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3课时1、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通过图片辨识新青年杂志,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和代表人物。(2)列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宣传内容,了解这场运动的多样性,知道不仅仅是思想革命还是文学革命。(3)通过各人士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分析其背后的目的(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联系实际说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否成功。(4)整理中国近代的思想演变潮流,感受思想解放与借鉴学习他者之间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3、 近五年高考考点1. 新文化运动内容;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君民共主思想: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周恩来宣传马克思主义4、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5、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由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最后都失败了,之后的探索先进的中国人又提出学习西方的思想。那么当时掀起了什么运动?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正如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所说的,“虽然时代、国度不同,但启蒙者的心路历程确是相通的。如果说十八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虽然没有完成这一使命,但他们所高举的科学、民主的精神,却深刻的影响和激励着当时及此后数代的中国人。那么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又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一运动对中国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新文化运动大体以五四为界分前后。之前的文章、小说、笔仗都专注于解放国民思想;之后知识群体几乎倾全力宣扬西方各种思想,就像“有病乱投医”一样,各种主义都被看成是救国良药。【讲授新课】一、新青年的诞生: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72页,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第一段的内容,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想一想新文化运动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给学生时间思考,引导学生)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请学生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依据课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李大钊旗 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是当年陈独秀他们及其所呼唤的新青年们热烈追求的目标,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青年创办初期销量并不理想,甚至一度停刊(当时虽然办报自由,但是自负盈亏),然而在1917年新青年却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这个机遇与一所中国最高的学府和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息息相关。简要介绍蔡元培与辜鸿铭,并顺带介绍梅贻琦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正是蔡元培先生的精心呵护,新文化运动这棵幼苗才会茁壮成长,才会在北大出现众多的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新文化运动的守护者: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资料补充:那时候地方割据,中央政府对社会和整个国家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武人当权也不懂文化,于是,思想界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梅贻琦,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这两位先生分别是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要科学的看待人生的态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强调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而是指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主要原因在于: 20世纪的中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制度落后,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提倡“民主”,只有民主才能实现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另一个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封建思想的盛行。历代统治者大都搞封建迷信活动,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因此要提倡“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消除迷信,才能追求民主。值得注意的是,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在提倡民主,科学是为民主服务的。思考:让学生看课本73页历史纵横,思考为什么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呢?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祭天、拜孔,使迷信思想甚嚣尘上,甚至连接受系统西方科学教育的严复,都出来为迷信活动进行辩护和鼓吹。在这种社会乌云下,就需要一个法宝来镇住它,还社会一个清新的空气,而这个法宝当然就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忠、孝、节。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革命)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探究】我们应如何看待“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新文化运动为最大限度促进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故对儒学的批判是必须的;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有许多优秀文化积淀,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过渡:但是要用新思想去改造国民、重塑国魂,首先必须让更多的国人去理解、接受新思想,这就要求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做好宣传工作,当时的中国宣传的主要形式还是文字,当时的书面语言是什么?文言文。如果用文言文宣传,效果会怎么样呢?所以,新文化倡导者们在进行思想革命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学革命,两条线相辅相成。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胡适这一时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典型代表莫过于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他笔下的很多人物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等相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还有两位:胡适和陈独秀。胡适的哪篇著作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学改良刍议。【过渡】正是由于几千年来在传统纲常伦理统治下才出现了现在愚昧和甘于受奴役和专制的中国人,以及愚昧落后的国人性格。因此,要挽救和改造中国就必须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思想,只有具备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国人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所以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新一代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并且受传统影响较少,所以,新文化运动将希望放在新青年身上。新文化运动这样的主张是否对中国社会产生促动,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李时岳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 进步性: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普及文化创造了条件局限性:对待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比如认为儒家思想都是糟粕,西方文化都是优秀的)运动仅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过渡: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的另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西方的各种思想如潮水般的涌入中国,又如潮水般的退去,“大浪淘沙始见金”,当一切回归平静之后,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图。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谁是我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的人?对,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同学们在课本上划一下,特别注意记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新事物的发展壮大是需要有推动力的。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那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本第三目第二段相关内容,然后概括)。传播概况:主要有三点。 1新青年出版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一批马克思主义先进社团出现:如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3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传播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光明,在此影响下,早期共产党组织开始建立。【合作探究】设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为救国救民提供了一条新的选择,促进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以西方先进的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它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观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力图重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