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新课导入: 在中 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2 / 11 的时代,去感受 2500 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 “ 百家争鸣 ” (多媒体展示)春 秋 (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 年 )战国 (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 )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师)百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其实只有十家,影响较大有儒、墨、道、法四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平时的分组情况由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家学派,古有稷下学宫,各派云集、百家争鸣,今有多媒体教室,精英荟萃,理性思考。让我们发扬稷下风格,首先走进儒家学 派。 请第一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学生回答略)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1、孟子 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 教师总结:孟子的主要思想 3 / 11 ( 1)仁政学说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 2)民本思想: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3)性善论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 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 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 仁政 ” 学说是孟子对孔子“ 仁 ” 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 仁政 ” 的主要内容为 “ 民贵君轻 ” 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过渡:在古代经济不断发展中,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了很 大发展。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个代表荀子提出了 “ 制天命而用之 ” 、“ 人定胜天 ” 即是明确的反映。 2、荀子 请阅读荀子名言,总结荀子的主要主张。 多媒体展示: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因 “ 荀 ” 与 “ 孙 ”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4 / 11 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 “ 荀卿 ”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韩非和李斯都曾是 他的学生。晚年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今传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本人所作,大略以下六篇,可能是弟子们的记述。 荀子传世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劝学)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 思 考二:孔孟旬思想比较,关于人性论,你赞成那一个,为什么? 思考三: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否受重视,为什么? 但是,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局面下,生存和统一是头等大5 / 11 事,而仅靠 “ 仁政 ” 是无法实现统一的。正因为孟子的思想距离当时的现实需要太远,备受当时的统治阶级冷落也是十分必然的。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请第二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墨子(约前 468 前 376),名翟。出身于 “ 贱人 ”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 “ 学儒者 之业 ”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 “ 上说下教 ” ,儒、墨两家并称为 “ 显学 ” 。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请阅读墨子名言,总结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名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 孝的人吗? 学生总结: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6 / 11 1、主张 “ 兼爱 ” 、 “ 非攻 ” 2、尚力、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四: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 “ 兼爱 ” 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 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 “ 非攻 ” 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 “ 尚贤 ” 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 “ 兼爱 ” 、 “ 非攻 ” 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 探究一:百家争鸣之儒墨之争。(小组讨论) “ 兼爱 ” 还是 “ 仁爱 ” ? 7 / 11 “ 民权 ” 还是 “ 君权 ” ? “ 鬼神 ” 还是 “ 天命 ” ?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请第三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和基本主张。 思考五: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教师总结:发扬老子唯心主义思想,强调主观。举 庄生梦蝶 例。 痛恨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另许多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如 庄周梦蝶 、 朝三暮四 、 薪尽火传 、 庖丁解牛 、 螳臂当车 、 盗亦有道 、 螳螂捕蝉 、 子非鱼安知鱼之 、 屠龙术 、 邯郸学步 、 无为而治 。庄子坦然微笑,说道: “ 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 弟子道: “ 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 庄子平静笑道: “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 偏心呢? ”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8 / 11 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思考六:如何评价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提倡顺乎自然, “ 无为而治 ” ,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战国时庄子的思想比老子还要消极,同时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 “ 我 ”的主观产物;庄 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 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探究二:百家争鸣之 “ 儒道之争 ” 。 “ 有为 ” 还是 “ 无为 ” ? “ 儒家之所以区别于道家、佛家,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儒家始终怀抱着不敢忘天下的入世情怀,始终不愿出丑浊恶世而留在人间作直下的担当,始终执著于要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来实现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道德理想,始终不放弃在政治混乱邪恶的现实世间通过自己艰难困苦的政治实践来追求未来世界的大同 希望。 ” 因而孔子中庸,庄子孤绝。 9 / 11 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请第四组同学介绍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约前 280-前 233),战国晚期韩国 (今河南省新郑,属郑州;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 )人,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 “ 韩非子 ” 。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王歇的儿子。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他还是法家的代表人。韩非虽然师奉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 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在战国末期新形势下,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却 “ 喜刑名法术之学 ” ,并 “ 归本于黄、老 ” ,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 阅读韩非子名言总结发家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总结:法家思想: 一、人定胜天。 二、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三、国家要富强,要靠耕战,耕是搞好农业生产,战加强战备。 四、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思考七: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10 / 11 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 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 今胜于古 ” 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以法为本 ” 、 “ 法不阿贵 ”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 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 “ 法 ” 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 2000 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四: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 “ 德治 ” 还是 “ 法治 ” ? 教师总结: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 “ 道不同, 不相为谋。 ” 道家11 / 11 讲 “ 天道 ” ,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爆破与拆除工程公司合伙协议书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获奖作品)
- 2025年A股市场展望分析报告:科技浪潮引领资产价值重估
- 岩石的组成课件
- 岩土力学课件3
- 小麻雀课件重点
- 和平分手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子女监护及共同财产协议
- 跨国并购项目股份变更及整合协议
-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结算付款协议书范本
- 旅行团导游综合服务合同
- 四川2022年1月自考00285《中国福利思想》真题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第二学期六年级家长会PPT名师优质课获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房屋租赁交接家私清单
- 公对私转账借款协议书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宇宙中的地球 1.3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课件
- 静脉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 如何书写个案护理报告
- 一线医务人员登记表(模板)
- GB/T 905-1994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