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侵犯和利他 第一节侵犯行为第二节利他行为 Page1 学习要求 重点 挫折 侵犯理论侵犯行为转移和消除的方法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概念 责任扩散了解 侵犯行为的判定标准侵犯行为的种类分析侵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Page2 第一节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二侵犯行为的种类三侵犯行为是不是本能四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一 动物行为学 二 生物进化学 三 行为遗传学 四 激素活动说五挫折 侵犯理论六社会学习理论 一 模仿学习 二 侵犯与大众传媒七侵犯行为的转移和消除 Page3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 aggression 即侵犯行为 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 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侵犯概念的3要素 伤害行为 伤害意图 社会评价 1 侵犯必须是伤害性的 包括实际的伤害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2 判断是否是侵犯 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 即行为意图3 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 外显行为 内在动机 Page4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 常采用以下标准来鉴别侵犯 1 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 家庭里 大街上 2 行为者的社会角色 父母 外人 3 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 前嫌 4 行为者的身份特性 显然 以上各点都涉及文化背景问题 例如教师体罚学生 重点 Page5 1 按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 侵犯 被认可的侵犯 反社会的侵犯 利他的侵犯 狭义的侵犯 二侵犯行为的种类 Page6 侵犯 动作侵犯 言语侵犯 2 按侵犯行为的方式不同 侵犯 工具性侵犯 报复性侵犯 3 按侵犯行者的动机不同 Page7 S Freud的精神分析观点 K Lorentz的习性学观点 三侵犯行为是不是本能 Page8 1 激素 2 遗传基因 3 染色体 见图 四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Page9 五挫折 侵犯理论 一 最初的理论挫折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一是指由于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该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 米勒等人于1939年提出 J Dollard 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 反之 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 简言之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 Page10 二 理论的修正批评 过去的理论过于简单1 N Miller 1941 修正 挫折并不一定引起侵犯 即 N Miller把挫折与侵犯之间 一一对应的关系 修正为 一对多的关系 Page11 2 伯克威茨以其有影响的 武器效应 研究为根据 进一步修正了挫折 侵犯理论 L Berkowitz 1978 提出 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 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 愤怒 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图示如下 Page12 伯克威茨 武器效应 weaponeffect 1967年的实验证实 被激怒的被试看到手枪时 比看到羽毛球拍时实施了更多的电击 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作 武器效应 weaponeffect 即 L Berkowitz把挫折与侵犯之间 一一对应的关系 修正为 多对一的关系 Page13 六社会学习理论 一 模仿学习 二 侵犯与大众传媒 Page14 七侵犯行为的转移和消除 一 宣泄宣泄 是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 宣泄的基本假设 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 一切实际的侵犯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的侵犯行为 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放 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 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 二 习得的抑制 社会规范的抑制 痛苦线索的抑制 对报复的畏惧 Page15 三 置换 metathesis 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受挫折和烦恼 但又不能还击他 因为那个人有地位 有权威或其他缘故 在这种情况下 他会通过另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中之一便是侵犯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 四 寻找替罪羊 scapegoat 个体感受到挫折 却不明白挫折的来源是什么 这时他就倾向于去寻找一只 替罪羊 从而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 并通过对他人的攻击来发泄自己的与不满 被当作 替罪羊 的人有如下特征 一是软弱性 二是特异性 Page16 1 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 这一行为属于 A 报复性侵犯行为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 利他的侵犯行为D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2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 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 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A 社会规范的抑制B 对报复的畏惧C 置换D 寻找 替罪羊 练习题 Page17 3 公检法人员抓强盗 调查贪污 惩治罪犯等行为 属于 A 非侵犯行为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 利他的侵犯行为D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4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对别人用语稍微粗野一些 就会给人赞成鲁莽粗暴 有意侵犯他人的印象 这主要是因为 A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B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社会角色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C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D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练习题 Page18 1 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这一行为属于 A 利他的侵犯行为B 反社会的侵犯行为C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D 工具性侵犯行为E 报复性侵犯行为2 使用讽刺 诽谤 漫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属于 A 反社会侵犯B 利他侵犯C 被认可的侵犯D 言语侵犯E 动作侵犯3 下列行为中属于 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的有 A 公检法人员抓强盗 调查贪污 惩治罪犯B 父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不听话的孩子C 某人为了正当防卫而击伤歹徒D 使用讽刺 诽谤 漫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E 一个蓄意杀害他人的人 在仓皇中为未能将刀子扎在谋害对象的身上 练习题 Page19 第二节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含义二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三利他行为的唤起四利他行为的得与失五求助者的特点六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七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八利他行为的学习和模仿 Page20 含义 利他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 没有明显的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含义 利他行为有以下特点 1 以利他为目的 2 不期待物质或精神报答 3 自愿 4 利他者本人有所损失 Page21 二利他行为的理论 一 社会生物学 sociobiology 的视角 二 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 三 社会交换理论 四 同情心与同理心 Page22 一 社会生物学 sociobiology 的视角 1975年美国动物学家 研究昆虫社会的E Wilson出版了 社会生物学 新的综合 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社会生活的理论 他认为 利他是生物的本能 Page23 二 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 助人是一种社会学习过程 通过社会赞许 自我肯定以及物质回报来强化这一行为 父母 教师 邻里社会的表扬 奖励 被救助人的感激相互帮助的预期 社会资本 Page24 三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P Blua 1964 提出 在社会生活中 通行着互惠交换的原则 工具性交换 情感性交换 Page25 四 同情心与同理心 同理心 Empathy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对对方的感受感同身受 Baston同理心 利他假说 当我们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时 会激发出我们对他人的利他动机 帮助他人 改善他人的处境 并不考虑回报与代价 Page26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一 助人者的特征 二 情境因素 三 受助者的特点 重点 助人者 受助者 情境 Page27 一 助人者的特征 1 人格特征2 心理状态3 性别差异4 责任感觉5 与被助者的关系 Page28 KittyGenoves案件引起了两位年轻社会心理学家Darley和Latan 的关注 在得到消息的当天中午 他们就开始讨论 提出了他人在场引起责任扩散的假设 他们设计了两个实验 二 情境因素 Page29 责任扩散 diffusionofresponsibility 责任扩散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 那么 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 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重点 Page30 在拉塔涅和达利提出的决策模型中 紧急事件 是一个重要概念 其特征为 突然 出乎意料发生当事人可能受到伤害 或正在受到伤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当事人无人帮助旁观者可能给予帮助 Page31 善良 聪明 未伤害过自己的人与自己相似的人有吸引力的人求助形式 三 受助者的特点 Page32 1 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A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 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例如荣誉或奖品C 自愿的D 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2 一个喝得醉醺醺 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 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 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A 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B 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C 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D 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 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 练习题 Page33 1 经验表明 在旁观者认为情况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化人机交互界面如何解决操作人员误触率过高问题
- 2025年中国树脂衬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棉马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工艺木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装配精度与异形部件公差补偿的协同控制策略
- 智能制造背景下传统裁缝技艺的数字化传承困境
- 2025年中国3,5-二氟吡啶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阳光文化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鲨鱼软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数字主线技术在前处理流程质量闭环管理中的实施障碍与对策
- 情感营销培训课件
- 企业向个人还款合同范本
-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诊疗共识解读
- 钢模板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民版小学劳动技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新学期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6篇)
- 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课件
- 6.1 包饺子(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 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 游戏体验寻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一册
- 基于plc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