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_第4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中国北方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有关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都要吸热B蒸发和沸腾都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C蒸发是只在液面发生的汽化现象D沸腾时在液体内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破裂3.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4.用两支内径大小不同的温度计测同一杯热水的温度,其结果是A两支温度计液柱上升一样高,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一些,示数比较大C内径细的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一些,它的示数比较大D内径细的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一些,但两支温度计示数是一样的5.下列几种物质中是由于凝华而成的是A露B雾C霜D冰6.关于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C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7.对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直到冰完全熔化的过程中A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C水和冰的温度同时升高 D冰和水的温度保持0不变8.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用细颈的瓶子装汽油且加盖C水果加一层保鲜膜 D用完钢笔要将笔帽盖紧9.夏天,有时会看到自来水管的表面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因为 A自来水管中的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B自来水蒸发形成的C自来水管中渗出水的结果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10.甲、乙两盆中都有冰块,甲盆的冰块多一些,乙盆的冰块少一些,现将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过一段时间后,两盆中的冰都未完全融化,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高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C乙盆水的温度比甲高D两盆水的温度无法判断11.人工降雨常利用“干冰”,其原因是A干冰在空气中可熔化成水 B干冰升华成水蒸汽后液化成水珠C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汽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D以上原因都有12.一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103,将它放在室内,示数为13,则室内的真实温度是A12.4B13C13.7D14.313.关于升华和凝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冰雹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B清晨的大雾形成是升华现象C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霜冻现象,应该是凝华、放热过程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凝华14.有甲、乙两支温度计,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而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甲内径比乙的粗,把它们插入同一热水中,测量温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示数较大B甲、乙两支温度计液柱高度相同,示数相同C乙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示数较大D乙温度计液柱升得高,甲、乙示数相同15.浮着一层油的菜汤不易变凉,这是因为A油比水散热慢 B莱汤原来温度高C水分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 D浮油阻碍了水分的蒸发16.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巾,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燃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燃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燃点升高17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18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来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比锡的硬度大 B铁比锡容易传热C铁的熔点比锡高 D铁不能被烧化1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图2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2A B C D20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21在图3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图322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23如图4,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24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25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较小 B导热性好 C隔热性好 D导电性好26我国古代的饮器中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通过液化方式获得水27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并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C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29为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5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图530根据下表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二、多选题。1.下列温度可能是某人体温的是:A63B38C37D50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C冬天,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冬天河水会结冰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汽”形成的过程D放入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的过程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4.两支体温计示数都是38.2,都没有甩。就用一支给39.3的高烧患者甲测量,另一支给37.5的低烧患者乙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测量结果是38.2B甲的测量结果是39.3C乙的测量结果是38.2D乙的测量结果是37.55.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过程中,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图像你根据此图像可以得到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 B从开始计时到水开始沸腾经历了4minC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D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热三、实验与探究题1如图7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_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_,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_,它需要不断的_,温度保持_,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_ 。2如图9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_ ,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_(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则由上表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_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_,开始加热10min时,物质处于_态。4如果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1)如图10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_;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11中的_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_(“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1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_。_。(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 _ _。5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如图13所示)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图13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24681012141618甲的示数/70605347423937353433乙的示数/70666158555250484644(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的影响。6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51015253545556570温度/100715545352824222222小明通过描点画出图14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左右。(2)根据右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 。四、科普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