和网络将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现在看来,这不是妄言。确实,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真正意义上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可以说,网络模糊了时间概念,消除了空间距离。地球成了一个村落,住在村里的“家家户户”之间自由“鸡犬相闻”,人们彼此能够可以“网”来。这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开放,西方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必然影响到我国当代青少年,他们用好奇而又惊喜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丰富的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与他们的父辈有了很大的不同(更不要说祖辈了)。这一代人,血脉与祖先相连,但血液里又融入了外来的空气。这空气就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就像喜欢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食品一样,改革开放后从国外潮水一般涌入的以及本土模仿外国而产生的千奇百怪的“快餐”文化和流行艺术成了当代青少年最直接的精神食粮,因为这种文化通俗易懂,不讲求高深学问,“好听”“好看”“好玩”,眨眼工夫,又会出现许多新的东西,如泡沫一样。其实“各领风骚”没几天的现实正是它们价值不高的表现。耳濡目染这种文化,孩子们终日讲时尚、追流行、玩“酷”,不愿意去想复杂的问题,审美情趣低俗幼稚。在畅销小说和格调高雅的作品之间,他们大多会选择前者。因为畅销小说没有什么深度,他们可以及时享用,及时消费,不用考虑很多。“快餐”文化挤压着传统文化,流行艺术消解着传统艺术,艺术鉴赏被艺术消费取代。语文课堂上,名篇精品不合学生的胃口,教师生动的引导只能使有些学生对“这一篇”文章感兴趣(其中恐怕还存在为考试而学的功利的想法),他们才不肯在课外花时间跨越时空,走进文本,与古人对话,与文豪交谈。三、对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青少年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认知水平有限,但认知欲望很强,表现在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方面。他们的许多经验的获得不是来自亲身实践,而是通过他们所能接触到的途径,间接地对事物有抽象(相对于亲身实践获得的形象感受)的了解。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人文思想和理性深度遭到排斥,“叛逆”者们解构传统意识,冷落主流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只有商品消费的“快餐”文化、流行文化越来越多地充塞他们的头脑,势必影响他们的成长,忽视这种情况可能会最终把本该可塑的青少年的精神品格消解掉,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崇高精神和人格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人文思想的载体,那么,语文课程的德育与教化功能也就显而易见了。基于此,我认为面对冲击,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突出当代主流文化。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绝对不是面对现状惊讶、恐慌、保守、拒绝,而是让传统文化记忆缺失的学生受到它的精华的熏陶渐染,进而领悟其丰富内涵,结合理想与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是传道者,“铁肩担道义”,语文教师应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先锋。要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改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分析学情,立足文本,以课文学习为点,分成教师导读初步交流师生共赏等步骤进行。重点内容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再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资源(如网络、书店、图书馆等)查找资料,深入地探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由点到面,切实有效地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由浮躁归于沉静,精神贯注到作品当中去,要让他们对年代久远或虽不久远但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兴趣。这样,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众多、百家相互争鸣的局面足以令学生震撼。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峰上,孔墨老庄、孟荀韩非等人博大精深的思想会让他们产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感情。在历代文人中,那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大诗人屈原该是他们关注的:诵读屈原作品,理解他的“深思高举洁白清忠”,和那份“披发行吟泽畔”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唐代的杜甫,自身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艰难苦恨繁双鬓”,却依然忧国忧民,读着那些直如史笔的千古名句,怎能不“长使读者泪满襟”呢?学生能不对他景仰吗?还有鲁迅,洞察社会现实,为了疗救国民的精神,对其劣根性痛下针砭,当同学们学习祥林嫂药灯下漫笔,阅读狂人日记等文章时,会油然生出对先生的无限崇敬之情。这样的作家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而作品中的人物,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学生应高擎起这一精神的火炬努力前行。另外,利用本学校教师资源或把专家学者请到学校来开讲座,给学生介绍传统文化,这也是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弘扬我们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通过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精神品格的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愿意为加高加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大厦贡献力量,为人类社会的最理想境界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终生。但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当代青少年喜欢“快餐”文化也是本土文化缺乏创新的结果。要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突出当代主流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民族传统文化要创新,要注入时代精神;当代主流文化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吸收精髓。其次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加强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不妨从这几方面来做:(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人嗜好(对不同文学样式的喜好程度不同),激发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直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小说教学为例,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选自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警世通言,学生除了对“三言”不太熟悉之外,对其他三部多少有些了解,小部分学生则阅读得比较深入,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一状况“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同龄人带动阅读,激发起大家的兴趣,教师则从高层次予以指导,总结,提升。(二)提高学生阅读的辨别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辨别能力不强,学生在阅读中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易为潮流所左右。如果教师看到学生在读什么书或学生向教师提起所读之书,要耐心予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清高雅与庸俗,去伪存真。比如某些所谓前卫、另类作家的作品,不适合学生读的,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不要读。同时,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开列一些书目,让他们选择好书丰富充实自己。面对纷繁芜杂、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现象,学生能练就一双慧眼,这很重要。(三)提高学生阅读的感悟力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融入作品的意境氛围。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可在先秦诗经楚辞等诗歌中,在汉代乐府散文大赋中,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山河之美,人性之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体会巴尔扎克的睿智,感受雨果的诗意浪漫,领悟果戈里、莫泊桑的讽刺,等等。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