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1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2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3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4页
财政学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 1 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 第二节流转税制 第三节所得税制 第五章税收制度与实务 第四节资源财产及行为税制 第五节国际税收 2 一 税收制度的概念 一 税收制度定义 是国家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二 税制的分类 狭义的 是国家的税 暂行条例 实施细则 税收管理体制 征收办法等 广义的 还包括税务机构设置 计划会计统计 税务行政复议 征管组织形式等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3 三 税法 1 定义 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分类 一 按税法的效力 税收法律 税收法规 税收规章 二 按税法的内容 税收实体法 税法的核心 税收程序法 是税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 按税法的地位 税收通则法 税收单行法 四 按税收管辖权 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 4 税制 税法 由立法机关 人大常委会通过和颁布 税收条例 征收办法 法规 虽未经立法机关通过 但由立法机关授权国务院和财政部通过或颁布 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四 二者的关系 税制的范围大于税法 5 单一税制的内容 第一层 税法 税收条例 征收办法和规定 第二层 各种税的实施细则 第三层 充补规定 通知 批复 第四层 地方上制定的各种执行办法 6 二 税收要素 税收要素 征税对象 纳税人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减免税 7 一 征税对象 又称课税客体 征税对象 指对什么东西征税 是征税的目的物 例 企业所得税 企业生产经营和其它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 个人的工资 劳务报酬和财产租赁所得 营业税 营业收入和业务收入等 8 1 税目 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 是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划分税目的目的 1 进一步明确征税范围 2 便于规类 明确税率 3 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体现国家不同的经济政策 9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10 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各种收入 工资 利润等 是税收收入的来源 或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如 个税 个人的收入 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经营利润 3 税源 2 计税依据 是征税时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计量单位或征收标准 从价计征 计税收入额 课税对象数量x计税价格从量计征 计税数量为课税对象的重量 件数 体积 11 1 自然人 二 纳税人 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 法人 1 依法成立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取得营业执照 2 有自己支配的财产或经营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的承担民事责任 12 4 负税人 是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所得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商品课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3 扣缴义务人 是税法规定的 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3 三 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意义 实际税率反映了纳税人的真实的纳税负担水平 名义税率 税法上规定的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 实际税率 在实际征税中 由于计税依据 税率制度的原因 造成实际纳税额与应纳税额不一致 14 1 比例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等比关系 15 税率 三种形式 1 单一的比例税率 2 差别的比例税率 3 幅度的税率 16 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17 比例税率简单 但调节收入的效果不大 18 2 累进税率 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着数量的增加 征收的比例也随着升高的税率 1 额累 以课税对象的绝对额为依据划分级数 2 率累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1 累进税率 2 累进功能 3 累进依据 1 对课税对象等级的划分 2 对税率的设计 19 4 累进形式 全额累进税率 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都按相应级次的税率来计算税款 超额累进税率 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 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额累 20 工资 薪金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1 个体工商户 经营所得税率表 22 全累方法 税负不公 特别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 例如 甲 应纳所得额49990元乙 应纳所得额50050元甲税 49990 x30 14997元乙税 50050 x35 17517 5元收入相差 60元纳税相差 2520 5元 超累方法 甲税 5000 x5 10000 5000 x10 30000 10000 x20 49990 30000 x30 10747元 23 乙税 甲税 20 5元 乙税 5000 5 10000 5000 10 30000 10000 20 50000 30000 30 50050 50000 35 10767 5元 累进税率优点 能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 速算扣除数 全累税额 超累税额 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x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24 4 累进形式 全率累进税率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纳税人全部课税对象都按相应级次的税率来计算税款 超率累进税率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税率 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率累 率累 以课税对象的相对率为依据划分级数 25 级数级距增值额 扣除金额税率速算扣除系数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金额50 部分30 02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50 100 部分40 5 3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100 200 部分50 15 4增值额超过扣除金额200 部分60 35 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 增值额 适用税率 扣除金额 速算扣除系数 26 全累与超累的对比 A 名义税率相同 实际税率不同 全累负担重超累负担轻 B 级距的临界点 实际负担不同 全累不合理 超累合理 C 各个级距的税负变化上 全累变化急剧 超累变化缓和 D 计算方法上全累简单 超累复杂 27 5 税率的累退性 征税对象数量越大 则实际税率越低 28 3 定额税率 是对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三种形式 1 地区差别的定额税 2 幅度的定额税率 3 分级的定额税率 29 2 狭义的纳税环节 是每一种税的纳税环节 四 纳税环节 处于运动之中的征税对象 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1 广义的纳税环节 是全部课税对象在再生产活动中的分布情况 1 一次课征制 指在一个流转环节定额税 2 二次课征制 指在两个流转环节 3 多次课征制 在每一个环节都征 3 三种课税制度 30 纳税期限的含义 五 纳税期限 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是固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1 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 根据纳税税款的多少 逐户核定 2 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是纳税人计算与缴纳税款的时间 31 六 减税 免税 是税法中对某些特殊情况给予减少或免除税负的规定 32 第二节 流转税制 一 流转税概述 流转税概念 是以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的总称 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交易额 商品的流转额 非商品的流转额 是企业 事业单位 以及个体经济因向社会提供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33 一 我国现行流转税制的布局 基本税种有 增值税 营业税 消费税和关税 二 流转税要素的设计 1 征税范围的选择 一般营业税 对商品和劳务营业行为所发生的营业额征税 把全部商品额列入征税范围 主要有 增值税 营业税 一般产品税 对特定商品的交易额征税 是对生产和进口环节的工业品及收购和销售环节的农业品征税 主要有 消费税 34 2 纳税环节的选择 流转环节的多样性 工业品 生产 批发 零售 农产品 收购 批发 零售 在设置征税环节上应考虑征税管理的简便及税收调节作用的发挥 征税环节的选择 主要有 增值税 道道征税 消费税 在生产环节 考虑 财政收入税收负担 35 3 计税依据的选择 从价定率 按商品的销售价格从价计征是商品税的基本原则 使税收与商品的销售收入相联系 使税收具有一定的弹性 从量定额 按商品的数量 体积等征税 对于企业的商品价格提高后 税收负担并没有提高 有利于企业改进包装 36 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价内税 在计税价格中包含了税金在内 含税价 成本 利润 税金 不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价外税 在计税价格中不包含了税金在内 将流转税金在商品价格以外 从价定率 37 三 流转税特点 三种特点 1 流转税的建立必须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为前提 2 流转税额只同流转额大小有关 同成本 费用高低无关 3 流转税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38 增值税是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适合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需要而产生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税收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在第 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 s 亚当斯和当任德国政府顾问的学者威尔海姆 F 西门子博士首次提出增值税的没想 当时他们称自己的设想是一个 精巧的销售税 增值税的产生是因为传统的 按商品全部流转额征税的阶梯式流转税制所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已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桎梏 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39 四 流转税的作用与弊端 1 作用 保证收入 配合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 2 弊端 对全部的流转额征税 税收负担不合理 阶梯式商品税整体负担率表 40 二 增值税 以法定增值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一 增值税的概念 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W C V M中V M为增值额 1 关于增值额的理解 41 2 增值额制度的比较 局部实行工业制造环节 法国 菲律宾等 工业制造和商业批发环节 非洲的一些国家 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和零售环节及服务业实行 全面实行包括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 零售环节以及农业环节和服务业 优点 消除了多环节阶梯式流转税的税负不公的消极因素 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有利于简化征收管理 实施的范围不同比较 42 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同 1 生产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只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对固定资产折旧部分不扣除 课税对象与 国民生产总值 统计指标一样 2 收入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和当期固定资产折旧值 课税对象与 国民收入 统计指标一样 3 消费型 增值税即销售收入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 对纳税期内的全部固定资产也扣除 课税对象只限于消费资料 43 假定某企业报告期销售额为78万元 外购的原材料等流动资产为24万元 购入的固定资产为40万元 当期计入成本的折旧费5万元 不同的法定增值额 项目 国别 允许扣除外购的流动资产 法定的增值额 增值税的类型 法定的增值额同理论增值额的差额 甲国乙国丙国 0540 544914 50 35 242424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44 1 税率档次较少单一税率 挪威 丹麦等 差别税率 基本税率及几个不同的税率 2 原因A 增值税包括工业制造 商业批发 零售环节以及农业环节和服务业 单一税率 便于计算税额 B 大多数国家实行增值税与消费税交叉征收 用增值税保证普遍征收 用消费税进行税收调节 税率的运用不同比较 45 1 直接计算法 增值额 税率加法 增值额 工资 利润 租金 其他减法 增值额 本期销售额 规定扣除的非增值额 2 扣税法应纳税额 销售额 增值税率 本期购进中已纳税额 征税方法的不同比较 46 1 不重复征税 具有中性特征 二 增值税的特点 47 2 多环节征税 新型流转税 全环节的 道道征税又避免了重复征税 48 3 逐环节征税 逐环节扣除 最终消费者是税款的全部承担者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已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公布 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50 1 征税范围 三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内容 P25 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 修理 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 都属于增值税的范围 混合销售 一项销售行为中 即包括销售货物又包括销售非应税劳务 A 对从事货物的生产 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一律征增值税B 对于其它单位和个人征营业税 指应交营业税的交通运输 建筑业 金融保险业 邮电通讯业 文化体育业 娱乐业等征税范围的劳务 非应税劳务 51 兼营 纳税人经营范围包括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 A凡分别核算货物和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则分别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B凡不分别核算非应税劳务的 其非应税劳务一律并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52 2 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 53 3 增值税的税率 54 应纳税额 增值额 税率 销售额 进项额 税率 销售额 税率 进项额 税率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4 增值税的计算 增值税实行凭进货发票扣税的方法 以销售商品的全值的应征税金减去法定扣除项目的已纳税金 不直接以增值额计算增值税 叫 间接征税法 注意 55 计算方法一览表 56 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确定 P36 1 销售额的确定 价格不合理 税务机关要核定 A 按纳税人同期同类货物的价格计算 B 计税价格 成本 利润 消费税税额 成本 成本 成本利润率 消费税税额 成本 1 成本利润率 消费税税额 2 确定销售额的特殊情况 销售额A 全部价款 一切价外费用 包装费 运输装卸费等 B 不包括增值税在内 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 57 几种销售方式销售额计算的规定 在实际销售活动中 为了促销 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其所取得的销售额也会不同 为体现公平原则 税法对以下儿种悄售方式增值税销售额的计算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58 第一 折扣销售方式 折扣销售是指销贷方公销售货物或府税劳务时 因购货入购货数量较大等原因 给予购货方的价格优惠 如购买10件 按原价折扣10 购买15件 按原价折扣20 等 税法规定 如果销售额与折扣在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驻明 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 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一律按未扣除折扣额的销售额计算征收增值税 59 第二 以旧换新方式销售 是指纳税人在销售新货物时 有偿收回旧货物的销售方式 税法规定 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 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确定销售额 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因为货物销售与货物收购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活功 如果允许直接扣减收购旧货物的价款必然会出现销售不实 减少纳税的情况 同时 也会形成不同销售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平 因此 税法对此作了严格规定 60 第三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 是企业销售货物后 若干年后部分或全部将所取得的销货款归还购货方 税法规定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的 应以货物销售的全部价款作为计税销售额 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这是因为 企业购还本支出实际上是企业为促销 及早收回货款所付出的筹资成本 因而不能从销售额中减除 61 第四 以物易物方式销售 是购销双方以不同的货物 而不是以货币相互结算的一种销售方式 在实际经营中 有的纳税人认为以物易物不是购销行为 可以不作进项与销项处理 这是错误的 按税法的规定 以物易物双方都应作进销处理 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 计算销项税额 以各自收到的货物计算进项税额 62 第五 包装物押金的处理 对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货物销售额 税法的规定是 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 单独记账的 不并入销售额征税 但对因逾期末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押金的 应按所包装的货物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另外 将包装物押金计入销售额时 需先将其换算力不含税价 再并入销售收入 63 第六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 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使用过的游艇 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汽车 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均应按6 征收率的简便方法计算征收增值税 64 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确定 3 含税销售额的转换 A 货物 月销售额2000 5000元 B 劳务 月销售额1500 3000元 C 按次 日收入额150 200元 4 增值税的起征点 设不含税的销售额为X含税的销售额 X X增值税率 X 1 增值税率 X 含税的销售额 1 增值税率 65 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的确定 P40 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 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二 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三 购进农产品 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 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 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 买价 扣除率 四 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 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 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 运输费用金额 扣除率准予抵扣的项目和扣除率的调整 由国务院决定 66 一 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免征增值税项目 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 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 国务院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 本条第 一 项至第 四 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固定资产 67 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一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二 避孕药品和用具 三 古旧图书 四 直接用于科学研究 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 设备 五 外国政府 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六 由残疾人的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 七 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除前款规定外 增值税的免税 减税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任何地区 部门均不得规定免税 减税项目 68 进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计税价格 到岸价格 关税 消费税应纳税额 计税价格 税率 进口货物的计算方法 69 5 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管理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应当向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在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分别注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 向消费者个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 二 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 三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 70 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购货单位 71 增值税纳税人申报表 一般纳税人 72 增值税纳税人申报表 小规模纳税人 73 例 某水泥厂2009年1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销售散装水泥200吨 每吨60元 装卸费360元 已收 2 销售袋装水泥700吨 每吨65元 装卸费840元 3 用散装水泥45吨修本厂浴池 4 将散装水泥1000吨加工成水泥板取销售额90000元 5 当月购进一辆大卡车 购进价50000元 税款8500元 6 当月购进各项原材料等项目的发票上注明已纳增值税税款为7440元 上月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为620元 计算当月的增值税款 计算1 74 解 销售额 200X60 700X65 45X60 90000 360 840 151400 元 销项税额 151400X17 25738 元 进项税额 7440 620 8500 16560 元 应纳税额 销 进 25738 16560 9178 元 解题过程 75 例 市粮油加工厂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2008年7月发生下列业务 1 从粮管所购进小麦20万公斤 支付货款140000元 增值税发票注明税款18200元 2 从农民手中购进10万公斤小麦 支付货款70000元 无进项税额 3 从粮油公司购进芝麻5000公斤 支付货款20000元 进货发票注明税款为2600元 后发现部分芝麻不合格 退回货款7000元 同时退回增值税税款910元 4 向一般纳税人销售面粉取得货款152000元 挂面50000元 植物油40000元 销售挂面和方便面的价税混合收入21500元 计算当月的增值税 计算2 76 解 进项税额 18200 70000 10 2600 910 26890 元 销项税额 50000 17 152000 40000 13 21500 17 1 17 8500 24960 3123 36583 元 应纳税额 销 进 9693 元 解题过程 77 例 C商厦为批零兼营的国有商业企业 属一般纳税人 某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购进各种货物价款为848100元 进货发票注明的税款为144177元 2 批发业务取得销售收入592000元 其中批发给一般纳税人的货物销售额532000元 批发给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销售额为60000元 价税混合收入 3 零售业务取得销售额376000元 发生销货退回950元 发生销货折让1300元 4 为厂家代销商品取得销售收入7700元 计算增值税 计算3 78 解 进项税额 144177 元 销项税额 532000 17 60000 17 1 17 376000 950 1300 17 1 17 7700 17 1 17 90440 8718 54306 1118 8 154583 元 增值税 154583 144177 10406 元 解题过程 79 例 某外贸进出口公司 某月进口卷烟一批 到岸价格80000元 在海关所交关税是160000元 缴纳的消费税是221538 46元 计算该批货物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解 计税价格 到岸价格 关税 消费税 80000 160000 221538 46 461583 46增值税 461583 46X17 78469 19 元 计算4 解题过程 80 例 某企业某月外购货物100万元 发票注明进项税额17万 销售货物收入80万元 如何缴纳增值税 解 销项税额 80 17 13 6 万元 增值税 13 6 17 3 4 万元 差额当月不能抵扣 转到下月进行抵扣 计算5 解题过程 81 计算6 解题过程 某机械厂2009年1月末留抵税额3000元 2月发生下列业务 1 购入生产用A材料10吨 取得税控增值税发票 价款30000元 税款5100元 款已付 货物未入库 2 购入生产用B材料10吨 取得税控增值税发票 价款l0000元 税款1700元 款未付 货物已入库 3 支付A材料运杂费2000元 其中运输费100元 建设基金200元 装卸费300元 4 销售产品甲机器2台 开具增值税发票 含税价款80000元 5 支付甲机器运输费2000元 6 购买生产设备1台 取得税控增值税发票 价款30000元 税款5100元 另支付该设备运输费1000元 已付 货入库 要求计算 假设购进货物和运费的发票都通过认证 1 当期增值税进项税 2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 3 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进项税额 5100十1700十 100 200 x7 2000 x7 5100 1000 x7 12229 元 当期销项税额 80000 1 17 x17 11623 93 元 当期应纳税额 11623 93 12229 3000 3605 07 元 82 计算7 解题过程 某商业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9年4月初留抵税额l000元 4月发生下列业务 1 购入商品一批 取得认证税控发票 价款10000元 税款1700元 款未付 货物已入库 2 3个月前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一批粮食毁损 帐面成本5220元 3 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1吨 税务机关规定的收购凭证上注明收购款1500元 4 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商品一批 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 价款30000元 税1800元 款已付 货物未入库 发票已认证 5 零售日用商品 取得含税收入40000元 6 购买建材一批用于修缮仓库 价款20000元 税款3400元 款未付 税控发票已通过认证 要求计算 1 当期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 2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 3 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购进商品进项税额 1700 1500 x13 1800 3400 7095 元 粮食毁损进项税转出 5220 1 13 x13 780 元 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 7095 780 1000 上期留抵 7315 元 当期销项税额 40000 1 17 x17 5811 97 元 当期应纳税额 5811 97 7315 1503 03 元 成本 买价 买价x13 买价 5220 1 13 进项税额 买价的13 83 计算8 解题过程 某市区外贸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 预付款方式进口日用品一批 关税完税价格折合人民币149040元 关税率5 2 境内购入毛毯一批 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40000元 税金6800元 企业将此批货物的50 赠送客户 50 发给职工作为福利 3 销售部分进口日用品 不含增值税收入 300000元 增值税51000元 要求计算 假定购进货物的发票都已经认证 1 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2 购入毛毯的增值税处理 3 增值税销项税 4 应纳的增值税 1 进口环节应纳关税 149040 x5 7452 元 进口环节应纳增值税 149040 7452 x17 156492 17 26603 64 元 2 购入毛毯中发放职工福利的部分不能抵如进项税不能抵扣进项税 6800 x50 3400 元 购入毛毯赠送客户的部分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 没有同类价格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销项税 该部分相对的进项税可以抵扣 赠送毛毯的增值税销项 40000 x50 x 1 10 17 3740 元 3 增值税销项税合计 51000 3740 54740 元 4 应纳增值税 54740 26603 64 6800 3400 4736 36 元 84 计算9 解题过程 某农机制造厂2009年3月初增值税留抵税额3000元 3月发生下列业务 1 购入农机零件一批 税控增值税发票注明不含增值税价格150000元 2 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农机 取得银行存款200000元 已扣除收购旧货26000元 3 销售农机零件不含税销售额10000元 销售农机整机不含税销售额100000元 4 接受其他农机厂委托加工农机一台 对方提供材料价款5000元 对方支付加工费2000元 5 进口生产设备一台 完税价格20000元人民币 关税率7 要求计算 假定购进货物的发票都经认证 1 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 2 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3 当期销项税额 4 应纳的增值税 1 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 20000 x l 7 x17 3638 元 2 当期进项税额 150000 x17 3000 28500 元 3 当期销项税额 200000 26000 1 13 13 十10000 17 100000 13 2000 x17 26000 1700十13000 340 4104O 元 4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 41040 28500 12540 元 85 计算10 解题过程 某电冰箱生产企业2007年3月发生下列业务 1 从废旧物品回收公司购入废布毛一批 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清洁 取得普通发票 支付款项10000元 2 以物易物 将自产200立升电冰箱l0台换取职工工作服一批 双方均未开发票 3 销售200立升冰箱1000台 发票注明每台不含税价格1000元 4 支付电费 取得增值税发票 价款15000元 税款2550元 5 支付水费 取得增值锐发票 价款2000元 税款120元 6 销售自用过的旧机器一台 售价11000元 7 销售自用过的小轿车一辆 售价800OO元 8 销售生产下脚料废料头一批 收取现金2000元要求计算 假定购进货物的发票都经认证 1 当期进项税额 2 当期销售货物销项税额 3 当期销售旧机器应纳增值税 4 当期应纳增值税 1 当期进项税额 10000 x10 十2550 120 3670 元 2 当期销售货物销项税额 1000 x10 x17 1000 x1000 17 2000 1 17 17 171990 60 元 3 当期销售旧机器应纳增值税 11000 1 4 x4 x50 211 54 元 4 当期应纳增值税 171990 6 3670 211 54 168532 14 元 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免税废旧物资可按10 计算进项税额 86 7 关于出口退税问题 1 意义 避免双重征税 体现公平税负 增加出口货物的竞争力 2 内容 A 必须是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外贸 工贸 工商企业 B 是属于增值税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的货物 并已征了税的货物 C 是出口货物必须报关离境并在财务上已作了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87 关于出口退税问题 1994年新税制后 实行 征多少 退多少 的政策 但由于以下原因而有所变化 1 退税规模增长太快 对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 只有采取降低退税率的办法 增值税1995年7月1日 退税率由17 降到14 1996年1月1日 又下降到9 并规定出 年退税额 超过指标的结转到下一年度再退 88 2 出口退税与征收环节相脱节 征收中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负 存在 少征多退 的现象 过去多数地区采取 先征后退 的办法 出口产品征税在生产环节 退税在出口环节 由于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与出口企业往往不在同一地区 负责国内征收的征税机关与负责退税的退税机关也属不同地区的不同机构 他们相互之间缺乏统一 先进 快捷和严密的信息联系 造成征 退管理严重脱节 一些不法分子从甲地开具虚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到乙地进行出口骗税活动 由于增值税中存在减免优惠的政策 而退税时依然按17 或13 退税 因此存在 少征多退 的现象 89 产生的问题1 退税不足 影响外贸出口的发展 2 采取一刀切的压低退税的办法 对合法经营 照章纳税 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一致的企业吃亏 对于投机骗税 享受优惠 名义税负低于实际税负的企业占便宜 造成鼓励企业投机取巧 3 造成出口退税犯罪现象严重 90 目前实际采用的出口货物退税计算方法 1 免 抵 退 方法 P62 免税 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税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 零部件 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 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主要有两种 即 免 抵 退 和 先征后退 91 计算方法 1 当期应纳税额 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2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的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抵免额免抵退税额抵免额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x出口货物退税率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抵免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抵免税额 当期抵免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抵免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抵免退税额当期抵免税额 0 92 计算11 解题过程 2007年A生产企业进口货物 海关审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500万元 关税税率为10 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从国内市场购进原材料支付的价款为800万元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金为136万元 外销货物的离岸价为1000万元人民币 内销货物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 不含税 该企业适用 免 抵 退 的税收政策 上期留抵税额50万元 要求计算当期应缴或应退的增值税额o 假定上述货物内销时均适用17 的增值税率 出口退税率为15 假定购进货物的发票都经认证 1 计算当期进项税额进口环节海关代征增值税为500 x 1 10 x17 93 5 万元 国内采购进项税为136万元出口货物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1000 x 17 15 20 万元 上期抵税额为50万元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93 5 136 20 50 259 5 万元 2 计算当期销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免税内销货物销项税额为1500 x17 255 万元 3 当期应纳税额为 255 259 5 4 5 万元 4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为 1000 x15 150 万元 由于期未留抵税额4 5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150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为4 5万元当期免抵税额为150 45 145 5 万元 93 计算12 解题过程 2007年某生产企业的业务为 从国内市场购进原材料一批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00万元 税额68万元通过认证 上期留抵税额5万元 内销货物的销售额为100万元 不含税 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 该企业适用 免 抵 退 的税收政策 要求计算当期应缴或应退的增值税额o 假定上述货物内销时均适用17 的增值税率 出口退税率为13 1 出口货物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200 x 17 13 8 万元 上期抵税额为5万元国内采购进项税为68万元当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 68 8 5 65万元 2 计算当期销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免税内销货物销项税额为100 x17 17 万元 3 当期应纳税额为 17 65 48 万元 4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为 200 x13 26 万元 由于期未留抵税额48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26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为2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 26 26 0 万元 22万元为期末留抵转结下期继续抵扣 94 2 先征后退P65 外贸企业 收购货物出口销售环节增值税免征 其收购的成本部分的税额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计算退税还给外贸企业 征退之差计入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 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x退税税率例 某进出口公司2007年3月出口美国平纹布2000米 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单价20元 平方米 计税金额40000元 应退税额 2000 x20 x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