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搜索教案王秀霞.doc_第1页
互联网搜索教案王秀霞.doc_第2页
互联网搜索教案王秀霞.doc_第3页
互联网搜索教案王秀霞.doc_第4页
互联网搜索教案王秀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认识计算器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百度搜索】/view/cdac1a55ad02de80d4d840e9.html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一些基本功能,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计算器的内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结合具体计算,教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为大数目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教学规律提供帮助。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2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三、【教材分析】计算器已经融入现代生活,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使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再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方法。第二段,教学用计算器进行两步混合运算,并安排了练习十。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中,还编排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趣题,并通过“你知道吗”介绍“改错键”等常用的功能键,以及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五、【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六、【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百度搜索】/view/2d4a6c848762caaedd33d4c0.html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本课的特点,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主归纳,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取知识。整节课学生都在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主动探究计算器的知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利用百度搜索到的视频、图片、音频资料,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七、【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计算器、其他学习用品。2、教师准备:课件、计算器、计算器图片等。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尝试中学,体验计器使用中的困惑1、(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计算器的图片)【百度图片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AE%A1%E7%AE%97%E5%99%A8&ie=utf-8&in=22733&cl=2&lm=-1&st=&pn=1&rn=1&di=16997305610&ln=1965&fr=&fm=hao123&fmq=13629026638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问生:认识这个吗?是啊,地球人都知道。那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指名生自由说。师:我的手机上也有计算器,能说得尽吗?师: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师停住话语,开始板书,和黑板上的图片组成一句话:“我会用计算器吗?”。师:问问自已。生:(齐)我会用计算器吗?师问:会吗?追问:真的会吗?2、都会啊?那行,我现在考考你。57734+7698= 567= 2345-3921=师:看看你自已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集体订正,都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三道题的得数?指名生说。第二道题有用计算器的吗?第三题得多少?还有其他答案吗?究竟哪个答案对呢?课件演示第三题的脱式过程。接着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是哪里出了问题?介绍算术型和科学型计算器的不同。【百度搜索】/view/42510.htm所以以后在用计算器的时候先要弄清你的计算器是什么类型的。回到原题,说明:其实开始出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算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谁来说说怎样用估算来判断?指名生说师:看来估算很有用,关键是我们要养成用计算器之前或之后估一估的习惯。再看看第三道题。科学型的计算器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可以直接输入算式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果是普通型的计算器,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这样记下一个中间的结果“819”,还有没有好办法?如果有的学生提出了反着做时,可以让他们计算20665(2745)师:不用笔记下中间的得数,有没有一般的通用方法呢?(当学生想不出好的办法时),师介绍:在普通型的计算器上是不是有两个键:M+、MR?让生在自已的计算器上找,也可以(出示计算器图片)指给学生看,问:你知道它们的用处吗?课件介绍计算器功能键:【百度搜索】/view/8815b2c08bd63186bcebbcd3.html师:有了这两个键,即使是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的结果了。怎么做呢?(可以展台演示)先按3921,然后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师板书:M+-储存、MR提取,会啦?那试一下。好了,都会算了吧?那再做刚才的这道题。师:那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学到些什么?引导学生明白:第一用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首先要正确地输入数字。第二有些题目,象第二题没有必要用计算器,口算就可以了,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判断该不该用计算器。第三像第三题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话,还要了解自已用的计算器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好了,现在会用计算器了吗?(指着课题)再问问自已。二、 游戏中学,感受使用计算器的前提师:好,这次声音比上一次响了,有底气了。“我会了”。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游戏:猜幸运数字。师介绍游戏要求,最后说明,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的幸运数字是几。师:不信?试一试。师:算出来了吗?谁来告诉我你的结果?师:好了,算完了吗?这个游戏好玩吗?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确:要把数据看准确,操作要精确。三、 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师:如果没有计算器能玩这个游戏吗?有了计算器,可以让我们更多地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介绍(出示文字,指名生读)【百度搜索】/view/11a2577e5acfa1c7aa00cce8.html在远古时代,人们是用石子计数或者结绳计数的。两千多年前,我国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一千多年前,我国又发明了算盘,使计算的速度加快了。400多年前,法国和德国的数学家发明了可以计算加减乘除的机械计算机。50多年前,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000多次。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000万亿次。原来需要几十年时间运算的题目,现在只需要1秒钟就可以完成。师: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随着升级换代,它的体积越来越小,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现在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了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花样也越来越多,还能装饰我们的生活(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图片)【百度图片搜索】/i?word=%E8%AE%A1%E7%AE%97%E5%99%A8&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ie=utf-8&fm=hao123师:听完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你有什么想法?再问:根据你对计算器的了解,设想一下未来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四、 挑战中学,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的运用它。那现在我们会用计算器了吗?用计算器计算有很多优点:计算快、简便、算得准等,再好的计算器也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们信吗?不信,我们比比看,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2255= 222555= 22225555=想知道老师的诀窍吗?我有祖传秘方,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已,好不好?师板书:2222222255555555=问:谁来说说结果?怎样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前后四个同学一小组想想办法吧。师:我告诉大家,这里面确实有准确结果。不过,我们看不懂,要等到上了高中才能学到,是一种科学的计数方法。那现在我们总不能等到上高中了才知道它的结果吧,能不能用其它的办法想出来呢?师:看来是山究水尽,找不到路了,是吧?告诉你,我有祖传秘方。想知道吗?师板书:25= 2255= 222555= 22225555=要不要再往下算啊?如果你还没看出来,你就可以再往下算一算。算完以后,回头一看,那人却在灯火珊处。发现什么规律了?指名生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规律得出2222222255555555=的结果。师:现在想想,我这个祖传秘方,好不好?那回过头来想想,开始我们觉得这个题难,是不是?那难在哪里?而我们现在的方法呢?其实,这个秘方是我们的祖先老子告诉我的。【百度搜索】/question/23312545.html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师:有很多问题,我们先从容易的入手,先找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难的问题。这也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示练习题,学以致用:999911= 999912=。学生用计算器做完后,问你有什么发现?不用计算,你能知道999919=的结果吗?师:有很多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做个有心人,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行了,同学们,祖传秘方理解了,再问问自已(手指课题)五、 课堂总结师: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生说这节课,我们一遍一遍地问自已:“我会用计算器吗?”同学们的回答总是“会”;但从后往前看,其实都不能算完全的会;但从前往后看,确实是会了,不过会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真是应了那四个字(板书:学无止境)最后,告诉同学们,如果再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学习九、【板书设计】 我会用计算器吗 25= 学无止境 2255= 222555= 22225555=十、【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习时我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注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大胆表现,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学数学的美。然而,这节课一上完,我立刻感受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虽然听课老师都说不错,但我自已心里明白,并没有达到我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的课堂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挑战自已”,用计算器计算2222222255555555=时,有一学生很有自已的见解,我应该好好利用这个生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探究气氛携向高潮,而我一带而过,没有利用好这一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也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现象,前面的教学节奏为什么那么快那么紧?就是因为我担心教学的环节比较多,时间会不够用,潜意识里加快了教学的进度,急急躁躁地把尝试操作计算器这部分过去了。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操作方法的细化、小组的计算竞赛和合理使用计算器的设计意图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全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