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案例龙港凤江小学 颜贻锋【背景简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志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而,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很少,如果就这样去上,学生学习起来一定是效果不佳。另外,当前的课改又非常提倡我们老师做教材的建设者。为了引领孩子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提高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做一个很好的铺垫,我特地安排他们课前先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案例描述】场景一:引出课题,激发感情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一读课题。学生用清晰而坚定的语气再次读了一遍课题。师: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读课题?学生用激昂的声音,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师:好,我仿佛也感受到了你们那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的精神了。用课文中周恩来回答校长的话,有意识地淡化角色,让学生模仿周恩来的语气反复读课题,入情入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场景二:自主感悟,理解课文师:在我们的课文当中,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把它划下来,然后我们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大家看行吗?那就自由地,放声地来把课文读一读。生:“街道两旁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我认为这些租界里的巡警,身为中国人,却在扬洋人的威,这就是中华不振。生:“一问才知道训斥了一通。”我从这个妇女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上,也感觉到了中华不振。生“他始终忘不了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我认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却不能去,这也是中华不振。生:“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围观的那么多中国人却帮不了这个妇女,我觉得这也是中华不振。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和我的其他学生严一直做一个认真的聆听者,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这声音也许有些稚嫩,但绝对是他们的感情的真实流露。 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提供展示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行,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场景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师:(课件出示重点段)我发现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划到了这一段,我请几个同学带上自己的感受里读一读。两名学生很动感情地朗读了这一重点段师:听着这两名同学的朗读,我不知道你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我看到了那个中国妇女,趴在自己的亲人身上痛哭的样子。生:我看到了洋人在一旁洋洋得意,趾高气扬的模样。生:我还听到了那个中国的巡警对着这个妇女骂道:“谁叫你不长眼睛啦,被洋大人撞了,活该!”生:我看到围观的很多中国人都在摇头,有些还轻声地叹气。师:那如果你就在现场,那你又会怎么做呢?生:我会感到很生气,我会站出来斥责那个中国的巡警。生:我还要狠狠地揍那个洋人一顿。(其他学生笑。)生:我会对那些围观的中国人说,你们握着拳头,可是,你们光握着拳头又有什么用啊?师:你的话深深让我感动,你不愧是一名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中国人,我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教育应该是不露痕迹,润物无声的。师:读着这样的话,你们的心头还有什么疑问想问?生:为什么中国的巡警局不给咱们中国人撑腰呢?生:为什么这个把中国人轧死的洋人,不但不受到惩处,还这样的洋洋得意呢?生: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却治不了一个洋人,还这个妇女一个公道呢?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我鼓励他们自主讨论,寻求答案。最后,引导出所有问题和答案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华不振!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综合梳理和研究性学习行为。配乐朗读。通过配乐朗读,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场景四:引出背景,升华主题师: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冲动,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能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课件播放,观看后学生谈感受。生:我感到很可惜,这么漂亮的圆明园竟被这些洋人毁了。生:这些洋人实在是太可恨了。生: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实在是太腐败无能了,否则圆明园也不会被毁。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来自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还来自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软弱就要挨打,让我们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强大起来吧!(掌声)学生还互相交流了在当时的社会发生的一些屈辱的事件。教师小结:是啊,太多的耻辱了!中华不振啊!在那个国家和民族都蒙羞受辱时代,在那个国家和民族都危急的紧要关头,谁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在周恩来面前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呢?主题的升华,让有限的课堂资源放到无限的时代背景中,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正是因为国家和民族的不强大,才会发生课文中那屈辱的一幕,也自然地过渡到下面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场景五:联系实际,拓展文本师:这一次,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他的确想了许许多多,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始终忘不掉一些东西,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我们却给不了一个普通妇女以最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在中国的土地竟然让一个洋人站在中国的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那么一群中国人面对着自己同胞被欺凌,被侮辱,被折磨,却不敢说一句话,在修身课上,当巍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一下子明白了,当巍校长点名让他站起来的时候,周恩来胸有成竹地站了起生:齐读课题。师: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生:指名读课题,齐读,师: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生:最后齐读课题。再次进行角色的互换,入情入境,激发感情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呢?生:我也要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读书。生:我要好好读书,不再让这屈辱的一幕再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掌声)师:好,说得好,我请你们派一个代表,擦去黑板上的“中华不振”一名学生上台擦去了“中华不振”四个字,并写上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八个大字。沟通了文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升华了爱国的情感。【案例反思】本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成功,学生学得如此投入,我想,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一、教学中的情感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又是一项开发人的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疑是课堂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正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涵。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是人和人心理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课堂上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并能促进教学质量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总是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去感受,如在朗读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在现场,你又回怎么做呢?令他们如闻其声,如见起人,当学生对文中的情境有了深刻的了解,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学生心灵的琴弦被拨动,他们的情感就会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用心去感受文中的一幕,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而让我们产生的屈辱。这时,老师免去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可以深刻感知了文中的含义。再通过有意识的角色互换,学生自然从心底里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教学中的生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的语文,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生成语文课程,从生活出发,便能文本离得更近,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学生感悟的“触须”扎进了生活的沃土,这种感悟才是鲜活的、真实的、震撼的,才会远离装模作样的无病呻吟,才会从学生的心田中流淌出鲜活的清泉。然而,课文的事情是发生在20世纪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正确把握文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情感就尤为困难。所以,在课前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当时的背景资料,使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并在上课伊始,从学生自身为什么而读书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总是努力创建一个情景,让学生仿佛也置身其中,以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于是学生就看到了妇女在洋人欺凌下悲惨的样子,看到了肇事洋人得意洋洋的嘴脸,看到了围观中国人感怒不感言的神情,甚至听到了中国妇女的哭泣声、洋人的笑声、巡警的呵斥声和围观群众的哀叹声。这些都是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程进行解读,对于这样的感悟,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加以关注和保护。同时,生活又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归宿。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生活、改善生活服务。在本案例里,抓住周恩来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理想,引发学生对自己读书目的的思考,关注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通过他们的谈话,派代表擦去“中华不振”,写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既充实和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同时对他们今后的社会化生活,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三、教学中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和文本之间平行交谈、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民主协商。教学中的对话,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交流之后的赏识和愉悦。教学中的对话,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教学。“对话”如果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训话“。面对教师的独白,学生或是噤若寒蝉、万马齐喑,或是一味迎合、言不由衷。民主和平等,是对话的土壤和空气。在本案例中,我努力做到少一些明确表态,多一些真诚倾听,少一些激昂陈词,多一些热情鼓励。我希望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教学中的对话,就是强调互动和交融。特级教师袁瑢说,课堂上尽量少说:“老师跟你们一起干什么”,多说“让我们一起干什么”,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思维、个性等交流互动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本案例的课堂对话中,我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我时而与学生一起沉思,时而与学生一起感动,时而在学生疑惑处轻轻一拨,时而对学生的真切感悟会心一笑。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努力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而不忘引导。 教学中的对话,更要鼓励超越和创新。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在本案例中:师:看了这段录像,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感到很可惜,这么漂亮的圆明园竟被这些洋人毁了。生:这些洋人实在是太可恨了。生: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实在是太腐败无能了,否则圆明园也不会被毁。生:圆明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井下监控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本
- 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 防撞墙吊篮施工方案(五)
- 高新技术项目可研分析服务协议2025版B版
-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版
- 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件印制资料协议书
- 贴牌茶叶委托协议书
- 基因编辑效果长期追踪芯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搪瓷釉料搅拌自动化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 2024年度钢结构施工总包协议模板
- 山西省晋中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无答案)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预防医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马铃薯淀粉产品营销计划书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