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综合评估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综合评估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综合评估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综合评估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综合评估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高一语文上学期综合评估卷第I卷(共36分)一、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慰藉(ji) 坍圮(p) 召唤(zho) 绵亘(n) 混混沌沌(hn dn)B绮丽(q) 炫耀(xun)窠臼(k) 罹难(l) 急不暇择(xi)C发酵(jio)枯槁(o) 恪守(k) 遗施(wi) 渐车帷裳(chn)D绽开(zhn) 叫嚣(xio)隽永(jun)芰荷(j) 图穷匕见(b)2下列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C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D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一连好几天,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A B C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道德模范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必将强力引领公众见贤思齐,从善如流。B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传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C在以“绿色科技和谐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记者发现,新能源汽车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正在缩短,绿动未来,倚马可待。D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的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关心,教学上信任,业务上培训,生活上照顾,体现具体而微的人文关怀。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摘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6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含义是一致的。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致:达到 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 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瞻依:瞻仰依恋1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惟公生有闻于当时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秦亦不以城予赵C.且犹为涕泣而歔欷三军既惑且疑D.而其谁与归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功名成就,不居而去豪健俊伟,怪巧瑰琦A B C D12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第II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选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4分)译文:_(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分)译文:_(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译文:_1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螺川早发 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螺山,也即诗中的“海岳”。(1)“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为什么?(4分)答:_(2)尾联中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也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答:_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2)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王羲之兰亭集序)五、(12分)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4分)我承认,“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是个好听的口号,但比喊口号、搞签名要重要得多的是搞清楚人们为什么冷漠,拿什么来拒绝冷漠。_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否则还是热闹一通,回头照旧。_大家为何有冷漠之感,原因当然不是“道德沦丧”、“拜金主义”那么简单。冷漠常常源于疏离,_疏离又源于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相对被剥夺感。要根治冷漠,就得追根溯源,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经济的归经济;让个人的归个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一句话,道德的力量从来都是有限的,_有道德义愤是远远不够的。答:_17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句,表达的内容与对“生命”的假设有关联。(4分)假如生命是梅,不要惧怕寒冷,要坚毅地怒放在冰天雪地中,向世界展示傲然的风骨。18请从“稻子、农民”“小船、歌声”“人生、秋天”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写一段话,要求句意明确、情感鲜明,不少于30字。(4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青岛的树 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19.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4分)20. 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1)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2分)(2)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2分)21.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4分)22.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6分)七、(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你想过把“青春”与“色彩”联系起来么?你想不想为你的青春描写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请以“我青春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抒情文,诉说你的经历、你的志趣、你的梦想、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2012-2013高一语文上学期综合评估卷1.解析:召zho唤。答案:A2.解析:泄泻。答案:B3.解析:第一空:“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是状语前置,紧承上文“树天天在,花年年开”,强调了这些“咫尺的美”。第二空:“看它们”与后文“望它们”衔接紧凑,语意连贯。第三空:应强调“无声悄然”。答案:B4.解析:A项,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此处不合语境。B项,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C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此处不合语境。D项,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属望文生义。答案:B5.解析:A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答案:B6.解析:A项,“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有误。第二段开头说,陶渊明所说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文中只是“偏重”,而不是全部。答案:A7.解析:D项,“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有误。应为“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目的”。答案:D8.解析:B项,偷换概念,“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有误。文中说的“艺术”不是文学上的“艺术”,而是人生的“艺术”,这种“艺术”以“超俗的眼光”才能看到。答案:B9.解析:动词,做官答案:B10.解析:A项分别是句首语气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B项均为介词“把”,C项分别是表示递进的词语“况且”和表示并列的词语“又”,D项分别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和表示猜测的语气副词. 答案:B 11.解析:六句中只有第句不是称颂欧阳修文才德行的。第句是说欧阳修的政治功绩。 答案:D12.解析:应是“质、文、韵、辞” 答案:A参考译文:大凡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意幽冥难懂,又哪里是人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呢?然而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必定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像先生您的器量恢弘、材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头,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那么的高峻雄伟,那么的奇特巧妙,那么的不同凡俗。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发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太阳、星星的光辉。您清雅的风格,有着幽洁的韵味,悲凄的地方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辞语、恢弘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一样。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唉!从先生您出来做官,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会让人感叹世路实在是崎岖难行啊!您即便是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流离不定,而始终不被击倒,因为公共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所以)在您已经被压抑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先生您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托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的人。(后来果然)您(准确地)决定国家的大方针、总决策,从容指挥,应付自如,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您将会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和贤人长相伴左右。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而瞻仰依靠的人呢!唉!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13.略1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解释词语在所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二要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该词语对表现主旨的作用,三要分析运用这些词语对读者会产生怎样的阅读效果。答案:“流”、“拨”用得妙。 “流”字写出了江水长流不断,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 “拨”字写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实体,梦境、星影是空幻、浮动的,在实、虚之间分别用动词“流”和“拨”,组合成一幅星夜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产生联想。(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该形象有何特征,如作用一前一句;其次,要分析诗人运用这一形象的目的,如作用一的后两句及作用二、三;最后,要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作用的分析都扣住了这些要点。答案:作用有三:一、“孤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的外部特征,照应首联,紧扣诗题。二、亭能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出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三、更能体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将螺山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山,因而螺山显得孤寂,比说自己孤寂显得更深沉浑厚。15.答案:(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通读全段,把握前后句的关系,同时要注意一些固定搭配。可以先试填,如果前后连贯、顺畅即证明没有问题,如果感觉不顺畅,则需调整修正。答案:因为至于而仅17.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特点,然后展开联想与想象。考生仿写时要注意在句式、语气、修辞、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并符合题干要求。答案: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自由地翱翔在碧海蓝天上,向世界宣告勇者的誓言。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坚定地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向世界诠释弱者的坚强。18.解析:这是连词成句题,作答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如:农民在稻田辛勤劳作,稻子丰收,农民欢喜;小船上歌声悠扬,原来是采莲女在荡舟欢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收获的秋天正如人生之秋,使人顿生豪壮之情;等等。答案:田野里的稻子黄了,沉甸甸的稻穗低下了头,在秋风中对勤劳的农民伯伯作揖以示感谢啊!秋天到了。19.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文章题为“青岛的树”,但却在第4、5两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这与下文作者归国之后所见“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形成对比,自然引出后文对青岛树的描写。答案: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2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2分)。20.答案:(1)运用排比句,由视觉写到嗅觉,再到感受(1分),突出了青岛的树茂密繁盛以及它所带给作者的那种感受与惊喜(1分)。(2)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菩提林的幽雅,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1分)。21.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2分),多人工栽植(2分),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2分)。22.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2分):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2分)。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2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不久前,绍兴晚报记者就“中国达人秀”话题,针对绍兴在校及毕业大学生做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评委的素养以及节目的体制上存在漏洞。较多认可该档节目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宣传到位、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的宗旨,符合全民参与的标准,是其迅速走红的原因,并为其中的“奇迹轮番上映,节目扣人心弦”而声声叫好。而不看好“中国达人秀”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浮躁而引发成名之心”“参赛过程以及后期产生的经济、文化效应”诱使民众参与,并消极表示这只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而已。对“中国达人秀”你有何看法?请以“我看中国达人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