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理论考核总结.doc_第1页
护士理论考核总结.doc_第2页
护士理论考核总结.doc_第3页
护士理论考核总结.doc_第4页
护士理论考核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士理论考核总结第一篇:2014年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总结及分析 2014年度护理理论考核情况汇总及分析 2014年护理部按照工作计划,对全院各级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考核,第一季度103名护师参考,合格93人,合格率90.3%;第二季度全院289名各级职称护理人员参考,合格240人,合格率83%;第三季度共242名护师及以下职称护理人员参考,合格211人,合格率87.2%;第四季度全院284名各级职称护理人员参考,合格262人,合格率92.3%。其中,妇科、儿科二、急诊科总平均分居全院前3名,李婷婷、孟义、张晓燕、李瑞雪(妇科)、杨春静个人平均分居全院前5名。具体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除病假、产假等特殊原因外,所有符合条件人员按要求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职称相比较,考试合格率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二、原因分析: 1、部分低年资护士基础较差,为考试而考试,不理解制度的意义与内容,不知道护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是提高护理水平的基础。考试题目稍一变动不知如何作答。 2、工作中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导致记忆不牢固。部分人员考试态度不端正,存在侥幸心理,抱着来抄的态度参加考试。 3、科室重视程度不足。考前护理部已将考试大纲下发至科室,但部分护士个人未予重视,护士长组织学习、监督考核不力,出现个别科室整体考核成绩不理想,而有的科室考核成绩较好。 4、护理人力不足,科内护理任务繁重,加班较多,主要靠护士下班后自学,加上家庭支持不力,学习时间不能保证。 三、整改措施: 1、护士长积极组织培训与考核,重视培训后效果,达到人人掌握。对连续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营造比学习、比技术的良好氛围。 2、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对护士的随机考核,尽量理论与实践结合。除完成技术性操作外,注重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在做每一项操作时多想想为什么要做,怎样做的更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质。 3、充分发挥护理骨干的作用。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培训管理,并起到榜样作用。 4、考试成绩存档,记入个人技术档案。请假及不合格人员补考,再次补考不合格者每人次罚款50元。对考核成绩优秀的科室(总平均分前3名)及个人(总平均分前5名)分别给予奖励50元。 护理部 2015.1.19第二篇:护理理论考试总结 无菌操作: 一、概念: 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 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灭菌处理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 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清扫工作,减少走动。 治疗室、处置室、病室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 操作区域要清洁、宽敞、干燥。 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 操作前必须:洗手, 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必要时戴手套。 3、无菌物品的保管 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无菌物品应置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护士理论考核总结 无菌物品一旦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 无菌物品必须注明名称、灭菌日期。 效期为1周。过期或受潮的无菌物品应重新灭菌。 4、正确实施无菌技术操作 身体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 手臂、无菌物品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 未经消毒的用物、手、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不可跨越无菌区。 污染或疑有污染的物品不可使用。 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使用注意事项: 取放持物钳“五不”: 不得从孔中取放 不得碰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 手持钳时钳端向下,不得倒转 手不得触及钳(镊)的浸泡部分 放回容器后不得闭合钳轴 夹取无菌物品“五不”: 不可夹取非无菌物品 不可夹取无菌油纱布 不得用于皮肤消毒及换药 不得到远处取物 污染后不得放回 2、无菌容器使用法 容器应有标记。 打开容器(开盖)盖不可在容器上方翻转,手臂不可跨越; 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用钳、镊取物时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3、无菌包使用法 无菌包打开后,包内剩余的物品应在24小时内使用。 如果包内物品有污染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4、无菌盘的准备 手不可触及内面; 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 无菌盘不可打湿; 4小时内使用,有效。 5、取用无菌溶液法 检查溶液内容: 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 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有裂纹 溶液质量:(变色、澄清度等)。 取用无菌溶液注意: 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盖内面; 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中; 打开后保存24小时。 6、戴无菌手套法 戴时或脱时动作要轻。 戴手套时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 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 如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一、注 射 原 则 1、三查七对 2、消毒注射部位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4、进针前排气 5、进针后检查有无回血 6、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和角度。 7、运用无痛技术 8、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应妥善处理 二、三查七对的内容 1、三查:操作前、中、后查。 2、七对:指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三、运用无痛技术 1、解析操作,安抚病人 2、通过对话分散病人注意力 3、帮助病人取合适体位 4、绷紧皮肤护士理论考核总结 5、两快一慢,进针快,推针稍慢,拔针快 6、注射多种药物时,先注射无刺激药物,后注射刺激药物 四、针尖、针梗、乳头、活塞体要保持无菌 注射部位: 一、 1、IM的四个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小肌、三角肌、臀外侧肌 2、IM中臀大肌注射的划分方法: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侧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 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3、IM中臀中小肌注射的划分方法:(可直接说名字,然后比划就行了) 构角法:以食指尖、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髂嵴、食指、中护士理论考核总结 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三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二、 ID注射的目的: 1、 药物过敏实验 2、 预防接种 3、 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三、H的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避开肚脐)、后背(肩胛和腰部)、大腿前外 侧 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通过输液装置,直接滴入静脉内的治疗方法。 二、输液的目的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维持血压 改善微循环 3、输入药物 治疗疾病 4、补充营养 供给能量 三、常用溶液 1、晶体液: 特点: 分子量小、易透过半透膜,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 对维持细胞内外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作用。 种类 名 称 葡萄糖溶液 510%GS 等渗电解质 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5%葡萄糖盐水 碱性溶液 4%NaHCO3、11.2%乳酸钠 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GS(高渗液) 2、胶体液 特点: 分子量大、不易透过半透膜,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能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3、静脉高营养液 四、尿量增至40ml/h时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 不浓、不快、不多、不早。 五、头皮静脉输液法 优势: 浅表易见、易于固定、 便于保暖、方便哺乳、 不限制肢体活动 六、注意事项: 1、做到三严: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器使用时限:24h;液体现用现配 严格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药液质量检查 严防输进气体 2、做到四注意一掌握:注意输液速度:成人:4060滴min 小儿:20 40滴 min 注意保护血管 : 由远到近、刺激药穿刺确认后加药 注意配伍禁忌 注意巡视观察 局部、全身 掌握留置针时间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滴液不畅 针头滑出血管外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针头阻塞 静脉痉挛 压力过低护士理论考核总结 导管扭曲 2、滴管内液面过低 3、滴管内液面过高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八、输液反应与处理 1、发 热 反 应: 处 理 减慢或停止输液 对症处理: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类药 严密观察病情作好安慰解释工作 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处 理 立即停止输液 体位:端坐位,两腿下垂 给高流量氧气吸入 ,68L/min;20%30% 酒精湿化给氧 给予强心、镇静、平喘、扩血管、 利尿等药物 必要时做四肢轮扎 安慰病人,解除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