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末复习.doc_第1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doc_第2页
八年级下期末复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1、 什么是规矩?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P86答:含义: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原因:守规则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2、什么是法律?(法律三个显著特征)P87答: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三种行为规范的区别。P88行为规范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社会道德自然形成全国适用舆论、习惯、信念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力量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普遍适用国家强制力4、社会生活中调节行为的规则有:P87答:(1)道德。纪律、规章。法律。(2)三者的区别和特点: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5、法律的作用:P89答: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6、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p90答: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7、为什么不能违法?P91、93答: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什么是违法行为?P93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9、违法行为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P93答:(1)依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2)依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分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也叫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10、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P93答: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很容易发展为犯罪。11、什么是刑法?它有什么作用?P94答:含义:刑法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作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1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P94-95答: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13、刑罚及分类:P95答: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14、道德水平高低同遵守法律(违法犯罪)的关系?P97答: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15、犯罪有哪些危害?P98答: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付出惨重的代价。16、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P99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有道德的人;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17、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P99答: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8、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的启示:P100答: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于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1、什么是未成年人? P103 答: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P103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P103答: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4、什么是家庭保护?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P104答:含义:家庭保护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的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基本内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家庭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家庭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使适龄子女辍学经商、务农或做工。作用:家庭是我们未成年人的摇篮,我们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性情操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家庭保护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5、什么是学校保护?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学校保护?P104-105答:(1)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2)内容:学校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发展、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详见P105相关链接)6、什么是社会保护?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06答:(1)含义: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指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原因:青少年不仅生活在家庭中、学校里,还经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环境中既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一些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则可能会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消极影响,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因此,国家必须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3)内容: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7、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宜涉足营业性舞厅?答: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学生。营业性舞厅是高消费场所。对未成年人来说,有可能造成加重父母的负担和走向歧途的情况出现。未成年人缺少社会经验,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容易上当受骗。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地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8、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危害?答: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9、为什么法律上规定不得使用童工?有的孩子因为家里穷而辍学,自愿去打工赚钱,可是法律不允许。这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为什么?答:当童工的危害:失去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思想和品德的扭曲。10、什么是司法保护?说说你所了解的司法保护有哪些?P106答:(1)司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2)基本要求: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11、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有哪些?P108 答: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12、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P110-111 答:(1)非诉讼手段。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手段: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13、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P111 答: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14、为什么要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与违法犯罪作斗争?P113答: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5、青少年如何与犯罪分子斗争?P114 答: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16、未成年人应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答: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运用智慧保护自己。积极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求助法律和有关部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打官司。【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一我知我家1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3)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二我爱我家1大人讲我小时侯(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2无悔的奉献(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3感受家庭温暖(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三难报三春晖1爱洒心间(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劝阻,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甚至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5)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孝心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家庭和社会都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第二课我与父母做朋友一严也是一种爱1成长也会有烦恼(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2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的表现: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二两代人的对话1架起理解的桥梁(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2交往的艺术(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一 同学朋友1.交友的益处有哪些?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2.交友的原则(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4)我们要慎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二 男生女生1.与异性交往的意义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2.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3.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4.如何把握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达成人。5.在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一有效沟通 健康成长1师生交往新观念(1)传统师生关系 :“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2共筑师生情感桥梁(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2)掌握沟通方法 A 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B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C 原谅老师的错误。(3)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一世界文化之旅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4.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5.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6.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二做友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