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doc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doc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doc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doc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 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B . 一张A4打印纸的质量约为0.2kC . PM2.5表示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细颗粒物D . 根据交通部门规定,一般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2. (2分)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B . 上升的电梯C . 商场内的收银员D . 货架上的商品3. (2分)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它发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 . 它发出的声音是由它的振动产生的C . 它发声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D .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4. (2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升华B . 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汽化C .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D . 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凝华5. (2分)如图是常见的视力缺陷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图表示的是近视眼,乙图表示是远视眼B . 甲图表示的是远视眼,乙图表示是近视眼C . 甲、乙两图都表示的是近视眼D . 甲、乙两图都表示的是远视眼6. (2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 .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 细雨过后,山涧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7. (2分)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 向右盘中加砝码B . 在右盘中减砝码C . 向右移动游码D .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8. (2分)某均匀物质的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现在将它截去一半,那么对于余下的一半来说,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体积为B . 密度为C . 质量为D . 密度为9. (2分)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们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绿、蓝三色光C . 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D .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形状各异的光斑10. (2分)凸透镜焦距为13cm,若物体距它的距离为21cm,则所成的像是( )A . 正立、放大的虚像B . 倒立、缩小的实C . 倒立、等大的实像D . 倒立、放大的实像11.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 冬天口中哈出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 .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12. (2分)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 放大的字B . 小孔成像C . 手影D . 倒影13. (2分)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min内、第2min内、第3min内的路程都是300m,在这3min内做的是( )A . 匀速直线运动B . 变速直线运动C . 变速运动D . 无法确定14. (2分)如图是冰的熔化曲线,下面有关该图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B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 BC段呈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 CD段呈液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15. (2分)修建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边长3m的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随着h的增大,钢绳拉力F、物体所受浮力F浮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正方体的质量是2.7104kgB . 该正方体的密度是2103kg/m3C . 图线反映了浮力随时间变化情况D . 由图可知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二、 填空题 (共9题;共24分)16. (3分)毕节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是一段长约6公里的地下河,因头上开有九个“天窗”(洞口)得名“九洞天”,如图所示。划船游览沿途风光时发现头上“天窗”会向后退是以_为参照物;游经最具代表性的五、六、七洞天时,万千岩燕穿插翩飞其间,“喃呢”之声不绝于耳,能分辨不同岩燕的“喃呢”之声是依据声音的_;若游船的平均速度为3.6kmh则游完全程约需_h.(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7. (2分)(1)“天上的云从东边飘向西边”这句话中“云的飘动”是以_为参照物;(2)“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的18. (4分)小丽在廋西湖边游玩时看到湖畔垂柳成荫,她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由于光_形成的_(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_(变大/变小/不变);以小鸟为参照物,水面是_(运动/静止)的。 19. (2分)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一般为25cm,若小明的明视距离明显小于25cm,那么小明是_眼(填“近视”或“远视”),应配带_透镜娇正20. (2分)寒冬的清晨,在北方室内经常看到窗户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而在南方室内窗户的玻璃上有小水珠。前者是水蒸气_而成,后者是水蒸气_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21. (4分)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现象,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实验中,位于光屏_处以外(选填“a”或“b”)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光屏上呈现的红、绿、_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 22. (2分)南湖清淤后湖水清澈可鉴,微风吹过,南湖桥在水中的倒影“碎了”,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人们在湖边拍照时,如果想拍花的特写,此时应将相机的镜头_花(选填“远离”或“靠近”)进行拍摄。23. (3分)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铜铁铝),则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球是_。调好的天平两盘上各放一铝块和铁块,天平恰能保持平衡,则铝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m铝m铁=_,体积之比V铝V铁_。(铝2.7103kg /m3 , 铁7.8103 kg /m3) 24. (2分)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如图秤砣的质量m0为1kg,已知秤杆上0.5kg和2.5kg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则秤钩连接点A与提纽O点的距离是_cm小红又利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想测出某金属块的密度,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kg/m3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 g=10N/kg) 三、 计算题 (共2题;共25分)25. (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6. (15分)冬季里,王瑞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她买来1kg鲜豆腐,体积为800cm3 , 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5%,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多的孔洞,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俗称冻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达到增加口感的目的,(冰0.9103kg/m3)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多少g/cm3? (2)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多少cm3? (3)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密度为多少g/cm3? 四、 简答题 (共2题;共10分)27. (5分)母亲节,小雨和妈妈去看望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疾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28. (5分)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五、 实验题 (共7题;共32分)29. (5分)如图1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测量结果是_.小琳利用图2的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线圈的圈数是_,线圈的长度是_,细铜丝的直径是_.30. (5分)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画出大致的折射光线 31. (5分)在图中画出图中光线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32. (5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 (1)小龙和小柳用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 (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_处(选填“起点”或“40m”) (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s (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_m/s 33. (5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_,在图3中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分析图4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34. (4分)明用爷爷的老花眼镜做了如下实验:(1)将老花眼镜正对太阳,在眼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测得白纸到眼镜的距离为25cm,将白纸逐渐远离眼镜一段距离后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老花眼镜的焦距f_25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该老花眼镜前25cm处,在老花眼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像; (3)在室内,小明将老花眼镜对着稍远处的窗户,在眼镜后面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窗户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5. (3分)小军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色拉油的密度,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移动游码至零刻度处时,指针的偏转方向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2)天平平衡后,他开始测量,进行了以下操作步骤:A将烧杯中的色拉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出的这部分油的体积;B将待测色拉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请你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填字母代号)(3)小军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56.8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乙、丙所示,则该色拉油的密度是_kg/cm3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