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情况分析.doc_第1页
答题情况分析.doc_第2页
答题情况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二次统考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总结12(1)(襄阳24中)1、最突出问题,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不能准确翻译出莫字没有人、没有谁的意义,而将其译作没有、不。还有部分同学将其译作没有不救援他的,完全不顾上下文的意思,与文本思想内容背道而驰。2、本句包含两处宾语前置,学生基本上能准确调整前一处句式,把莫之救译作:援救他。而后半句莫之哀,大部分将其译作:为他感到悲哀。12(2)(田家炳中学)1、出现比较多的是“绌”字不翻译,或者错译为“隐藏”、“停止”等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2、因为“是”没有翻译而失去判断句式得分,例如:直接翻译为“是助长我的过错并阻止我的善良”。3、将“长”错误翻译成“延长”、“年长”等,甚至也出现不翻“长了我的过错”等现象。12(3)(襄阳36中)1、省略句得分较好。2、大多数考生在状语后置这一得分点上丢分,绝大部分考生把“于其臣”中的于直接忽略没有翻译,从而丢分。3、有些考生出现将“人主翻译成主人等低级错误。、可与为善与可与为非结构相同的句式,学生却翻译成:可以跟大臣交好,而不会跟他一起做坏事。14(1)(襄阳一中)1、不分条作答,答案思路不够清晰。2、把意境和风格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原本用来形容意境的词语却放在风格上使用。3、堆砌术语,有的甚至同时出现了两个相反的术语。4、结合诗歌语句分析不到位,只是列举诗句或意象,没有分析的语言。5、对诗歌的意境和风格完全理解错误。14(2)(襄阳四中)阅卷时主要抓住“嗟”字所体现出词人个人身世之感,生不逢时,晚年生活的孤苦无依。“谩”字主要体现出词人空有才华,难觅知音的哀怨惆怅。17题(襄阳三中)四个要点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哺育子女。四点每点一分,均分2.9O分,大部分学生后两点只能答一点,少数学生,不知道标序号,不能从文中抓取关键词,概括能力差18题(襄州一中)问“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本题的参考答案第二点,谈到“形散神不散”,我们商量后认为这一点答案不科学,并和其他教师交换了意见,认为这一点与内容关系不大,老师都不会想到,这不为难学生吗?所以,我们决定,只看第一点内容。学生能答出孔子对子贡教育的话,是对前文母亲的一生的诠释、补充,并且语言组织好的,我们会给4分。总之, 内容的关键是母亲的勤劳、辛劳必须与孔子的话联系起来,否则就没有按题意回答。 学生答题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把握题意,语言组织也专业;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只回答母亲的勤劳等品质,根本不提子贡和孔子;还有的虽然提到,却说成“孔子对子贡的话”与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错了,就算衬托(对比),那也是子贡的话啊! 综上所述,我们在后期要多指导学生规范作答。19题(襄阳五中)1、肯定快快乐乐地踱步,否定充满忧虑的攀登2、谈感激母爱,感恩3、谈有没有必要求答案4、两种方式兼重5、侧重谈乐观生活6、联系现实时,引用古人古事7、联系实际不具体8、书写 导致大体不理想的原因,还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比较委婉含蓄富含哲理的散文的能力不够。归根结底,是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这不是纯粹靠训练技巧能解决的。20题(致远中学)1、基本上都答不出“民主平等”“人文主义思想”这一点。2、答案之间重复或包涵。如把均为命运的“所爱的女人都先他而死”和“人生都经历了波折”分为两点回答。3、只写其中一个人的特点,非共同特点。如“延宕”“多情”。4、无意义共同点。如都是“地球人”“古人”“ 男人”等。5、不审题,如写成外貌特点:英俊潇洒。备考建议:熟悉课文中及名著中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方可灵活运用。21题(襄州二中) 本题考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考,比较接地气,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平均得分在3.43.7。极少数学生答题没有审题,选了题目中列举新词以外的词汇;对于“光盘”“女汉子”这两个词,学生们把握得比较准确,基本没有丢分现象;“土豪”这个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认为“土豪”是极其可耻的,也有认为“土豪”是大家追求的目标,激励标榜豪放消费。这类答案,我们都给予否定。22题(东风中学)1、踩到两个关键词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能踩到一个关键词且表述得当,得3分。2、有的学生能看懂材料,但没有扣关键词,能抓“教改”类相近的词表述,可得2分。3、有的学生抓不住主要信息,陈述对象是“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等23、作文(襄阳四中)学生答题情况:学生这道题普遍答的还可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没有分条;二没有知人论世,就诗论诗,答成词人渴望报国杀敌,或报国无门的愤懑等。审题立意:从两则材料可看出,作文的写作应围绕“传统文化”这个核心,思考该如何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从微观的角度可以写自己在某种传统文化或是某部经典作品的濡染下有怎样的感触和收获,或是对此的思考;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论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或是从先贤的经典作品中汲取了哪些智,以及怎样做好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等。好的方面:多数学生能紧扣材料,围绕“传统文化”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看待问题比较客观,并且能够贴近现实,结合现存的一些文化现象来展开论证。主要的问题:1、 在立意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抓关键词不到位。不能准确领会材料意图,仅仅看到朴槿惠和梅德杰韦夫引用了中国传统经典的句子,就泛谈“引用的妙处”,或是脱离“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谈论“要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此类作文审题严重失误,得分在35分左右。 立意角度不准确。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扩大为所有的经典名著,论点为“读书的妙用”“在经典中的收获”等。还有一些同学不能从正面看待问题,把论点定为“该如何学习外来文化”。此类作文得分在40分左右。2、 论证上的不足 泛泛堆砌事例,罗列现象。事例与事例、现象与现象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体现不了自己的思考。 论证不能紧扣中心。如举出小悦悦事件、蒙牛欺诈消费者、老人摔倒扶不扶等论据,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缺失“中没有很好的过渡。 现实针对性不强。把文化传承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只满足于简单的论证,不能真正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对个人、社会乃至民族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