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统治》导学案.doc_第1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doc_第2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doc_第3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doc_第4页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 西汉的统治导学案西汉的统治:从“无为”到“有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与巩固【环节一】导入:早期国家形态概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从早期国家形态演进的视角来复习西汉的统治。首先,我们一起来扼要概览一下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纵观中国先秦三代,从国家形态演进与完善角度看:1)夏朝的统治,不过是松散的部落与王国一体多元并存的部落联盟联合体;2)到了商朝,尽管已经出现了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但它仍然是一种松散的独立方国联盟的联合体;3)然而,自西周开始,周天子通过封邦建国实现了天下归周,通过宗法制度实现了天下归姬,通过礼乐制度实现了天下归心,建构起一个具有明显集权化倾向的邦国聚合体。4)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诸侯的割据纷争导致西周制度礼崩乐坏,建立在血缘宗法和礼乐制度上国家管理体制走到穷途末路。5)在新经济、新阶级、新思潮不断萌发涌现的时代,一种崭新的国家管理模式正在酝酿之中。公元前221年,秦国顺应时势统一六国,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6)然而,强大的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便告终结。由秦所开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局。面对强秦骤亡后的现状,继之而起的西汉统治者将何去何从呢?【环节二】汉初“无为”:大一统帝国的顺势重构一、背景:突出对秦亡的借鉴:主观认识:客观现实:二、举措:政治:经济:思想:民族:注意:继承秦制 革除弊政三、成效: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 文景之治 帝国重建【环节三】武帝“无为”:大一统帝国巩固一、背景:因时而动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日臻丰厚,西汉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政治: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思想:儒学的改造:汉儒大家首推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柔和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他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迎合统治者需要。二、举措:政治:思想:民族:文化:三、成效几点注意:1)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方面: “二世而亡”宽简舒缓:休养生息、省刑约法; “孤立而亡”郡国并行、王国问题;2)在无为而治的举措方面:汉承秦制;革除弊政;3)关于汉初治国思想黄老之术: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几点注意:1)武帝时代,儒学为何会获得如此独尊的社会地位的?(时代的迫切需要、儒学内容的变化)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3)西汉治国思想的成熟及其影响(对后世);【环节二】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初“无为而治”1)汉初为何“无为而治”?(背景)(1)秦鉴不远:暴政与孤立;(主观认识)(2)百废待兴:萧条与贫弱;(客观现实)2)汉初怎样“无为而治”?(举措)(1)政治:汉承秦制 省刑约法: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2)经济: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3)民族:被动退让 屈辱和亲;(4)思想:守道遵法 清静无为;3)“无为而治”成效如何?(后果)文景之治(1)社会稳定(2)经济恢复教师策略:关于背景,可以请四川学生先来回答,然后晋元学生补充,如果完整简单总结,进入下一环节;关于内容,可由晋元学生先回答,然后四川学生补充(汉与匈奴问题四川教材中涉及);关于后果,教师直接说出来就可以了。教师总结:1)关于背景的说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方面:“二世而亡”休养生息、宽简舒缓、省刑约法;“孤立而亡”郡国并行,王国问题;2)关于内容的说明: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在地方管理上做了改变:实行郡国并行;革除弊政: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暴政:所以,汉初在统治政策及治国理念上是借鉴秦暴政而亡的教训; 3)关于汉初“无为而治”与大一统帝国的关系:西汉统治者通过无为而治的措施解决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问题,初步实现了社会秩序的恢复,大一统帝国重建。 【环节三】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帝国的巩固“有为而治”1)汉武帝“有为而治”的迫切性:(1)经济: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2)政治:武帝即位 加强集权;(3)思想:阴阳道法 儒学改造;2)汉武帝“有为而治”的新举措:(1)政治:内外朝制刺史制度“推恩令”(2)思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3)民族:主动出击 解除威胁;(4)文化:儒家典籍被成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成为“经学”。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及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可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为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教师策略: 1)背景请晋元中学学生回答,四川学生补充;(这部分内容比较散,晋元学生不一定到位,主要看四川学生提供什么答案,最后由教师条理化总结出来)2)措施方面:先由四川学生回答,晋元学生补充。(本部分内容,民族关系方面四川学生应该清楚,关于儒学独尊及文化建设方面晋元学生清楚,但是,文化方面学生不一定会注意,需要教师来总结)3)对“有为而治”的认识:教师总结:1)关于背景:能够从经济变化、政治需要、思想改造方面来深入分析;2)关于内容:重点突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是汉代对大一统帝国的最突出贡献。3)关于西汉统治的总体评价:(1)对大一统帝国发展的作用:无为而治与重建;有为而治与巩固;(2)西汉为大一统帝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3)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无为而治成为以后历代王朝治国之初的主要手段;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4)西汉的统治思想是礼法并重的;【小结】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1)有高度:围绕灵魂寻找整合视角(2)有重点:突出本单元的关键内容 建构教材文本认知体系(3)有细节:认真细致梳理教材知识【环节四】学以致用【案例1】材料1: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汉书材料2: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三人皆儒者,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注:器重)之。汉书(1)在汉初统治者看来,“秦之敝”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2)西汉统治者是怎样反“秦之敝”的?效果如何?(4分)(3)孝武是指谁?他是怎样“内改法度”的?(4分)(4)概述董仲舒是怎样“以经术润饰吏事”而被统治者重用?(4分)(1)重功利(大兴土木,滥用民力,赋役沉重),恃酷法,急切苛刻,未推行分封制而孤立无援等(任一,1分,共2分)。 (2)汲取秦亡教训,推行黄老思想(1分),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1分)提倡节俭,废除严刑酷法,重视教化等。(1分)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1分)(3)汉武帝;(1分)即位后,加强皇权,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内外朝制度;还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又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每个层次1分,叙述须完整)(4)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糅合改造儒学(1分).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之说,倡导“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以及“大一统”的主张,(任二2分)以利于统治和社会安定,并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1分)【案例2】材料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材料2: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邓实、刘师培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学术文化的专制独裁,是造成中国文化学术落后的祸根罪源,也是导致中华民族濒于灭亡的重要原因。樊树志国史十六讲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心态?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4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谈谈你理由。(4分)(1)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的暴政。 (2分)董仲舒继承了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了法家中央集权的学说。阴阳家的天道观;(2分)(2)赞成说:推行“独尊儒术”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儒学成为了历代王朝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通经致用成为了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地位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不赞成说:汉武帝用温和的方法推崇儒学,只是把儒学定为官学,并未禁绝其他学派的流传。从儒家学者中选用官吏,不仅发扬了儒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