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一)粘膜(二)粘膜下层(三)肌层(四)外膜,四、胃,1上皮 为单层柱状。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组成。该细胞椭圆形的核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在HE染色切片上着色浅淡以至透明;细胞间有紧密连接。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有重要保护作用。表面粘液细胞不断脱落,由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增殖补充,35天更新一次。正常胃上皮没有如肠道中的杯状细胞;如果出现这种细胞,病理学称此现象为胃的肠上皮化生,可为胃癌的前期表现。,2固有层 内有紧密排列的大量管状腺,根据所在部位和结构的不同,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腺之间及胃小凹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细胞成分中除成纤维细胞外,还有较多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由粘膜肌伸入的分散的平滑肌细胞。,(1)胃底腺(fundic gland);又称泌酸腺(oxyntic gland),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约有1500万条,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胃底腺呈分支管状,可分为峡、颈、底三部,三者并无截然界限。峡部为与胃小凹的移行部;颈部短而细;底部最长,略膨大。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越接近贲门部的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而越毗邻幽门部的腺中壁细胞越多。,主细胞(chief cell):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底部,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壁细胞(parietal cell):又称泌酸细胞(oxyntic cell),在峡、颈部较多。 此细胞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嗜酸性。 壁细胞的此种特异性结构于细胞的不同分泌时期而呈显著差异。这表明微管泡系统实为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 壁细胞还有极丰富的线粒体(这是壁细胞胞质呈嗜酸性的原因),少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作用:分泌盐酸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并为其活性提供所需的酸性环境,以对食物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胃酸还有杀菌作用。,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较少,位于胃底腺颈部,常呈楔形夹在其它细胞之间。核扁平,居细胞基底,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颗粒,HE染色浅淡。其分泌物为可溶性的酸性粘液。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主要作用于邻近的壁细胞,强烈促进其泌酸功能。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既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又可通过抑制ECL细胞而间接地作用于壁细胞。,(2)贲门腺(cardiac gland):分布于近贲门处宽13cm的区域,为粘液腺。 (3)幽门腺(pyloric gland):分布于幽门部宽45cm的区域,此区胃小凹甚深;幽门腺为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粘液腺,可有少量壁细胞。幽门腺中还有很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gastrin),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还能促进胃肠粘膜细胞增殖,使粘膜增厚。G细胞的功能也受局部D细胞的抑制。,3粘膜肌层由内环行与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四、胃,(二)粘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尚可见成群的脂肪细胞。(三)肌层较厚,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四)外膜为浆膜。,五、小肠,(一)肠粘膜 (二)粘膜下层(三)肌层(四)外膜,(一)肠粘膜1上皮 为单层柱状。绒毛部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最多,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细胞游离面在光镜下可见纹状缘,电镜观察表明它是由密集而规则排列的微绒毛构成。每个吸收细胞使细胞游离面面积扩大约30倍。微绒毛表面尚有一层厚0.10.5un的细胞衣,主要由细胞膜内镶嵌蛋白的胞外部分构成,其中有参与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双糖酶和肽酶;此外还有吸附的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故细胞衣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内含多种酶类,可将细胞吸收的甘油一酯与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后者与胆固醇、磷脂及载脂蛋白结合后,于高尔基复合体形成乳糜微粒,然后在细胞侧面释出,这是脂肪吸收和转运的方式。相邻细胞顶部有完善的紧密连接,保证选择性吸收的进行。,杯状细胞(goblet cell):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顶部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电镜观察,该细胞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其分泌颗粒含有防御素(defensin,又称隐窝素cryptdin)、溶菌酶,释放后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2固有层 在细密的结缔组织中除有大量小肠腺外,还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它以盲端起始于绒毛顶部,向下穿过粘膜肌进入粘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中央乳糜管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人中央乳糜管后输出。3粘膜肌层 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二)粘膜下层在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中有较多血管和淋巴管。(三)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四)外膜除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外,余均为浆膜。,二、肝(1)肝的形态:,肝圆韧带,镰状韧带,肝小叶: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肝小叶。门管区: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各种管道密集的部位。,(一)肝小叶(bepatic lobule):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共50100万个。呈多角棱柱形,长2mm,宽1mm。中央静脉,沿长轴走行。肝索,肝血窦放射状排列。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的板状结构。界板:肝小叶周边的肝板肝索:相连肝板吻合连接,形成迷路样结构,断面呈索状。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经肝板上的孔互相连通。胆小管: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管道。,1、肝细胞(hepatocyte) 三种类型功能面:血窦面:发达微绒毛。胆小管面:发达微绒毛。肝细胞连接面:多种连接形式。,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由内皮细胞围成:大量内皮窗孔,构成筛板样结构,通透性高。血浆在此与肝细胞物质交换肠的门静脉/肝动脉门管区小静脉/小动脉血窦中央静脉肝静脉,3、窦周隙:肝血窦和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微绒毛在次物质交换贮脂细胞:胞质内含有许多大脂滴。贮存维生素A,长生细胞外基质。,肝硬化:贮脂细胞异常增殖,肝内纤维增多。,三、胰(1)胰的位置:胃后方,第1、2腰椎高度,(2)胰的形态结构:胰头、胰体、胰尾。,外分泌部:复管泡状腺,具有浆液性腺的特点,分泌胰液内分泌部:胰岛,1. 腺泡:每个腺泡含4050个腺泡细胞,浆液性细胞。腺泡无肌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 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DNA酶,RNA酶。 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被肠致活酶激活。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防止胰蛋白酶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宿州萧县云水水务社会招聘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浙江衢州江山市四都镇卫生院公开招聘编外医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涂装设备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北京平谷区纪委区监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花名册课件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安全培训自查问题清单课件
- 2025年河北金融学院选聘工作人员6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自学课件
- 涂布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 幼儿园大班数学:比轻重(等量代换)
-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包括评分规则及诊断标准
- 义务教育劳动新课程标准精选试题题库测试卷(一)(2022版)含答案
- GB/T 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 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课件
- 2018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课件
- 客户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