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2地域差别 南稻北粟3产生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生产工具 西汉 犁壁(耦犁法) 牛耕推广;唐代 曲辕犁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5灌溉工具曹魏 翻车(马钧发明);隋唐 筒车(利用水力)6水利设施上古时期: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西汉:漕渠、白渠,开始大规模整理黄河 边疆地区:坎儿井 知识理论:农学著作二、农业经营方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 春秋以来: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产生原因: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评价:利-相对稳定、生产积极性 弊-脆弱性(易受自然灾害、战争、苛政等因素影响) 分散性(一家一户) 封闭性(自给自足) 落后性(近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拓展:自耕农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首先,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样的环境少战争战乱之苦,才能为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是没有天灾,统治者也要重视水利的兴修。三是统治者的剥削要适度,轻徭薄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空间等。这说明小规模的自耕农经济承受力十分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风险较大,因此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地主土地增加租佃关系2土地私有制是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土地的主要途径,租佃关系随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发展,租佃下佃农受剥削较重3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东晋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手工业商业进步。中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使南方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纺织业发展概况:元明时期 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 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2手工业经营方式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评价家庭手工业农民的家庭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利:稳定小农经济弊: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展官营手工业征役制、唐朝雇募制产品由政府分配,不进入市场出现:西周主导:至明代前期利:分工协作,管理严格,有利于技艺提高弊:强制劳动引起不满私营手工业唐以前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产品进入市场出现:春秋战国主导:明中叶以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五、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主名都会 宋朝:出现纸币:坊市制被打破,出现草市、夜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增强,劳动力成为商品2城市的变化(1)政治经济中心时期:周朝至唐朝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受政府控制,有严格时间、地点限制 代表:唐朝坊市制(2)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时期:宋朝至明朝 城市特点:坊市制被打破,不再受政府监控,出现瓦舍、沿街设市、夜市、晓市、草市等 代表:北宋汴梁(3)沿海港口城市兴起(唐宋)(4)工商业市镇出现(明清)3政府商业政策的演变战国前重视商业战国至明清重农抑商原因:农业是国家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适应统治需要 商业不稳定、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战国商鞅变法农本商末、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西汉贬低身份、重征商税、严禁商人购地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海外贸易、官商分利)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个封建王朝初期,能保障农业生产,对恢复发展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长期落后于社会潮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农民贫穷购买力低;地主商人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传统重义轻利观念影响;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土地上5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本);明朝为防范倭寇入侵,清朝为应对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客观);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念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与世界隔绝,阻碍中外科技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六、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必要性(动力)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社会根源:“寻金热”兴起 商业危机、高额利润驱使 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政治需要:欧洲各国君王为强化王权,积极向外扩张 可能性(条件)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帆船、星盘、罗盘) 地圆说流行 政府支持(西班牙、葡萄牙)2经过:时间航海家籍贯开辟的新航线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葡萄牙向东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道大西洋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道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1519-1522年麦哲伦等葡萄牙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向西3影响: 对欧洲西欧开始崛起;欧洲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对非洲成为捕猎黑人奴隶的场所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殖民地深重灾难,贫穷落后的根源;但客观上也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对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殖民掠夺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对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亚洲侵占领土,刺激亚洲经济发展 对世界世界各地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七、世界市场的形成1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威逼2过程: 时间事件形成过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初现17、18世纪殖民扩张继续扩展18、19世纪工业革命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发展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小农经济解体影响:积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消极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商品掠夺地 2洋务运动 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消极以失败告终,未能真正“自强”“求富” 败因:主观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 客观顽固派的阻挠;列强的破坏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70年代后)条件:自然经济解体,外资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条件:自然经济解体(进一步);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运动;“实业救国”热潮表现:涌现张骞等实业家;房置业发展迅速3黄金时期(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1)一战期间(19141918)原因:一战期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其热情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表现: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获得发展;范旭东(2)一战后(19191927)原因:列强卷土重来,商品倾销结果: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萧条(3)南京民国政府成立后(19271937)原因:南京民国政府统一全国,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结果:民族资本主义更快发展4日益萎缩(抗日战争爆发至新中国成立)(1)沉重打击(19371945)原因: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经济掠夺、以战养战)(2)日益萎缩(19451949)原因:帝国主义跌价竞争 官僚资本主义占据国家资本;利用政权推行“经济统治”政策 消极的政府政策滥发纸币,苛捐杂税沉重5合理调整(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合理调整6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三大改造期间,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后天畸形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发达,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多分布于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十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1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的经济因素: 经济上:有利于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中国近代化,抵御外国侵略 政治上: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革命 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基础 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思想上:有利于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2民族资本主义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没有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难以独立发展十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门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2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评估课件
- 健康骨骼知识培训课件
- 俄罗斯政府课件
- 企业疫情期间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环境安全培训的作用
- 社区纪委考核管理办法
- 社区干部纪律管理办法
- 数字农业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 2025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租车防御性驾驶
- 土建类安全员C2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硒鼓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心脏猝死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病理课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质量风险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星图研究院】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体育“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