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doc_第1页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doc_第2页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doc_第3页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doc_第4页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历史中考周年热点解读 周年归纳1.中国史 (1)逢10周年:时间内容周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20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90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8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0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301984年我国在第23届奥运会上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30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2)逢5周年:时间内容周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75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105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95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65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5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152.世界史 (1)逢10周年:时间内容周年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220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10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70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20(2)逢5周年:时间内容周年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正式提出“进化论”155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了凡尔赛和约95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85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5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55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3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251989年美国武装入侵巴拿马251999年科索沃战争15热点解读热点主题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18942014年) 【史实回放】 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中日关系的回顾及展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历史及启示等。【提升认识】 1.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考查全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而揭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3.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中获得的启迪和感悟。 4.通过时政要闻考查旅顺大屠杀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并说明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及对国人的启示等。5.通过对历史上中日关系的回顾及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的考查,对中日关系前景进行展望。 6.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走向胜利的史实的回顾考查抗战中的著名战役,揭示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中考预测】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设工厂,开口岸,清朝政府无法管。”(1)这首顺口溜源于哪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二(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画“”;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材料三(4)识读上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邓世昌牺牲于威海卫战役中。()依据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小明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名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两次侵华战争最终的结果都是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解析】本题以中日关系为主题,以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建交为切入点,既有对历史事实的考查,也有对时政热点的讨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第(1)题属于识记层次,依据所学即可作答;第(2)题须把问题描述与提供的图片结合起来辨析得出正确结论。注意问题图片中没有显示,本题画;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本题错误。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结合史实总结教训,言之有理即可。第(4)题纵向考查中国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属于简单题目,各小题均可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直接判断。第(5)题注意从材料四中提炼信息,概括正确结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热点主题二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80周年(19342014年) 【史实回放】 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提升认识】 1.以围剿与反围剿为切入点,体会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 2.感悟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考预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材料二“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红军长征的起因是什么?(2)如果让你做决策者,帮某旅行社设计以“重走长征路,回忆革命史”为目的的一条红色旅行线路,你会如何设计?准备推出哪几个景点?(3)为什么说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4)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原因、经过、胜利原因、长征精神等知识点。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无法立足,被迫进行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第(2)题考查长征路线及旅游景点,注意所经地点的顺序,不能颠倒;第(3)题考查长征的历史意义;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热点主题三 新中国成立65周年(1949-2014年) 热点主题三 新中国成立65周年(1949-2014年) 【史实回放】 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等。【提升认识】 1.从保护历史名城,使历史遗迹完好无损的角度解读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通过渡江战役,联系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以海峡两岸交流的时政要闻为切入点,回顾历史上的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4.以新中国的成立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及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5.结合五四爱国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等史实,知道相关重要节日的由来。【中考预测】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93周年华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3年波澜壮阔,93年壮丽辉煌。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党?(2)“八一枪声”是在哪个地方打响的?(3)“长征壮歌”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4)“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抗战的局面。试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例各一例。(5)“建国大业”发生于哪一年?(6)“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在实现“小康蓝图”的过程中,党确定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以“中国共产党93周年华诞”这一热点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93年风雨历程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所有问题。热点主题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914-20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1939-2014年)【史实回放】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起止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役、结果、影响及由此带来的启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提升认识】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普林西普的行为告诉我们:恐怖手段不仅不能制止战争,反而能铸成历史大错,引发世界性的战争。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可以联合起来。 4.世界大战使我们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以史为鉴,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拒绝战争、珍爱和平;国际间的争端应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避免使用武力。5.为了避免战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6.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愿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再重演。【中考预测】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准备】(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活动展示】第一组表解历史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1914.7-1918.111939.9-1945.9交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战争性质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在上表中将内容补充完整。第二组文汇历史(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3)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第三组聚焦现实2013年1月13日新华网讯:中日战机对峙拉高“走火”风险在北京,国防部官员称,周四一架“运8”运输机在东海油气田西南空域巡视时,日本忽然派遣两架F-15战机和一架侦察机对该运输机展开近距离跟踪。这导致中国空军也派出两架“歼10”战机,对日本飞机进行密切监视。观察人士说:“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态势,两国发生交火是有可能的。”(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第(2)题考查基础知识记忆。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的“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可以看出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由题干中的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第(4)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材料中的“交火”反映战争因素,对于维护当今世界和平的建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热点主题五 林则徐虎门销烟175周年(18392014年)【史实回放】 鸦片输入及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措施、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等。【提升认识】 1.分析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认识林则徐高贵的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3.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它们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4.通过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中考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 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纥付款。(1)请写出列强将近代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3)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