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j清热剂改_第1页
dzj清热剂改_第2页
dzj清热剂改_第3页
dzj清热剂改_第4页
dzj清热剂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清热剂,清热剂,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适应症:里热证。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注意事项,1、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表里双解。2、注意护胃、保津,不宜久用。 3、辨别热证之部位(阶段)、真假、虚实。4、热邪炽盛而拒药者,可用反佐药物或服法。,第一节 清气分热,热在气分,阳热亢盛,热邪伤津,高热,汗出,脉洪大,口渴,辛寒清热,生津止渴,石膏竹叶银翘,知母麦冬,白虎汤,本方以比喻方法,从功用的角度结合剂型命名。古谓白虎为西方之金神,在五行中应秋属肺,暑热之气,深秋而止,用夏热秋凉之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来比喻本方之清热泻火之功用,从而得名。正如柯琴说:“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矣”。,白虎汤 伤寒论,组成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病机 里热炽盛,热灼津伤。治法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白虎汤,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伤寒阳明经热温病气分实热,清热生津,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热透热生津除烦,清热滋阴益胃生津护胃调药,特点,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增强清热生津之力。(为何不用黄连黄芩) 清透、滋养、护中 。,运用:,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附 方:,1、白虎加人参汤组成:白虎汤加人参三两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2、白虎加苍术汤,组成:白虎汤加苍术三两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以及风湿热痹,身大热,关节肿痛者。,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主治证侯分析:,气分热盛后期,余热未清-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r气津两伤-短气神疲,口干喜饮胃气不和-气逆欲呕 舌红少苔,脉虚数,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解:,甘草粳米半夏麦冬人参生石膏竹叶,君 臣 佐 佐使,配伍特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扶正祛邪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医宗金鉴,运用:,辨证要点: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津,脉虚数。随证加减: 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加黄连、知母、天花粉。使用注意: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忌用。,第二节 清营凉血,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组方用药特点:咸寒或甘寒的清热凉血解毒药。营分证配辛凉透热之品;血分证配凉血散瘀之品。,清 营 汤 温病条辨组成 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竹叶主治 邪热初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病机 邪热由气传营,波及血分,损伤营阴。治法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病机与证候分析,身热夜甚,口不渴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口渴舌绛而干,脉细数目常喜开或喜闭,热邪初入营分,透热养阴清营解毒,热初入营热扰心神轻伤血络气热未尽营热阴伤阴阳失和,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方解:,丹参黄连竹叶连翘银花玄参麦冬生地水牛角,君 臣 佐,君: 犀角(水牛角)清营凉血解毒,兼散瘀臣: 生地清营凉血滋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养阴生津清热佐: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透热转气”黄连清心泄火解毒竹叶心清心除烦丹参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此三味共助君药清心解毒凉血。,清营凉血解毒养阴,特点,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透热转气。透热转气,凉而不郁。透热转气:指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在清营解毒的同时,配以清气分之品,将营分的邪热向外透发,使之从气分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运用:,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随证加减:舌干较甚,去黄连。 热陷心包,配用安宫牛黄丸。 营热动风,配用紫雪,或配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气分热盛,重用银、翘、竹叶、黄连、或更加石膏、知母、及大青叶、板兰根、贯众。,使用注意: 原书云:“ 苔白滑者,不可与也。”,犀 角 地 黄 汤 (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 犀角(水牛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主治 1热灼心营证。 2热伤血络证。 3蓄血瘀热证。病机 热毒深陷血分,动血耗血。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证侯特点: 1、神志症状 2、瘀血 3、出血,主证分析:,血分热盛,热扰心神:身热谵语,舌绛起刺 。,热伤血络:吐、衄、便、尿各部出血,斑色紫黑。,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解:,君 臣 佐,赤芍丹皮生地水牛角,君:犀角清心凉血解毒臣:生地清热凉血而滋阴,兼能止血 助犀角清血分之热;复已耗伤之阴血。佐:赤芍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白芍药:养血敛阴助生地凉血泄热,养血止血-血热出血偏盛;赤芍药:瘀热偏盛。),本方配伍特点: 凉血与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本方与清营汤在主治证候、功用、配伍特点方面的比较。,运 用,辨证要点: 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使用注意: 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者忌用。,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吐血 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便血地榆、槐花尿血白茅根,小蓟皮下出血(紫癜) 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第三节 清热解毒,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热毒证的涵义:,热毒证,热盛阴伤壅遏气血腐蚀血肉,清热,清热解毒药,疏散药利水药泻下药,养阴生津药,行气活血药,直接清热间接清热,黄连解毒汤方见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证候分析:,三焦实热火毒证:气分热毒:大热烦燥,口干咽燥,错语不眠。血分热毒:吐血、衄血、发斑。热毒疮疡:痈疡疔毒。热毒(湿热)下利(痢):湿热痢、疫毒痢。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功效:泻火解毒。方解:,桅子黄柏黄芩黄连,君 臣 佐,运 用:,辨证要点: 大热烦燥,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随证加减: 便秘加大黄;吐、衄、发斑加生地、玄参、丹皮;黄疸加茵陈、大黄;疔疮肿毒加蒲公英、银花、连翘。使用注意: 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凉膈散和剂局方,凉膈散,组成 川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仁 薄荷 黄芩 连翘 竹叶 蜜主治 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身热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病机 热聚胸膈,火毒内结。治法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方解:,白蜜甘草竹叶薄荷芒硝大黄栀子黄芩连翘,君 臣 佐 使,君: 连翘重用清热解毒,去上焦诸热臣: 黄芩清胸膈郁热 山栀通泻三焦之火,清心而导热下行佐: 薄荷、竹叶轻清疏散,解热于上 大黄、芒硝泄火通便,荡热于下佐使:白蜜、甘草缓和硝、黄峻泻之力,益胃护津,且白蜜又可润肠通便,凉膈散,配伍目的: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黄芩与栀子配伍,清胸膈、胸胁之热。连翘薄荷竹叶扬汤止沸;大黄芒硝釜底抽薪 透散 荡热于下,运 用:,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证见壮热、口渴、烦燥、咽喉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注意事项:服用本方得利下,应当停服,以免损伤脾胃;孕妇及体虚者本方应慎用。,普 济 消 毒 饮 东垣试效方,组成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陈皮 甘草生用 玄参 柴胡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主治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病机 风热疫毒,上壅头面,外郁肌表。 治法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特征头面红肿 焮痛 伴见症恶寒发热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大头瘟,发于头面壅于上焦风热疫毒,主证分析:,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解:,黄芩、黄连 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陈皮 升麻、柴胡,君 臣 佐 佐使,甘草,君:酒黄芩、酒黄连重用清热泄火解毒,祛上焦热毒臣: 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头面肌表之 风热助君清热解毒。佐: 玄参、马勃、板蓝根助君药清上焦热毒。 合薄荷、桔梗、甘草以清利咽喉;玄参防止伤阴。 陈皮理气疏壅(利于散邪消肿)。佐使: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 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寓有“火郁发之”之意。 芩、连得升、柴可上行以清头面之热毒; 升、柴配芩、连则升中有降,可防其升发太过。甘草清热解毒,护胃,调和诸药。,普 济 消 毒 饮,配伍特点:,清疏并用,升降同施 黄芩、黄连与升麻、柴胡配伍。火郁发之-火热病邪郁遏在上的病证,可用轻宣、升散、清疏之品,使郁火病邪向外透散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辨证运用要点:,头面红肿焮痛 、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普 济 消 毒 饮,随证加减,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加川楝子、龙胆草肿痛明显:加青黛、丹皮、赤芍, 并用青黛外敷兼便秘:加大黄(热甚,无便秘亦可用),注意事项:,本方药物多苦寒辛散,素体阴虚以及脾虚便溏者慎用。,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大全,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舌苔白或黄,脉数有力。,热毒搏结气血(成脓),外邪,化热聚而成毒,“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塞气血凝”,邪正交争,仙方活命饮,银花白芷、防风归尾、赤芍、乳香、没药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刺陈皮生甘草,活血止痛消肿溃坚清热解毒,君 臣 佐 使,水酒同煎,仙方活命饮运用,1、辨证要点: 局部红肿红肿焮痛,或伴身热凛寒,脉数有力。,2、加减:,头:川芎颈:桔梗胸:瓜蒌胁:柴胡上肢:姜黄下肢:牛膝,根据部位加引经药,热毒重,加清热解毒药:五味消毒饮,根据脓成、未成加减,便秘加大黄,血热盛加丹皮,仙方活命饮临床应用,3、扩大应用,(1)化脓性扁桃炎,(2)乳痈,(3)宫颈炎,减乳、没、皂刺、山甲加马勃、玄参、桔梗,减皂刺、防风加青皮、柴胡、蒲公英紫花地丁、漏芦,减白芷、防风加黄柏、红藤、蒲公英(内服、坐药),第五节 清脏腑热,适用病证: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组方用药特点: 1、脏腑用药: 心经热盛:黄连、栀子、木通、莲心; 肝胆实火:龙胆草、夏枯草、青黛; 肺热炽盛:黄芩、桑皮、石膏、知母; 热在脾胃:石膏、黄连; 热在大肠:白头翁、黄连、黄柏。,2、兼证用药:热邪伤阴:生地、阿胶、麦冬、石斛;兼气虚证:人参、黄芪、山药;兼挟湿热:泽泻、车前子、木通;气滞血瘀:当归、木香、槟榔;火热内郁:藿香、羌活、防风;寒凉伤阳:吴茱萸、肉桂;,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决,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 竹叶 主治 心经热盛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口舌生疮,舌红,脉数。或心热移于小肠,见小便赤涩刺痛。病机 心经蕴热,循经上炎;或心火下移小肠。治法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生地清心凉血滋阴。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竹叶清心除烦,通利小便,导热下行。 生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淋痛,清热解毒,防止生地、木通寒凉伤胃,调药。,功效:清心养阴,利水通淋。方解:,君臣佐使,配伍特点:滋阴不恋邪,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导赤散运用,1、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2、随证加减:,心热:加黄连;阴虚甚:加麦冬;小便淋沥作痛:加萹蓄、瞿麦、滑石;血淋: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赤茯苓。,龙 胆 泻 肝 汤(医方集解),组成 酒炒龙胆草 炒黄芩 酒炒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酒炒当归 酒炒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病机 肝胆实火循经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治法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龙 胆 泻 肝 汤证候分析,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阴肿、痒、汗,筋痿,带下黄臭而稠小便淋浊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肝郁气滞肝火上炎 湿热下注前阴湿热下注膀胱肝火或湿热,肝胆湿热下注肝胆实火上扰,龙胆泻肝汤功效与方义分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生地、当归柴胡甘草,清泻肝火,清热燥湿泻肝火,燥湿清热清热利湿,从下而去滋阴养血以顾肝体行气疏肝以顾肝用 引药入肝经。 护胃调药,清利湿热清泻肝火,君 臣 佐 使,龙胆泻肝汤,炮制特点: 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四药酒炒,黄芩炒。配伍特点:泻中有补 清利并用,龙胆泻肝汤运用,1、辨证指征: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龙胆泻肝汤运用,2、加减变化,头痛头晕: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出血:黄芩、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 (血证宜从肝治);目赤肿痛:加菊花、蝉蜕、木贼 ;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苡仁;玉茎生疮,阴囊肿痛,便毒悬痈,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注意事项:,本方用药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当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者应慎用。,左金丸丹溪心法,左金丸,左金之命名系从五行生克中取义。当肝木亢盛,横逆脾胃时,多因肺金制约不力。治当助肺金以复其相辅之权,则肝气可平,脾不受害。本方泻心火以佐肺金,从而制约肝木,治疗肝火犯胃之证,故名:左金。正如汪昂曰:“肝居于左,肺居于右,左金者,谓使金令得行于左而平肝”。本方在原书中又名回令丸,其义相似,即回复肺令,制约肝木之令即是。医学入门称之为萸连丸,医方集解称之为茱连丸。,左金丸主治与病机分析,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嘈杂吞酸,呕吐,左金丸治法与方义分析,治法: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吴茱萸,清心火清胃热,疏肝降逆引经,黄连,用量:黄连 : 吴茱萸 = 6 : 1,左金丸与龙胆泻肝汤比较,运用:,辨证要点: 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随证加减: 知酸重,加乌贼骨、煅瓦楞; 胁痛甚,合四逆散。,苇 茎 汤千金备急要方,主治证候分析:,风热疫毒,蕴结于肺宣降失常,热蒸肉腐血因热结,血滞成瘀,痰瘀互结,咳吐脓痰脓血,胸痛,津液不布湿聚为痰,痰热互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成脓为痈,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方解:,桃仁苡仁冬瓜仁苇茎,君 臣 佐,运 用,辨证要点: 胸痛,咳嗽,吐腥臭黄痰或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随证加减: 脓未成,加金银花、鱼腥草; 脓已成,加桔梗、甘草、贝母; 痰多气急,加葶苈子; 咳甚,加枇杷叶、瓜蒌。,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主证分析:肺中伏火,肺热喘咳证。,肺中伏热渐伤阴分,伏热郁结肺失清肃,气喘咳嗽,肺热外蒸皮毛,皮肤蒸热,日晡 尤甚,肺热伤阴 舌红苔黄,脉细数。,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方解:,君 臣 佐使,炙甘草粳米地骨皮桑白皮,配伍特点: 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本,而是以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运 用,辨证要点: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随证加减: 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燥热咳嗽,加瓜蒌皮、川贝母; 阴虚潮热,加银柴胡、鳖甲; 津伤口渴,加天花粉、芦根。,使用注意: 适用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肺虚喘咳不宜使用。,泻白散,清胃散 脾胃论,组成 生地黄 当归身 牡丹皮 黄连 升麻主治 胃火上攻证(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病机 胃中积热,火热循经上攻,伤及血分。治法 清胃凉血。,胃热基本症状胃火循经上炎 波及血分,口臭、口舌干燥 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 牙齿喜冷恶热 热伤血络牙宣出血 壅滞气血颊腮肿痛,牙龈溃烂,化火上攻胃中积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清胃散功效及方解,黄连升麻,清热凉血、滋阴兼止血清热凉血、活血养血、活血止痛,清胃凉血,清胃泻火、燥湿(消肿)清热解毒、疏散郁热“火郁发之”兼使药引经,生地丹皮当归,君 臣 佐,清胃中积热之基本结构:,黄连降上炎之火升麻散内郁之热,相辅相成,黄连得升麻泻火不凉遏 升麻得黄连散火不升焰特点 清气与凉血并行,清降与升散并施。,相反相成,清胃散运用,1、辨证要点: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胃热甚:加石膏、大黄口 臭:加芳化药(藿香、佩兰、砂仁)牙痛冷热皆加重:加细辛、白芷牙龈溃烂:加芳化、淡渗药(藿香、砂仁、车前、木通、滑石),2、随证加减:,3、使用注意: 风寒及肾虚牙痛不宜使用。,玉女煎,(1)以方中主药,石膏色白无瑕,其性阴寒象征玉女,是以名之。 (2)按神话传说,观音菩萨左有“善才”(金童),手执净瓶;右有“龙女”(玉女),手拿柳枝。若某地干旱,或发生火灾,观音菩萨用玉女之杨柳枝,蘸上金童之净瓶内神水,洒于大地。则如落甘雨,火灾即除,干旱即解,大地清凉甘润,以此比喻,本方具有滋阴降火之功,固而名之。 (3)古代炼丹术中,以肾为“玉女”,脾为“黄婆”。本方证为肾水不足,诸药合用能滋补肾水,故名“玉女煎”。,玉女煎 景岳全书,主证分析:胃热阴虚证。水亏火盛,相因为病。 阳明有余头痛,牙痛,牙衄。 (胃热) 少阴不足齿松,烦热干渴。 (阴虚) 舌红苔黄且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饥。,功效:清胃热,滋肾阴。方解:,牛膝麦冬知母熟地石膏,君 臣 佐 佐使,配伍特点: 清热与滋阴并进,虚实兼治,以治实为主。清胃散与玉女煎比较。,运用,辨证要点: 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随证加减: 火盛,加栀子,地骨皮。 齿衄甚,去熟地,加生地、玄参。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主治:热陷阳明,表邪未尽,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热泻热痢,功用:解表清里。方解:,甘草黄连黄芩葛根,君 臣 佐使,运用:,辨证要点: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本方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皆可应用。,随证加减: 腹痛,加芍药; 痢疾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 呕吐,加半夏; 夹食滞,加山楂。使用注意:虚寒下痢者,忌用。,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组成 芍药 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甘草炒 大黄 黄芩 官桂主治 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病机 湿热壅滞于肠,气血不和。治法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证分析:,湿热痢,湿热蓄积,气机阻滞腹痛、里急后重,脉弦数气血瘀滞,血肉腐败下痢脓血,赤白相兼 湿热佐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黄腻,气血失调湿热壅滞,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方解:,炙甘草肉桂槟榔木香 当归大黄黄连黄芩,君 臣 佐 使,芍药,君: 芍药重用安中止痛,敛阴养血 “止下痢腹痛后重”,治标。臣: 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治湿热成痢之本。 大黄泻热破瘀,下积通便 “通因通用”。 与芩、连相伍,清中有泻。,佐: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破结消积 “调气则后重自除”。 当归、肉桂温而行之 当归助芍药养血益阴,行血和血。 “行血则便脓自愈”。 肉桂配苦寒药防其伤中,又防其冰伏湿热之邪。配活血药助行血之力。反佐药佐使: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与芍药相伍,缓急止痛。,芍药汤,配伍特点:气血并治(调气行血),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清热燥湿与反佐药),重在“热者寒之”。,运 用,辨证要点:便脓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赤白相兼,苔腻微黄,脉弦数。,随证加减: 白多赤少:加厚朴、砂仁、车前、泽泻 赤多白少:去肉桂、当归, 加丹皮、地榆、白头翁 热盛津伤,去肉桂,加乌梅; 兼食积,苔腻脉滑,热重者,加焦山楂、银花。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汤,组成: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