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父与子.doc_第1页
17地震中父与子.doc_第2页
17地震中父与子.doc_第3页
17地震中父与子.doc_第4页
17地震中父与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蓝城小学贺文宏【背景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册课文。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朋友。课文情节复杂,找准阅读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时紧抓“了不起的父与子”这条主线,从父亲不断挖掘这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入手,辐射开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可贵,感悟做人之道,提升感悟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引述:这是一组令我们所有人痛苦且刻骨铭心的数字,08年5月12日14:28,在四川、在汶川,大地突然间梦魇般的颤抖起来,一时间山崩地裂、房屋坍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灾难带给我们无尽的悲伤,然而在大难面前一次次与死神竞速的生命的援救,一双双温暖无私的援助之手,一张张坚定、乐观重建家园的刚毅的脸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样,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废墟。然而,在这次惨不忍睹的大地震中有一对平凡的父子却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由学生刻骨铭心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辅以教师动情的语言,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的情境,接着引入课题,诱发学生急切的想了解这对平凡父子的感人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画生词,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3、再读课文,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这对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我发现你们与作者的情感是互通的,课文也用了这样一个词来评价这对父子指生板书:了不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三、品悟课文,体会人物1、这一对平凡的父子,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请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把最打动你的语句找出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父亲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父亲很执着,不救出儿子不罢休)课件: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在本文中用哪一句话更好,为什么?他一直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从8小时写起,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多么了不起的父亲。)我们把对父亲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这句。父亲这么坚定、执着,没人再来阻挡他。你从“再”这个字中能感受到什么?(曾经有许多人阻挡过他)都有哪些人阻挡过他,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句子,别忙着回答,先小组交流一下,不仅要说出人们为什么阻挡他?还要想一想父亲面对别人的阻挡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好心人阻挡他(此时已是一片废墟,儿子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父亲坚信儿子还活着,因为他常对儿子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所以埋头接着挖)师:“双眼直直地”写出了父亲的神态;“谁愿意帮助我?”是父亲的语言;“埋头挖”写出了父亲的动作。这段话通过对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出父亲救儿子的坚定信念。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爆炸。)(面对生命的威胁,豪不惧怕,因为他曾答应过儿子齐读父亲那句话)警察阻挡他(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一心只想救儿子)引读:所以,来劝他的“人们只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那为什么不断的重复类似的一句话呢?”(父亲一心只想着救儿子,因为他答应过儿子齐读父亲那一句)父亲不顾别人阻挡,冒着生命危险,苦苦寻找着儿子,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36个小时啊,父亲为了寻找儿子,不吃、不喝、不眠,多么了不起啊!写父亲了不起,你还画了哪句呢?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画这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为了救儿子,克服了千难万险)想像一下,父亲遇到怎样的情况才会变成这样?师: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齐读父亲那些句话)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当他挖到第38小时时,终于发生了奇迹,是什么奇迹?“爸爸,是你吗?此时的儿子还在瓦砾堆下,他怎么就猜想是爸爸呢?(父亲常跟他说)是亲情,产生依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过渡:多么坚忍不拨,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是伟大的父爱,让他剥开层层瓦砾,发现儿子,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学习儿子的了不起过渡:多么坚忍不拨,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是伟大的父爱,让他剥开层层瓦砾,发现儿子,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是了不起的,儿子也是了不起的,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儿子的了不起,不仅要读出有关语句,还要说说为什么?1、“我告诉同学们也能救大家”(儿子在灾难面前很冷静)此时,七岁的儿子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啊?(他们被困在瓦砾中,没有光,没有食物,没有水,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师配解说体育场内发生剧烈振动,人们惊惶逃窜,线路受损,房倒屋塌,桥梁毁坏,瓦丝管线导致火灾,地下水管破裂导致无充足的水源救火,大火灭后,浓烟滚滚,到处是一片废墟。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拓展: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处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七岁的阿曼达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了不起!让我们把阿曼达的沉着冷静读出来,(1620)2、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对于他的了不起谁还有补充?“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得到援救时,先想到的是别人)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以及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齐读那句话)3、最终,儿子得救了,让我们饱含深情的齐读最后一自然段。4、多么感人的一幕,面对着父子相见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对谁说都可以,先在本上写下来)【设计意图】抓住了文章结尾的总结句为突破,设计主线问题,层层设疑诱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不断的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文中人物情感世界,同时辅以教师的巧妙过渡点拨诱导,采用一咏三叹式的引读,带着不同体验的感请朗读,在理解基础上的反复品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的体会,升华学生对美好真情的理解。四、全课总结,升华情感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死神在人间真情面前都望而却步。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爱,但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课下让我们完成两项实践活动,感受来自父母对我们的爱!1、记录一周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2、在你的生活中,在你所做的记录里,你一定感受到了爱,其实爱很简单,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微笑这都是亲情的流露,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成一篇文章送给你的父母。【课后反思】 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因为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个语文的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刻的相关性。语文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了人文这一灵魂,语文必将成为行尸走肉;但人文只能包括而不能取代语文,人文毕竟并不等于语文”,语文学习是以精神获得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知识获得为主要目标。没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语文课是苍白无力。这篇课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感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觉得我还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为事情的过程中感动。学生多元解读能丰富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体验。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重对话的交织,这正是语文教学真正的实质。于是就小心翼翼的精心的引领,让学生完全把握课文,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和爱。这位父亲坚守信念,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拯救儿子的过程足以证明他的伟大。所以我设计了两个作业,一个是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