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调研报告_第1页
辛亥革命调研报告_第2页
辛亥革命调研报告_第3页
辛亥革命调研报告_第4页
辛亥革命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辛亥革命调研报告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今天,作为祖国栋梁的我们应该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明天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出力而奋斗! 调查对象:辛亥革命 调查人:韦家璐 马燕坤 陈艺艺 孙斯雅 许美 玲 梁雪莹 钟彩兴 黄润楠 一、调查背景 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昏庸腐败的满清王朝,改写中国千年历史上皇帝掌权的君主制度,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唤醒中国人的自我民族意识,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我们应该思考孙中山先生推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2 / 18 奋斗。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 国人都推崇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那便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与安康和谐。我们必须有所觉醒,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才能提升中国人的世界地位。辛亥百年,让我们拉紧彼此的手,心连心,团结一致,为中华复兴共同努力奋斗!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 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3 / 18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二、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 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平面媒体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形成报告。 三、调查样本特征 1、调查时间 2、样本数量 共有 703 位用户参与本次大型网络调查,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 703 份。 3、样本分布 样本地区构成情况 样本学历 分布构成情况 1、对纪念辛亥革命的史实的了解程度 你对纪念辛亥革命的史实的了解程度如何? 2、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的渠道 你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的 ? 学生,所以可能这里所指的书籍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学习所用的教科书,说明人们对于了解历史的渠道较窄。 4 / 18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的了解 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了解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 的是 分析:大部分人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对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了解 1894 年 1 月,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组织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并在誓词中第一次提出提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的革命纲领。这个团体是 6、对辛亥革命的定义的了解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 7、对辛亥革命的性质的了解 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 较完全意义上的 选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起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分析:大部分人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 8、个人感受 5 / 18 当你听到别人讲述革命历史或看到有关主题的影视作品时你的感受是 视作品。 9、对看电影辛亥革命的兴趣 你有去电影院看电影辛亥革命吗? 小计 82 35 559 27 703 比例 % % % % 10、对社会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 动的理解 你认为社会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有意义吗? 11、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以下哪项 12、对辛亥革命的标志的了解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标志是 分析:大部分人了解辛亥革命的标志。 13、对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的理解 14、对重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理解 你认为大陆如此重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意义是由于 关于辛亥革命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 间: 调查目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6 / 18 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今天,作为祖国栋梁的我们应该从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明天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出力而奋斗! 调查对象:辛亥革命 调查人:李二旗、刘志高、李霄雪、林李丽、郜婷婷、邹玉梅、周英君、蒋丹 丹 一、调查背景 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推翻昏庸腐败的满清王朝,改写中国千年历史上皇帝掌权的君主制度,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唤醒中国人的自我民族意识,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我们要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我们应该思考孙中山先生推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中国人都推崇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那便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与安康和谐。我们必须有所觉醒,只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才能提升中国人的7 / 18 世界地位。让我们拉紧彼此的手,心连心,团结一致,为中华复兴共同努力奋斗!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 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名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二、调查方式 采用 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最终形成报告。 三、调查样本特征 8 / 18 1、调查时间 2、样本数量 共有 150 位大学生参与了这次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共 148 份。 3、样本分布 样本院系分布构成情况 四、辛亥革命反思总结 1、对辛亥革命的关心程度 2、对百日维新的了解 3、对武昌起义的了解 是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的意义。 刊获得的。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大约有 72%的人知道去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年,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辛亥革命还是一知半解的,这与我们现代教育的方法 方式、宣传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在问及百日维新的发起者时,大约有 93%的人知道其发起者,这说明人们对百日维新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人们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与辛亥革命的知识都多少了解一些,说明大部分人都比较了解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都比较热爱祖国,都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在问到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历史知识是,有近 47%的人选择了历史课本及其他9 / 18 报刊,也有大约 25%的人是通 过网络学习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大力地在网络上宣传辛亥革命的有关的正确的知识,从而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当问到“对于开展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时,有大约 82%的人都选择了“很有必要”这一选项。说明大部人还是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有过较多了解并且都懂得一个道理 -就是铭记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前进在问道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却是喜忧参半,这说明,同学们对这两次事件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同学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因此,校方更要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积极传授学生爱国 知识,好让同学们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具体认识,基本观点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辛亥革命的具体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并在中国形成了 敢有帝制者 ,天下共击之 的民主主义观念;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10 / 18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从 1911 到 2016,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刚刚走过的这 100 年,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写下了光荣与梦想。无论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参照,还是以人类现代化历程为背景,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无不诠释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老到现代、从危亡到复兴的壮阔进程,其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启示。 其次我们来总结一下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在辛亥革命 前近 100 年的历史演进中,一个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逐渐显现出来: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 务,就必须顺应现代化 这一文明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推动 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这个意义上看,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上一11 / 18 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带来了震撼,也留下了思索。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唤起 民众、 激发人民这一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在民族复兴的远景目标下, 如何把握两大历史任 务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怎样寻求承载历史使命与现代化理想的现实途径?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大进程中, 以辛亥革命为标志, 现代中国的艰难开启, 百年中国的历史巨变,如千帆竞渡,又如百川归海,我们可以从岁月深处得出这样的基本结 论:历 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 开放。只有坚定这样的选择,我们才能顺应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 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除此之外,我们从中还可以学习到辛亥革命对于国际的意义。比如,辛亥革命对法国大 革命也有超越辛亥革命的目标, 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来说, 毫无疑问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 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从孙中山开始闹革命起,模仿的 却是法国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不惧牺牲,一次次失败, 依然一次次继续, 用武装暴动为中国历史发展营造了一个巨大动力。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孙中山和革命党人12 / 18 提供的脚本进行的, 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廷阵前换将,起用先前被废弃的汉人高官袁世凯取代满洲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全权负责处理武昌起义的善后之后, 南北对峙迅速由孙中山所说的满汉冲突转变为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导的民族革命立马失去合法性、正当性。 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 大启示, 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这些启迪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被淹没了掩盖了。 我们今天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参加者, 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为这一事件的 和平解决作了自己的贡献。 再次,从两岸关系层面来看,就在一百零一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昏庸腐败 的满清王朝,改写中国千年历史上皇帝掌权的君主制度,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唤醒中国人 的自我民族意识。我们两岸同胞应该思考孙中山先生推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那就是为中国 的独立富强和中华民族统一和谐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友好,加强两岸的合作与交流,携手打造中国人的辉煌时代。 这几年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巨大变化。13 / 18 马英九先生执政 3 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渐从过去的对立分歧走向和平友好,紧随着两岸两会恢复商谈以及 ECFA 的签订,两岸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契机。树为同根生,共饮一杯水,同为中国人,我们身上都留着相同的血液,此刻我们更应该彻底 抛下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包容 辛亥革 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调研报告 一 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 8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0000 平方米。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 1910年建成。 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 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 260 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14 / 18 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 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二简介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该 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 1000 多件,历史照片10000 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 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981 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1995 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 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5 / 18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 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 年 10 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 400 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三管内布局 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 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本。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 1000 多件,历史照片10000 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6 / 18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 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 400 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 1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四历史沿革 1995 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 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1981 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 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 1000 多件,历史照片 10000 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 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17 / 18 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 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 10 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