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级备教案.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级备教案.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级备教案.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级备教案.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级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组课文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要让学生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如何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方面;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体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做手抄报、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二、教学时间:13课时(含单元复习与测验)5詹天佑【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第二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阅读本组教材,既能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能使学生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詹天佑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级备课)具体教学过程(二、三级备课)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2、“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7页,看看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3、揭示课题詹天佑(幻灯片1),齐读。提醒注意“詹”的写法。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5、师相机补充(幻灯片2)。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读中学时,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重点突出:杰出、爱国杰出:(才能、成就)出众。爱国:热爱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詹天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幻灯片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交流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3)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2、交流汇报:(幻灯片4)(1)生字词: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2)句子:(幻灯片5)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3、再读课文。(1)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2)(幻灯片6、7)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课件出示)。(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三、研读体会1、重点研读以下几句。(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幻灯片9)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师补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感情朗读。(2)“他们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幻灯片10)指名交流感受。(帝国主义狂妄自大。)“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3)“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幻灯片1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指导朗读(4)“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幻灯片12)指名交流感受。(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指导感情朗读。2、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四、小结课文,激趣存疑1、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2、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五、布置作业。(幻灯片13)1、抄写生字词语。2、摘抄3句佳句。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理清层次1、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的阻挠、要挟,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詹天佑(“詹天佑不怕线路”)2、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并用小标题概括。3、交流: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三、深入研读,感悟爱国1、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1)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交流感受。(2)交流品读以下几句:“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指名几位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师:这仅仅是詹天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吗?(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补充资料:京张铁路正式开工,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态度?(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一丝不苟板书)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a交流对这句话的感受。(第一条铁路意义重大;“一定”决心;透过这句话,更感知到了这是詹天佑工作的力量源泉)b补充课外资料,体会詹天佑遇到的困难之大,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师:孩子们,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2、研究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和爱国精神。(1)补充资料: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这段就要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隧道1100多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抽水机。前者不成问题,可是后者,什么开山机、通风机、抽水机,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因此,只有靠人的双手。条件是如此的坚苦卓绝,詹天佑退缩了吗?(没有,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吃苦耐劳”)(2)研究开凿隧道的方法。a带着问题默读五两个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又是怎样打通了居庸关隧道与八达岭隧道的呢?b结合书中的句子认识居庸关和八达岭。c指导学生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方法。(发给学生纸条)(要求:一边划一边用“因为所以”说说开凿隧道的方法。先说山的特点,再说开凿的方法。 )(1)居庸关_ (山的特点),詹天佑决定采用_ (开凿的方法)。(2)八达岭_ (山的特点),詹天佑决定采用_ (开凿的方法)。d请学生到黑板演示,再课件演示加深记忆。e体会詹天佑采用这样不同方法的好处。(缩短了工期。)(3)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a生对照插图读课文,指名学生说,师出示课件演示边总结。b师点出这种“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是詹天佑的首创。看了这设计你有什么想说的呀?(杰出、聪明绝顶、有创新,相机板书:创新智慧)就是这样别具一格的设计,为国家节约了白银28万两,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工程师在设计铁路时打开了思路。四、总结升华,拓展思维1、总结课文: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周总理曾赞扬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板书:杰出、爱国)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詹天佑说,请你把要对詹天佑说的话写下来。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评议。五、布置作业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2、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1)根据学习提示,确定选用哪一种活动方式。(2)制订活动计划,落实小组人员的分工与活动安排。(3)行动,整理资料。一、6、了解背景,(幻灯片8)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小组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时,我感到_。因为_。”二、3、(3)理清课文脉络。三、(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对上述三个句子的品读,我们有什么感悟呢?(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对祖国无比热爱)三、2、(3)、a生对照插图读课文。b、请学生到黑板演示,再课件演示加深记忆。c、师点出这种“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是詹天佑的首创。看了这设计你有什么想说的呀?(杰出、聪明绝顶、有创新,相机板书:杰出(创新智慧)板书设计:5.詹天佑 勘测线路 一丝不苟 开凿隧道 吃苦耐劳 杰出、爱国 设计线路 创新智慧教学反思:6怀念母亲南沙区实验小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第二课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在学完詹天佑后知识、能力及情感得到训练、储备、渲染后的一个巩固训练篇目。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生字,会写“真挚、避免”等词语,同时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4)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组词等来掌握生字新词。(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内容的目的。(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重点句的含义。(4)通过揣摩重点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关心亲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重点句的含义。(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课前准备】1、课件。2、季羡林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级备课)具体教学过程(二、三级备课)修改意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我国的“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然而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2、字词正音(课件)3、词语积累(课件)4、让我们一起来理清课文结构(课件)三、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用“ _”画一画。(课件)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3、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再指导。(二)品读思母之情。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1)学生浏览课文中的日记资料谈体会。(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指读或师范读。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教师相机引读:(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揣摩重点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思国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仿佛觉得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6)理解“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课件)三、抒发情感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3、欣赏我的中国心(课件)(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四、拓展升华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五、作业布置1、摘抄对祖国母亲梦萦魂牵的句子。2、完成课件中的作业。板书设计: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一、谈话导入1、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2、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二)品读思母之情。(1)、学生在课文中标出日记部分。(2)、指名读日记。(3)小组交流(4)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指点。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教师相机引读:(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教学反思:7* 彩色的翅膀南沙实验小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课文通过记述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从黑龙江探亲返岛将一纸箱小昆虫带往宝石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心系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过程与方法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的含义。【课前准备】课件、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一级备课)具体教学过程(二、三级备课)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留学在外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读有什么要求吧。请大家默读导读的内容,并划出它的要求。 2、明确要求。3、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的词语。(安居乐业 碧空如洗 矮墩墩 信号 水落石出 瓜秧拖蔓 精灵 笑呵呵翅膀 水灵灵)4、默读课文,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在去宝石岛的路上和宝石岛上。) 课文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一)战士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二)岛上战士开尝瓜会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品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了驻守孤岛的战士们心系祖国的浓浓感情,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份爱的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语句,加以体会。(一)教师:结识战士“小高”*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铺垫。句中“扔”与“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高的品质。*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海岛上安居乐业。这句话表面上是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过渡:这个西瓜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西瓜战士们是怎样吃的?(二) 海岛“尝瓜会”品句:(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生自由“品尝西瓜”)你从中尝出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过渡:而战士小高对小岛的未来更是充满着信心,你从哪句话知道?(2)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是一个什么句?(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怎么改?(他笑嘻嘻地说:“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那我们的这些边防战士们呢?(他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建设海岛。这句话表面上时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时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这也是全文的中心。)过渡: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你从那句话知道?(3)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彩色的翅膀除了我们刚上课时说的指这些小昆虫,还指什么?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总结全文: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欣赏军港之夜结束课文教学。)五、作业1摘录精彩语句。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可以把信发布在网站上。(一)教师:结识战士“小高”,学习小高的品质。*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指点学生注意小高为什么带昆虫上岛,了解昆虫上岛的意义。同时指引学生抓住“扔”与“抱”两个字去感悟小高的品质。六、板书设计。7*、彩色的翅膀 蝴蝶等小昆虫 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教学反思:8*中华少年【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中华少年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重点句的含义。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细细体会作者赞美祖国,抒发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重点句的含义。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查找诗中相关的景物、人物和事件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级备课)具体教学过程(二、三级备课)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你看着祖国的锦绣山川,学习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齐读课题中华少年。2、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二、初读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初读诗文1、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2、分组活动。三、整体把握,难句理解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2、指名读第5自然段:出示: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出示并提问: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四、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配上音乐)五、总结升华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六、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我们读了中华少年,感到激情澎湃、意气风发。你也是中华少年中的一员,畅想20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四、诵读,激发爱国情怀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组读3、全班分角色朗诵4、表演朗诵(配上音乐)板书设计:8* 中华少年 锦绣山川 千年文化 中华未来 少年开创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二南沙区实验小学 【教学时间】3课时【教材分析】第二组习作是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写演讲稿。安排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体会演讲稿的特点和作用;其次,培养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最后,通过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而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在于:一是展示综合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等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也为习作-写演讲稿提供演练的机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能围绕主题即席演讲,并表达出爱国情感。2、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学难点】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学习汇报会”汇报内容,分组进行准备排练。2演讲稿例文。【教学过程】(一级备课)具体教学过程(二、三级备课)修改意见第一、二课时(习作)教学目的:1、完成习作。2、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回顾,谈话导入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收获。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有许多情想要表达。今天我们要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心中的情感。二、范例引路,指导习作1出示演讲稿范例,教师或者请优秀的学生深情朗诵。2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3演讲稿的特点出示:(1)针对性。演讲是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2)可讲性。由于演讲稿是为了“讲”,以易说能讲为前提。(3)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4再仔细读读这篇演讲稿范例,说说演讲稿一般要注意些什么格式?(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3)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5本次演讲稿的主题是什么呢?6围绕主题,选择材料(1)说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搜集到了哪些资源?(2)从以上内容中选取写作材料,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是什么?7对照要求,进行习作。自由选择,抒发感情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四、朗诵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2)教师点评,特别是肯定习作中的独特感受。五、作业布置:反复修改自己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第三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1、通过不同的形式,即席演讲,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学过程:一、回顾历程,提出主题在经历了前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和习作训练环节之后,同学们对伟大的祖国、可爱的民族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歌颂,深深体会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