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立体几何复习立体几何复习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教学内容 立体几何基础 平行 垂直的证明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系统化梳理立体几何知识 方法体系 寻求证明 平行 垂直 类问题的一般策略性思路方法 范例分析范例分析 例例 1 1 已知 D E F 分别是三棱锥 S ABC 的侧棱 SA SB SC 上的点 且直线 FD 与 CA 交于 M FE 与 BC 交于 N DE 与 AB 交于 P 求证 M N P 三点必共线 证明 证明 FD CA M FE CB N DE AB P M N P 在由 D E F 确定的平面上 又在平面 ABC 上 即 M N P 是平面 DEF 与平面 ABC 的公共点 它们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故 M N P 三点共线 例例 2 2 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E F G 三点分别在 AB BC CD 上 且 2 3 过 FB CF EB AE GD CG E F G 作一平面交 AD 于 H 求证 EH FG BD 三线共点 证明 证明 连结 AC GH AC EF EF AC FB CF EB AE 3 1 AC 平面 EFGH AC HG 3 EF GH EF HG GD CG HD AH AC HG 4 1 四边形 EFGH 为梯形 设 EH 与 FG 交于点 P 则 P 平面 ABD P 平面 CBD P 点在两平面 ABD 和 CBD 的交线 BD 上 EH FG BD 三线共点 简评 简评 有关点共线 点共面 线共点 共面 异面的问题是空间观念最基本的问题 虽说在高考中很少有单独 的题目出现 但它涉及对四个公理及其推论的深入理解 训练最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是切实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出发点 复习中易被同学忽略 通常运用公理 推论及平面几何知识 1 证明若干点共线证 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2 证明若干个点或若干条直线共面的问题 通常由其中某些元素作出一个 平面 再证明其它元素均在该平面上 3 证明三线共点的问题是证明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 可推 广到 n 条直线共点的情况 例例 3 3 异面直线l1与l2互相垂直 MN 为它们的公垂线 长为 b M l1 N l2 P Q 分别为l1 l2上的两点 P l1 Q l2 PQ a A B 分别为 PQ MN 中点 求 AB 的长 分析 分析 降维 空间问题的平面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 这道题该考虑如何将所求线段与已知长的线 段之间在一个平面内建立联系 解 解 过 N 点作直线l1 l1 过 P 作 PC MN 交l1 于 C 连结 CQ 作 CQ 中点 D 连结 AD DN MN 为l1 l2的公垂线 设l2与l1 确定平面为 MN 垂直平面 PC PC MN b PC CQ CQ 22 ba l1 l2 即 CNQ 为直角 2 1 ll DN 22 2 1 ba 又 A 为 PQ 中点 ADPC 2 1 ADMN 即 ADBN 2 1 即四边形 ADNB 为平行四边形 AB DN 22 2 1 ba 评注 评注 此题看起来有些难 但所用的思路方法涉及知识点都是最基本的 在一些空间关系辨析题中经常涉及 例例 4 4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P Q 分别为 BD 和 CD1上一点 且 BP CQ 求证 PQ 平面 ADD1A1 分析 分析 证线面平行 判定 在平面 AD1上找一条与 PQ 平行的直线 证明一过 PQ 的平面与 AD1平行 证明 法一 证明 法一 过 P 作 PE AB 交 AD 于 E 过 Q 作 QF DC 交 DD1于 F 连结 EF 2 则 DB DP AB EP QC QD DC FQ 1 正方体 ABCD A1B1C1D1 CD1 BD AB DC 又 BP CQ EPFQ 四边形 EPQF 为平行四边形 EF PQ 又 EF 平面 ADD1A1 PQ 平面 ADD1A1 法二 法二 连结 CP 延长交 DA 或其延长线于 G 连结 D1G 正方体 ABCD A1B1C1D1 CQ BP 又 DA BC DP BP QD CQ 1 PG CP DP BP PQ D1G PG CP QD CQ 1 而 D1G 平面 ADD1A1 PQ 平面 ADD1A1 法三 法三 过 Q 作 QK D1D 交 DC 于 K 连结 PK 则有 KD CK QD CQ 1 又 正方体 A D1中 CQ BP KP BC AD PD BP KD CK QK PK K 平面 PKQ 平面 ADD1A1 PQ 平面 PKQ PQ 平面 ADD1A1 例例 5 5 已知平面 平面 a 求证 a 分析 分析 证线面垂直 判定方法 1 在平面 上找两条相交直线使之与 a 垂直 2 找 a 的平行线 它与 垂直 3 找与 垂直且过 a 的一个平面 使 a 与两平面的交线垂直 4 a 垂直 的平行平面 证 法一 证 法一 设 b c 在 上任取一点 P 作 PA b 于 A 作 PB c 于B PA PB 又 a PA a PB a PA PB P PA PB a 法二 法二 在 内任取点 D Da 过 D 作直线 DE b 于 E 在 内任取点 F Fa 过 F 作 FG C 于 G DE FG DE FG DE DE a a 法三 法三 取点 Qa 过 Q 在 内作直线 QH b 于 H 在 内作直线 QK c 于 K a a b c QH Qk 而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直线有且仅有一条 QH QK 重合 即 QH QK 为 的公共线 QH QK a 重合 即 a 简评小结 简评小结 立体几何证明是学生体会和理解逻辑推证的最好素材 在此处同学易犯错 的两种情况是要么不知如何入手瞎推一气 要么是混淆中间命题用一些想当然的结论 作依据推证结果 此原因一方面是对课本中所学过的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不熟 但更 多的是对问题缺乏一种策略性的思路方法 此处内容体现数学钢铁般的逻辑 无论是 从待证的结果去寻求思路还是从已知去展开推演 都必须有明确成文的定理 公理去 保证 故为此不妨可以总结一句话 抓任务 依判定 步步上溯找条件 见已知 想性质 严谨推演 从以上两例思路 方法的分析探求可见此 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 1 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为 A 从其它顶点与棱的中点中取 3 个点 使它们和点 A 在同一 平面上 则不同的取法有 种 3 2 给出过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三条不同棱上三点 A B C 的截面截正方体所成的截面多边形 再问若适当改 动 A B C 位置 是否会使截面成正五边形 3 已知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中 ACB 90 BAC 30 BC 1 AA1 M 是 CC1的中点 求证 AB1 A1M 6 答案提示 答案提示 1 分类 过点 A 的侧面中有三个顶点和三个中点 过一条侧棱与对棱中点的平面也满足条件 故答案为 3 3 33 3 5 C 2 运用公理 1 公理 2 的截面如图示 AFEBCD 不可能截出正五边形 因五边形五边 分别处在正方体的五个面上 由正方体性质知 该五边中至少有 2 对互相平行 而且 五边形两对边都不平行 3 提示 三垂线定理 AB1是面 ACC1A1的斜线 A1M 是面 ACC1A1上的线 1 二面角的大小为 直线 且 与不相交且所成角为 则 l a bl ab A B 当时 当时 0 90 0 90 C D 与的大小不能确定 2 正方体中 点 分别是 的中点 设过点 的平面截正方体得到的截 1111 DCBAABCD EF 1 AACDEF 面是边形 则的取值集合是 nn A B C D 4 3 6 4 6 5 4 6 5 4 3 3 两两互不平行也不重合的三条直线 组成的空间图形的对称轴最多有 A 1 条 B 3 条 C 6 条 D 9 条 4 在直二面角中 都不在 上 与所成角为 与所成角为 l A BABlAB xAB y 与棱 所成角为 则的值为 ABlzzyx 222 coscoscos A B C D 3232 5 已知 到的距离为 则在平面内与直线的距离等于的直线有 aa 0 dd ad2b A 0 条 B 1 条 C 2 条 D 无数条 答案 答案 B C D C C 4 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求法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种求法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立体几何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 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本文试通过对 一道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的探讨 结合 立体几何 必修本 中的概念 习题 概括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几 种基本方法 例 已知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分别是 的中点 垂直于所在平面 且ABCDEFABADGCABCD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 GCBEFG 一 直接通过该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 直接通过该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求其长 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求其长 解法解法 1 1 如图 1 为了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 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连 结 作BEFGFECBMGM 交于 则有 作 交于 易证BCBN GMNCGBN ABCDBN平面 EMBP EMP 作 垂足为 则 于是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EFGBPN平面平面 PNBQ QEFGBQ平面 BQBEFG 易知 由得 3 2 BN2 BP 3 22 22 BNBPPNBNPBPNBQ 11 112 BQ 不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间接求之 不直接作出所求之距离 间接求之 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 课本第 4 题 第 2 题 第 4 题给出了 二面角一个面内的一个点 它到棱的距离 到另一个面的42P46P 距离与二面角的大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 如图 2 二面角的大小为 NCDM MA CDAB 点到平面的距离 则有 即为二面角的大小 而并不强求要作出经过aAB ANdAO sinad 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AB 解法解法 2 2 如图 3 过作 交的延长线于 易知 这就是点到二面角BEFBP EFP2 BPB 的棱的距离 连结交于 连结 易证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GEFC EFACEFHGHGHC GEFC 2 GC24 AC2 AH 23 CH22 GH 22 2 sin GHC 5 11 112 22 2 2sin GHCBPd 利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 4 为平面的一条斜线 与所成的角为 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OP OPA lOA OP A d 由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可知 有 经过与垂直的平面与相交 交线与所成的锐角 sinld OP OP 即为 这里并不强求要作出点在上的射影 连结得 A BOB 解法解法 3 3 如图 5 设为与的延长线的交点 作 为垂足 又 易得MFECBGMBR REBGM 为它们的交线 所以就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由 EFGBER平面平面 ERREB EBEFG MRB 可得 在中 所以 于故所求MCG 10 2 BRREBRt 0 90 B 10 2 BR2 EB 11 11 sin ER BR 距离为 11 112 d 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解法解法 4 4 如图 6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三棱锥的体积 另一方面又可BEFGdEFGB dSV EFG 3 1 得这个三棱锥的体积 可求得 所以有 CGSV FEB 3 1 2 4 1 DABFEB SS112 EFG S22 3 1 112 3 1 d 解得 11 112 d 二 不经过该点间接确定点到平面的距离二 不经过该点间接确定点到平面的距离 利用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确定 利用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确定 解法解法 5 5 如图 7 易证 所以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点到平面的距EFGBD平面 BDEFGBEFG 离 由对称思想可知 取中点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较简单 交于 交于 易证BDOOEFGACEFHBDO 作 为垂足 为所求之距离 EFGGHC平面平面 HGOK K 11 112 OK 6 利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确定 利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确定 如图 8 把平面补成一个正四棱柱的截面所在的平面 可使题设中的点 线 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EFG 明朗 面是正四棱柱经过 的截面所在的平面 交于 交GMT 111 GDBAABCD FEGMG 1 BBNTG 于 作 交于 连结 则有 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所求之距 1 DDQMGBP CGPDPPDBGTM平面平面 离 于是可以把点平移到平面上任何一个位置 哪里方便就在哪里求 BPDB 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又同三棱柱的体积有关 所以也可以利用三棱柱的体积确定所求之距dPDBGQN 离 据此可得解法 解法解法 6 6 三棱柱的体积 另一方面又有 可求得 PDBGQN dSV PDB BNSV CDB 3 2 BN 3 4 CP 所以 3 104 PDPB24 BD 3 118 PDB S8 CDB S 3 2 8 3 118 d 解得为所求之距离 11 112 d 7 巧妙求解二面角的大小巧妙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求二面角的大小 大都考虑如何在适当位置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再设法去求平面角的大小 二面角的平 面角有作法有如下三种 棱上一点双垂线法 即定义法 面上一点三垂线法 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空间一点垂面法 即作与棱垂直的平面 但有些问题这样考虑往往难以解决 里介绍几种不作二面角的平面 角直接去求二面角大小的几种方法 例例 1 1 如右图 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侧面 都与ABCDP aPABPAD 底面垂直 求侧面与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PDCPAD 解解 因为 所以ACPAD面面 ADCD PADCD面 又因为 所以 PCDCD面 PADPCD面面 所以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PCDPAD 0 90 说明 说明 本题启示我们 对于某些问题应该首先考虑其特殊性 如果能推断出两个面互相垂直 问题就简化了 例例 2 2 如右图 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侧面与都垂直于底面 且侧棱 ABCDP aPABPADPB 都和底面成角 求侧面和所成的角 PD 0 45PBCPDC 解解 如图 分别过点 作 且 作 BCDAPBE APBE APCF 且 且 连接 则将APCF APDG APDG PEEFFGPG 四棱锥补成四棱柱 PEFGABCD 因为 ACPAB面侧面 ACPAD面侧面 又因为 所以APPADPAB 面面 ACAP面 因为侧棱 与底面成角 PBPD 0 45 所以 aADABAP 因为底面是正方形 所以四棱柱是正方体 ACPEFGABCD 连接 则为正三角形 即 AEEGAGAEG 0 60 EAG 因为 PBAE BCAE 所以 同理PDCAE面 PDCAG面 B C D A P A B C D F P E G 8 故侧面与所成的角为 PBCPDC 0 120 说明 说明 此题启示我们 将锥体补成柱体去求二面角有时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题利用了一个这样的结论 从二 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 则二垂线所夹的角与所对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例例 3 3 如右图 正方体中 为的中点 求二面角的大小 1111 DCBAABCD E 1 AABDEB 1 解解 设二面角 的大小分别为 11 BDED BDEB 1 ADEB 则 过在面内作于 连接 则 A 1 ADEDAG GBG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 1 则 在AGB ADEB 2 1 AE 中 ADERt 1 AD 2 1 AE 所以 2 5 2 1 1 2 222 AEADDE 又因为 所以 AGEDAEAD 5 5 2 5 2 1 1 DE AEAD AG 所以 所以 5 5 5 1 AG AB AGBtg5arctgAGB 所以二面角为 同理 二面角也为 ADEB 5arctg 11 DDEB 5arctg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BDEB 1 52arctg 说明 说明 此题启示我们 当直接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比较困难时 可以试图转化为先求其补角的大小 例例 4 4 如右图 已知正方体 是棱 之中点 求平面与平面ABCDDCBA 1111 MN 11C B 11D CMNDB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11BCC B 解解 设正方体棱长为 则 aaMN 2 2 aBD2 2 1 a MC 因而等腰梯形的高为MNDBaaa 4 33 4 2 2 2 所以 2 8 9 4 23 2 2 2 2 1 aaaaSMNBD 2 4 3 22 1 1 aaa a S CBMC 因为是在平面上的射影CBMC1MNBD 11BCC B A B C D C1 1 A1 1 B1 1 D1 1 E G C B A D C1 1 D1 1 B1 1A1 1 M N 9 所以 故所求二面角为 3 2 8 9 4 3 cos 2 2 1 a a S S MNBD CBMC 3 2 arccos 3 2 arccos 说明 说明 此题应用了面积射影定理 即 S S射影 cos 例例 5 5 如右图 已知 ABCMA平面 ABBC 0 60 CAB 2 MA 求二面角的大小 22 ACBMCA 解解 在平面和平面内分别作于 于 则MBCMACMCBN NMCAD D 是异面直线与的公垂线 DNADBN 设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则由 2 AB3 BN32 MC 所以 3 62 32 222 MC ACMA AD 所以 6 22 ABMABM660sin 0 ACBC 因为 所以 ABBC MBBC 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的中点 MBC NMC 所以3 2 1 MCMN 又因为 3 2 2 MC MA MD 3 3 MDMNDN 所以由异面直线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有 cos2 2222 BNADDNBNADAB cos3 2 62 2 3 1 3 3 8 2 所以 即所求二面角为 2 1 cos 0 45 0 45 说明 说明 此题应用了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即 用这种方法可以回避作平面 cos2 2222 mndnmMN 角的困难 1 2002 年全国 正六棱柱 ABCDEF A1B1C1D1E1F1的底面边长为 1 侧棱长为 则这个棱柱的侧面对角线 E1D2 与 BC1所成的角是 A 90 B 60 C 45 D 30 解 解 应选 B 评注 评注 本题是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可画一个图形不难看出侧面对角线 E1D 所在平面 EDD1E1与平面 ABB1A1平 行 即 A1B E1D 那么 A1BC1就是所求两直线成的角 算出 A1B BC1 A1C1 A1BC1 60 3 2 2001 年全国 一间民房的屋顶有如图三种不同的盖法 单向倾斜 双向倾斜 四向倾斜 三种盖 法屋顶面积分别为 P1 P2 P3 若屋顶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都是 则 A C B M D N 10 A P3 P2 P1 B P3 P2 P1 C P3 P2 P1 D P3 P2 P1 应选 D 3 2000 年全国 如图 E F 分别为正方体面 ADD1A1 面 BCC1B1的中点 则四边形 BFD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 要求 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 解 解 在面 A1ADD1和面 B1BCC1上的射影是 在其余面上的射影均为 应选 4 2002 年北京 关于直角 AOB 在定平面 内的射影有如下判断 可能是 0 的角 可能是锐角 可能是直角 可能是钝角 可能是 180 的角 其中正确判断 的序号是 注 把你认为正确判断的序号都填上 解 解 应填 评注 评注 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这里画一图形供参考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AOB 90 直角 AOB 在面 AA1C1C 内的射影是 0 直角 AOB 在面 A1BC1内的射影是锐角 直角 AOB 在面 A1C1内的射影是直角 直角 AOB 在面 ABC1D1内的射影是钝角 直角 AOB 在面 DCC1D1内的射影是 180 角 5 2002 年上海 已知直线l m 平面 且l m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 若 则l m 2 若l m 则 3 若 则l m 4 若l m 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解 解 1 l m l l m 2 l m l m 或 3 l m l m 或l m 或l与 m 异面 4 l m l m m 应选 B 6 1999 年全国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 n 是平面 及 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 m n n m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 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 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 解 解 m n n m 1 m 或 m 与 相交 m n m n 2 m n m n 3 m n m n 4 n 或 n 与 相交 综上答案是 2 3 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 7 2002 年上海 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 2cm 体积为3 4cm3 则它的侧面 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解 解 在四棱锥 S ABCD 中 SO 面 ABCD 取 BC 边中点 E 则 SE BC OE BC 所以 SEO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1 又依题意 V S h 3 1 4 2 2 h 3 1 3 h 1 即 SO 1 OE 3 tg SEO SEO 30 3 3 应填 30 课题 空间中的角课题 空间中的角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例 1 1 在正四面体 ABCD 中 E F 分别为 AD BC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 AF CE 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 分析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可通过过某一点作异面直线的平行线 转化为求相交直 线所成的角 这里因为 E 为 AD 的中点 故可取 FD 的中点 G 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知 EG AF 从而求 AF CE 所成的角 解 解 如图 1 连 DF 取 DF 的中点 G 连 GE GC E 为 AD 的中点 EG AF GEC 即为 AF CE 所成的角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a 则 CE AF DF a 2 3 EG FG a 在 Rt GFC 中 CG a 4 3 22 FCFG 4 7 在 ECG 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GEC ECGE GCECGE 2 222 3 2 GEC arccos 即异面直线 AF CE 所成的角为 arccos 3 2 3 2 例例 2 2 已知平面 平面 且 AB 直线 AC AD 分别在平面 和 内 BAC 45 BAD 60 且 CD AB 求 直线 AB 与平面 ACD 所成的角 解 解 如图 2 过 C 作 CE AB 于 E 连接 DE 平面 平面 CD A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 DE AB AB 平面 CDE 过 E 作 EF CD 于 F 连接 AF AB CD CD 平面 AEF 又 CD 平面 ACD 平面 ACD 平面 AEF 过 E 作 EH AF 于 H 则 EH 平面 ACD 设 AE 1 CAE 45 CE 1 ADE 60 DE CD 2 3 EF 在 Rt AEF 中 tg EAF CD DECE 2 3 AE EF 2 3 EAF arctg 2 3 即直线 AB 与平面 ACD 所成的角为 arctg 2 3 例例 3 3 如图 3 在三棱锥 S ABC 中 SA 底面 ABC AB BC DE 垂直平分 SC 且分别交 AC SC 于 D E 又 SA AB SB BC 求以 BD 为棱 以 BDE 与 BDC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 解 SB BC SE EC SC BE 又 SC DE SC 平面 BDE SC BD BD 平面 SAC 又 DE 平面 SAC DC 平面 SAC BD DE BD DC EDC 即为二面角 E BD C 的平面角 设 SA AB a 则 BC SB a AC a 23 在 Rt ASC 中 可得 EDC 60 即所求二面角为 60 例例 4 4 已知正三棱柱 ABC A1B1C1中 D 是 AC 中点 12 1 求证 AB1 平面 BDC1 2 若 AB1 BC1 求以 BC1为棱 DBC1与 CBC1为面的二面角 的度数 解 解 1 证法一 证法一 如图 4 ABC A1B1C1是正三棱柱 四边形 B1BCC1是矩形 连接 B1C 交 BC1于 O 则 B1O CO 连接 OD 在 AB1C 中 AD DC OD AB1 又 AB1平面 DBC1 OD 平面 DBC1 AB1 平面 DBC1 证法二 证法二 过 D 作 AB1的平行线交 B1C 于 O D 是 AC 中点 则 O 为 B1C 中点 又 B1BCC1为矩形 O 在 BC1上 OD 平面 DBC1 AB1平面 DBC1 AB1 平面 DBC1 2 解法一 解法一 作 DE BC 于 E 则 DE 平面 BCC1B 连接 OE 则 OE 是 OD 在平面 BCC1B1上的射影 AB1 BC1 OD BC1 OE BC1 DOE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 AC 1 则 DC ABC 是正三角形 2 1 在 Rt DCE 中 DE DC sin ACB sin60 2 1 4 3 CE DC cos ACB 2 1 2 1 4 1 取 BC 中点 F 连接 OF OB OC OF BC 在 Rt BOE 中 OE2 EF BE BC CE EF 16 3 OE tg DOE 1 4 3 OE DE DOE 45 即二面角 45 解法二 解法二 AB1 BC1 AB1 DO OD BC1 在平面 B1BCC1上作 DE BC 于 E DOE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BC1 面 ODE BC1 DE 又 BB1 DE DE 面 BCC1B1 设 AC 1 则 DC 在正 ABC 中 DE BC 2 1 DE DC sin60 BD O 是 BC1中点 DO BC1 4 3 2 3 DBC1是等腰三角形 DC1 BD 2 3 在 Rt C1CD 中 CC1 22 1 DCDC 2 2 Rt ABB1中 AB1 2 1 2 BBAB 2 6 DO AB1 sin DOE 2 1 4 6 2 2 OD DE DOE 45 即所求二面角 45 例例 5 5 已知 D E 分别是正三棱柱 ABC A1B1C1的侧棱 AA1和 BB1上的点 且 A1D 2B1E B1C1 求过 D E C1的平面 与棱柱的下底面 A1B1C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 解 如图 5 在平面 AA1B1B 内延长 DE 和 A1B1交于点 F 则 F 是由 DEC1与面 A1B1C1的公共点 C1F 为这两个平面 的交线 故所求二面角就是 D C1F A1的平面角 13 A1D B1E 且 A1D 2B1E E B1分别为 DF 和 A1F 的中点 A1B1 B1C1 A1C1 FC1 A1C1 又面 AA1C1C 面 A1B1C1 FC1 面 A1B1C1 FC1 面 AA1C1C 而 DC1 面 AA1C1C FC1 DC1 DC1A1是二面角 D FC1 A1的平面角 由已知 A1D B1C A1C1 DC1A1 4 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4 评述 评述 当所求二面角没有给出它的棱时 可通过公理 1 和公理 2 找出二面角的两 个面的两个公共点 从而找出它的棱 进而求出其平面角的大小即可 例例 6 6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AD BC A 90 AD AB 1 BC 2 将 ABD 沿 BD 折叠 与平面 BCD 成 120 的二面 角 试求折叠后 1 A 和 C 的距离 2 求 AC 与 BD 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 解 1 如图 6 作 AE BD 于 E 在平面 BCD 内作 EG BD CG BD EG CG 交于 G 则 AEG 为二面角 A BD C 的平面角 AEG 120 而 AE EG 2 2 2 在 AEG 中 由余弦定理 得 AG2 2 2 2 cos120 2 2 2 2 2 2 2 7 又 BD AE BD EG BD 平面 AEG CG BD CG 平面 AEG CG AG 在 Rt ACG 中 AC 2 故 A 和 C 的距离为 2 22 CGAG 2 1 2 7 2 由 CG BD 得 ACG 为 AC 与 BD 所成的角 在 Rt ACG 中 tg ACG CG AG 2 1 2 7 7 故 AC 与 B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7 练习题 练习题 1 已知长方体 ABCD A1B1C1D1中 AB BC 4 CC1 2 则直线 BC1和平面 DBB1D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B C D 2 3 2 5 5 10 10 10 2 在二面角的一个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面成 30 的角 这条直线与棱成 45 角 则此二面角的度数为 A 45 或 135 B 45 C 135 D 60 3 已知 ABC 中 AB 2 BC 4 ABC 45 BC 在平面 内 ABC 所在平面与平面 成 30 角 则 ABC 在平面 内的射影面积是 A B 3 C 2 D 2 6 666 4 已知 四面体 S ABC 中 SC 平面 ABC AB BC CA SC 求二面角 B AS C 的大小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 1 C 2 A 3 D 4 解 解 如图 7 过点 B 作 BD AC 于 D 过 D 作 DE SA 于 E 连接 BE SC 平面 ABC SC 平面 SAC 平面 SAC 平面 ABC BD 平面 SAC 由三垂线定理 有 BE SA BED 是二面角 B SA C 的平面角 14 设 SC 1 在 ABC 中 AB BC BD AC D 是 AC 中点 有 BD AC DE AC sin45 2 3 2 3 2 1 4 2 tg BED BED arctg DE BD 66 即二面角 B SA C 的平面角为 arctg 6 1 若直线 与平面成角为 直线在平面内 且与直线 异面 则直线 与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l 3 a lla 是 A B C D 3 2 0 3 2 3 3 2 2 2 3 2 所在平面 在直线上的射影为 若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则满足 ABCPA PBCMMBCABC A 为钝角或为直角 B 为直角 B C A C 为钝角 D 为钝角或为钝角A B C 3 边长为的正四面体 是棱的中点 则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BCDA MABCMBCD A B C D 2 1 2 3 3 22 3 2 4 为平行四边形 以为边将翻折 若翻折前 翻折后与平面ABCDBCAC 0 45 BACABC 分别夹 角 则 间的距离之比是 ACD 0 90 0 60BD A B C D 2 3 53 2 52 3 53 2 5 5 正三角形 点在上的射影为 已知 则平面与平面所成二ABC 平面 BCA A 0 90 CBA ABC 面角的正弦值等于 A B C D 3 6 4 13 3 19 6 30 6 为正方体 边长为 1 为的中点 为的中点 过 三点的正方 DCBAABCD MDCNBC AMN 体的截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 则的值等于 DCBA sin A B C D 3 3 3 6 17 342 17 17 7 已知 是从点出发的三条射线 每两条射线的夹角均为 则直线与平面所成PAPBPCP 0 60PCPAB 角的余弦值是 15 A B C D 2 1 2 2 2 3 3 3 8 已知 分别是平面的垂线和斜线 在平面内过引一条直线 若与平面成角 AOABPPBBCABP 与成角 与成角 且知 则角应为 BCOB BCAB 0 30 4 3 cos A B C D 以上均不对 0 30 0 45 0 60 9 为正方体 边长为 1 是的中点 过 三点的正方体的面与底面 DCBAABCD M AACM B 所成的二面角为 则的值等于 DCBA tan A B C D 5 2 5 10 2 10 10 设 直角在平面内 将平面绕直线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如果与不垂直 平面平面 MPN MP 则在平面内的射影为 MPN A 锐角与直角 B 钝角与直角 C 锐角 钝角 直角都可能 D 恒为直角 答案答案 D D D C A C D A B D 空间角的计算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的角是反映空间几何元素方向差异的一个几何量 空间的角主要有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 1 要明确理解各种角的概念 定义和它的取值范围 要明确理解各种角的概念 定义和它的取值范围 异面直线所成角 的取值范围是 0 90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的取值范围是 0 90 二面角的大小 可以由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的取值范围是 0 180 2 2 空间各种角都是转化为平面的角来计算 空间各种角都是转化为平面的角来计算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一般依据定义 选择恰当的位置将其中一条 或两条 直线进行平移至相交 要特别注意交点位置的选择 转化为平面的角来计算 其中涉及到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的问题常常利用三垂线 定理或逆定理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的关键在于找到直线在该平面上的射影 一般先找斜足 再找斜线上非斜足的 一点 P 在该平面上的射影 P 连 OP 从而转化为平面的角来计算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找法可以根据定义 在棱上找点 关键 然后再过该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面内作棱的 垂线 也经常利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或作棱的垂面去寻找平面角 例例 1 1 如图所示 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点 E F 分别是 BC AD 上的点 已知 AB 4 CD 20 EF 7 求异面直线 AB 与 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出海与跨文化传播实践报告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改革与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 深度解读2025年养老产业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及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
- 转卖婚纱订金合同范本
- 网络竞价竞买合同范本
- 退工程保证金合同范本
- 软件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项目方案模板合同范本
- 电脑采购指定合同范本
- 配音兼职协议合同范本
- 计算机视觉技术课件
- 大学书法教学课件
-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招聘真题2024
- 茶叶出口培训课件
- 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组织架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 马凡综合征课件
- 党章党规党纪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岗前培训
- 车险合作协议补充协议
- 高尔夫tpi教学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包电池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