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卷.doc_第1页
[.[.高一语文月考卷.doc_第2页
[.[.高一语文月考卷.doc_第3页
[.[.高一语文月考卷.doc_第4页
[.[.高一语文月考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澄海区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否泰如天地 / 是否 与子偕老 / 和谐 踟蹰 / 踯躅B、纤纤擢素手 / 纤细 周公吐哺 / 杜甫 辟芷 / 偏僻C、脉脉不得语 / 脉搏 将子无怒 / 即将 险隘 / 溢出D、夙昔梦见之 / 宿莽 青青子衿 / 衾枕 机杼 / 抒情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嘻戏莫相忘 其黄而殒 怅然 苗裔B、扎扎弄机杼 殆我彤管 城隅 驱遣C、余霞散成绮 糜室劳矣 弛骋 窈窕D、鸡鸣桑树颠 越陌度阡 愆期 慷慨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不讲政治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同志的注意。B、记得当年我们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C、市委决定把一些规章制度和干部的思想道德公布出来,让广大群众监督,以达到弘扬正气的目的。D、文学史上的客观事实证明:一个作家在20岁左右成熟,这种现象并不罕见。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B、“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设立的“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或“乐府诗”。C、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的第一句作题目。D、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诗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楚辞体”,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离骚为最,故又称“骚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题3分,共9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6、本文第一段关于黄河的几个说明,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说明黄河流程漫长。C、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D、说明黄河气势雄伟。7、下列不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的一项是( )A、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C、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8、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黄帝出生在中游。 B、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C、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D、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或“夏”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留无所施 徒:徒然,白白地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C、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D、再拜还入户 再:第二次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黄泉共为友 B、共事二三年 C、汝岂得自由 D、可怜体无比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相见常日稀 久久莫相忘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12、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B、“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四句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突出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C、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D、文章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徘徊比喻夫妻的不忍分离,与文章结尾夫妻合葬化鸟首尾呼应,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四、古诗文阅读(22分)1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2)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注】圃:种植蔬菜瓜果的人。勒:雕刻(字)(1) (3分)(2) (4分)14、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1)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四句,重在表明因住处清静,所以心里远离官场。B、“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C、本诗的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心远”二字是全篇的主旨。D、诗歌写的是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作者清高的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4小题,每题2分,共8分)(1)静女其姝, 。 ,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2)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诗经卫风氓)(3)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节选)(4)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5)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短歌行)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听山 冯源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近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油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后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闻。一次的经历便认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又一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收获。那是一个炎热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上,青草绿塘中,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便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 ,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也味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听有所获,情便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看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和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或许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这里的山,既非高大雄伟也不神秀奇峻,而是蜿蜒绵长的浅丘低山,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以后夺隘取关,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与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然而,时光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人们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支支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徐志摩先生曾说:居山是福。信然。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之所谓“听山”,不仅仅是用耳去听,更是用心去感受,是对山水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B、“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一句,运用比喻将雨时山中各种声音交织相融的情景形象地描绘出来。C、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整散结合,节奏感很强。结句引用徐志摩的话“居山是福”,流露出作者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D、文章由具体听山到联想古今,纵横结合,使文章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气息。E、文章穿插“刘备”一段历史的回顾,是以古拟今,表达自己要建立刘备那样的宏伟业绩的想法。17、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4分) 18、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听山是“寂寞”的,又是“不寂寞”?(4分) 19、作者以“听山”为题,根据文意分条概括回答:作者听到了哪些内容?(6分) 六、语言表达(12分)20、公园里,街道上,草坪边,花木旁,只要你留心,文质兼美、构思巧妙、语言亲切、耐人寻味的提示语随处可见图书馆: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花园里: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请你为“教学楼”和“某旅游景点”各设计一条提示语,要有意蕴。(6分)(1)教学楼: (2)某旅游景点: 21、根据语境,将扩展的内容写在下列语段的横线上。(6分)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偏偏没有刺中, _ _,_ _, 。细品上述这些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着一种人世最纯真最崇高的情吗?七、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另写在作文纸)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知识,寻找幸福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澄海区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答题纸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注意: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超出答题方框不给分题目选择题部分四、古诗文阅读五、现代文阅读六、语言表达得分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四、古诗文阅读(22分)13、(1) (3分)(2) (4分)14、(1)【 】(3分)(2) (4分)15、(1) (2) (3) (4) (5) 五、现代文阅读(20分)16、【 】(6分)17、 (4分)18、 (4分)19、 (6分)六、语言表达(12分)20、(6分)(1) (2) 21、(6分) , , 。澄海区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参考答案1、C 2、D 3、B4、D(A缺主语,去掉对于 B“七八岁的小孩子”指代不明 C“思想道德”与“公布”不搭配)5、C(东汉末年,萧统收入其文选)6、A(第一段说明的是黄河的自然特征,而不是人文特征。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的说明是从第二段开始的。)7、A(无此说法) 8、B(“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两点:一是主体的称谓黄帝和他的族系及后裔自称“华”。二是区域的位置黄帝和他的族系及后裔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能概括这两层意思的只有B项。)9、D (再:两次) 10、A (共事:古义为一起生活,今义是一起工作;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今义是不受约束;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是值得怜悯。) 11、B (为:作动词,译为“做、当”;作介词,译为“替”。相:副词,“互相”;副词,指代刘兰芝,译为“我”。) 12、C13、译文:某座山的角落里住着一个老人,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句子大意译对得1分,“惟”、“适”各得1分。)猎人怜悯他的孤独,送给他一只猴子。老人疼爱他它就像亲生儿子,每次出门都带着它,也不用链子拴上,也不用手举着,那猴子也从来不跑不离开。这样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跑到老人女儿那里,泪下如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点头。老人的女儿于是和猴子一起回家。老人家里只有空空的四壁,没钱安葬。猴子就哭遍了乡里,乡里人于是集资掩埋了老人。老人的女儿让它离开,猴子拱手(或:作揖)拒绝了她,但是仍然坚守在老人的房子,自己采果子吃。(句子大意译对得2分,“去”、“谢”各得1分。)每过五天必定要哭祭老人,好像在感念老人养育了它五年,异常哀伤。没过三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