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doc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doc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doc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doc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是以“走进信息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材料。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以后的又一次集课内外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存在及其价值,了解古今的主要信息传递方式,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自主策划学习活动并开展活动。本次综合性学习因为要涉及现代计算机网络,所以本单元学习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孩子因受家庭条件限制,对于现代的媒体接触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时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条件来开展教学,必要的时候可让孩子们在计算机室进行。与普通的单元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任务较重,往往需要多个学生共同承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整个计划,所以还要引导学生要有明确的任务分解,同时要将这些任务进行明确分工。教学目标:1了解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学习并掌握调查、记录、分析信息的方法。 3了解现代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合理地选择有益信息,并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并能根据现代生活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教学难点:学会合理地选择信息,并就现代生活中如何获取有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课文预习; 2搜集有关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生活的例子。 3布置学生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教具准备: 课件一个教学时间:7课时(其中一课时进行调查,一课时学生撰写辩论稿)单元学情分析基本操作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二、活动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1.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学期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经历。(1)回忆在上次综合性学习中开展过哪些活动?并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难忘的事。(2)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有关事项。2.明确本次学习主题。教师:今天,我们又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板书课题)(1)教师:你对“信息世界”有哪些了解呢?(指名学生交流)(2)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希望能开展哪些活动?(教师要认真倾听,并能尽量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活动。) (二)浏览教材,初谈感受 1.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浏览整组教材,对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了解一下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1)浏览了本单元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有哪些困惑或疑问?(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1、自由阅读,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作上记号。2.交流:阅读了这些材料,你有哪些收获呢?3.自由组合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老师可适当进行一下调整)4.分组讨论并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1)分组讨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你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怎样开展这些活动?(2)组内成员基本达成共识后,完成活动计划表。大致如下: _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成员:_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 活动分工成果展示 (四)交流计划,完善计划 1.分组交流活动计划。2.根据各组交流的计划,逐组引导其他组的学生提出问题。3.根据各组交流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提问,各组修改计划。4.公布活动计划,可以把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张贴。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阅读阅读材料1-4,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二、学习过程(一)谈话激趣,明确任务1、播放录象:奥运火炬传递的实况。(2分钟左右)(1)师:看了这一段录象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学生交流。(3)师:从刚才的录象中我们获取了很多的信息。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究竟有哪些,与古代相比有何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内容。(二)阅读材料,感受变化1.创设情境:古时候,张三经过发愤学习,终于中了头名状元,他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家里人,他该怎么办呢?2.学生讨论:预设:A、驿差(补充回忆张籍写的秋思)B、飞鸽传书等。3.补充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1)过渡: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进行了解。(2)默读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足?A、讨论交流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随机板书:烽火传信 人力传信 瓶子传信B、讨论交流问题二:体会古代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如,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对象不准确,传递的信息有误等。4.体会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1)如果张三在现代社会,他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喜讯告诉给家人呢?(2)讨论交流。(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2.3.4, 思考: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A、传递速度快。 如: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B、可利用各种多媒体功能,如教唱歌、录音、发电子邮件等。C、不受地域阻隔,方便又及时。5.了解从古到今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并尝试填写表格 信息传递方式种 类特 点你的发现古 代 近 代 现 代当 代 讨论交流,体会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说说在生活中你所了解到的还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举例说一说。 (四)作业:利用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如哥伦布的故事,贝尔的故事等。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能正确把握自己。二、学习过程(一)阅读材料,感受影响1.默读1-4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军队的信心。”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思考:苏珊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呼救的?桑恩又是怎样施救的?2.学生交流。(从中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整个过程。)3.猜想: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4.谈感受: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援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5.教师小结:这看似天方夜谭的故事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成为可能。这其实都应该感谢现代科学技术!(三)结合实际,深入感受 1.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信息传递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作用,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吗?2.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积极作用的例子。如:发邮件,网上购物,QQ聊天,计算机方便查找资料,远程教育等;(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随机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3.交流信息对人们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例子。A、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传播对青少年思想上的毒害;B、长时间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身体,甚至造成自杀。C、QQ聊天让人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中,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4.引导学生阅读把握自己A、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B、课堂讨论:怎么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C、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有效地利用就能获得成功,但相反,如果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重则甚至发生悲剧。所以,面对网络我们该怎样“把握自己”呢?D、学生讨论后教师再作简单小结。 (四)作业布置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作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2.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表,并展开调查,完成调查表。表:家庭成员信息调查表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第四课时一、学习目标: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并对记录进行分析。二、学习过程:(一)回顾调查过程教师:你是怎么开展调查的?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如:有的用访谈法,有的家长填写,学生汇总等。(二)交流调查结果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调查结果。2.推荐组内“最感兴趣的信息”。3.交流。(三)分析调查结果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如: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奥运圣火传递至宁波网络太原市公安局开通了公安局局长热线。网络四川大地震有关情况电视妈妈四川大地震死亡人数广播天气预报:明天有雨短信85岁的老太太长出了新牙报刊我映秀肥猪在废墟下被埋49天报刊中国国家队参加世界杯赛决赛阶段比赛名单公布报刊马刺险胜小牛迎来最终战电视调查后的分析:(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如爸爸喜欢了解国家大事,妈妈比较关心与生活有关的信息,我爱好比较广泛,特别喜欢体育。但这段时间四川大地震都是我们全家关注的内容。(3)我们家的信息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2.引导学生对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尝试写好书面“调查结果分析”。(2)小组内交流 “调查结果分析”。3.综合分析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4.全班交流调查分析结果,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四)作业:结合自己实际谈谈网络的优劣,并准备辩论内容。(具体辩论题目见下)第五课时一、学习目标: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二、学习过程:(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1.教师: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辩论会有它的规则,首先要确定辩论的双方,即正方和反方。所以一开始,我们要根据辩论的题目选择好自己的立场。2.出示辨题:(1)正方:小学生看电视好处多。反方:小学生应少看电视。(2)正方:网络好处多多 。 反方:网络害处大。(3)正方:上网聊天好处多 。 反方:上网聊天害处大。(4)学生选择辩题和立场,组成三组对阵。(二)小组讨论,辩前准备1.先把持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组,然后各组讨论人员分工。2.组内开展讨论。主要讨论:(1)主题观点的陈述。(2)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依据。(3)反对对方观点的依据。(4)对自己观点的总结陈述。(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1.学生根据先前所分的小组,逐个进行辩论。辩前教师提出要求:1)根据本次辩论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口才奖。(最佳口才奖要求语言表达流利,观点表达清楚,所述事实依据充分。)2)要求学生:要善于倾听,并能根据各组所陈述的观点可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2.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3.出最佳口才奖。(四)作业:根据本节课的辩论情况,习作:“记一场 的辩论赛”。教学反思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分析:“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报告”是一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这项活动建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力教强的学生可以进行个体活动。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这个材料阅读的重点是记录表和张伯伯的话。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调查访问、 书籍报刊,也有上网搜集资料。资料涉及的面比较广,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例,对学生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1.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2.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3.在活动中,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并能统筹安排并落实计划的有效实施。4.初步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以及写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难点: 1.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2.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能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3.能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准备:1.同一课题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2.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学课时:共6课时,其中课堂教学4课时,另外2课时作为课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2.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二、活动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1.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想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本次学习要求。请大家阅读课文,想想本次学习的要求是什么?(学生阅读后交流,主要把握住如下要求: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可通过报刊、上网等各种途径去获取资料;3)对于搜集的资料要进行删选,针对自己所需逐步形成自己观点?4)阅读并学习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了解报告特点1.两篇阅读材料,思考:(1)这两篇研究报告研究的问题各是什么?(爸爸咳嗽的病因;李姓的历史和现状。)(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各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先记录信息,再分析信息,然后请教别人,得出结论;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查阅书刊、上网浏览等方法了解李姓的历史和现状。)(3)研究的结果怎样?(爸爸咳嗽的病因跟东南风有关;李姓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4)学了这两篇研究报告,你知道研究报告有什么特点吗?(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如:文章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强等。他们都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调查、访问、记录、查阅书刊、上网浏览等方法掌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确定研究主题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如:(出示参考话题)A)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B)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C)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D)校园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E)我家成员搜集信息的渠道 F)马路及公共场所广告牌的类型及意义 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最想研究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理由,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2.学生组内进行交流3.学生选择研究的主题后,把研究内容相同的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四)制定研究计划师:为了对我们选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调查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研究方法。调查之前我们要明确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要如实进行记录,最后还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所以,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事先我们还要制定周密详尽的计划。该如何制定计划呢?以“本班同学压岁钱的使用情况”为例,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 关于本班同学压岁钱的研究计划研究课题本班同学压岁钱的使用情况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1.发调查表了解同学们一年使用压岁钱的情况,并分类2.调查同学们平时怎样使用压岁钱3.访问同学们怎样使用压岁钱才更有意义研究人员(分工)调查统计:*观察记录:*访问同学:*执笔:*研究时间信息搜集完成时间5月20日完成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完成时间5月25日完成信息整理研究报告完成时间5月28日完成研究报告(1)出示计划的范例想一想:计划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根据已定的研究主题,各小组讨论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研究人员分工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3)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各组研究计划,重点指导“研究方法或内容、过程”这一块内容。(5)根据指导要求修改研究计划。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二、课前准备:1.了解信息及信息收集的渠道 消息、新闻、报道、资料等都是一种信息。 信息收集的渠道是多样的,有广播、电脑、报刊、杂志等。2.指导信息搜集的方法 (1)选择相应的报纸杂志。如儿童文学发表文学作品,中国少年报报道各种新闻,我们爱科学刊载科学方面的知识。 (2)阅读杂志,首先要翻到目录,看看哪些栏目会有你需要的文章,如找到感兴趣的文章就仔细阅读,并用摘记、复印等方式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3)阅读报纸,首先根据自己需要的信息,快速浏览文章的大标题,快速找到适当的版面。如找到了与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关的文章就得仔细阅读,详细了解有关信息,也可用摘记、剪贴方式及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 (4)网上搜集,可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去查找,查找时通过对信息的浏览,然后把需要的信息及时进行保存。 二、学习过程:(一)组内交流信息五、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地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六、组内汇总搜集到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2)课堂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要分类,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搜集到的信息要筛选,把不需要的进行删除。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2)阅读搜集到的资料并分类(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4)明确筛选的标准: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三)形成初步观点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2.如果不足以形成观点、得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四)补充搜集资料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哪些资料。2.分头继续搜集(五)课外活动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 通过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能对已经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提炼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二、学习过程:(一)再次浏览,领悟写法1.师:同学们已经学了两篇研究报告,迅速浏览一下,发现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交流:相同点:都有明确的结论。 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不同点:奇怪的东南风是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为寻求答案而进行资料搜集,所以写作思路为: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解决问题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以得出自己观点,所以写作思路为: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3.小结:因为写作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写作的思路方法不一。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究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作出分析,要依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写作的方法。(二)呈现选题,组合小组1.呈现本组课文学习前出现的一些选题:A)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分析B)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C)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D)校园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E)我家成员搜集信息的渠道 F)马路及公共场所广告牌的类型及意义 2.组合小组师:请选择相同选题的同学按照老师所插的小红旗上的序号坐到一起。(学生按选题自主组队,围坐到同一小组。)倘若你的选题黑板上没有,请你自己找找学习伙伴,或者独立来完成任务。(三)初定框架,填表确定基本写作思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报告的标题研究的结论采用的写作思路(四)资料共享每个小组成员将自己前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号,放到桌子中央,按序轮流阅读组员的资料,搜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在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卡上写上学习伙伴资料的序号。附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研究报告的标题研究的结论采用的写作思路要用到的学习伙伴的资料序号还需要的后续资料补充(五)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表格的同学,按自己的观点独立来写研究报告。(六)同组成员审核研究报告,初步修改同一小组的成员由于写的研究报告内容相近,可以相互交换读读,读完后,针对同伴提出的建议和自己的感悟来修改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小组成员将选题相同、结论相同的研究报告进行整合,变成一篇研究报告。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组内讨论修改、完成研究报告一、赏析范文,复习学习写法(1)学习范文小学生骑车上学的调查(2)要学会提炼主题。调查报告的主题就是调查报告要讲的中心思想,这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主题的要求是:“正确、深刻、集中、明确”八个字。我们要从写作小型调查报告做起。(3)针对所选材料,检查调查报告所用的材料是否能深刻说明问题的本质。(4)检查语言是否准确、简洁,用词要恰如其分,注意分寸,通俗易懂。二、交流汇报研究报告1.小组内交流研究报告:(1)、研究的主题(2)、调查研究的过程(3)、研究的结论。2.同一小组的成员根据要求对汇报的研究报告进行补充或修正。3.其他同学提出疑问,进行解答。三、评价研究成果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进行评价。2.教师综合评价。四、畅谈综合性学习的体会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教学反思: 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材简析:本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作者通过小嘎子和胖墩儿动作、语言的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孩童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动作演示、联系上下文及阅读注释等方法,理解“虎势儿、公鸡鹐架、精神抖擞、破绽、合了裆、一叉一搂”等词的意思。2.通过动作品读、揣摩心理感受人物的形象,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并试着仿写。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在比较、想象及反复朗读等方法的帮助下,感悟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并尝试仿写。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廉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这些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人物描写一组1.从课题看,你发现什么?跟平时学的课题不一样,这篇课文有三个片断组合,是一组课文。2.揭示第一篇课题。(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片断。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请生读题,说说从课题中能知道什么?预设:课文讲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事。(师点评:你从课题中了解了文章所写的事。)课文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小嘎子,另一个是胖墩儿。(师点评:你从课题中了解了课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请生再读课题。(2)师:两个人摔跤,我们既可以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为题,也可以用胖墩儿和小嘎子比赛摔跤为题,或者就干脆用比赛摔跤、摔跤为题,可是这儿却用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为题,你们觉得这样取题有什么用意吗?预设:小嘎子是本文中的主人公。二、读通课文,直面主人公1.师过渡:本文选自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既是小说,便定是以塑造活生生的人物为其重要的特点的。那么本文又是怎样塑造小嘎子的呢?请学生自读课文:(1)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并找一找描写小嘎子的语句。(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正音。把最难读的句子读流利。 (3)课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让学生初谈感受。2.这几段文字,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小嘎子的,谁来读一读?预设:(1)动作: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用动作表演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2)心理: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3)语言:“要不摔跤。”4.师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表现小嘎子,采用的最主要的描写方法就是(动作)。师过渡:摔跤自然少不了你推我挡的动作!5.小嘎子与胖墩儿摔跤,主动地采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如果让你们用单个的字来概括的话,你会用哪几个字呢?他先是干什么?然后干什么?预设:站 蹦(圈、绕) 钩板书:(其中“推拉拽顶”“扳”“摔”等,因为不是主动采用的动作,不必写,当学生提及,可以作下说明。)师小结:是呀,文章就是抓住了小嘎子“站”“蹦”“钩”这三个摔跤环节把小嘎子的动作有顺序地写清楚了,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嘎子。6.师:然而摔跤更少不了策略!可文章中却没有写清楚小嘎子当时的想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在小嘎子的动作旁,作下批注,写一写他当时的想法。交流。(借助想法,分别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随机把三个环节的动作描写读好,读出味道来,读出对小嘎子的理解来,教师点评。)预设:站:勇猛、好胜、谨慎等(可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神情,理解虎势儿,读出气势。)蹦:机智、聪明、自信等(可引导带过关于胖墩儿的外貌描写。)钩:机智、好胜、浮躁等(可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几句中嘎子的劣势的描写。)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师小结:文中对小嘎子心理的描写不着痕迹,可是却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一下子看到了一个(勇猛、好胜、谨慎、自信、浮躁)的小嘎子。只可惜,这次他遇到了一个摔跤的惯手,最后摔了个仰面朝天。三、仿写再摔跤1.师过渡:可是这么个好胜的嘎小子,岂肯就此认输,在小说里讲到,他和胖墩儿又进行了一轮摔跤比赛。这次他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系小嘎子的个性,试着来写一写。交流。2.出示原文比较,说说这可真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附:“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稳,奇袭似地窜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 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又一扑,搂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儿一哈腰,抓住了他的两肋。小嘎子按了两下没按动,忽觉下半身发起飘来。急撒开脖子去救肋下,却只落得揪住了对方的胳膊,脚下接连又打了两个悬空。“手枪啊手枪!”险险乎就要不保!小嘎子这回真急了。他两眼一转,照对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听“哎哟”一声,就在小胖墩儿一闪身的工夫,小嘎子顺水推舟,一个绊子把他扔倒了。四、总结教学师总结: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走进人物描写一组,去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小说人物。五、板书设计:站:勇猛、好胜、谨慎蹦:机智、聪明、自信钩:机智、好胜、浮躁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材解读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3阅读格朗台的死比较两位著名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异同,体悟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一、谈话导入1大家看过这本书吗?教师揭示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时代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2引入严监生,正音“监”,齐读,解释“监生”,“监生”并非主人公的名字,而是古时候读书人的一种称谓,在当时的社会实际上还表示一种尊敬。严监生人称“严二老官”,二、了解文本背景提问:你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很有钱、佣人多,在乡下还有田地)三、初读文本这是一篇白话文,它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你了解到了哪些词?郎中:古代医生的说法;已后:与现代白话文通用;穿梭:来回跑,给严监生抓药;一日重似一日: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奄奄一息。四、梳理课文(隐去结尾的)句子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4于是家人就要猜测了,你想他们的亲人是怎么猜的,划出有关句子。五、第一次写话写前提示,1在他们的身边只有这三个人吗?从哪个词中你读到了这一点:“诸亲六眷”。什么是诸亲六眷?你们猜想,还有谁也来了?(老婆、孩子、丫鬟、管家、)2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人物,你想他会怎么走到严监生跟前,又会怎么猜?3写话时引导注意称呼(孩子他爸、相公)六、体悟表达1严监生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呢?(教师出示隐去的结尾)2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亲人,故友)3是呀,一个分明就要咽气的人,痛苦尚且顾不过来,莫说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就是多点了十茎甚或更多,恐怕也不过问了。这个严监生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那么拿出笔来,划出表现严监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念念不忘灯芯的句子。4体悟表达特点句子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句子二: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句子三:他把两眼睁的滴溜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句子四: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1)为什么他还念念不忘那两根灯芯啊?(他想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