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 语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协奏曲语无伦次怆(cung)然怙恶不悛(qun)B.笑眯眯沽名钓誉炽(ch)热戛(ji)然而止C.活性炭暇不掩瑜攫(ju)取度(d)德量力D.威摄力噤若寒蝉荒谬(mi)返璞(p)归真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那些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政府绝不能虚与委蛇,做表面文章,而应真诚地拿出解决方案。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C姑娘的碟子不够用,哈姆威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圆锥形,要姑娘把“锥子”倒过来装冰淇淋卖给顾客,顾客们觉得这样吃起来更有风味,纷纷称赞他们的天作之合。D小明的父母都下岗了,家里十分困难。我们几个好朋友便鼎力相助,帮他凑了新学期的学费,渡过了难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是坚定不移的。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D灰色权力,是指借助公权力的影响力,通过子女、配偶、亲人或朋友等,在市场中或者暗地里,通过权力的运作对稀缺资源的倒卖、获取,进行资本运作等,以获得巨额利益的权力行为。4.把下列6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与印度代表团无关的红衣少女赫然出现在印度旗手身旁时,也就不足为奇了。原因竟然是刚绕场半周就被引导员带出了体育场。要知道这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伦敦每日电讯报此后称此举为“猛犸象一样巨大的错误”。这让人忍俊不禁,这么重大的赛事竟然会有这么业余的引导员。乌龙事件可以从伦敦开幕式说起,最有意思的是日本代表团在开幕式大军中竟然消失了。最让人不解的是主火炬竟然在开幕式后两天被熄灭了。A B C D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简论中国玉器的文化价值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的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也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更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还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美的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串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相提并论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和“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5下面对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C中国玉器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作殓葬品而成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与之相比,它的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普遍认同“玉”的文化内涵。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D玉文化折射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第2页,共4页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 B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 C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D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四(23分)11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3分) (2)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3分)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作答。(8分) 秦楼月 向子諲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向子諲(yn):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1) “晓风残月 ”,是 写(1分)的雨霖铃词中的名句,作者移用过来,但意象的内涵已和原词不太一样,分析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情感内涵。(3分)答: (2)赏析“无边烟水,无穷山色”(4分)答: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1)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_,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雁阵惊寒, 。藤王阁序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母亲莫言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4、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4分) 15、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3分)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分) 16、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 17、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六(15分)18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结构一致。(6分)相逢如歌,好听,荡气回肠;相逢如糖,好甜,回味无穷; ,_ _,_;,_,。19下面是某位同学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的竞选发言,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尊敬的评委,对各位聆听我的竞选答辩表示欢迎。此次参与竞选学生会主席,我有足够的信心。我当过班长,工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深受老师和同学们欢迎。因工作成绩突出,经班主任推荐,在高一时我入选了学生会。如果能当选,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如果不能当选,我会为没有遇到伯乐而深感遗憾。 (1)重复多余需删除的一句是: (序号)(2)不得体需修改的是:A(序号)修改: B(序号)修改: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照要求答题。(6分) 据美国政府资助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已有数千所公立学校停开外语课。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国家需要更多通晓外语的人才拓展全球业务和外交。但与此同时,外语教学出现了一个让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兴奋的趋势:全国许多学校纷纷开设汉语课。 一些学校是自费开设中文课,而有数百家学校得到了一些资金帮助。中国政府从国内向世界各地派出汉语教师,而且负担部分的薪水。当前由于金融危机,许多美国学校预算吃紧,中国的援助让他们难以拒绝。 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据美国政府的调查粗略估算,现在美国可能有1 600所公立及私立学校开设汉语课,而10年前只有约300所。而且,开设汉语课的学校数量还在急剧增加;参加汉语高级考试的学生数量正迅速增长,今年有可能超越德语成为高级考试的第三大外语门类,仅次于西班牙语及法语,而德语、阿拉伯语等课程则在部分学校被逐步取消。 专家们说,汉语热的出现基于若干因素。家长、学生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中国正成为一个全球重要国家,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中国教育部所属的“汉办”(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与美方的合作项目,也起到推动作用。结合材料内容,请你简要概括美国出现“汉语热”的原因。(6分) 答: 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 某博客:“大家都这样,就对吗?”这两句含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可择取一个角度来作文(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2年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改卷安排:略选择题11、12题第五题13题、第六题作文略略略略略一 语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B (A项怆chung然;C项暇不掩瑜应为瑕不掩瑜,度du德量力;D项威摄力应为威慑力)2. AA虚与委蛇: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C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D鼎立相助,“鼎力相助”是敬辞,用以请人帮助或感谢别人的帮助,不合句意。3. C( A成分残缺,把“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放到“自”前;B偷换主语。在“对这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前加“中国”。D“子女、配偶、亲人或朋友”概念交叉,“倒卖、获取”顺序不当)4. D( “从说起”确定为起句,“代表团”、“引导员”确定,“印度代表团”确定在后;的“最让人不解”与的“这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照应,构成一组,是在前面四句基础上的递进)二 5 C(1段ABD三项都不全面,且B项中“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无中生有;D项中“它作殓葬品而成为财富的炫示”文中无据。)6、B(1、2段“因而”强加因果)7A(2、4段两个“全部内涵”说法武断)三8B 谢,义同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中的“谢”,“告诉”之意。9D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D项。10C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会合”前。四 11、(1)导致(使)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杀)!得分点:“轻冒(轻率冒进)”、判断句“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各1分,大意1分(2)(谢丰、袁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救援。得分点:“将(率领)”、“劫(进攻)”各1分,大意1分。将“令不得相救”翻译为“使刘尚不能援救他”“使他不能援救刘尚”亦可。(3)(我)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4分)(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附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正撤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情绪振作起来,裹好伤口爬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吴汉不准许,说:“导致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吴汉于是送上檄书上报郡里,让他们逮捕那个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干的士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进攻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戒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交兵作战。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为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端,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呢!与刘尚的营帐隔开来,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谢丰、袁吉)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他不能互相援救。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机会,就在此一举了。”于是树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他带着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自若,就将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和儿女在后方购买田产。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官兵供给不充足,你们为什么购买很多田宅呢!”到了吴汉死去,皇帝赐给他谥号“忠侯”。12(1) 柳永(1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3分) (2)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是作者“目断”所见, 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情以景生,情景交融, 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4分)13(1)无边落木萧萧下/长使英雄泪满襟/两情若是久长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路曼曼其修远兮(2)沧海月明珠有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声断衡阳之浦。五14、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绘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图画,写出了生活的苦难。(4分)15、(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3分)()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3分)16、(6分)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了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并以此反衬母亲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及内心的坚强。17、参考实例:()从内容上,更好地全面揭示以母亲、父亲和爷爷为代表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文章内容会略显单薄。()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主题会更深刻,更有厚重感。()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3分共6分)六 18(6分)示例一:相逢如泉,好清,清凉沁心;相逢如画,好美,绚丽多彩。示例二:相逢如诗,好品,心感其韵;相逢如书,好看,充实心灵。19(1)需删除的:(1分)(2)不得体的句子修改:A修改:能向您陈述我的竞选意愿,我感到非常荣幸。(应换掉“聆听”“欢迎”且语言得体)(1分)B修改:我会为失去更好地为同学服务的机会而深感遗憾。(应换掉“伯乐”且语言得体)(1分)20(6分)美国的部分学校开设汉语课,得到一定的资助,推动了汉语在美国的发展;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好中文的有利之处;中国与美国在教育上的合作,也起到推动作用。 七作文(60分)【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型。言论类材料作文题型,指的是材料呈现的是一则或数则言论,要求考生以言论为立意载体或导向的一种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这种题型近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露脸”,如2011年北京卷(对鹿特丹世乒赛的看法)、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江西卷(“孟子三乐”)等等。本道言论类材料作文,其材料是由两则具有内蕴共通性的言论构成。立意构思,当从二者共性入手。“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借主人公狂人之口,所表达的审视历史和反叛传统的心声。在狂人日记小说本文的语境及其创作的社会时代语境下,“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反问句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习惯、流俗等等的质疑、否定、批判、变革的意识。“大家都这样,就对吗?”某博客上的这句追问,表达了对共识、习见、定论、舆情的质疑与挑战。就两则言论内涵共性看,它们都包含着共有的精神实质;大胆质疑,慎思明辨,不盲从;追求独立,彰显个性,不随大流;创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锐意改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突破,善于推陈出新,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勇于挑战传统与流俗,敢为天下先两则言论包含的上述精神实质的交集正是这道材料作文立意的出发点,考生可从中择取一个角度来提炼中心主旨,比如:质疑,是发现真理的前奏;砸碎历史因循的镣铐,追寻科学创新的脚步;尊重异见,宽容另类;拒绝盲从,独立思想;既要守正,又要出新;捍卫真理,破除迷信;坚守公道,遵循公理;尊重历史,宏扬传统;反对特权,维护公正公平;克服习惯惰性,突破思维定势考生可正面立意,谈破除成规、习见、定论的意义与条件,如等;可反面立意,谈尊重和遵守规矩、传统、定制的必要性,如等;也可正反结合、辨证分析,如。【例文】要敢于挑战成规林 雅鲁迅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借狂人之口向封建社会吃人的制度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掷地有声的质询,彰显了“五四”时代思想启蒙的光芒;无独有偶,某博客率性直言,“大家都这样,就对吗”,它体现了一种拒绝从众随俗,不甘循规蹈矩的可贵的怀疑精神。“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古往今来,正是由于有无数敢于质疑定见、挑战成规的人,才推动了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才有“江山代各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