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分数的意义.doc_第1页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分数的意义.doc_第2页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分数的意义.doc_第3页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分数的意义.doc_第4页
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分数的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数和倍数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时第一课时类型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倍数是无限的;熟练掌握找一个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通过乘法算式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根据下面两幅图列出两个乘法算式,想一想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 )( )=( ) ( )( )=( )因数:62=12,34=12,6和2、3和4都是12的( );倍数: 12是2和6的倍数,12也是3和4的( )。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从上面的意义中可以知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即:不能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应说谁是谁的倍数,或谁是谁的因数。【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学习任务2:找一个数的因数及表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8的因数有几个?怎样表示18的因数?18=(1)( )=( )( )= ( )( ) 所以:18的因数有 , , , , ,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表示:18的因数1, 2, , , , 【方法提示:用两个数相乘的方 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找,不容易漏】练习:30的因数有哪些? 36的因数有哪些?【要点提示:在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如果有相同的因数,如22=4,只能写一个2,4的因数有:1,2,4】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观察18、30等数的因数,我可以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学习任务3:找一个数的倍数及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21= 2,22= 4,23= 6,2( )= ( ) 2的倍数有:_ 也可以像右面这样表示: 2的倍数提示:根据倍数的意义,倍数是两个整数的积,所以2与非零自然数的积都是2的倍数。2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写出倍数的后面加省略号。2、完成14页做一做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有最大的倍数吗?过关检测:1、24的因数有: 6的倍数有: 2、写出30以内4的倍数: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批注课后反思:因数和倍数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二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3、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教学设计:一、 自主学习【知识回顾】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双数2、4、6、8、10都是2的倍数学习任务1: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1、学生自主预习课本1718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二、问题导入:2的倍数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征?2的倍数有: 请你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分别是: (这就是2的倍数的特征)学习任务2:奇(j)数和偶数的意义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两类:一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0也是偶数);另一类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举例尝试:偶数: 、 、 、 、。奇数: 、 、 、 2、下列数中,在奇数的下面画横线,把偶数圈起来: 31 96 355 984 0 3678 1000 655 学习任务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问题导入:在1100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由此我发现:个位上是 或 的数,是5的倍数。 牛刀小试,小练笔:按要求将下列数分类。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奇数: 。偶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完这道题,我的收获是: 过关检测:1、2的倍数的特征是: 5的倍数的特征是: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集合圈内。19 36 153 78 104 65 48 287 50 2的倍数 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3、在自然数中,最小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批注板书设计:2、5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偶数:是2对倍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课后反思:因数和倍数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课时第3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2、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规律及概况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难点: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1、创设情境:考老师:你随便报数,看老师能不能很快地判断该数是否是3的倍数你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想不想知道,想的话就努力去钻研吧!预祝你取得胜利!2、学生自主预习课本1922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3、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1)把3的倍数用红笔圈起来(2)观察3的倍数从个位上的数观察:个位上的数有没有固定的特征?(是不是从0到9这10个数字都有,那怎么办呢?别慌看提示。) 【要点提示】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多少呢?是3的倍数吗?从各个数位上的数去观察,我有了重大发现: (3)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举例验证:判断:因为1684各数位上的数字和是: ( )+( )+ ( )+( )=( ),它们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计算:16843=( )( ),(是/不是3的倍数)所以1684(是/不是)3的倍数。4、归纳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任务2、试一试、练一练: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2、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提示:可以先考虑同时是2和5的倍数学习任务3、过关检测: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有: 15 38 1008 425 7350 943 15182、 在下边的方框里填上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182 174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批注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第二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建立正确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观念。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复习:(1)如图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cm,宽是( )cm,高是( )cm,这个长方体有( )个面是长方形。(2)如图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cm,宽是( )cm,高是( )cm,这个长方体有( )个面是正方形,有( )个面是长方形。(3) 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cm,它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前面一个面的面积是( )cm2(4)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任务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动手操作:分别拿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沿棱展开,如图: (请在上面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2)观察展开图一,明确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个面长、宽的关系上、下两个面的面积( ),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 )和( ),面积等于( )乘( );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 ),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 )和( ),面积等于( )乘(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 )和( ),面积等于( )乘( )。(3)观察展开图二,明确正方体的棱长和每个面边长的关系,正方体展开图的每个面都是( ),边长就是正方体的( ),每个面的面积等于( )乘( )(4)明确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表面积:把长方体的( )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表面积:把正方体的( )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归纳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 )个面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学习任务2: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尝试解决问题(1)测量出自己手中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并尝试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2)自己试着求出导学案复习题中那三个图形的表面积,并与同学交流方法过关检测:练习六第1、2题。批注课后反思: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课时第三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建立正确地长方体表面积的观念。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复习: 平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 )个面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 问题设疑: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概念,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你先大胆地猜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方法,再动手实践验证,最后把我们的胜利果实大声地告诉大家吧!学习任务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前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导入: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1)理解题意 理解词意: 问题中“至少”是什么意思? 理解所求问题: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就是求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即包装箱( )个面的( )。(2)回忆长方体的特征,再填一填,算一算。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 的两个面相等前、后每个面,长 ,宽 ,面积是 ;上、下每个面,长 ,宽 ,面积是 ;左、右每个面,长 ,宽 ,面积是 。(3)列式解答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归纳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如果有字母S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写成:S = 学习任务2: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1、光华街口装了一个新的铁皮邮箱,长50cm,宽40cm,高78cm。做这个邮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m,宽0.5m,高1.6m的简易衣柜换布罩(没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学习任务3:过关检测请你求出右图的表面积。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两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批注长方体、正方体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正方体的表面积课时第四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建立正确地正方体表面积的观念。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复习: 平面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 )个面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 )、( )三个条件 长方体的表面积= 问题设疑: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那正方体的表面积你会计算吗?学习任务1: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前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正方体的表面积,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导入: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1)理解题意理解所求问题: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就是求这个正方体的 (2)回忆正方体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正方体有( )个面,且 个面相等,每个面都是( ),棱长是1.2分米,也就是每个面的边长是1.2dm。求出( )个面的面积,再乘( ),就是需要的包装纸的面积。(3)列式解答 归纳总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的( )个面的面积之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如果有字母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写成:S = 学习任务2: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问题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cm,它的表面积是( )cm2.2、一个长方体木箱,长是60cm,宽是50cm,高是40cm,这个木箱的占地面积是( )cm2,表面积是( )cm2.3、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4、健身中心新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50m,宽是25m,深是2.5m。现要在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瓷砖,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学习任务3:过关检测1、请你求出右图的表面积。 2、一个魔方的表面积是54cm2,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批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分数的意义课时第一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发展史。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子和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难点: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教学设计: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分数的产生自学课本60页两幅主题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理解图意第一幅图:古人用一个单位长度测量石头的长度,结果(得到/得不到)整数。第二幅图: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能得到整数个西红柿吗?不能得到整数个的话,只能分到( )个;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到( )块;把一包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到( )包。(2)明确分数产生的原因:实际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另一种数( )学习任务2:学习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1、问题引入:你能举例说明 的含义吗?(1)感知一个物体的 :(2)感知一些物体的 :2、归纳总结:明确单位“1”的含义:这里的一个物体或( ),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 ),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 )。3、明确分数的意义: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 )的数都可以用( )表示。如 表示把( )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学习任务3:学习分数单位的意义1.思考: 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那么分数是否也有自己的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它们吧!请完成下列填空题:一堆糖,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2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5份是这堆糖的 2.归纳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 )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的分数单位是 。你能说出上面的其他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学习任务4:完成练习我能行1、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2、画一画。(1)在下面的线段中表示出 。 (2)在下面的糖果中表示出 填空:把100块糖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3份的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单位“1”是( ).拓展提高:(1)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就( )。(2)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小,分数单位就越( );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 )。学习任务3:过关检测我能填的准。()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份,小明吃了其中的两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是(),它的分数单位是()。()里面有()个。、判断:把一张饼分成3份,每份是 。 ( )批注分数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时第二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在低级单位名数改写为高级单位名数时会用分数表示结果。3、培养自主探索和逻辑推理能力,感悟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难点: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开始自主学习喽!学习任务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解决问题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1.理解题意,根据所求问题,这道题用( )法计算。 2.列式解答: ( ) ( )=( )(个) 答:每人分得 个。 解决问题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列式解答你可以得到一个 整数商吗? 1.理解题意:已知条件是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要问题是每人分多少块,就是把( )平均分成( )份,用( )法计算。 2.列式计算:( ) ( )=( )(块)答:每人分得 块。探究小结:在整数除法算式中,只要除数不为0,商可以用( )数表示。 推导被除数、除数、商与分数的关系: (1)观察解决问题1、2中的两个算式与商,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归纳总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 )数表示商,即:ab=( )(b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分数线相当于( ),分数值相当于( )。学习任务2:挑战练习 我能行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 )( ) ( )7=2、1kg的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如果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每袋重多少千克?3、名数的改写(用分数表示) 9cm=( )dm 133dm3=( )m3 学习任务3:认真检测 我最棒我会填。() =( )( ) ( )27= 5( )= 2367 = ()30cm=( )m 56cm2=( )dm253ml=( )L 79dm=( )m、判断:(1)分数中的分子、分母都不可以为0。 ( )(2)“除法中的被除数是分数中的分子,除数是分母,这是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 )(3)一本故事书10天读完,平均7天读完这本书的 。( )3. 先填空,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1)小芳每天睡眠9小时,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2) 小东看一本8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8页,看了全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3厘米。长是宽的,宽是长的。批注分数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课时第三课时类型学习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培养自主探索和逻辑推理能力,感悟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难点:根据分数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并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解决这一类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教学设计:复习:1. 分数的意义:把( )( )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 )份的数叫分数单位。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 )。反之,除法中的商也可以用( )数来表示。4. 解决问题小新家养鹅20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倍?分析题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10,用( )法。数量关系: = 列式解答: 答: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倍 学习任务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3: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思路一:思考下列问题:请你把例3同上面的复习题3比较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量关系变了吗?用什么方法解答。思路二:你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把( )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分之(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相当于( )( ),所以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用( )法计算。 列式解答: 答: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归纳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用( )计算,即: 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学习任务2:挑战练习 我能行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917= =( )( ) ( )7=2.五一班有22个男生,21个女生。女生的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学习任务3:认真检测 我最棒我会填。 =( )( ) ( )27= 7( )= 43173 = 2、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3.奶奶腌制咸鸭蛋,将500克食盐放入2000克水中,盐是水的几分之几?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4小明20分钟走了3千米的路,平均每分钟走几分之几千米?5. 把一根长为3米的铁丝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几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6五(2)班有22个男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少3人。(1) 男同学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2)女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批注分数的意义导学案班级: 5(1) 姓名: 王俊清 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复习课时第四课时类型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教学设计:第一关 细心整理我能行 1、 我能整理出前两节课学过的知识,画出知识网络图,并在组内进行交流。(3分钟)第二关: 达标检测(看谁摘的星星多) 我会填。 =( )( ) ( )27= 5( )= 1163 = 2. 1里面有( )个 ,有( )个 。 里面有( )个 ,它再加上( )个 就是1.8个 是( ),读作( )。3、kg表示把3千克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每份是( )kg;也表示把( )kg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即( )kg。4、我会看图填分数。 5、判断(1)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一定不同。( )(2)单位“1”就是自然数1。 ( )(3)一堆梨的 一定比另一堆梨的 多。( )(4)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一次,每一小块占正方形纸的 。( )(5)“除法中的被除数是分数中分子,除数是分母,这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将10克盐放入90克水中,盐占水的几分之几?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7、开放性题:有一块长方形花坛,现在要划出它的四分之一来种玫瑰花,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请画出来并用阴影表示出来。 批注课后反思:分数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