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doc_第1页
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doc_第2页
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doc_第3页
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doc_第4页
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两校联考试题(历史部分)24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务州的军事行政长官一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升 C中央集权衰落 D皇室贵族势力下降25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弗虑”中求得“至诚”。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 A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体现三教合一趋势C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26桑巴特提出资本主义的精神出于犹太教。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数量上的计算(quanlitative calculation),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获得财物,“用武力,用魔术,用计谋,用新发明和用金钱去获得财物”;“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每一个国家内都有两种力量出现,一是对黄金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作者强调的资本主义的精神是 A与犹太教的精神一致 B对财富的追求 C自由、创新 D贪婪、剥削27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28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危机的深重使救亡图存压倒了人权启蒙 B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足以为思想启蒙提供土壤 D人民的排外情绪影响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9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019世纪30年代末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以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上述主张 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要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C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D反映工人阶级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31他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摈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步入苏联最高决策层,而又在理论上准备不足的人物。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以下言论或行为符合该领导人的是:A. “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C.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32据统计,在19411945年,美国西部就建起了全国58的铝工业,90的镁工业,71的飞机制造业,52的造船工业。”为此一些史学家惊呼“战争使这个国家向西部倾斜了!”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西进运动促进了西部工业经济发展 B战争对东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促使工业西迁 C政府资金大规模倾注西部 D西部地区土地广袤,资源丰富,拥有发展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33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 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34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A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35“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否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 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内战结束后,土地贵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圈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强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权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8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6分)41(12分)北京大学郭卫东教授通过对地理大发现后的中外交往,特别是对物流和贸易交往中占有重要角色的茶叶、白银、鸦片等物品的考察,揭示出由贸易关系扩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对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具有着潜在而又持久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一变而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材料二 清末新政是一场改革运动。它和历史上所有传统君主制下的改革一样,以传统政治权威合法性为基础,运用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手段,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创新,在保持既存秩序的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进社会变迁和政治结构的自我更新,并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这场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奖励出国留学,扩展新式军队,改革司法制度和巡警制度,创立地方自治与筹备立宪等等。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政治生活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开始崛起,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省份的一些偏远角落。以上材料均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10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摘自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认为:“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摘自曾文正与中国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7分)2430 BA BCA DD 3135 ACBCC40. (25分)(1)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获得贵族和乡坤头衔,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进而掌握政权,成为当时一种社会心态。(5分)(2)来源:因筹措圈地资金而需要出卖的土地;圈地后自耕农出售的土地;旧地主因为欠债而抛售的土地;土地家族为强化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土地不断涌向市场。(8分)力量:以地产为工具加盟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权的社会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也是推动力量。(6分)(3)以贵族、乡坤等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土地、进而掌控政权,使土地获得了超经济价值的社会属性,成为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基础。(2分)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2分)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2分)41答案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3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由于英国购买大量中国茶叶,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清政府带来严重危害,禁烟运动爆发,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答案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3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张是其殖民侵略的继续;其贸易带有殖民贸易的特点;鸦片贸易更是罪恶的,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禁烟运动只是其借口。(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45(1)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为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