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近代社会动荡多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下列现象属于近代人们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有( )穿西装 剪辫子 吃面包 住洋房A. B. C. D. 2. 在近代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中,相沿成习、变化相当迟缓的是 ( )服饰 发式 妇女缠足 日常食品 婚姻礼俗 丧葬礼俗 相见礼仪A. B. C. D. 3.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影响 B. 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 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D. 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4. 在民国时期,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 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C. 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 中西餐并行于世5.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 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 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 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6. 中国社会“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反映了近代中国( )A. 近代化水平差别大 B. 注重环保 C. 注重保存传统文化 D. 注意保护文物7.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B. 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C. 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政府鼓励职工加班D. 逛商场、看表演、买时装已成为一种休闲方式8. 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詹天佑 B. 李善兰 C. 冯如 D. 茅以升9.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B.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C. 当时的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都是为了军事目的 D.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10. 下列行动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 ( )A. 菜篮子工程 B. 安居工程 C. 制定婚姻法 D. 国庆外出旅游11. 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并称为四大媒介。下列有关广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 B. 按传输方式,广播可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C.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D. 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无人收听广播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报刊业走向繁荣的新表现不包括( )A. 党报党刊开始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B. 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报纸总量增加 C. 各报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D. 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13. 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是指( )A. 运输货物开始商品化 B. 运输动力发生变化C. 出现了专门运输的商人 D. 南北方运输工具趋于相同14. 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是( )A. 语言的产生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报刊的诞生 D. 互联网的开通15. 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加快了生活节奏,对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A. B. C. D. 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新交因狐裘、旧友以鹑结丽疏,视同路人。遂令舆台隶卒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而自惭形秽”。同时,社交应酬也带有明确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为主。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材料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一向被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平等而斗争。(1)概括出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 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7 2133 014 5189 021 717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初,小屏幕的黑白电视机是许多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录音机41.669.7572.8357.6347.93影碟机-16.0237.53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0.52彩电17.2159.0489.79105.43116.56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媒介的地位?(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电视?(3)材料三表格反应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18. 问答题:背景资料:铁路在近代中国命运多舛,经过漫长的岁月,火车这个带动现代工业文明的功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与这里的老百姓经历艰难的磨合后,终于血肉相连,融为了一体,并作为我们工业的发端,开始造福于这个民族。请问:铁路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参考答案1. D2. C3. D4. B5. C6. A7. C8. C9. C10. D11. D12. A13. B14. C15. D16.(1)出现西化、商业化和平等化的特征。(2)外国的入侵,西方商品的涌入,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以及妇女为争取女权进行的斗争等。17.(1)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体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了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2)由黑白电视是普通家庭最高档的消费品变为彩电的普及甚至一家多台。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人们之所以如此青睐电视,是因为: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各电视台在节目中推陈出新,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 一些新闻类报道节目、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广受人们欢迎。(3)材料三中的表格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影碟机、电视机的逐渐增多,录音机这种传统家用电器的比重有所下降;影碟机从无到有,逐渐推广;电冰箱、洗衣机、彩电比重迅速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