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大福利: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 导读经方治病,素有“一剂知,两剂已”之美誉,涂华新先生临床用经方,当用则用,当止则止,绝不空投一剂药物,展示了中医经方临床操作之高效、简洁与规范。本文集合了平台上以往所发布的涂华新先生的部分医案,愿素不漏读平台医案者,重读之,温故知新;初接触仲景平台者,细研味,可获启发。 三叉神经痛之大黄附子细辛汤验案 患者:石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时间:2012年12月17日症状:右侧三叉神经痛数日,经治疗服某药后,变作疼痛麻木,自述服某药尚且无效,不知中医能治此重症否。体胖壮实,舌苔黄厚而腻,脉沉弦滑。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方歌: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 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组方:制附片30克 生大黄45克 细辛30克剂量:二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复诊:12月19日时述:二剂药后已经不再疼痛,再进原方二剂。 后数日特来告知,服完药后因门诊人多不愿久等,遂凭记忆到院外药店又抓二剂药,且三味药全部记成45克,从初次来诊前后共六剂,自觉数十年间,这几天最为舒服轻松。后记:2014年12月5日从患者邻居口中得知,近两年间此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从未复发。笔者按:临床上见内有寒实积滞,外现一侧偏身某处疼痛,脉象弦滑者可考虑应用。如偏头痛、一侧三叉神经痛、一侧胁同、带状疱疹、胆囊炎、一侧腹痛、坐骨神经痛、等现上述脉证者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大黄和细辛要按3:2的比例应用较宜。 肌衄之四逆汤验案 患者:郑某 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30岁初诊日期:2013年11月26日症状:检查显示血小板数仅为9,体瘦,面色苍白,皮肤多处散发淤斑,舌紫暗,有淤斑,边齿痕,脉沉迟细。久治无效,经人介绍来诊,时某省十数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学习,对接诊此患深表忧惧。处方:四逆汤加味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45克 山萸肉90克 红参15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嘱:停服他药,多多静养,禁食苦寒类食物和药品,并如实告知病情确为严重。11月29日:瘀斑变淡,上方三剂。12月2日:双臂皮下出血已平,双下肢淤斑减少,原方三剂。12月6日:原方三剂。12月9日:腿上瘀斑已经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三剂。12月13日:全身仅有少量淤斑点,原方五剂。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剂。12月26日:各项指标继续转好,期间未再输血或进行其他抢救治疗,自觉身体状况满意,因准备回四川,故开药带回服用。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 山萸肉90克 红参15克,带药回去服用。四逆汤方歌: 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需二两少阴方。 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籍草匡。四逆加人参汤方歌: 四逆原方主救阳,加参一两救阴方。 利虽已止知亡血,需取中焦变化乡。 药物过敏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 患者:陈某 唐河人性别:女年龄:40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25日病症叙述:口服氯霉素片后咽痛恶寒,手足肿胀,察其手足掌面满布大水泡,部分已溃烂流出黄色液体(现代医学诊断为“药物过敏性大泡剥脱皮炎”),颜面发红青紫亦肿,且身体强,行走活动困难,今已数日更添张口说话困难,不数言即在门诊内痛哭,舌淡红,苔白滑,脉迟缓;嘱其不必担忧。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组方: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黄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黄20克 乌梅30克 生姜25克(切片)大枣6枚(撕开)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二诊:12月27日,手足肿消,行走活动顺利,觉鼻中干,眠、纳差。修改处方: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即前方去乌梅)两剂三诊:12月30日 手足溃烂均减少,以原方两剂。效果:2014年1月9日来述,上次服药后已愈,故未再来复诊。再以原方两剂以资巩固。 久咳之四逆散验案患者:余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14年7月8日症状:面暗体瘦,苦于久病干咳。检查显示左室舒张,他法杂治不效,刻下,干咳阵作而喉中无痰,纳差便干兼乏力失眠,舌淡红,苔黄腻兼滑,脉迟缓。以健脾胃调理心脏共六剂乏效,考虑有柴胡证。处方:四逆散加味组方:柴胡15克 枳实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制附片15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干姜15克 茯苓15克 寇仁15克 砂仁15克 龙骨45克 牡蛎45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煎服方法:一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效果:服后干咳大减,而大便亦通畅;再进三剂,诸证愈。 急性眩晕吐泄之五苓散验案 患者:张某 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33岁就诊时间:2014年7月24日症状:数日前或因饮食不调出现头晕、呕吐、水米难进、心悸、每日泄泻多次,口略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处方:五苓散组方:猪苓15克 生白主术15克 茯苓15克 泽泻25克 桂枝10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水开后再煮二十分钟,分三次热服。因考虑其尚在哺乳幼儿,上吐下泻,中气大伤,遂额外加一付桂枝人参汤加味。组方:制附片15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45克 生白术45克 干姜45克结果:果如所料,周末病人来电述:服一剂即觉所有症状大为减轻,今已三剂服完诸证均除,始觉奶水不足。对曰上吐下泄,中气大伤,宜乎奶水不足,初诊已早有准备,遂教其煎服最后一付药,加一两生姜,水开后再煮20多分钟,分三次温服,结果:胃气恢复,奶水自足,病人乃称谢唯唯。 低烧之柴胡类方验案 患者:刘某唐河上屯镇人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2014年10月7日症状:每晚低烧,恶寒,乏力,半夜乃止,胃中及两胁下胀痛,打嗝,微恶心,心悸,头晕,舌淡红,苔薄白,脉迟缓。处方:柴胡桂枝各半汤加味组方:制附片15g 柴胡60g 制半夏20g 党参20g 黄芩 20g 炙甘草20g 桂枝20g 白芍20g 小茴香15g 生姜25g(切片) 干枣6个(撕开)剂量:三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分钟,分三次温服。复诊:10月10日,诸证均已,唯余胃及两胁下胀痛未完全消除。 处方:大柴胡汤加味组方:制附片15g 柴胡60g 枳实30g 赤芍30g 黄芩20g 生大黄15g 制半夏60g 生姜45g(切片) 大枣6个(撕开)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分钟,分三次温服。后特来告知胃及胁下不胀痛了,求再开药以滋巩固。嘱:其用附子理中丸巩固。忌:绿豆及绿豆制品。 小儿咳嗽之小青龙汤治验患者:常某性别:女年龄:2岁就诊日期:2014年10月23日症状:其母怀抱来诊,咳嗽,流涕,有痰,无汗,已两周,打针输液不见效果,听旁人介绍,故来寻求中医。处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歌: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组方:制附片15克 桂枝15克 麻黄15克 干姜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细辛15克 制半夏15克 五味子15克剂量:二剂(每日一剂)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 分三饭后热服 效果:已痊愈。 甲状腺炎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验案患者:刘某 唐河县古城镇人性别:女初诊日期:2014年11月3日年龄:44岁症状:影像显示,甲状腺峡部体积增大,甲状腺炎,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患者自述颈部疼痛一月余,在当地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重,现颈部疼痛不能忍受,烦躁,希望中医治疗,舌淡红,苔白腻,脉迟缓。眠、纳、二便无大异常。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组方:制附片15克 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黄芩20克 制半夏60克 生大黄20克 生姜25克(切片 )大枣6枚(撕开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只煎一次分三次服,停服其他药物。结果:12月3日其女儿代述,所有自觉症状消失,为防复发,希望再开五付备用。 产后恶露不尽之附苓理中汤验案 患者: 刘女士就诊日期:2014年11月5日年龄:35岁症状:新产多日,亲人代述“产后恶露不绝久久不能干净,欲求中医治疗,问之纳差,体瘦,素来脾胃偏弱,且奶水不足。 处方:附苓理中汤加减组方:制附片15g 茯苓60g 党参45g 生白术45g 干姜45g 炙甘草45g 生白芍45g 生姜45 g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效果:恶露尽而奶水亦足注:此处方兼有理中、真武之妙,临床加减后可用于多种产后病。 咳喘之小青龙汤验案患者:石某性别:男年龄:2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6日症状:咳嗽,气喘,半月余,一直治疗未见进退,经其母同事介绍来诊,其舌淡红,苔略白腻,指纹淡红。但见患儿端坐,闻及侯中呼吸漉漉有声,其母述遇冷加重,辩为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证。处方:小青龙汤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15克、麻黄15克、干姜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细辛15克、制半夏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45克、杏仁15克(捣)剂量:三剂(每日一剂)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多次少量喂服。禁忌:禁食绿豆类制品和所有水果饮料。结果:后知一剂而咳喘大减,三剂痊愈。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脉证互参,辨证为外寒内饮,或内有寒饮引起的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用之均有良效。 牙龈肿大之柔肝合剂治验 患者:葛某性别:男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13日症状:心下痛,胸部不适,与他人生气后喘,左侧下牙龈肿大,二便可,眠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有裂纹,脉迟缓。处方:柔肝合剂组方:制附片15克柴胡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生大黄15克细辛1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生姜45克(切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0多分钟,分三次温服。二诊:2014年12月1日效果:诸证均已原方三剂以资巩固。注:柔肝合剂为涂华新先生以四逆散、理中汤、大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的合方。 腰痛下肢冷凉之桂枝汤合真武汤验案 患者:涂某 唐河县城关镇人性别:男年龄:50岁初诊日期: 2014年11 月17日症状:自述腰痛,晨起加重,腰及下肢冷凉,手脚关节活动微觉不利,饮食睡眠二便无异常,舌淡红,苔略白腻,脉沉缓。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生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生白术30克 生姜45克(切片) 大枣12枚(撕开)剂量:五剂(每日一剂)煎服方法:一剂药添三碗水,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或 加1500毫升水煮剩600毫升,分三次温服。结果:病人自述第一剂服完冷凉感大减 ,尽剂后一切症状均消除,唯有长时间劳累时觉腰困沉。 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述若一付药分两天服则疗效较差。嘱:病人服金匮肾气丸善后,禁服绿豆类制品。 带状疱疹之五苓散验案 患者:刘某 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14年11月24日症状:本意调理脾胃和月经,不料左胸胁多处刺痛,于县人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带状疱疹,因平日脾胃不舒,惧服西药,乃来求诊中医。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缓。大便三日一行,小便可,余无不适。方剂:五苓散五苓散方歌:术猪茯苓十八铢,泽宜一两六铢符。桂枝半两磨调服,暖水频吞汗出苏。组方:猪苓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泽泻25克 肉桂10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服用方法:水开后再煮二十分钟,分三次热服。再诊:11月27日基本未再疼痛,偶遇天气变凉时似觉不适,原方再进三剂。三诊:12月2日 近数日未再疼痛。脉证相参,嘱可停服此药,开始调理脾胃。五苓散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起效的关键在于猪苓:白术:茯苓:泽泻:桂枝3:3:3:5:2 腹胀吐利之四逆汤、桂枝人参汤验案 患者:吕某 唐河县城关镇人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时间:2014年11月28日上午症状:素来脾胃虚弱,体瘦面黄,由老伴搀扶来门诊,自述今晨四点钟左右已觉头部不舒,至早上起床后头痛头晕几乎不能站立,腹胀,上吐下泄多次,全身怕冷;测体温39度,口渴,面色苍白,手足觉冷。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寸尺不显,关部沉数。对照伤寒论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处方:四逆汤组方:制附片30克 干姜45克 炙甘草60克剂量:一剂服用方法: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热服。嘱至下午四点前服完再诊。下午其夫代述:面色转好,已不吐泄头晕,体温38度,仍腹胀不能食,头疼,仍恶寒怕冷。改方:桂枝人参汤加味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 党参45克 白术45克 干姜45克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小时,分三次热服效果:第二日上午约十点,其夫来电:能吃饭了,体温正常,所有症状均除,已外出散步,特来电表示感谢。不敢居为己功,实仲景先师早已预设此法,乃医圣经方之功也,特与同道共享。 结肠炎之柔肝合剂治验 患者:李某性别:男年龄:44岁初诊日期:2014年12月1日病因及症状:青年于炎夏中午之时,吃一西瓜,又饮冷水许多,不数分钟即腹痛泄下,后每日大便数行,夹杂不消化食物残渣,甚则泄下赤白之物,时时腹痛,至今已二十余年矣,期间一直治疗,无甚疗效。以桂枝人参汤为主调理月余结果:大便日一行,腹痛基本未再发作。近来因饮食无度,心下疼痛闷胀,大便日一行,夹杂赤白之物,腹痛,刻下: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迟缓。处方:柔肝合剂组方:制附片15克柴胡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生大黄15克细辛1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生姜45克(切片)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期间病人来电,泄下赤白之物反多,腹痛更甚,嘱服完药来诊。12月5日复诊,心下痛大减,腹痛止,大便已无赤白粘滞之物。原方六剂。12月11日复诊,诸证均已。原方四剂。嘱:忌食绿豆类制品,生冷制品。 怕冷双足汗出之桂枝汤合真武汤验案患者:李某 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28日自述:近来身体怕冷,晚上覆被入睡一会儿,稍觉身体温暖后,则双足汗出如水洗,每天晨起时少腹疼痛,大便三日一行。查:舌淡红,边齿痕,苔滑腻,脉沉迟细。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方组: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 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忌:生冷之物2015年2月12日:病人特来告知诸证均除。 长期低热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加炙甘草治验患者:王某 唐河县人性别:男年龄:58岁初诊日期:2015年2月2日自述:低热两年余,每日晨起开始发热,至晚上热始渐退,伴头晕,乏力,眠差,二便可,纳一般。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处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炙甘草方组:制附片3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克 炙甘草30克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煎服方法: 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效果:后陪同家属来诊病,知低热已止,睡眠好转,精神可,一如常人。 胸胁支满之苓桂术甘汤验案患者:葛某性别:女年龄:40岁症状:近来苦于两侧乳腺疼痛,两胁部及胸中胀窜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数日一行,治疗半月余,今日又增纳差,胃中不适,时时头晕恶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开方思路:金贵要略条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处方:苓桂术甘汤组方:茯苓60克 桂枝45克 白术30克 炙甘草30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煎服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学研究中的方法论与试题及答案
- 经济复苏中的政策应对试题及答案
- 班级科学知识普及活动计划
- 建立项目管理的标准流程计划
- 数据驱动决策的实施步骤计划
- 2025关于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委托合同示例
- 2025年公司竞争策略与风险控制实务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中如何选择参考书目及试题及答案
- 品牌战略规划的常见误区计划
- 风险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不再种植桉树承诺书
- 氧气应急处置卡
- YX51-380-760型金属屋面板专项施工方案(32页)
- sql优化-oracle数据库ppt课件
- 肾癌-诊疗ppt
- 土地模板-市场比较法
- 附5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表
- 康复评定——感觉功能评定
- 华为产品测试策略及验证计划模板
- MPOR涂层测厚仪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