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边界望乡课堂实录授课时间:2014年9月25日 授课地点:宁海中学高一(7)班师:同学们,你们好!初次来到宁海中学,发现这里有假山、竹林、游廊,仿佛让人瞥见了苏州园林的一隅。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风景在远方。但是阅读文学作品恰恰相反,我希望同学们能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让它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师:看到PPT上的大标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洛夫边界望乡,同学们一定很疑惑。我们先来听一个美丽的故事:诗经郑风子衿中有个女子等候她的情人,久等不来,急得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时光漫长得如同三月之久。(师朗诵诗经相关内容并用散文化的语言解释,同时在PPT上标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四句话。)诗经中的四句话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或从主题或从方法上解读洛夫作品的钥匙。一、走近诗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师:让我们走近诗歌,让它如“青青子衿”,绊住我们的“悠悠之心”。我们先齐声朗诵“后记”,(生齐读),请生1朗诵全诗(指正“咯血”、“贲张”读音)。再请大家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特征,并说说理由。生2:她的朗诵很有感情,把作者起伏的情感读了出来。师:既然你体会到了作者起伏的情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生2:乡愁的“愁”,作者30年没有回到大陆,如今身在香港,远眺大陆,万千愁绪涌上心头。生3:我也认为是“愁”,海峡的阻隔,大陆仿佛近在咫尺,仿若又远在天边,30年的积蓄的情感在眺望的瞬间喷薄而出,愁意难阻。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除了“愁”,还能用什么字概括?生4:冷雾的“冷”,作者想要回到大陆,踏上祖国的土地,但现实的境遇让他深感内心的冷意。生5:我认为是内伤的“伤”,乡愁已经积聚成内心的伤痛,永远无法愈合。二、走进诗歌: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师:无论是愁、冷、寒、伤还是病,是我们从整体上感知这首诗的温度,但对诗的体认必须深入诗的肌理,而最朴素的方法便是透视诗歌的语言及相关内容,纵使解读过程充满困难,也该学学那位“挑兮达兮”的执着女子,在语言上驻留、守望。师:(PPT)“对于一个现代诗人,语言不仅是传达感情与观念的通用媒介,而是一个舞者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如果观照洛夫,这是说他的文字是立体的,会翩然起舞;另有人说,“一个平庸诗人和伟大诗人的不同之处:前者只能唤起我们对许多事物既有的感觉,后者则能使我们如梦初醒的发现从未经验的感觉。”如果观照洛夫,这是说他的文字跳出了寻常人写乡愁的范畴,另辟蹊径,语言是奇崛的,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诗中让你感到语言奇崛、陌生感强的地方在哪?(生思考片刻)生6:“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里“内伤”是医学术语,却与一座飞来的远山组合,给人一种搭配上的陌生感,写出了“近乡情怯”的心理。生7:“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如风中的散发”,这里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扩大”,写出了乡愁之深之广。“散发”写出了乡愁的纷乱,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并且乡愁细如发丝,写出了乡愁的细腻、深沉。师:老师只想到了此处乡愁的视觉感,没有想到它的细腻,感谢你的分析。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让我们感觉文字的奇绝和陌生化之处?生8:这一部分文字还有一处很奇怪,先写“我们到了落马洲”,又言“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按照常理,1979年应该不会用马代步,“落马”和“勒马”是一种虚写。师:的确,以“落马”起笔,以“勒马”抒情,潜意识深处蕴含当年仓皇“落马”去国的伤痛,而如今已积淀成痛定思痛的“勒马”回望了。诗思的跳跃,跨时空而来。我们一起把第一、二段朗诵一遍。(读略)生9:我认为“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有很有意味。杜鹃鸟是蜀帝杜宇国破家亡后的化身,夜夜啼血,鲜血滴到花朵上,将之染成了红色,化为杜鹃花。作者先是觉得自己像“凋残的杜鹃花”,随即又变成了蹲着咯血的杜鹃鸟,诗意也有跳跃性。师:杜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原型意象,“禁止越界的告示牌”是现代话语标志,那只从古典飞越时间的跨度至现代的杜鹃鸟,是一种诗意陌生化的体现。生10:老师,我这里有个问题,后面写到的“白鹭”为什么会“猛然折了回来”?师:谁能解答这位同学的疑惑?生11:古诗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只从古典诗词中飞来的白鹭承载了作者的思乡之心,却因那道“禁止越界”而中途折返,可见那道鸿沟之难以逾越。师:是啊,无论是静态的“凋残的杜鹃”花,有着微小动作的蹲着咯血的杜鹃鸟,还是有着巨大动作的飞越的白鹭,均是无望飞越,这实在是写出了诗人想要亲吻故国土地而不得的黯然神伤之情以及不能回归故土的哀怨悲苦之意。我们一起将这种悲苦之意读一读。(读略)生12:老师,虽然我大致明白诗文的思乡之情,但是我还是不明白作者为什么通过“以火发音”的鹧鸪、“冒烟的啼声”来描述?师:“鹧鸪”也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例如有感于吴越之争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大家再结合这个意象思考。生13:前文老师说了因为飞越的无望,到这里只能用古典的“鹧鸪”意象代表诗人内心火一般声嘶力竭的呐喊,他的灵魂被内心的呼唤震颤地通体振奋,声音甚至可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这应该也是一种陌生化的表达。并且“以火发音”是听觉,“冒烟”是视觉,“春寒”是触觉,诗人打通了听觉、视觉、触觉,用通感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内心炽热情感。师:这种炽热情感也通过“热寒热冷”的矛盾语加以表达,我们先将第4部分(“而这时”至“冷,还是/不冷”)读一读。生14:这一处我的体会是,诗人激动地“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之时,而同行的余光中兄却问我“冷不冷”的问题,这里感受上的隔膜产生了一种情绪上的落差感,让人倍感失意、失望、失落。师:的确,这种落差给人很强的震撼。我的另一种理解是,余光中先生也是一位乡愁诗人,他绝不可能不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只是余光中的关切在此时此刻成了扰乱心绪的美丽的错误,这或许只是一种情绪的错位,没有谁是错误的,只是不合适。而诗人抓住了这种“错位”感,使诗意的表达更震撼。生15:我发现“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这一处很特别。雨水滋润下的大地呈现莽莽苍苍的绿色,是一种生机的体现,作者用了“译”这个词连接,是一种陌生化的体现。生16:我同意这是一种陌生化的体现,但是我不同意这是描写“生机勃勃”的场面。“雨水”仿若一把相思之泪,总是把人心弄得潮潮润润,当浸润了乡愁的大地铺开青色的外衣,那青青春草不正是“渐远渐无穷”的离愁吗?那漫无边际的绿色不正是乡愁之浓、之深、之广远的象征吗?师:说得真好!大家发现这一部分出现的几个节气吗?生(齐):惊蛰、春分、清明。师:最重要的是哪个节气?生(齐):清明。师:为何不是春节?中秋节?而一定是清明?生17:清明时节,回家祭祖,它是乡愁最好的承载方式。师:在这个由中国传统节气意象构成的古典版图里,洛夫想到了自己的母亲。30年前最后一次见母亲,重新相见,已是面对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了。生(齐):(轻微的叹息声)生18:我似乎读懂了下面一句话的意味,“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虽然是广东话,而非衡阳话,但却给了诗人莫大的宽慰,毕竟聊胜于无,但这“居然”二字的背后却也蕴含了多少无奈何和苦涩。生19:所以作者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这一处陌生化表达写出了本来可及,而终不可及的落差。内心的渴望与“一掌冷雾”之客观现实冷热交织的矛盾语,使诗意有了更大的张力,可望不可即的痛苦给人恒久的震感!师:说得好!我们主要从陌生化的表达效果来看这首诗的奇崛处,并涉及到传统意象、修辞手法。当然,还可以从诗歌的节凑和结构来体会。生20:这首诗不像以前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结构那么工整,但是洛夫诗的不工整,恰能有效地表达诗人跳跃的、波动的、起伏的情绪。师:从诗歌的节奏看,开篇“说着说着”,看似悠闲漫不经心,但诗人笔锋突转,手掌生汗,继而变为“撞成严重的内伤”,“伤”成了“病”,“病”又成了凋残的杜鹃花,花又变成了鸟,“咯血”已不简单,还要用“这回的白鹭”、“鹧鸪”,最后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感觉瞬息万变,时间短,情绪波动大,诗人任自己的感性之舞越舞越快,直至筋疲力尽,节凑激烈,堪为奇崛。师:读洛夫的边界望乡,我们不知道诗人后面会写什么,其乡愁之大,乡愁之乱,之痛苦异常,之偿还不得,诗人用其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人们称其为“诗魔”。三、走出诗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师:洛夫说:“乡愁是一种治不好的病。”另一个对乡愁有着深刻体认的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台湾诗歌是由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加上纵横交错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构成的三度空间吧。”(PPT)同学们,这首边界望乡的背后是如何体现这“三度空间”的呢?(生陷入思索)师:对于多年离散的台湾人而言,他们有“寻根”意识,有还乡愿望,有身份认同的危机感,以及精神救赎的终极目的,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原乡情结”。就“历史感”而言,原乡是建立在时间失落的前提上的,30年了,已经不可能回到原点,它的存在意味着家园的失去,不在原乡的人,只能凭记忆追寻失落的家园。正如洛夫,他只能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中国传统的节气意象构成的古典版图中追寻原乡。师:关于“地域感”,我们可以先看看余光中先生的十年看山。(请一生朗诵)(PPT)十年看山,不是看香港的青山/是这些青山的背后/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从地理意义上它有远有近,从心理意义上它有亲有疏。于洛夫们而言,远的空间恰恰是感觉亲近的,近的空间恰是感觉疏离而有隔绝感的。原乡成了亲情和精神永恒的象征。师:关于“现实感”,再来看看洛夫的文字。1、洛夫家书:而妈妈那帧含泪的照片/拧了三十多年/仍是湿的。2、洛夫汉城诗抄如果山那边降雪:1976年11月应邀访问南朝鲜之汉城时,曾在板门店山头眺望,透过远方重重的嶂峦,我们似乎看到了长白山的大雪纷飞,听到了黑龙江的涛声。在感觉上,此处距故国河山好像比古宁头距厦门还近。此时,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润湿的乡愁。汉乐府的悲歌中有这样的诗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主观的愿望与冰冷的现实还是泾渭分明,对原乡的追寻在洛夫的诸多诗中显得徒劳。因此,这种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便是对原乡“追寻不得”的遗恨吧。师:然而,这似乎并不只是诗人寥落心事的表达,400年的台湾史就是一部中国的离乱史,蕴含着的离愁别绪和历史感伤,一段段破碎的历史记忆,构成了作家们共通的情感来源。正如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在1958年的小说原乡人中的描述:日据时期殖民者有意识地割断台湾与祖国历史的天然联系,他们按照自己的政治设计,强迫台湾人民祛除原乡记忆,那片生养了他们祖先的原乡被殖民者丑化、污蔑成一个落后的、令人耻辱的“他者”,“支那代表衰老破败”四、回望诗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师:解读至此,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对这首边界望乡的再认识吗?师:洛夫在母亲去世后,曾经写过血的再版:(PPT)1、这种悲剧在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彩蛋押题附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及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2026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密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附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17-2018学年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
- 新媒体营销与运营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三通一平”工程施工标准合同
-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 新行政诉讼法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学人文与叙事课件
- 三年级美术上册《魔幻颜色》课件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秀课件
- 《横》书法教学课件
-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