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doc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doc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doc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docx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教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地图中找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及首都。2、能够根据气候类型图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重点了解日本气候的海洋性;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势特点、河流特点3、能够将日本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结合,加深个自然环境之间的连续。4、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并能够分析其原因,了解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的有效措施。5、培养学生对日本国家的正确认识。二、教学重难点:本节重点在于日本的海陆位置、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本节难点在于日本具体海陆位置的记忆和看图总结日本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习惯,强调领土意识,加强减灾,防灾意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总结上一章对亚洲的学习引出本章将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展示亚洲政区图,在图中找出本章将学习的国家和地区。强调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关系,进入对日本的学习。(二)新授:1、提升兴趣:从学生对日本已有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解释日本。(提问:提到日本这个国家,你能想到哪些?)针对学生的踊跃回答在副板书部分进行分类记录(分成自然部分和人文部分)。提示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本节课首先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学法指导: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学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已经有的初步的认识,还需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加深。(提问:学习日本的自然环境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很容易忽略“地理位置”也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教师应及时进行补充。地理位置的描述方式也有三种,在亚洲学习中也已总结,可让学生回忆。后面的学习就从学生总结出的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顺应学生的知识框架。3、地理位置:回忆描述地理位置的三种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给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让学生通过指图,找到日本。进而思考日本位于哪个半球(由于这幅地图比较简略,可能有些同学无法准确肯定的说出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可根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而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推测出日本的半球位置,再给出半球图进行验证)。给出大洲大洋图,让学生简单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南部)。进一步给出日本附近海域的具体地图,引导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的临海,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观察完成后,让学生上台指图,说出日本具体的海陆位置。(在学生指图回答是,可提醒学生以“东临太平洋”“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这样的方式回答,注意纠正学生指图中的规范性。)给出东海海域中钓鱼岛的位置,试探性的询问学生这是一个最近在媒体中经常提起的岛屿,以此来判断学生对钓鱼岛的关心程度,向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即便钓鱼岛离日本南部岛屿非常近,但是它仍然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了解日本的详细海陆位置,进一步清楚了日本是我国重要邻国的原因。但要想对日本精确定位,还要知道日本的经纬度位置。这一部分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通过读课本上的日本地形图,小组合作找出日本经纬度范围。讨论完成后,小组代表上前指图说出答案。老师给予适当纠正。日本的面积仅为37.79万平方公里,但纬度跨度却在46N23.5N之间,分析为什么日本的纬度跨度较大?(因为日本岛屿众多,南北狭长)让学生读图找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四个主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附近的许多小岛组成)。所以它虽然面积较小,但南北狭长,纬度跨度大。从纬度位置上还可以看出,日本主要位于那个温度带?(北温带)从而进出日本的气候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4、日本的气候给出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很明显能看出日本以两种气候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从气候的分布来看与我国东部地区相似,但是具体的气候特点却有着很大差异。小组合作:给出东京和威海的位置及两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两地同属于同一纬度附近)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威海 通过分析能在两图的气温和降水上找到明显差异:东京一月份的气温是在 0 C以上,二威海一月份气温则在0 C以下;东京的年气温差较小啊,威海到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上东京相对于威海而言降水更多且降水的季节分配更加均匀。在分析差异原因时可以提示学生从影响气候的三要素出发(两地纬度相似、地形相似,只有海陆位置存在差异),这样即便同学没有分析出海陆因素,也能通过排除法得出海陆因素造成的这种差异。总结:日本的气候特点:温差小,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海洋性明显。这样的气候特征给日本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所以日本河流水量较大。(过渡)除了水量丰富以外,日本的河流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6、日本的河流小组合作: 给出日本的地形图,图中重点展示日本的河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图并找出答案:(1)日本河流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2)途中有没有明显的内流区?(3)河流的落差如何?推测日本河流的流速如何。小组展示后教师进行总结:日本多为外流区,河流从中部发源流入四周海洋,河流较短,流域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通过流量大、流速快这两点说明了日本河流水能资源丰富。(过渡)日本河流一般发源于哪里?流向哪里?这又体现出了日本那种自然环境特点呢?7、日本的地形读图总结日本河流流向特点(自中部向四周流淌),通过河流流向总结出日本的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通过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中部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和褐色)这些颜色一般代表什么地形?(山地、高原和丘陵)利用排除法(高原是面积较大的黄褐色)总结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且面积较大,而四周则以绿色平原为主,且面积较小。指导学生找出两大地形区关东平原和富士山。展示两大地形区的图片。(过渡)在展示富士山图片时,让学生观察富士山形状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山有什么区别?(富士山在形状上是圆锥形,顶是平的。是活火山)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在日本不仅有这一坐火山,共270多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1/10。8、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学生已经比较清楚的了,这里主要让学生回忆日本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给出世界板块运动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发火山地震)。这一问题可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题目较为简单,可以起到回顾知识的作用。一提到火山学生一般先想到熔岩喷发会带来灾难,但是作为一座活火山,富士山确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人民的骄傲。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本17页图文材料,结合自己对火山的认识,分析对山对日本人民的影响(利弊两方面分析)。教师给出火山影响的图片,总结火山的利弊。 (过渡)火山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好处,闻名世界,日本的地震也十分的出名,日本平均每天能发生四次地震,而且多发大地震。展示日本3.11地震场景,简单介绍日本3.11地震,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3.11大地震有什么特别之处(3.11大地震图片中大多为地震引发海啸后,海啸对日本本土的破坏,由此推测日本地震威力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易引发海啸)。对比分析:我国同样易发生大地震,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给出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为什么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因为我国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给出我国汶川地震和日本3.11大地震的情况对比: 时间震中震级伤亡人数3.11大地震2011.3.11下午14时57分仙台市以东太平洋海域9.015327人死亡8000多人失踪汶川地震2008.5.12下午14时27分四川省汶川县8.0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日本3.11地震震级更大,但是在地震中伤亡人数却远远少于汶川地震中的伤亡人数,通过阅读课本18页活动题中图文内容,对比我国情况,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能够联想聚落一节中对日本房屋的学习,并通过材料总结出日本房屋的特点及日本对防灾减灾日式的重视)教师展示日本传统建筑和现在建筑的图文资料,展示日本防灾演习资料。(过渡)通过资料的学习引出我们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考一考:当我们在不同地点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样避震,保护自己的安全。分组讨论解决(第一排讨论在商场遇到地震时,第二排讨论在家中时,第三排讨论在学校时,第四排讨论在户外时)。小组上台简单展示讨论意见,教师给予简单总结和纠正。(三)结语根据简单回顾本节课内容,主要学习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包括日本的位置、组成,气候,河流,地形,以及火山地震对这个国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充分利用自己在自然环境上的优势,弥补不足,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和文化特点。即便一直以来我国与日本之间一直存在矛盾,但日本国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惊叹和学习的地方。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