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九月份语文试卷.doc_第1页
九年级九月份语文试卷.doc_第2页
九年级九月份语文试卷.doc_第3页
九年级九月份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卷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外(fn) 单于(chn) 妖娆(ro) 留滞(zh) B.稍逊风骚(xn) 莽莽 (mng) 微漾 (yng) 成吉思汗(hn) C.数风流人物(sh) 喧嚷(rng) 田圃(p) 凝望(nng) D.颤动(zhn) 静谧 (m) 弥足珍贵(m) 素裹(go)2、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温声细语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田圃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喧嚷 妖娆 一代天娇 润如油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B.在他的一番洗礼一,原先布满尘土的汽车焕然一新了。 C.原野里的土地,处处润如油膏,是种庄稼的好地方。 D.在2012年国际田联室内赛上,刘翔以7秒41获得男子60米栏冠军,他也被人称为田径场上的“一代天骄”。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B.通过观看央视报道,使我们认识到商家恪守诚信的重要性。 C.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倾左右被砍伐或毁坏。5、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6、按课文原句填空。6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2)沁园春雪表达词人作为一代伟人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 .。 (3)夜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写出沁园春 雪中采用这种写法的句子: , 。 (4) ,将登太行雪满山。7、名著阅读。4分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又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这厮”指 ,鲁提辖痛打他的原因是 .。 (2)请结合课本节选内容说说你对鲁提辖性格特点的认识。 8、综合实践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现在,九年级(5)班正在开展“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使活动更加完美。在本次“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请你把它补充完整。3分 A听听雨的足音;B ;C ;D ;E抒写雨的情致。 (2)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环节“品品雨的韵味”,请你补写横线上的诗句。4分 有人说,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它不仅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它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如杜甫春夜喜雨: , ;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赵师秀的约客: , .;这些文学作品的情调各异,但作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把雨看作烘托气氛和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句鉴赏9、下列诗句理解或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表明“泣幽咽”或实或虚:或儿媳在哭泣,或许老翁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作者长期谪居于边远之地的痛苦经历中,体悟出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慷慨激昂,充满血性,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气节。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中有画:阳春三月,处处早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舞鸣唱,热闹异常;家家燕子啄泥衔草,修补旧巢,一片繁忙。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加惠(恩惠) 以大易小(交换) B秦王不悦(高兴) 请广于君(扩充) C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休祲降于天(吉祥) D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告诫,说)1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是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你错误地理解了我的意思。)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的吗?) D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国却凭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2、下列是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不辱使命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即使是弱国,也是可以战胜强国的。 B本文2.3.4段集中描写了唐雎和秦王斗争的场面,第3段中的“挺剑而起”,把这场斗争的高潮推向了顶峰。 C本文的人物对白用得巧妙:用对白交待事情的缘由,用对白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对白展现斗争的情景,用对白刻画人物的性格。 D、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的进行对比,比如:“易”与“不易”的对立态度,水火不容的对立人物,秦王暴厉唐雎谦恭的对立策略,成败相易的对立结果。13、唐雎如同晏子,张仪,蔺相如一样,有善于外交辞令,试举例分析唐雎的语言技巧(有理有据地说出一点即可)。2分 (三)点燃一个冬天游 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 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是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吸。”“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四掠,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汽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4 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2分) 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15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3分) 16文 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7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3分) 18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4分)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四)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