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pdf_第1页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pdf_第2页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pdf_第3页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pdf_第4页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期 2 0 1 6年 4月 组 合 机 床 与 自 动 化 加 工 技 术 M o d ul a r M a ch ine Too l Au t o m a t ic M a nu f a ct ur ing Te ch n iqu e No 4 Ap r 20 1 6 文章编号 1 0 0 1 2 2 6 5 2 0 1 6 0 4 0 0 4 7 0 4 D O I 1 0 1 3 4 6 2 j cn k i mm t a mt 2 0 1 6 04 0 1 3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优化及仿真 术 朱大壮 陈可娟 何凯 1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州 5 1 0 6 4 1 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精 密工 程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5 1 8 0 5 5 摘要 为得到所设计的新型卧式双刀车花机 中传动性能最优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及分析滑块进给速 度对于含有双间隙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性能的影响 建立以滑块为主动件 曲柄为从 动件 的含有 不等式约束的多变量非线性规 划数 学模型并利用 MA T L A B优化工具箱求解 得到具有最优传动性 能 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设定滑块不同的进给速度 运用 A D A MS建立含有双 间隙的偏置 曲柄滑块机 构动力学模型进行运动仿真 结果表 明 间隙对于曲柄的转角及 角速度影响较 小 但对于 曲柄的角 加速度有较大的影响且滑块的进给速度越大 间隙对于曲柄的角加速度的影响越大 研 究结果为后 续确定车花机 的滑块进给速度及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车花机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优化设计 双 间隙 中图分类号 T H1 2 2 T G 6 5 文献标识码 A Op t imiz e d De s ig n a n d Si m u la fi o n o f De fl e ct i o n Sli de r Cr a n k M e ch a n is m Ba s e d o n Twin Tu r r e t Di amo n d Fa ce t ing M a ch ine Z HU Da z h u a n g C HE N K e j u a n HE Ka i 1 S ch o o l o f M e ch a n i ca l a n d A u t o m o t iv e E n g in e e r in g S o u t h C h in a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e ch n o lo g y G u g a n g z h o u 51 0 6 41 Ch i n a 2 S h e n z h e n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r e cis io n En g in e e r in g S h e n z h e n I n s t i t u t e s o f Ad v a n ce d Te ch n o lo gy C h in e s e A ca d e m y o f S cie n ce s S h e n z h e n G u a n g d o n g 5 1 8 0 5 5 C h in a Abs t r a ct To g e t t h e mo s t e f f e cti v e f o r ce t r a n s mis s i o n o f the n e w h o r iz o n t a l d ia mo n d f a ce ti n g ma ch in e s d e fl e cti o n s li d e r cr a n k me ch a n is m wh ich h a s the a ct i v e me mb e r s l id e r an d f o ll o we r cr a n k a n d an a1 y z e the in fl u e n ce o f f e e d r a t e o f s lid e r t o the mo ti o n p a r am e t e r s o f the d e fl e ctio n s lid e r cr a nk me ch a n i s m with d o u b 1 e cle aran ce s the ma t h e ma t i cal mo d e l o f n o n lin e a r mu lti va r ia b le o p ti miz a ti o n is e s t a b lis h e d a n d s o lv e d b y the M ATLAB o p fi miz a tio n t o o lb o x By s e t t in g d i f f e r e n t the f e e d r a t e of the s li d e r t h e s imul a tio n o f the d e fl e ctio n s l id e r cr a n k me chan is m with d o u b l e cle aran ce s is d o n e b y ADAM S Th e r e s u lt s s h o w t h a t cle ar an ce s h a v e li t t le e f f e ct o n the an g l e a n d a n g u lar v e l o ci t y o f me ch a n is m b u t h a v e g r e a t e r impa ct o n a n g u lar a cce l e r a ti o n Th e s p e e d is f a s t e r an d the imp a ct is g r e a t e r I t C an p r o v i d e t h e f o u n d a t io n f o r ch o o s in g the s u i t a b le f e e d r a t e o fthe s l id e r an d the d y n a mic an a ly s is Ke y wo r d s d iam o n d f a ce t i n g ma ch i n e d e fl e ctio n s li d e r cr a nk me ch a n is m o p timiz e d d e s ig n d o u b le C le a r a n ce s O 引言 车花工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刀具在珠宝首饰表 面刻画出明亮花纹的过程 是珠宝首饰最为基础的加 工工艺 目前 国内外依旧遵循传统的车花工艺路线 多为研究单刀车花机 文献 1 虽为双刀机型 但未能 在整个加工区域实现双刀具的同时加工 本文利用偏 置的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一种新型双刀车花机 可将加 工效率提高一倍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传动力矩较大 精度较高 被广 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传动角是衡量机构传力性能 的重要指标 目前 对于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多是 在机构行程速 比系数 K及滑块工作行程 已知的情况 下 设计一维优化数学模型得到最优解 4 文献 5 收稿 日期 2 0 1 5 1 0 3 1 修 回日期 2 0 1 5一l1 2 4 基金项 目 深圳市技术开发基金项 目 cx z z 2 0 1 3 o 5 1 7 l0 4 3 2 9 6 7 1 作者简介 朱大壮 1 9 9 O 一 男 河南南阳人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基于计算机仿真 的机械结构创新设计 E m a i l z h u d z s cu t 1 6 3 co rn 4 8 组合机床与 自动化加工技术 第 4期 在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 滑块的行程及偏距均未严格 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多维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 得到较好的效果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中存在铰链间隙 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 对于含间隙的偏置曲柄滑块机 构的研究多以曲柄作为主动件 分析存在单 间隙对于 从动件滑块运动参数的影 响 文献 8 虽建立双 间隙曲柄滑块机构动力学模 型 但并未考虑铰链 间隙 中的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文献 9 建立多间隙的曲柄 滑块机构动力学模型 分析间隙位置及类型对机构动 态特性的影响 文献 1 0 建立双 间隙的连杆动力学 模型 重点研究了间隙大小及加载速度对机构动态响 应 的影 响 本文所设计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数学模型是 以滑块作为主动件 曲柄作为从动件 以机构工作行程 中 曲柄转角范围为 6 0 1 2 0 最小传动角最大化为 寻优 目标建立含有不等式约束的多变量非线性规划问 题 并利用 MA T L A B优化工具箱求解优化数学模型 得到传动性能最优的偏置 曲柄滑块机构 进而 利用 A D A MS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含有双间隙的动力学模 型仿真所优化得到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分析研究不 同滑块的进给速度对于含间隙机构的从动件曲柄运动 参数的影响 为车花机确定合适的滑块进给速度及后 续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1 新型双刀车花机的结构设计 1 1 创新的车花工艺路线 由于车花工艺的特殊性要求 进刀方 向需沿加工 点的法线进给 以椭球形珠宝首饰为例说 明 目前 国内外研发的单刀立式车花机的工艺路线如图 1 任 取 A点为加工点 刀具与工件起始位置如图 1黑色实 线部分 第二 工件加工点 A的法线与工件轴线的交 点 日移动至原点 0位置 记为 B 此时工件与刀具 的 相对位置如图 1双点划线部分 第三 工件绕原点 0 旋转 使其加工点法线与进刀方向重合 刀具与工件相 对位置如图 1 单点画线部分 第四 刀具进给完成该 点加工 图1 传统的车花工艺路线 本文打破传统的车花工艺路线 充分利用珠宝首 饰上每一环花纹具备对称性这一工艺特征 设计卧式 双刀车花机 其工艺路线如图 2所示 任取同一花纹 环上关于工件轴线对称的 两点作为加工点 其 法线与工件轴线相交于 E点 刀具与工件的初始相对 位置如图 2黑色实线部分 第二步 工件加工点的法 线与工件轴线的交点 E移动至原点 0位置记为 E 此 时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如图 2单点划线部分 第三 两刀具 同步绕原点 D旋转 使其进刀方 向与对应加工 点的法线重合 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如图 2灰色实线 部分 第四 双刀具同时进给完成两点加工 加工效率 提高一倍 口尸 一 f L 图 2创 新 的 工 艺路 线 1 2 偏置 曲柄滑块机构的优化设计 所设计的车花机主要 由进刀模块及夹具模块构 成 车花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 3 其 中 进刀模块 对称设计 以滑块作为主动件 曲柄作为从动件 的偏 置曲柄滑块机构实现双刀具 的同步旋转动作 完成创 新的车花工艺路线 图 3车 花机 结 构 总 图 车花机对于偏置 曲柄滑块机构 的行程速 比系数 滑块的行程及偏距均未有严格要求 因此 本文以偏 置曲柄滑块机构工作行程中最小传动角最大化作为寻 优 目标 曲柄长度 a 连杆长度 b 偏距 e 作为设计变 量 建立多维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目标函数 进刀模块任一刀具侧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简化后 如图4所示 其中 曲柄长度为 a 连杆长度为 b 偏 距为 e 则 s in t a e 卢 ar c c o s 二 三 18 0 9 一 1 2 0 1 6年4月 朱大壮 等 基于双刀车花机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优化及仿真 4 9 f 图 4 偏置 曲柄滑块机构起始位置 1 当 6 0 对应 9 0 时 从 6 0 变化到 1 2 0 工作过程中 机构传动角 为 s in a a e ar c c o s 卢 9 0 时 y 9 0 一 L 1 8 0 2 s in a a e ar c c os 一 卢 9 0 时 卢 1 8 0 9 0一 3 可知 从 6 0 变化到 1 2 0 工作过程中 传动角 的变化趋势如图 5细线部分 工作过程中最小传动角 出现在工作行程两端处 即 m in 印 y 1 2 0 4 其中 n e 1 8 0一p 5 0一 ar c c os 一 l8 0 一 矗 芎 ar c co s 二 二 二 1 8 0 3 0 1 2 0 卢 一 故 y 1 2 0 5 2 当 6 0 对应口 9 0 时 从 6 O 变化到 1 2 0 工作过程中 机构传动角 为 s in a a e y 卢 ar c c o s 1 8 9 一 6 可知 从 6 O 变化到 1 2 0 工作过程中 传动角 的变化趋势如图 5粗实线部分 因此 最小传动角位于 1 2 0 处 即 一 2 一 cc 厂一 m in 2 0 l8 0 3 0 综上所述 无论哪种情况 最小传动角均位于 1 2 0 处 因此 目标 函数为 7 7 卜 稃 啦 霎 罨 图 5 机构传动角的变化趋势 约束条件 为了避免出现车花机整体结构过大及干涉情况 曲柄长度 a 偏距 e及工作 行程 中滑块 的极 限位置 c c 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1 如图4实线部分 滑块位于 C 极限位置时 曲 柄转角 6 0 C 距曲柄中心 0点的水平距离 需 满足一定条件 即 厂 i 一 b 一 0 一 e 1 0 4 1 0 8 V 2 如图4虚线部分 滑块位于 c 极限位置时 曲 柄转角 1 2 0 则 c 距曲柄 中心 O点的水平距离 同样需满足一定条件 即 厂 一 6 一 孚 一 e 一 下 1 口 3 1 0 9 V 3 9 0 a 3 0 0 1 0 e 7 0 4 曲柄长度为 a 偏距为 e 连杆长度 b需满足 曲柄滑块机构成立的杆长条件 2 即 a e b 1 0 数学模型求解 利用 M A T L A B优化工具箱 设定 a b e 合适的 初值 编程得到如下优化设计结果 a 9 0 b 3 6 5 0 8 6 4 g 7 0 1 2 0 5 8 7 5 3 5 2 含双间隙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仿真 2 1 AD A MS对接触力的处理 多体动力学软件 A D A MS不能直接建立含有间隙 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仿真时 并未直 接在铰接处添加理想运动副 而是通过设定接触力 将 其归类为碰撞问题处理 对于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的研究 多采用 L a n k a r a n i N ik r a v e s h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 该模型的法 向接触 力公式为 F n n K 3 1 1 4 一 其中 K为等效接触刚度系数 6为接触碰撞深度 8 为法 向碰撞相对速度 e 为恢复系数 6 为碰撞前相对速度 e 一 一 一 一 一 0 一 一 一 一 车 5 O 组合机床与 自动化加工技术 第 4期 A D A MS 采用 I m p a ct 的函数计算接触力 公式为 K 8 s t e P 8 0 0 d c 6 1 2 F 1 3 其 中 d 为法向碰撞最大深度 c 为最大阻尼系数 F 为碰撞切向力 为摩擦系数的函数 为接触 点切向相对速度 为法向碰撞相对速度 r s i g n v p d i td I I 一 S T E P J J d 批 s n J J S T E P v 一 一 一 J I 本文所设计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其 中曲柄一端 通过精密轴承与车花机转轴连接 故只考虑曲柄与连 杆 连杆与滑块两铰接处间隙对于机构运动参数的影 响 依据实 际的加 工精度 两铰接 处 的间隙均定为 0 0 2 mm 根据车花机实际情况设置机构各杆件材料 刚度 各铰接处的摩擦系数 阻尼系数等参数定义接触 建立仿真模型 2 2 A DA MS仿真及分析 分别设定滑块进 给速度 为 1 0 0 0 m m s 2 0 0 0 mm s 通过 A D A MS 对含有双间隙及无间隙的偏置曲柄滑块 机构进行仿真 得到曲柄转角 曲柄角速度 曲柄角加 速度对比关系曲线如图 6 图 1 1 1 8 1 辞 蛊 坚 魍 图 6 曲柄转角与滑块位移的关系 1 0 0 0 mm s O 言一 2 0 0 已 4 0 o 一 6 0 0 星一 8 0 0 召 一 lO 0 0 滑块与原点O 的距离 m m 图 7 曲柄角速度与滑块位移的关 系 1 0 0 0 mm s 含有双间隙偏置 曲柄滑块机构 一无间隙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t r 一 l I 3 2 0 3 4 0 3 6 0 3 8 0 4 0 0 滑块与原点O的距离 m m 图 8 曲柄角加速度与滑块位移的关系 1 0 0 0 mm s 名 窖 耀 鲁 lo 0 8 0 6 0 滑块与原点O的距离 ra m1 图 9 曲柄转角与滑块位移的关 系 2 0 0 0 mm s 滑块与原点D 的距离 ram 1 图 1 0 曲柄角速度与滑块位移的关 系 2 0 0 0 mm s J 名 是 窖 坚 魍 滑块与原点O 的距离 mm 图 1 1 曲柄角加速度与滑块位移的关 系 2 0 0 0 ram s 由图6与图 9及图7与图 1 0对比可知 铰接处的 间隙对于曲柄的转角及角速度影响较小 从图 8与图 1 1 对比可知 由于存在间隙导致运动过程中铰接处销 轴与轴套不断碰撞对曲柄角加速度影响较大 通过图8与图 1 1 对 比可得到 滑块 的速度越大 含间隙仿真曲线与理想情况相比 出现的毛刺越密集 且偏差越大 即间隙对 曲柄角加速度的影响越大 这 是由于滑块速度增加 各铰接处发生碰撞的周期减小 碰撞次数增多 且碰撞时相对速度增加 因此 可通过设定合适的滑块速度对含间隙的偏 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参数进行优化 为确定车花机 合适的滑块进给速度及后续的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3结论 通过对车花工艺的研究 提 出一种新的车花工艺 路线并结合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出双刀车花机 建立优 化数学模型及含有双间隙的动力学模型对偏置的曲柄 滑块机构进行优化 仿真 得到如下结论 1 通过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一种卧式双刀车 花机实现新的车花工艺方法 能够大 下转第 5 5页 2 0 1 6 年4月 吴玉厚 等 全陶瓷轴承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5 5 超出传统电主轴控制水平 这与全陶瓷轴承的材料性能 和球轴承形状误差和全陶瓷轴承滚道的表面粗糙度有关 系 降低陶瓷电主轴的噪声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 口 一 粗 幂 卅 转速 r m i n 图 1 4 陶瓷主轴 轴承噪声 曲线 4 总结 考虑轴承的结构弹性变形和滚动轴承动态接触的 关系 运用 A N S Y S 建立了轴承弹性接触动力学有限元 仿真模型 计算了球轴承的动态特性 可得如下结论 1 轴承 内部最大位移 最大应力 出现在滚动体 与内外圈接触区域 位移最大值和应力最大值出现在 接触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区域 并逐渐向外衰减 2 滚动体与轴承内外圈沿某一方向的位移以及 应力变化呈周期性变化 且每个周期内滚动体上的固 定点与内 外圈的接触位置都在发生变化 3 在轴承内圈施加等效载荷来模拟轴承的轴承 的受载情况是有效可行的 4 A N S Y S 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良好 为研 究轴承的动力学特性和提高全陶瓷轴承可靠性提供了 更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F r a n z J o s e f E A n o v e r v ie w o f p e r f o r m a n ce ch a r a ct e ris t ics e x p e r ie n ce s a n d t r e n d s o f a e r o s p a ce e n g in e b e a ti n g s t e ch n o lo e s J C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e r o n a u t i cs 2 0 O 7 2 0 4 3 7 8 3 8 4 2 T h e B a r d e n C o r p o a t i o n B a r d e n F A G cron i d u r 3 0 h y b rid s p i n d l e b e a r in g s J A B a r d e n P r e ci s i o n B u ll e t i n 2 0 0 0 1 8 2 2 4 0 3 伍生 曹保名 杨默然 等 滚动轴承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 析 J 机械工程师 2 0 0 7 6 7 0 7 2 4 M A S h i y a o Z HA N G J in g u o C o n t a ct a n a ly s i s o n r o l li n g b e a tin g b y fin i t e e le m e n t m e t h o d J Ma ch i n e r y D e s i g n Ma n u f a ct u r e 2 0 1 0 9 8 1 0 5 L i u X H D e n g S E T e n g H F D y n a mi c S t a b i li t y A n aly s i s o f C a g e s in Hig h S p e e d Oil L u b ri ca t e d An g u l C o n t a ct Ba ll B e a tin g s J T r a n s a ct i o n s o f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1 1 7 1 2 0 2 7 6 H o u p e r t L C A G E D Y N A C o n t rib u t io n t o R o l le r B e a r i n g D y n a mi cs C a lcu l a ti o n s P a r t I I De s cri p t i o n o f t h e N u me ri cal T o o l a n d I t s O u t p u t J T r i b o lo g y T r a n s a ct io n 2 0 1 0 5 3 1 1 0 2 1 7 C a k ma k O S a n l it u r k K Y A D y n a m ic Mo d e l o f an O v e r h u n g R o t o r w it h B a l l B e a r in g s J P r o c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n s t it u t i o n o f Me c h a n ical E n g i n e e rs P a r t K J o u r n al o f Mu l t i B o d y D y n a m i c 2 0 1 1 2 2 5 4 3 1 0 3 2 1 8 P a t e l V N T a n d o n N P and e y R K A D y n a mi c Mo d e l f o r Vib r a t io n S t u d ie s o f De e p G r o o v e B al l Be a r in g s Co n s id e ri n g S in g l e a n d Mu lt ip le D e f e ct s i n R a ce s J J o u rna l o f T r ib o l o g y 2 0 1 0 1 3 2 4 1 1 0 9 邓四二 贾群义 滚动轴承设计原理 M 北京 中国标 准出版社 2 0 0 8 1 0 候运丰 魏鹏 郭俊锋 等 基于 A N S Y S L S D Y N A的高 速电主轴轴承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J 机械制造 2 0 1 2 5 0 8 1 7 2 0 1 1 吴玉厚 李颂华 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系统 M 北京 科 学技术出版社 2 0 1 2 1 2 s H Wu Y H Z h ang L X D e v e l o p m e n t and e x p e r i me n t al in v e s t ig a t io n o f a h Ji g h s p e e d g r in d in g s p in d le e q u ip p e d wi t h f u l ly ce r a m ic b e a r in g s and ce r a m i c s h a f t J A d v a n ce d Ma t e ri 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