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课:异常骨髓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检验系,一、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二、白血病三、多发性骨髓瘤,一、贫血,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贫血:成年男性 Hb120 g/L,女性 Hb110 g/L轻度:90 Hb 120g/L中度:60 Hb 90g/L重度:30 Hb 60g/L极度:Hb 30g/L,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RBC与Hb含量下降;这些都属于生理性贫血,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应治疗可获得改善。,病理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丢失增加,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2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3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常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4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5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6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平均红细胞体积。,1)再生障碍性贫血(AA): 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三系)细胞减少(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由其导致的贫血、出血、感染的综合征。,12,(二)发病机制:,种子(造血干细胞),土壤(造血微环境),虫子(免疫异常),近来认为,AA 的发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T细胞功能亢进,CTL 直接杀伤和淋巴因子介导的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导致骨髓造血衰竭。,AA 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为特征骨髓象:造血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比例增高,14,典型AA 骨髓象 三年后恢复,完全由 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肥大细胞、脂肪细胞组成 。,各系血细胞恢复造血,代偿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2)缺铁性贫血,17,定 义:IDA 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18,血片: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以小低贫为主,中心淡染色区扩大。,19,20,(2)骨 髓:增生性贫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幼和晚幼红比例增高,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即“核老浆幼”。粒系 、巨核系正常。 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缺乏。(骨髓小粒中无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30m。核染色质变密,呈点粒状或网状或为均匀的小块,副染色质明显。胞质可深灰蓝色、淡灰蓝色、带红色到完全红色。分裂象易见。,巨多叶核中性粒细胞,二、 白血病 Leukemia,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1.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急性白血病分为: 淋巴系 非淋巴系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AL),分类 急淋 L1 L2 L3 急非淋 M0: 微分化型 M1:未分化型 M2: 部分分化型 M3: 早幼粒 M4: 粒单 M5: 单核 M6: 红白 M7 :巨核,ALL,是由于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 特别是骨髓、脾脏和淋巴结) 异常增殖并浸润全身各组织脏器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ALL共3型,L1,胞体小,较一致;胞浆少;核形规则、核仁小而不清楚,少见或不见,以小细胞为主。,L2,胞体大,不均一;胞浆常较多;核形不规则,常呈凹陷、折叠,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L3,胞体大,均一;胞浆多,深蓝色,有较多空泡,呈蜂窝状;核形规则,核仁清楚,一个或多个。,ALL诊断,具有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象特征骨髓中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30%,伴有形态学异常可确诊为可进一步进行免疫学分型,ANLL的FAB分型,Mo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3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4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6 :急性红白血病M7 :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inimally differentiated acute myeloidleukemia),M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红系、巨核系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减低,M0,白血病细胞形态较小,亦可较大,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少,嗜碱性,无颗粒,亦可透明。无Auer小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acutemyeloblastic leukemia without maturation,AML-M1),M1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I型加型原始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罕见或不见少数病例可见Auer小体多数病例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淋巴细胞也减少,原始细胞I型及II型占非红系细胞(NEC)的90%及以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acute myeloblasticleukemia with maturation,M2a),M2a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M2a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占3089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M2a骨髓象: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表现为细胞大小异常,形态多变,胞体畸形有瘤状突起,核形畸变,如凹陷、折叠、扭曲、肾形、分叶等,也可表现为核发育迟缓,胞质出现少数嗜苯胺蓝颗粒细胞退行性变多见,胞核与胞质内可出现空泡变性,可有胞体模糊、结构紊乱、胞核固缩或胞膜消失,只留裸核,M2,大小异常,形态多变,核形畸变,胞质出现少数嗜苯胺蓝颗粒,胞核与胞质内可出现空泡变性,只留裸核,M2a诊断,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并伴有形态学异常;单核细胞20%,早幼粒以下阶段细胞10%,可诊断为M2a亚型亦可进一步以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acute myeloblasticleukemia with maturation,M2b),AML-M2b,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急粒亚型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特征呈亚急性的经过,大多数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以发热起病。出血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以皮肤瘀点及鼻出血为主,感染常见于皮肤疖肿,AML-M2b,骨髓中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与其他类型AML相比,髓外浸润发生率高,治疗反应较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t(8;21)/AML1-ETO,M2b血象,多数病例为全血细胞减少,易被误诊为A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均减低,常较其它类型白血病更为明显,Hb多为20g/L60g/L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而少数病例增高分类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亦可增多血小板明显减少,形态多异常,M2b骨髓象,多为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均减低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M2b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形态特点,胞核与胞质发育极不平衡,核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丰富,含多量细小粉红色中性颗粒,呈弥散分布,常见空泡和双层胞质,内胞质量多,呈粉红色, 外胞质量少, 呈浅蓝色, 且呈伪足状,Auer小体常见,M2b,胞核与胞质发育极不平衡,核染色质细致疏松,胞质丰富,含多量细小粉红色中性颗粒,呈弥散分布,常见空泡,M2b,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M2b诊断,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粒系明显增生,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但可30%,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 t(8; 21)(q22; q22)或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M2b的分子标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APL),APL(M3),占AL的69,多见于成人临床上除有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以皮肤粘膜最明显,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致死的原因之一M3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t(15;17)形成的PML / RAR融合基因是M3最特异的基因标志,M3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109/ 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显增高或减少,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可见少数原粒及其它阶段的粒细胞,Auer 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0)109/L,M3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个别病例增生低下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可见到一定数量的原粒和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粒细胞之比为3:1以上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M3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1530m,外形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胞核略小,常偏于一侧,有的可见到双核,核染色质疏松且有明显的核仁13个胞质丰富,染蓝色或灰色,含多量大小不等的嗜苯胺蓝颗粒,紫红色而密集,多分布于胞质的一端、核周围或遮盖胞核Auer小体,几条、十几条或几十条,可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称为“柴捆细胞”,M3,Auer小体,M3,粗颗粒型(M3a),胞质中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M3诊断,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早幼粒与原粒之比应在3:1以上。异常早幼粒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见束状的Auer小体,POX强阳性免疫标记具有髓系特征(MPO、CD13、CD33阳性)而HLA-DR阴性特异性基因标志为t(15;17)形成PML/RAR融合基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M4,是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系同时发生恶性增生的AL临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的特征,约占AML15%嗜酸粒细胞亚型M4Eo占M4 20M4Eo:平均发病年龄低,外周白细胞计数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除粒、单系增生外,伴有增多的异常嗜酸粒细胞,缓解率高,脑膜白血病发生率相对较高,inv/del (16),M4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可见粒及单核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和幼单核细胞有时可达3040,且有较活跃的吞噬现象,而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血小板呈重度减少,M4原粒单和幼粒单细胞,核染色质细网状,核圆,易见凹陷、扭曲、折叠及分叶,核仁较明显,胞质丰富,呈浅蓝色或蓝灰色,有的可见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部分可见特异性中性颗粒,成熟粒单细胞在形态上类似正常成熟单核细胞,但胞质内可见中性颗粒,M4,原粒单和幼粒单细胞:核染色质细网状,核圆,易见凹陷、扭曲、折叠,核仁较明显,胞质丰富,呈浅蓝色,有的可见大小不一的嗜苯胺蓝颗粒,M4诊断,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的异常增生 M4a:以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原幼单核细胞超过20 M4b:以原、幼及单核细胞增生为主,而原粒和早幼粒细胞超过20,M4诊断,M4c:具有粒、单二系标记原始细胞30 M4Eo:除上述特征外,异常嗜酸粒细胞大于5%,异常嗜酸细胞其核多为圆形和单核样,不分叶,胞质嗜酸性颗粒大而圆,常伴粗大而多的嗜碱性颗粒染色体inv(16)导致CBF-MYH11,为M4E0特异标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leukemia,AMOL),M5,约占AML的10%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临床上除有一般急性白血病的症状外,浸润症状较为明显,其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损害器官浸润易发生DIC特异性染色体异常:t / del(11)(q23)致MLL基因重排,M5血象,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以出现原单和幼单核细胞增多,可占细胞总数的3045血小板重度减少,M5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原单加幼单细胞30M5a以原单细胞为主,可大于80,幼单细胞较少M5b中原单、幼单及单核细胞均可见到,原单细胞小于80有时可见到Auer小体,M5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原单及幼单细胞体积较大, 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一侧,呈马蹄形、“S”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疏松,排列似蜂窝状,着色较淡胞质量相对较多,常出现内外双层胞质,有明显伪足突出,边缘清晰,颗粒的粗细和数量不一,外层胞质呈淡蓝色,常透明,无颗粒或颗粒甚少,内层胞质呈灰蓝色并略带紫色, 不透明, 似有毛玻璃样感胞质内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M5,体积较大, 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一侧,呈马蹄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质量相对较多,M5,M5a,M5b,M5诊断,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明显的浸润症状骨髓中原单核、幼单核细胞异常增生 原单核细胞80%可诊断为M5a 原单核细胞80%,原单核+幼单核细胞30%可诊断为M5b白血病细胞-丁酸萘酚酯酶阳性而确诊为M5,红白血病(M6),红白血病,典型可依次经过三个连续阶段:红血病期:红细胞系异常增生,骨髓中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红白血病期:红细胞系和白细胞系同时异常增生白血病期:红白血病转变为急粒,极少数转变为急单或急粒-单,M6,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儿童罕见,约占AML5%临床特征与其它型AL相似,发病较急,病程短促,贫血常为首发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其次为发热及出血,但出血程度较轻,多为鼻、牙龈出血,内脏出血少见;脾肿大较常见,胸骨可有压痛,M6血象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可见各阶段幼红细胞,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白细胞数低于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白细胞数可增多血小板常减低,M6骨髓象红血病期,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有核细胞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大于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 常有中幼红细胞阶段缺如的“红血病裂孔” 或中幼红细胞阶段减少的“红血病亚裂孔”,且常有形态学异常,如类巨幼样变、核碎裂、多核及巨型核等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M6血象红白血病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大多由中度到重度减少。血片中可见到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多,且形态异常白细胞数一般偏低,少数正常或升高,可见到原粒及早幼粒细胞,随着病程的发展,幼稚粒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病例后期发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随之而改变,此时幼红细胞逐渐减少血小板减少明显,可见畸形血小板,M6骨髓象红白血病期,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原红、早幼红细胞次之,但有的原红、早幼红细胞多于中幼红、晚幼红细胞白细胞系统明显增生, 原粒(或原单核十幼单核)细胞占优势, 大于30,部分原始和幼稚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巨核细胞显著减少,M6,幼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是类巨幼样改变(胞体巨大,核染色质细致、胞质丰富、常有突起)和,副幼红细胞改变(核形不规整、核凹陷、扭曲、双核、多核、核碎裂和巨型核等)明显,M6诊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其中红细胞系50%,常有形态学的异常,红系PAS阳性;原粒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30%,或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骨髓中原粒( 或原幼单核) 细胞20%部分病例红系30%50%,而异常幼红细胞( 巨幼样变, 双核、多核、核碎裂)10%也可诊断血型糖蛋白A表达有助于诊断,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KL),M7,少见类型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临床表现与其它类型AL相似,常以贫血和发热起病,多数肝、脾及淋巴结不肿大,M7血象,常见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少数病例正常在血片中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易见到畸形和巨形血小板,亦可见到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一般减低,M7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大于30,可见到巨型原始巨核细胞及小巨核细胞,M7,小巨核细胞体积小,多数直径约10m,少数达20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整齐,呈云雾状或毛刺状,胞质蓝色不透明,着色不均,周围可有伪足样突起,核染色质较粗,慢性白血病 概述,系骨髓中某系细胞呈慢性弥漫性恶性增生,并浸润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分为慢粒、慢淋、慢单,定义(chronic leukemia,C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期,慢性期 (CP-CML)加速期 (AP-CML)急变期 (BC-CML),,实验室,血象: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特点。血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改变骨髓:骨髓象五花八门,嗜酸及嗜碱细胞增多,Ph染色体以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血液生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涂片,,多见于成年人,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全身症状:低热、乏力、多汗、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脾脏肿大,常为巨脾。肝脏中度 肿大,一般淋巴结不肿大,其它:胸骨压痛,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为3年,慢性白血病 慢粒( chronic mylocytic leukemia,CML),临床表现,按自然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检验血象,CML血象NAP染色,CML血象,慢性白血病 慢粒,WBC:显著增高,有大量未成熟粒细胞出现,主要为中晚幼粒,形态大致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 增生为主(中晚幼粒细胞为主),,检验骨髓象,慢性白血病 慢粒,增生极度活跃,检验骨髓象,慢性白血病 慢粒,检验慢粒急变,CML急变血象,慢性白血病 慢粒,检验慢粒急变,CML急变骨髓象,慢性白血病 慢粒,CML急变骨髓象,检验慢粒急变,慢性白血病 慢粒,是淋巴细胞系中某些免疫功能不全的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概述,多见于老人。病程较缓和,生存期平均4-6年,慢性白血病 慢淋,临床表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轻度肿大,易感染:免疫球蛋白减少所致,其它症状:低热、乏力、疲倦、 纳差、消瘦、盗汗等,慢性白血病 慢淋,WBC:增高,常为(10-200)109/L, 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 的原幼淋,RBC和PLT:早期正常,后期减少。 10-20患者可并发自免溶贫,检验血象,慢性白血病 慢淋,检验血象,慢性白血病 慢淋,检验血象,慢性白血病 慢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检验骨髓象,淋巴细胞40,多为成熟淋巴 细胞,原淋5,红系和粒系相对减低,晚期巨核 细胞减少,慢性白血病 慢淋,检验骨髓象,慢性白血病 慢淋,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为主,特殊类型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血象,特殊类型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骨髓象,血象,成人T细胞白血病,特殊类型白血病,血片,痰液,皮肤,胸腔渗出物,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造血异常、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及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临床变化。,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病主要特征:1、骨髓中出现恶变的浆细胞2、血和尿中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广泛的骨质疏松或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1、血象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果有出血倾向,慢性出血,可以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稍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为4050。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少量瘤细胞(原幼浆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诊断标准:1、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尿中出现大量单一轻链。2、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多(15%)并有幼稚浆细胞出现。3、广泛性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 上述三条中两条符合,即可诊断。,MM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双核型( ),瘤细胞胞质中含大量空泡。,MM骨髓象:可见三核型骨髓瘤细胞,胞体大,胞质中含有大量空泡,MM骨髓象:瘤细胞呈各种形态,可见原始型( ),MM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形态各异,可见多核型,MM骨髓象:可见多核骨髓瘤细胞,MM骨髓象:可见多核骨髓瘤细胞,MM骨髓象:可见火焰状骨髓瘤细胞,MM骨髓象:可见火焰状骨髓瘤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1.瑞氏(Wright)染色法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组成有复合染料。(2)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蒸汽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蒲瓜营养知识培训课件
- 蒲城会计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选择题(魏晋-唐宋元明清)原卷版
- 2025年展望:我对长期服务合同的新见解
- 向量加法运算题目及答案
- 乡土中国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矿压观测工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沧州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跨国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科研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兽药销售业务培训教材
-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件
- 2025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并购整合方案模板(3篇)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共七章节)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