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doc_第4页
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课堂《伯牙绝弦》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上想象的翅膀 飞向理想的课堂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巧妙地将语言文字与描写的画面、叙述的情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丰富文本。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入文本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明白伯牙“善鼓”与子期“善听”,从而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想象而精彩。二、案例描述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案例中我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从而感悟到伯牙的“善鼓”与子期的“善听”。师:伯牙擅长弹琴,在弹琴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子期很擅长欣赏、鉴赏琴声,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生:我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看出来。师:请孩子们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你能想象一下“志”、“峨峨”“洋洋”这几个词语是意思吗?生:我知道“志”就是想的意思。师:那“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是什么意思呢?生:“志在高山”就是心里想到了高山。“志在流水”就是心里想到了流水。 师:孩子们刚才体会得非常好,让我们进一步发挥想象,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怎样的高山和怎样的流水呢?请孩子们结合注释理解。生:峨峨,是巍峨,高大的意思。那伯牙心里想到的就是巍峨,高大的山。生:洋洋,是辽阔,广大的意思。那伯牙心里想到的就是非常辽阔、宽广的大海。师:当伯牙想到了高山,就能用琴声表现出高山的巍峨;当伯牙想到流水,就能用琴声表现江河的浩瀚。而子期在听时,他的眼前就一定能出现巍峨的高山和浩瀚的江水。所以说,他们俩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受伯牙的“善鼓”和子期的“善听”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师:伯牙善鼓琴,他当时已经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除了能表现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吧!生:我想伯牙的琴声也一定还会表现出徐徐的清风。生:我想伯牙的琴声也一定还会表现出青青的杨柳。生:我想伯牙的琴声也一定还会表现出绿绿的小草。生:我想伯牙的琴声也一定还会表现出皑皑的白雪。. . . . . . 师:现在你们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子期会怎么赞叹?生:我想子期会这样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又会怎么赞叹?生:我想子期会这样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子期又会怎么赞叹?生:我想子期会这样赞叹:“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当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子期又会怎么赞叹?生:我想子期会这样赞叹:“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 . . .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无论伯牙想到了什么,就能用琴声表现出来,而子期就能听懂是什么,就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赞美他。这正是文中的哪一名话?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把子期当作他的知音呢?想想,平常一般的人听了他的琴声可能会怎样赞美?生:可能有人会说:“好啊,好啊,不错,不错!”生:可能有人会说:“这曲子真好听!”生:可能有人会说:“这个人弹得还可以。”师:别人的赞美可能都是空虚的,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的人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人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则能懂,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说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三、案例反思课后,我为学生丰富的想象感到震惊,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朗读中去学习课文。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空间。我肯定了学生的想象,运用了学生的想象,把学生想到的“杨柳、小草、白雪”替换到文本中去,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丰富而鲜活,课堂因想象而精彩。(一)想象助理解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但是客观现实和主观意识的记录和反映,因而,理解语言文字,离不开想象。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文中讲到伯牙善鼓就只提到了“志在高山”和“志在流水”。然而,伯牙在当时就已经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了,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会只是表现泰山峨峨和江河洋洋,肯定还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大自然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因此,我启发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果然,孩子们在短暂的思索后,便说出了“杨柳依依、清风徐徐、白雪凯凯、芳草凄凄”等许多美好的事物,实际上很多ABCC式词语就属于这个范围。通过学生的想象既丰富了文本,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到伯牙的“善鼓”和子期的“善听”。(二)想象助朗读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朗读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达到,而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了。它必须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精神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声情并茂地朗读。所以,想象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通过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让自已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就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小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还是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断句方面,往往断不准确。如果断句都成困难,又何谈有感情呢?特别是文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怎样读出泰山的巍峨、高大和江河的浩瀚、辽阔。必须让学生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读出这样的韵味。其次,文中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只有让学生理解了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才能读出“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