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_第1页
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_第2页
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_第3页
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_第4页
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第三课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莲山课 件 k 第三课第一框题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本课概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 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2)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2 / 20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基本要求: 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教学方法 例举法,比较法,图像法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历史课本中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2发放第三课教材内容结构一览表及预习题,指导学生运用 目录读书法 预习第三 课教材的内容,初步形成对全课内容的宏观把握。 3通过查阅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我国基本国情 课时安排 3 / 20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或朗读歌曲社会主义好) 提问:(在音乐声中)社会主义好,好在哪儿 ?请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说一说。 回答:社会主义好,好就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即实现了国家独立,祖国统一大业向前推进,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 这些成就的取得能否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或高级阶段 ?(稍作停顿)不能,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即初级阶段。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第三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课内容可分为哪两大块 ?这两块内容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三课内容可分为 基本国情 和 基本路线 两大块。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 发,基本国情是制定基本路线的现实依据。今天我们就首先来学习本课的第一节。 4 / 20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最基本国情、人口国情、资源和环境国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个方面:最基本国情。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板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板书) 同学们通过历史课的学习知道,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但并非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发展的,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国家和地区会越过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 例 1:欧洲的日耳曼人没有经历奴隶社会,直接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进入封建社会。 例 2: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而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这样两个5 / 20 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建立的?(2)这种历史条件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旧中国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无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惟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就使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因而,中国不可能在 资本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工业化。 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在中国可以逾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逾越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去建立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建立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之上。然而,当时的中国有这样的基础吗 ?(举例设问) 材料一:旧中国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49 后的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 10%多一点,而且各种工业残缺不全。那时,中国不会制造汽车,不会生产飞机,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虽然有一些机器制造业,也只是为美、英进口的机器做一些 修配工作。轻工业,只有棉纺织业、毛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 1949 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比较:重工业下降 70%,6 / 20 其中钢产量下降 83%,煤产量约下降 50%,轻工业下降 30%,农业下降 25960 农业产量下降,加上灾荒,农村饥民达 4000多万,城市失业工人有 400 多万。这一年,全国只有 7 座高炉能冒烟, 12 座平炉可点火,钢产量只有万吨,是美国的 %、日本的 5%。若按人头算,不过 5 两多( 0 29 公斤),合一把菜刀!这一年,我们只有新 zd 山子、甘肃老君庙、陕西延长 3 个小油田,产量仅有 12 万吨,是 美国的 4%。发电量只有 43 亿度,是美国的 %。 材料二:解放前,中国的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人们形象地称旧中国的工业是 “ 王麻子 ” (剪刀),商业是 “ 林家铺子 ” (卖杂货)。交通运输业是 “ 骆驼祥子 ” (拉车)。 材料三:毛泽东曾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提问:我们从这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由于旧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破坏,新中国工业 化建设就是在这样低的起点、这样差的基础上起步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 不能超越 的初级阶段,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和建立雄厚的综合国力的基础。因此,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7 / 20 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巩固题:为什么我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书P58 ( 1)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自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举世瞩目。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还很落后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们知道,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然而在我们结合 创新素质实践行 活动中谈一谈你所见到的农村、工厂的生产工具情况。(学生回答,教师举例) 例 1:在农村,那里基本上都是使用锄头、镰刀、牛犁这些极简陋的工具和畜力耕作。 21 世纪的中国农民使用的多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农具,几千年没变,太落后了 ! 例 2:目前我国先进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工厂、企业毕竟不很多,大部分企业设备还比较陈旧落后。现在工人的下岗有许多就是因为原来所在的工厂设备陈旧落后,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而下岗的。 这两个材料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还比较低。 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板书) l 8 / 20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不仅有历史的原因,而且还有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等现实原因。(举例) 材料一:科技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来源。据资料统计,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 30%,韩国的 1/4。近 15年,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 1。 材料二:(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每 10 万人口中 大学程度者 高中程度者 初中程度者 小学程度者 3529 10892 33188 34888 所占百分比 3 53% 10 89% 33 2% 34 89% 注: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 15 岁以上的人口中,9 / 20 文盲、半文盲有 1 8 亿,占总人口的 15 88%,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初中普及率仅为 68%,有500 万适龄儿童因 贫困不能入学,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学生400 多万,每年产生 200 万新文盲。 材料三: 1995 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为 8 年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 3 年, 1999 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 70%左右,文盲率仍然高达 10%左右,尤其是大专以上的比例不到 4%,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都直接制约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999年,我国每 10 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为 594 人,只相当于我国一些周边国家 5 年前的水平,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美国、日本、以色列 1995 年分别为 5049 人、 1943人和 2742 人)。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上述材料和图表,反应出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还有很大差距。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板书) 目前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下了根,并初步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就已经完美无缺了呢 ?请大家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0 / 20 不是。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完善。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来看,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进一步创造很多条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因此,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板书)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 2)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板书) 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我国社会 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认识。 如 1:建国后特别是最近 20 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总体来说,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如 2:(补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农业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尽管已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来讲,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机械化大农业。可以说,我国农业与美国等发达11 / 20 国家的竞争是 牛同飞机 的较量。从工业看,我国虽有一些企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目前,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的国企技术改造已初战告捷,在 入世 之后,人们心里最感踏实的大概要数纺织产业。但是,我国的纺织产业设备仍然陈旧,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已落后于巴基斯坦,更落后于欧美、日本。 如 3: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具有决定作用。我国的教育落后、民族文化素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如 4: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它还不完善。例如,在加人 WTo 以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搞好国有企业、如何使我国的经济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如何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而且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某几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大家能否举一些例子吗 ? 如 1:我国目前还有几千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贫困人还不少。 12 / 20 如 2:目前还有部分边远地区看不上电视,听不上广播,有的地区甚至还用不上电。 如 3:农村有的地方遇到旱情严重的年份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甚至挑一担水要走十多里的山路。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同学们的例子举得很好,看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家了解了不少国情。那么,在这些方方面面的矛盾中,什么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用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 要矛盾。大家学过历史,现在请回忆一下,在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活动:书 P59 忆一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近现代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 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大众同帝、封、官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13 / 20 路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社会的每个阶段,主要矛 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但这些矛盾都是阶级矛盾。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国现阶段有没有阶级矛盾存在呢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存在。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 但这是否表明阶级矛盾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 ?为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建国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已经被消灭了,除港澳台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不存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所以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则突现出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将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14 / 20 化需要用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大家能举例说明这一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比如说住房。人人都想住得舒适一点,房子又大又漂亮,这样学习、工作就更有劲头,但由于手头钱不多,很多家庭还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那么你家情况如何呢 ? 如学生回答 1:暂时还没有买商品房,但我想今后一定会有的。 教师:(鼓励地)希望你继续努力,早日住上新房子,安居乐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多作贡献。 如学生回答 2:比如说买小汽车。我们每个家庭都希望拥有一辆小汽车,但由于没有那么多钱,只能 望车兴叹 。 教师:(鼓励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 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小汽车的。 如学生回答 3:比如说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想多读点书,上大学,读硕士、博士,以便将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但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不发达,只能允许少数人读大学,以致出现了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大家举的例子很好,很实际,我们还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来。既然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 15 / 20 回答: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 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教师:(赞赏地)回答正确。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内容。 巩固题: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然而,据我国目前每位劳动者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1180 美元,列世界 46 个重要国家的 45 位,微电子领域复合人才我国只有 3千人,美国 40 万人。我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科技经费只相当于美国的 %。我国 2000 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11%,大约相当发达国家 60 年 代的水平。 ( 1)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现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基本特点? ( 2)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如何确定国家的中心任务?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板书) 我们前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国家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 1)国家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板书) 16 / 20 我们回忆一下第一课所学习的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表明,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 回答: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教师(归纳):说得好 !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 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挤。而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水平低,生产力落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要缩小这个差距,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显现出来,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否则,要代替资本主义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板书)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不是矛盾呢 ?17 / 20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说法 1:认为它们是不 一致的。一个说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说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和解放、发展生产力毕竟不能划等 号 。我国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说法 2:认为它们是一致的。一个说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一个说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是表述角度不同而已,但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只有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实现现代化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说得都有 道理。第一位同学看到了二者的微妙差异,第二位同学看到了二者的本质联系。二者并不矛盾。也正因为如此, 看书 P60 名言:江泽民同志说 “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 由于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如何去评判是非曲直呢 ?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以 三个有利于 为根本标准去18 / 20 判断!即面对从来遇到过的所有问题,都要以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 “ 三个有利于 ” 为根本判断标准。 一切合乎于 三个有利于 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三个有利于 的判断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 指南针 ,它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