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人教版.doc_第1页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人教版.doc_第2页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人教版.doc_第3页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人教版.doc_第4页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二)人教版【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按要求默写:(一) 请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 ,禅房花木深。2. ,潭影空人心。3. 人有悲欢离合, , , , 。4. 莫道不消魂, , 。5. ,千树万树梨花开。6. ,愁云惨淡万里凝。7. 黑云压城城欲摧, 8. 相见时难别亦难, , , 。9. ,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 , ,山河表里潼关路。11. 望西都, , , 。12. 角声满天秋色里, 。13. 燕赵古称 , , , , 。 (二)根据你对句子的了解,按课文默写: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作者“清晨入古寺”时所见: 所闻: 此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为什么“左迁”: 韩愈为什么上论佛骨表招致晚年被贬: 3.别云间的颔联是: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寄托作者对亲人诚挚祝福的句子是: 词中说明深刻人生哲理,抒发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此事古难全”一句中“此”指的是: 5.醉花阴中抒写离愁,惜花自怜的名句是: 6.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即起义的导火索)是: 7.马说中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是: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诗中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既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又寄托离别情绪的句子是: 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句子是: 表现雪天奇寒的句子是: 9.无题诗中描写坚贞不渝的思恋的名句是: 点明“诗眼”,并以景物烘托情感的句子是: 10.天净沙秋思中运用景物烘托情感的句子是: 1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三)结合所给情境,运用你所学过的古文或古诗词中的句子回答:1.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韩愈马说中的一句话:“ 。”2. 教师节时,你想出一句诗来赞美人民教师崇高的奉献精神。此时可以说:“ 。”3. 送别友人时,望着朋友渐渐远去的背影,你的心中顿生惜别之情,此时你可以说:“ ”4. 冬日的一早,推开窗子,你发现窗外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了,此时你立刻想起了一句诗:“ ”5. 走在蜿蜒的林间小路上,你总是憧憬着前方丛林遮蔽处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对于此时的心情你可以用一句诗形容:“ ”6. 毕业之际,仰望夜空你感慨良多,此时你想用诗词来安慰自己:“聚散本就难免”。你可以用:“ ”你又想让月亮给已经分别了的朋友带去自己美好的祝愿,你可以用:“ ”7. 你和朋友分别很久了,夜晚仰望天空,你想让月亮将自己愁苦、记挂的心情带给远方的朋友,可以用这句诗来表达:“ ” 二.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1.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3. 被甲虫从网里滑脱,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4.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5. 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6.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 7. 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 8.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9.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0. 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11.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12.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13.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14.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5.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7.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8.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9.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1.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22.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蓍,开始了旅行。23.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24.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2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6.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27.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28.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三. 在下面各句的括号中加上适当的标点: 1. 人们常说( )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 )虹在东方( )就有雷无雨( )虹在西方( )将会有大雨( ) 2.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 )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 )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 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 )好像在说( )再见( )再见( )明年春天再见( ) 4.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 )这是什么石头( )这是什么树( )这只鸟叫什么名字( )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5.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 )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6.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 )在那悬崖绝壁下面( )往往堆积着一大堆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再仔细瞧瞧( )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 7.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 )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 )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 )风吹着它( )风打着它( )8. 瞧( )人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 )实际上( )地球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 )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9. 它不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风云变幻的( )钥匙( )而且还储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类陷入灭顶之灾的( )武器( ) 10.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 )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11. 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12. 这时才用( )鲁迅( )的笔名(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 )呐喊( )彷徨( )13. ( )粗估( )参数的时候( )要有物理直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 )要有数学见地( )决定方案时( )要有勇进的胆识(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 )手有没有颤抖( )14. 也许有人怀疑( )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 )15. 人( )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 )还要吃淀粉( )蛋白质( )脂肪( ) 16. 执策而临( )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四. 课内阅读(一)阅读苏州园林中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蝠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文中所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 )A. 不栽松柏和道旁树的原因 B. 栽种藤萝的原因C. 栽种和修剪树木 D. 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2. 文中藤萝花给读者的感觉是 。(用原文回答)3.“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中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 。“这是不足取的”一句的“这”指代: 4. 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A. 从主要到次要 B. 从现象到本质C. 从原因到结果 D. 从概括到具体5. 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 举例子、列数字 B. 作比较、举倒子 C. 举例子、 打比方6. 文中的“寂寞”,意思是( )A. 孤单冷清 B. 单调7. 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 8. 本段的中心句是 9. 本段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a: b: c: d 10. 写出本段在说明中的议论,并分别说说其作用。 11. 从说明语言上看,本文以 见长。12. 本段层次的划分,应为l3. 第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第 句从空间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栽种着眼在画意,第 句从时间上说明该特点。 (二)阅读中国石拱桥中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 ,有的 ,有的 , , 。1. 文段在介绍卢沟桥时紧紧扣住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惊人杰作”这一点如写形式优美,就摹写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写 就用“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与“ ”作比较。此外,卢沟桥还有 的特点。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 石桥,即 的石桥。2. 第2句和第6句分别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也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 和 。第8句、第9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3. 说明的语言必须准确。加点词“几乎”是 的意思,这一副词的作用是 4.“水定河上”四字主要用来说明卢沟桥的 。文段中介绍的还有卢沟桥的修建年代、长度、宽度及 。5. 看第二句,指出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 11个石拱排列是对称的B. 11个石拱中,没有两个石拱的长度是相等的。C. 11个石拱以16米到21.6米按长短依次排列。 D. 11个石拱中最长的21.6米,最短的16米。E. 11个石拱的总长度是26 5米6.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的空格处补上一句话卢沟桥的各拱长度如下:中间一孔最长,为21.6米,往北去的五孔是21.2米,20.5米,19.7米,18.6米,16.0米,往南去的五孔是20.6米,19.6米,18.3米,19.0米,16.1米。 7. 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8. 本段文字可分为四个层次,正确的是: 9. 补全文中第9句话,它的表达方式是 。解释你所填入的最后一词 。 (三)阅读向沙漠进军语段,回答问题: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 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1. 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五句话错乱了,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 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3. 第一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A. 各层次之间互相并列 B. 总分总C. 先总后分 D. 先分后总4.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5. 第一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 6. 用“ ”比喻沙漠进攻的手段,用“ ”比喻风沙袭击的进攻方式,用“ ”比喻沙丘移动的方式。7. 第一段说明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使用的是 的说明方法,划分这两种方式的依据是 8. 加点的句子,应如何理解( )A. 沙猛风狂 B. 沙助风威 C. 沙借风势 D. 风借沙威9. 将“沙漠”、“沙粒”、“沙丘”、“沙丘链”按概念范围由大到小排列。10. 第一段末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1. 从第一段中找出两个最能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12. 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2)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 (3)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 13. 在下面句中画出表示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1)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2)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14.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15. 这两段可以颠倒吗? 为什么? (四)鲁迅自传语段阅读: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1. 本段叙述的内容是 。2. 本段中写了鲁迅哪几次职业选择?他最重要的人生选择是什么?为什么? 3. 本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 。4. 文中加点的“值”意思是 ;“广大的运动”指: “这时”指 。5. 文中画横线的词“小计划”应是下列哪一项?A. 准备成立一个共产主义运动小组。B. 开始提倡文艺运动,计划创办一本文艺杂志。C. 准备发起针对清朝政府的起义。D. 准备开设一家专门为中国人治病的医院。6. 鲁迅回国是“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到底谁帮助谁? 7. 从本段看,鲁迅一生的转折点是 ,这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一.(一)1. 曲径通幽处2. 山光悦鸟性3.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 忽如一夜春风来6. 瀚海澜杆百丈冰7. 甲光向日金鳞开。8.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0.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11. 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2. 塞上燕脂凝夜紫13. 多憾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二)1. 初日照高林,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3.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6.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7. 其真不知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1.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三)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1. 排比 2. 拟人、排比 3. 拟人 4. 排比、比喻 5. 拟人 6. 暗喻 7. 借喻,明喻 8. 比喻、拟人9. 设问 10. 比喻 11. 排比 12. 排比13. 夸张 14. 借代、比喻、对偶 15. 拟人 16. 比喻17. 互文、对偶 18. 夸张、拟人、对偶 19. 借代 20. 对偶、比喻、双关21. 反复 22. 排比、拟人 23. 反复 24. 对偶、对比25. 对偶、对比、比喻、借代 26. 对偶、对比27. 拟人 28. 拟人 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 四.(一)1. D2. 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3. 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4. D 5. C 6. B7. 追求自然美;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修剪不死板,不追求整齐如一。8.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9. a,b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蝠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d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10.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突出栽种的效果。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点出这样修剪栽种的理由。11. 生动12. / / 13. 描写;2;3 (二)1. 结构坚固;这座桥从没出过事;历史悠久;联拱;各拱相联2. 列数字;作比较;规模;结构坚固;摹状貌3. 差不多;表程度4. 位置、石拱数5. BD6.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6米到21.6米7. 列数字: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