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寡人之于国也.doc_第1页
8寡人之于国也.doc_第2页
8寡人之于国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文中字词(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的特点)。2、 学习孟子立论的方法以及严密周详的逻辑论证。3、 学习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论述的方法。教学过程:1、 结合注释,给课文生字词注音。2、 阅读注释一,介绍四书五经,孟子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父名激,母仉氏。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3、 阅读课文,思考本议论文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民不加多。” 4、 哪里在提到这个问题?第一段,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第一段注意字词用法和句式,(教师讲解)5、 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6、 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7、 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学生合上课文回答)“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8、 学生背诵第一段。时代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建议。 9、 既然梁惠王问了这个问题,孟子就得先回答他为什么。那里在回答?24段,结合注释,阅读思考。(教师讲解)10、 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11、 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12、 学生朗读、背诵2-4段。13、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孟子就自然要告诉梁惠王“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14、 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15、 结合注释,自学第五段(教师讲解)16、 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王道之始也17、 这才是王道的开始,孟子认为进一步要怎么做?结合注释阅读理解第六段。(教师讲解)不仅如此,还要做什么?发展生产。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不仅要发展生产,还要做什么?教化民众。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18、 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结合注释,阅读理解最后一段。教师讲解 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19、 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20、 就本文试着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 21、 板书设计 惠王疑问: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设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 揭示原因:本质一样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孟子主张: 行王道措施、态度、结果 (对比)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22、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