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学生版)导学案.doc_第1页
《长相思》(学生版)导学案.doc_第2页
《长相思》(学生版)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相思导学案主备人:张新颖 审定人:高二语文组备课时间:3月17日 授课时间:一、 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理解诗人的情怀,领悟诗词的意蕴 学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二、学习重点、难点:1、 学习重点: 提高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怀,领悟诗词的意蕴2、学习难点:学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 走进纳兰1、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2、众家话纳兰:徐乾学纳兰性德墓志铭: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顾贞观纳兰词评: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周之琦箧中调: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二、写作背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三、理解字词,初感全词1、解释字词:程: 榆关: 那畔: 帐: 更:gng, 聒:gu, 故园: 2、翻译本词: 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四、合作探究,深入赏析:1、词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请赏析。答: 2、“身向榆关那畔行”中“身”字给人印象极深刻,请简要赏析这个字。答: 五、拓展延伸 【炼字】(一)、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二)、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三)、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四)、答题步骤:(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使用了什么技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到怎样的效果。【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问题】“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4分)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