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海陆变迁(2).doc_第1页
第四节、海陆变迁(2).doc_第2页
第四节、海陆变迁(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第四节、海陆变迁(2)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 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学习重难点:大板块示意图问题导读单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_合成的。全球主要有_板块,其中_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_,又包括_。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_的。2、六大板块的名称:_、_、_、_、_、_。3、一般来说,板块的_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_,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_。4、_和_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现有_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问题解决单1、 同学们读了六大板块示意图,试总结: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2、 读“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其中的汶川地震我们记忆犹新。思考:为什么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这样分布?3、 世界平均每年发生大约500万次地震,地震的危害破坏性相当大,那么,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呢?试谈谈你的看法问题训练单1、 选择题1、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板块是( )A、亚欧板快B、太平洋板快C、印度洋板快D、南极洲板快2、关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在各板块内部 B、火山分布与地震分布没有关系C、与世界两大山脉的分布大致一致 D、包括了世界上发生的所有地震3、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A应立即逃跑、跳楼B应立即收拾东西离开C立即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就地避震,待主震过后,再有秩序撤离D立即打电话告诉家人发生地震,然后逃跑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内部稳定,不存在小的板块 B全球可以分为五大板块C太平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D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区5“板块构造学说”中没有的板块是( )A大西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6、下列对于六大板块的说明,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全部是大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大洋板块 C、亚欧板块全部是大洲板块 D、非洲板块全部是大陆板块7、日本、菲律宾等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 两国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B、两国认为破坏导致岩石破裂 C、两国都临近太平洋 D、两国都是岛国8、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下、桌下9、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10、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11、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A、日本B、俄罗斯C、美国D、加拿大12、亚洲的印度半岛位于 (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非洲板块2、 综合题读材料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 _ _;C_ _ ; D_ _; E_ _。(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板块。(3)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_板块。(4)安第斯山脉是由_板块和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 (5)汶川发生地震是因为_板块和_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6)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是因为_板块和_板块在发生张裂运动。(7)我国台湾岛多地震是因为台湾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的活跃地带。(8)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欧美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