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1页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2页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3页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4页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9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计划教学内容:课本 58-69 两位数乘两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2、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5、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6、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7、并解释估算的过程。8、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的笔算。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2 / 39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课时安排:8 课时1、口算乘法 3 课时2、笔算乘法 4 课时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书本第 58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十四 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 / 39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0460530330072008124242133323115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2、口答:(1)3 个十是()?30 是()个十?(2)300 是()个百?60 是()个十?(3)9 个十是()?3 个 30 是()?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分小组讨论交流。4 / 39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 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 A:邮递员叔叔工作 1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 因为 10 个 100 是 1000,所以 10 个 300 是3000,则 30010=3000(份)b30010 先算 31=3,接着在 3 的末尾添上 300 和 10后面一共有的 3 个 0。所以 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 (10 个 10 是 100,10 个 60 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 2 个问题问题 B:邮递员叔叔工作 3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5 / 39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30,6030 分别表示什么?b.你怎么口算?(2)汇报口算方法:(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四、巩固新知。第 58 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第 60 页第 3 题:(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2、书上第 60 页练习十四第 4 题:6 / 39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 60 页练习十四第 1、2 两题:1)2)(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学生谈收获。七、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28 页板书设计:口算乘法邮递员叔叔工作 1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30010=3000(份)6010=600(封)邮递员叔叔工作 30 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30030=9000(份)6030=1800(封)教后反思:本节课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算?” ,再分组交流讨论。作为计算课除了要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更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运用算理,而非机械地重复计算技巧。这节课学生出来的算法只有一种:3 乘 1 等 3,再在后面添上 300 后面的两个 0 与 10 后7 / 39面的 1 个 0,等于 3000。虽然学生知道“因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 0”但为什么要在后面添0,学生不是很清楚。在例题教学时,学生出来了一种算法,我指出,10 个 300 是 3000,所以等于 3000。第二道算式,60 乘 10,学生回答时仍然只是说 6 乘 1 等于 6,因数末尾有两个 0,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 0。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作业反馈:作业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只是在解决问题时漏掉答,或回答得不完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第 59 页例 2 练习十四第 7、8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准备:课件8 / 39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87955842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537895228373716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 59 页例 2 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2、教学例 2:“350 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3、探讨估算方法。(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9 / 39方法二:18202220=440(个)方法三:22201820=360(个)(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揭示课题:乘法估算3、尝试解决问题:第 59 页做一做:看清题意,独立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 7 题: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2、练习十四第 8 题:(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 93 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10 / 39“已经种了的 93 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 93 呢?(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29 页板书设计:乘法估算2218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能坐下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 3 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 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 8 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一、9311 / 39除以 3 先求出每行有 31 棵,再估算 12 行有多少棵。二、93 除以 3 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 30 棵,再 12 行约多少棵。三、3 行 93 棵,12 行里有 4 个 3 行,也就是 4 个93,93 乘 4 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乘法口算估算练习课教学内容:书上第 6162 页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12 / 39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口算与估算教学难点: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口算估算练习课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501070204040500706008012300240213029031130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3、听算练习:401030203050300103008022403302120330610504、估算:13 / 3942116812324745172618362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二、解决问题:1、练习十四第 11 题: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 600 千克,可产茧约 50 千克。(1)小明家养了 4 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2)张村共养 40 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2、果园里有 28 行橘子树,每行 32 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完成。三、综合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 5、6 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14 / 391)2)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 9 题)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 10、12 题。集体讲评。1)2)四、课堂总结:生生互相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30 页板书设计:口算估算练习课教学反思:今天上课闹了一个小笑话,在解决养蚕问题时,题目是这样说的:一张蚕产茧 50 千克。但我看成一张蚕产蚕 50 千克。还费了老半天的时间给学生说明蚕的生长过程。写在黑板上时也写成产蚕。在 3 班,没有一个15 / 39学生发现我说错了。但在 2 班,我边说边写下“产蚕”时,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是草字头的。我这才发现是“产茧” ,而不是“产蚕” 。觉得很是羞愧。连自己读题都会读错,怎么要求学生认真去审题呢。作业反馈:今天的作业不难,学生完成得较好。只是第 2 题,让学生去求全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估算,或有估算但没有用约等号。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书上第 63 页例 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 “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16 / 39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入:同学们爱看书吗?四月是我们学校首届读书节,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买书,看看买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出示:一本书 23 元。问: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如果买 2 本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买 10 本呢?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会算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3、如果要买 12 本要多少钱呢?算式怎么列?(2312)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1、估算:估一估,2312 大约是多少?生解决,反馈:A:23 估成 20,12 估成 10,2010=200。B:23 估成 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 3 个17 / 3912)c:12 估成 10,2310=23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 2 个23)2、自主探索: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学生练习)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A:12 分成 10 和2,2310230,23246,23046276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 (把 12 本书分成 10 本和 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 10 本书多少,再求出 2 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8 / 39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B:12 拆成 26,2326276。师: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师:如果是 2313 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c:笔算:231246232765、研究笔算:1) (学生出现了笔算的方法)刚才还有些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地进行了尝试,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对学生的竖式进行一一评价。(学生没有出现竖式)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用列竖式来解决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19 / 39生练习,反馈:展示学生的竖式,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问:谁看明白了?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生生提问解答)主要问题:46 是怎么来的?230 又是怎么来的?276 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手指着口算的部分)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算的过程也就是什么呀?口算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笔算的过程。 (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同)20 是否可以省略。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 6 加 0,0 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 0 擦去。省略后 23 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 3 必须写在十位?23实际上是表示多少?2)师板书完整算法: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2320 / 39124623276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6、起先我们通过拆数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完整板书) “笔算乘法”三、巩固练习:1、你能接着算吗?指着两个 84,问:两个都是 84,意思一样吗?2、选择练习:选二道算一算:3212221421343421(有什么发现?)3、判断改错: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21 / 39哪儿?(思考,指答)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4、一套连环画 21 本,每本 14 元;一套科技书 11 本,每本 29 元。我带 300 元,可以买哪一套书?5、趣味练习: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数学魔法。魔法就藏在这四道题目里面,用笔算来计算这四道题观察这几题有什么规律,魔法就自然出来。121123113611规律如:1211 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四、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31 页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2312=276(元)2322 / 39124623276答:一共要付 276 元。教学反思:1、本课原是想从旧知识出发,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但在新旧联系处理上还不够紧密。在出示一本书23 元后,问:你想买几本。学生说 2 本、3 本,很散,也只是让学生这样说过而已,再提出买 2 本,算式怎么列,买 10 本算式怎么列。只是列出了算式。改正:出示后,问:你想买几本,算式怎么列?让学生列式计算。再反馈。反馈时将 23 乘一位数的板书一种,乘整十数的板书一种。再问:这些算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旧知识。今天我们要问这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接下来的 23 乘 12 时,也会普遍采用这种方法,而不会只用竖式。不当处:当学生出现另外两种估算方法时,我问:少估了多少?改正:比准确的结果怎么样?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少估23 / 39了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2、细节处理不恰当,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在让学生解决 23 乘 12 时,学生出来的算法比较多,其中一位是将 23 分成了 20 与 3。再 20 与 12 相乘,3 与 12相乘。这位学生其实是受到了估算时的影响,少估算了 3个 12,因此他采用了这种方法。我称许他是对的。但接下来,我把他的方法给擦掉了。如果我将他的方法保留着,引出另一种口算的方法。 (将 12 分成 10 和 2)然后等竖式列出来,学生说了每一步的算理后,让学生找口算与笔算有哪些相通的地方,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其中的一种口算方法就是笔算的过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比较方法的相通之处更好价值。还有一位学生出来的方法是20 乘 10 等于 200,3 乘 12 等于 36,2 乘 23 等于 46,最后相加。这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进行正确评价。当学生没有出来我所要的方法时,在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时,我可以进行适当适时地点拨。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时,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心中有数,应该让哪位学生展示,都要心中有底,不能随意地点名。3、算理讲解得很透彻,但算理太忽略。在算理上,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第一步是怎么来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但其中的第一步具体怎么算,我讲得比较简单。理解力好的学生能明白,24 / 39但中下的学生不一定能听懂。我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与箭头来写明笔算的方法与顺序。作业反馈:今天的练习里面,有三道是进位两位数乘法。练习中的目的是通过将第二个因数分解为整十数与一位数来解决,但很多学生没有想到用因数分解,只是用笔算,由于有进位,学生错的比较多。个别学生在笔算上还有困难。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25 / 39笔算方法。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不进位乘法笔算练习课2、口算练习:60208020604030070308012403302240260333303、笔算:练习十五第 2 题:391131312333222412412132请 6 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4、正误辩析: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4 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26 / 39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二、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十五第 3 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 4 题:三、综合练习:1、笔算:2、买来 21 袋茶叶,每袋 24 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3、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 1 元 2 角,妈妈打长途电话共用了 13 分钟,应付多少钱?4、一个餐桌可以坐 12 位客人,21 个餐桌一共可以坐多少位客人?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32 页。27 / 39板书设计: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由于个别学生对笔算的顺序掌握得还不够理想,因此,在学生练习并板演后,我分别请 8位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在改同学竖式的时候,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这样在列竖式、改竖式、说过程的过程中对笔算的方法掌握得更好一些。平时让他们说的时候,还都不大情愿。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都很想当老师上来说一说。作业反馈:此次的作业完成得不错,但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学生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找出了乘 11 的规律,但在运用规律时比较死板。如 61 乘 11 等于 671;71 乘 11 等于 781,但 11 乘 52 有些孩子就写成 121。说明他们对规律还不明白,只是照样子用而已。28 / 39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内容:书上第 65 页例 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3 题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具准备:课件、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 19 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29 / 39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探讨计算方法1、估一估 1919 大约是多少?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 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3、组织交流。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4、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完整课题:进位笔算三、练习1、尝试练习。30 / 39用竖式计算第 65 页“做一做”中的 4 道题。分组选做 2 道。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争当小医生:下列题目对吗?有错的请改正34224174348813614416015283、完成练习十六第 1 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4、解决问题。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3 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5、游戏。练习十六第 2 题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31 / 39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33 页。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教后反思:在笔算前让学生先估一估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估算还能帮助检查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我在学生笔算之前,总要让学生先估一估,学生的乘法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巩固了乘法口算。进位乘法的算理和不进位的相同,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独立探究完成,在交流中注意进位的处理。尤其在第 2 步计算,总有进位的,如若学生口算有困难的就存在进位写法的问题,有的写在竖式中,显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我就引导学生记录在竖式旁边。但是在计算结果校对中发现错误率很高,除了算理不透外很多学生都是在口算时这儿或那儿32 / 39出点问题。教材在练习十六里还安排了充分的练习。那么就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吧!建议在起步阶段的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每个数字都是怎么得来的。在说的过程中改善书写和计算中的一些马虎现象,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反馈:本次作业是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我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列出竖式,如果书上已经出现竖式,就将竖式写完整,如果没有,就将竖式列在本子上夹进去。作业本上完成的情况比较理想。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33 / 39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206020804040070123012404420230270311400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23313331431211252334541339271728(1)学生笔算。(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二、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十六第 3 题(稍做修改):我每天训练要骑 75 千米。这位自行车运动员今年 2 月份要骑多少千米?(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34 / 39(4)集体讲评。2、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 4 题、第 8 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反馈。在解决完第 8 题时,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 12 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三、综合练习:1、2、3、独立完成,板演校对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 34 页板书设计: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的笔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且书上的题目难度不大,都只是一步解决35 / 39的问题,学生完成得也比较理想。作业反馈:此次作业前 4 题是笔算或是一步乘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但在做第 5 题时,学生产生了对题目意思没有正确理解就下笔的情况。第 5 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求一天总共需要多少桶水?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